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夹持部件及夹持装置

2022-04-17 01:4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部件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除了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人们使用的海绵大多由木纤维素纤维或者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的合成海绵,合成海绵分为低密度聚醚(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和聚醋,工业生产中使用海棉种类很多,有发泡棉、定型棉、橡胶棉、记忆棉等,而其中定型棉由聚氨酯材料,经发泡剂等多种添加剂混合,压剂入简易模具加温即可压出不同形状的海棉,它适合转椅沙发座垫、背棉,也有少量扶手也用定型棉做。在将海绵制成产品时,常常需要夹持海绵到指定的位置,但是经常会出现夹持不稳导致海绵脱落,也有的夹持机构通过设置复杂的结构来提高夹持效果,但是成本高不易于实现。同理,目前的夹持机构在夹持绒布、编织类物料时也会经常出现夹持不稳导致物料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夹持部件及夹持装置,能够较好地夹持海绵、绒布以及编织类物料,不宜松脱,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部件,包括支撑架、第一刺针部件和第二刺针部件,其中:
5.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与被夹持物接触的触压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压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6.所述第一刺针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刺针部件包括可从所述触压部伸出的第一刺针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刺针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
7.所述第一刺针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刺针部件包括可从所述触压部伸出的第二刺针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刺针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刺针和所述第二刺针伸出时端部相互靠近。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需要夹持海绵、绒布或者编织类物料时,先将支撑架的触压部抵压在被夹持物上方,与被夹持物接触,然后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刺针从触压部伸出,同时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刺针从触压部伸出,第一刺针和第二刺针均刺入到被夹持物的内部,而且第一刺针和第二刺针伸出时端部相互靠近,可以配合夹持被夹持物,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海绵不宜松脱,夹持部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9.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与所述触压部连接的第一下支撑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上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上支撑部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与所述触压部连接的第二下支撑部、用于固定所
述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上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上支撑部的第二连接杆。
10.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所述第一刺针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下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上支撑部围绕限定出供所述第一固定块活动的第一槽位,所述第一刺针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第一下支撑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刺针穿设的第一刺针孔;所述第二刺针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下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上支撑部围绕限定出供所述第二固定块活动的第二槽位,所述第二刺针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二下支撑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刺针穿设的第二刺针孔。
11.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杆可以带动第一固定块在第一槽位中活动,第一下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刺针孔,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伸出时,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刺针从第一刺针孔伸出,从而刺入到被夹持物的内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杆收回时,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一刺针缩回至第一刺针孔内部,使得第一刺针的尖端不会裸露在外,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同理,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杆可以带动第二固定块在第二槽位中活动,第二下支撑部设置有第二刺针孔,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伸出时,固定在第二固定块上的第二刺针从第二刺针孔伸出,从而刺入到被夹持物的内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杆收回时,第二固定块带动第二刺针缩回至第二刺针孔内部,使得第二刺针的尖端不会裸露在外,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刺针的端部插设的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第一刺针的端部的第一螺钉;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刺针的端部插设的第三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第二刺针的端部的第二螺钉。
13.安装第一刺针时,将第一刺针的一个端部插入到第一固定块的第一通孔中,并采用第一螺钉从第二通孔旋入并抵压在第一刺针的端部,从而避免第一刺针松脱,当需要更换或者拆除第一刺针时,松开第一螺钉即可;同理,安装第二刺针时,将第二刺针的一个端部插入到第二固定块的第三通孔中,并采用第二螺钉从第三通孔旋入并抵压在第二刺针的端部,从而避免第二刺针松脱,当需要更换或者拆除第二刺针时,松开第二螺钉即可。
14.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一刺针,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二刺针。
15.第一刺针和第二刺针设置有多根,可以提升对海绵的夹持效果。
16.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多根所述第一刺针与多根所述第二刺针相互错位设置。
17.多根第一刺针与第二刺针相互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刺针和第二刺针在伸出后不会互相阻挡。
18.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水平支撑杆。
19.设置水平支撑杆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可以提升支撑架的强度。
20.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和所述触压部的竖直支撑杆。
21.设置竖直支撑杆连接水平支撑杆和触压部,同样可以有利于提升支撑架的强度。
2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夹持部件。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需要夹持海绵、绒布或者编织类物料时,先将支撑架的触压部抵压在被夹持物上方,与被夹持物接触,然后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刺针从触压部伸出,同时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刺针从触压部伸出,第一刺针和第二刺针均刺到被夹持物的内部,而且第一刺针和第二刺针伸出时端部相互靠近,可以配合夹持被夹持物,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被夹持物不宜松脱,夹持部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24.在上述的夹持装置中,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夹持部件。
