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5:4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身前顶横梁总成属于腔体结构尺寸较大的结构件,不论是全景大玻璃天窗,还是机械导轨式天窗结构,前顶横梁结构都必不可少。由于自动驾驶探测装置的布置需求,前顶横梁结构需要提供更大的布置空间,由此容易造成上板区域渗水,因此需要解决整个横梁总成的密封和防腐问题。另外,作为车身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车侧碰、顶压等有直接影响,需要车身前顶横梁总成具有较强的强度和厚度。同时为了提高驾驶舒适性,以便司机及前排乘客能够有愉悦的驾驶感受,对于整车的拧转刚度及nvh性能也有突出的贡献。前顶横梁结构与其他功能件尽量减少共振,以防横梁出现较大的抖动或引起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及车辆,以解决横梁总成的密封和防腐问题、车身抗顶压强度低的问题以及车辆共振带来的噪音问题。
4.为了解决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包括:前顶横梁本体和排水管;
5.其中,所述前顶横梁本体由顶盖前加强板和前顶横梁下板合围成空腔结构,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空腔结构内;
6.所述顶盖前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沉台,在所述第一沉台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沉台所处平面的最低点;
7.所述排水管卡接于所述开孔,以将所述顶盖前加强板上的积水排出。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孔包括圆形孔和沿所述圆形孔周缘设置的多个扩口。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孔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孔、多边形孔等等。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管通过防转卡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开孔,以实现排水管的定位安装。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管粘接于所述顶盖前加强板的内侧壁。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管通过双面胶粘接于所述顶盖加强板的内侧壁。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顶横梁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沉台对应的第二沉台;
14.所述第二沉台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支架,所述第一沉台和所述加强板支架上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通孔。
15.在该些实施方式中,当车辆的自动驾驶探测装置,例如是激光雷达,安装于第一沉
台时,螺栓依次穿过探测装置底座、第一沉台和加强板支架上设置的通孔,以使得安装点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安装的稳定性。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沉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走线装置,所述走线装置包括有线束密封套筒和连通于所述线束密封套筒的线卡,所述线卡设置于所述空腔结构内。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顶横梁总成结构,还包括后视镜安装机构;
18.所述后视镜安装机构包括有后视镜安装支架、后视镜加强支架和后视镜支架加强板;
19.其中,所述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前顶横梁下板,所述后视镜加强支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前顶横梁下板,所述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后视镜加强支架的第二端;
20.所述后视镜支架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支架的一侧,所述后视镜支架加强板上设置有紧固螺母。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顶横梁总成结构还包括结构增强块;
22.所述结构增强块沿所述前顶横梁本体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腔结构的两端;
23.所述结构增强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顶横梁下板。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顶横梁下板上设置谐振块。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顶横梁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结构。
26.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前顶横梁下板上设置多种支架、压铆螺柱等安装结构,以实现后视镜、安全气囊及遮阳板等配件的安装定位。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
2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及车辆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29.(一)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通过将排水管卡接在设置于第一沉台所处平面最低点的开孔,可保证进入顶盖前加强板的积水能够顺利的通过该开孔流入排水管中,保证了顶盖前加强板的干燥,解决了顶盖前加强板防腐的问题。
30.(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孔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排水管安装后发生扭转的情况,以保证排水管的走向正确,避免发生倒灌的情况;同时采用粘接的方式将排水管连接于顶盖前加强板,有效地保证了排水管的密封性。
31.(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空腔结构中增设加强板支架,并在第一沉台、第二沉台和加强板支架上均对应设置多个通孔,当车辆的自动驾驶探测装置,例如是激光雷达,安装于第一沉台时,螺栓依次穿过探测装置底座、第一沉台、加强板支架及第二沉台上设置的通孔,以使得安装点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探测装置安装的稳定性。
32.(四)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沉台上设置有走线装置,通过该走线的装置的线束密封套筒,使得自动驾驶探测装置的线束穿设于该线束密封套筒,避免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区域的积水通过线束进入车体内部。
33.(五)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安装支架机构通过后视镜安装支架、后视镜加强支架和后视镜支架加强板三个加强结构作为后视镜的支撑结构,能够解决后视镜重量过大导致的
前顶横梁总成共振引起的噪音问题。
34.(六)本实用新型在空腔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结构增强块,有效地提升了车身抗顶压强度。
35.(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顶横梁下板上设置谐振块,能够有效解决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上设置的零部件之间共振引起的噪音问题。