25.在固定架设置个夹持部件,从而可以夹持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海绵、绒布或者编织类物料,提高夹持装置的适用性。
2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部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部件及夹持装置,能够较好地夹持海绵、绒布以及编织类物料,不宜松脱,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37.参照图1或者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部件,包括支撑架100、第一刺针部件200和第二刺针部件300,其中:
38.支撑架100包括用于与被夹持物接触的触压部110以及设置在触压部110两侧的第一支撑部120和第二支撑部130;
39.第一刺针部件20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20,第一刺针部件200包括可从触压部110伸出的第一刺针210和用于带动第一刺针210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220;
40.第一刺针部件200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30,第二刺针部件300包括可从触压部110伸出的第二刺针310和用于带动第二刺针310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320,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伸出时端部相互靠近。
4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件,需要夹持海绵、绒布以及编织类物料时,先将支撑架100的触压部110抵压在被夹持物上方,与被夹持物接触,然后第一支撑部120上的第一驱动装置220带动第一刺针210从触压部110伸出,同时第二支撑部130上的第二驱动装置320带动第二刺针310从触压部110伸出,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均刺入到被夹持物的内部,而且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伸出时端部相互靠近,可以配合夹持被夹持物,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被夹持物不宜松脱,夹持部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42.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第一支撑部120包括与触压部110连接的第一下支撑部121、用于固定第一驱动装置220的第一上支撑部123以及连接第一下支撑部121与第一上支撑部123的第一连接杆122;第二支撑部130包括与触压部110连接的第二下支撑部131、用于固定第二驱动装置320的第二上支撑部133以及连接第二下支撑部131与第二上支撑部133的第二连接杆132。
43.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第一刺针部件2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220的驱动杆上的第一固定块230,第一下支撑部121、第一连接杆122与第一上支撑部123围绕限定出供第一固定块230活动的第一槽位124,第一刺针210固定在第一固定块230上,第一下支撑部121设置有供第一刺针210穿设的第一刺针孔1211;第二刺针部件30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驱动装置320的驱动杆上的第二固定块330,第二下支撑部131、第二连接杆132与第二上支撑部133围绕限定出供第二固定块330活动的第二槽位134,第二刺针310固定在第二固定块330上,第二下支撑部131设置有供第二刺针310穿设的第二刺针孔1311。
44.第一驱动装置220的驱动杆可以带动第一固定块230在第一槽位124中活动,第一下支撑部121设置有第一刺针孔1211,第一驱动装置220的驱动杆伸出时,固定在第一固定块230上的第一刺针210从第一刺针孔1211伸出,从而刺入到被夹持物的内部,第一驱动装置220的驱动杆收回时,第一固定块230带动第一刺针210缩回至第一刺针孔1211内部,使得第一刺针210的尖端不会裸露在外,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同理,第二驱动装置320的驱动杆可以带动第二固定块330在第二槽位134中活动,第二下支撑部131设置有第二刺针孔1311,第二驱动装置320的驱动杆伸出时,固定在第二固定块330上的第二刺针310从第二刺针孔1311伸出,从而刺入到被夹持物的内部,第二驱动装置320的驱动杆收回时,第二固定块330带动第二刺针310缩回至第二刺针孔1311内部,使得第二刺针310的尖端不会裸露在外,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45.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第一固定块230设置有供第一刺针210的端部插设的第一通孔231、垂直于第一通孔231并与第一通孔231连通的第二通孔232,第二通
孔232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一刺针210的端部的第一螺钉233;第二固定块330设置有供第二刺针310的端部插设的第三通孔、垂直于第三通孔并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二刺针310的端部的第二螺钉。
46.安装第一刺针210时,将第一刺针210的一个端部插入到第一固定块230的第一通孔231中,并采用第一螺钉233从第二通孔232旋入并抵压在第一刺针210的端部,从而避免第一刺针210松脱,当需要更换或者拆除第一刺针210时,松开第一螺钉233即可;同理,安装第二刺针310时,将第二刺针310的一个端部插入到第二固定块330的第三通孔中,并采用第二螺钉从第三通孔旋入并抵压在第二刺针310的端部,从而避免第二刺针310松脱,当需要更换或者拆除第二刺针310时,松开第二螺钉即可。
47.具体地,参照图2,第一刺针210插入到第一通孔231的端部可以设置供第一螺钉233抵压的键位平面,从而使得第一螺钉233能够更好地固定第一刺针210;同理第二刺针310插入到第三通孔的端部可以设置供第二螺钉抵压的键位平面,从而使得第二螺钉能够更好地固定第二刺针。
48.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第一固定块230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刺针210,第二固定块330上设置有多根第二刺针310。
49.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设置有多根,可以提升对海绵的夹持效果。
5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下支撑部121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刺针孔1211同时供所有的第一刺针210穿设,也可以如图2般设置多个第一刺针孔1211分别供多根第一刺针210穿设;同理,第二下支撑部131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二刺针孔1311供所有的第二刺针310穿设,也可以如图2般设置多个第二刺针孔1311分别供多根第二刺针310穿设。
51.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多根第一刺针210与多根第二刺针310相互错位设置。
52.多根第一刺针210与第二刺针310相互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在伸出后不会互相阻挡。
53.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支撑架100还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二支撑部130的水平支撑杆140。
54.设置水平支撑杆140分别连接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二支撑部130,可以提升支撑架100的强度。
55.需要说明的是,触压部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二支撑部130的下部连接,水平支撑杆1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120与第二支撑部130的上部连接,触压部110、第一支撑部120、水平支撑杆140和第二支撑部130可以围绕形成一个框体,中间部分镂空,从而可以减轻夹持部件的重量。
56.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的夹持部件中,支撑架100还包括连接水平支撑杆140和触压部110的竖直支撑杆150。
57.设置竖直支撑杆150连接水平支撑杆140和触压部110,同样可以有利于提升支撑架100的强度。
58.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夹持部件。
5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需要夹持海绵、绒布或者编织类物料时,
先将支撑架100的触压部110抵压在被夹持物上方,与被夹持物接触,然后第一支撑部120上的第一驱动装置220带动第一刺针210从触压部110伸出,同时第二支撑部130上的第二驱动装置320带动第二刺针310从触压部110伸出,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均刺到被夹持物的内部,而且第一刺针210和第二刺针310伸出时端部相互靠近,可以配合夹持被夹持物,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被夹持物不宜松脱,夹持部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60.参照图3,在上述的夹持装置中,还包括固定架400,固定架400上设置有多个夹持部件。
61.在固定架400设置个夹持部件,从而可以夹持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海绵、绒布或者编织类物料,提高夹持装置的适用性。
6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