3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沉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前加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图6中顶盖前加强板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顶横梁下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5.【符号说明】
46.1:前顶横梁本体
47.11:顶盖前加强板
48.111:第一沉台
49.1111:开孔
50.1112:第一通孔
51.112:线束密封套筒
52.113:线卡
53.12:前顶横梁下板
54.121:第二沉台
55.122:加强板支架
56.1221:第二通孔
57.2:排水管
58.3:防转卡扣
59.4:双面胶
60.5:后视镜安装机构
61.51:后视镜安装支架
62.52:后视镜加强支架
63.53:后视镜支架加强板
64.54:紧固螺母
65.6:结构增强块
66.7:谐振块
67.8:自动驾驶探测装置
68.81:底座
69.82:导热垫
70.9:安装支架
71.91:安全气囊安装支架
72.92:内饰板安装支架
73.93:遮阳板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7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及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如图1和图2 所示,包括:前顶横梁本体1和排水管2。
76.其中,前顶横梁本体1包括有顶盖前加强板11和前顶横梁下板12。该顶盖前加强板11和前顶横梁下板12合围形成空腔结构,排水管2则设置在该空腔结构中。
77.如图1所示,在顶盖前加强板11上设置有第一沉台111,该第一沉台 111用于设置车辆的自动驾驶探测装置,例如是激光雷达等。如图3所示,在该第一沉台111上设置有开孔1111,该开孔1111设置于第一沉台111所处平面的最低点,以使得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区域的积水能够顺利的流入该开孔1111中。如图2所示,该排水管2卡接于该开孔1111上,以使得流入该开孔1111的积水能够顺利的通过排水管2排出车体外部。例如,该排水管2可以连接于天窗排水系统,积水可以通过天窗排水系统排出。
78.进一步地,排水管2通过防转卡扣3固定连接于该开孔1111,通过该开孔1111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排水管2安装后不会发生扭转的情况发生。
79.优选地,如图3所示,该开孔1111包括有圆形孔和沿该圆形孔周缘设置的多个扩口。当然还可以将该开孔1111设置为椭圆形、多边形等等,即其能够实现排水管2安装后不会发生扭转的即可。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排水管2还粘接于顶盖前加强板11 的内侧壁上。其可以通过双面胶3将排水管2粘接在顶杆前加强板的内侧壁上。通过粘接和卡接的方式实现排水管2的定位安装,一方面能够保证其粘接强度,保证排水管2与开孔1111的连接的密封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排水管2安装的一次性精准定位。
81.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孔1111及排水管2的设置,解决了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处于密封状态时,其密封空间的防腐问题,保证了自动驾驶探测装置能够具备良好的使用环境,保证其探测的精确性。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前顶横梁下板12上设置有第二沉台 121,该第二沉台121与第一沉台111对应设置。在该第二沉台121上还设置有加强板支架122,该加强板支架1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该前顶横梁下板12上,当然,还可以采用栓接、铆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83.在第一沉台111和加强板支架122上,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通孔。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沉台111上设置有三个第一通孔1112,如图4所示,加强板支架122上设置有三个第二通孔1221,该第一通孔1112和第二通孔 1221均为对应设置。
84.当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安装于该第一沉台111时,螺杆以此穿设于自动驾驶探测装置的底座81、第一沉台111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112和加强板支架122上设置的第二通孔1221。进而保证了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安装点能够具备足够的安装强度和刚度,保证自动驾驶探测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自动驾驶探测装置探测的精确性。
8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设置在顶盖前加强板11上设置的第一沉台111上。具体地,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通过底座81与顶盖前加强板11进行连接,在底座81与顶盖前加强板11之间还设置有导热垫82,以将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产生的热量顺利的传导至前顶横梁总成结构,便于热量的扩散,保证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稳定运行。在第一沉台111、加强板支架122和底座81上均对应设置了多个通孔,以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加强板支架122、第一沉台111和底座81,实现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的固定。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沉台111上设置有走线装置,该走线装置包括线束密封套筒112和线卡113,该线卡113设置在顶盖前加强板11和前顶横梁下板12合围成空腔结构中。该线束密封套筒112 与该线卡113连通,设置在第一沉台111的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的线束穿设于该线束密封套筒112中,并通过该线卡113进行固定。通过线束密封套筒112的设置避免了自动驾驶探测装置8所处区域的积水通过线束进入车体内部的问题发生。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顶横梁总成结构还包括有后视镜安装机构5,该后视镜安装机构5包括有后视镜安装支架51、后视镜加强支架52和后视镜支架加强板53。
88.其中,后视镜安装支架51的第一端连接于前顶横梁下板12,后视镜加强支架52的第一端连接于前顶横梁下板12,后视镜安装支架51的第二端连接于后视镜加强支架52的第二端。该后视镜安装支架51和后视镜加强支架52与前顶横梁下板12的连接,以及后视镜安装支架51和后视镜加强支架52,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栓接或铆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89.后视镜支架加强板53设置于后视镜安装支架51、后视镜加强支架52 及前顶横梁下板12合围成的空间内,并连接于后视镜安装支架51,以增加后视镜安装支架51的结构强度。在后视镜支架加强板53上设置有紧固螺母54,后视镜安装时,可采用螺柱依次穿过后视镜、后视镜安装支架51和后视镜支架加强板53后,通过该紧固螺母54进行拧紧,实现后视镜的安装。
90.在该实施例中,后视镜安装机构5通过后视镜安装支架51、后视镜加强支架52和后视镜支架加强板53三个加强结构作为后视镜的支撑结构,能够解决后视镜重量过大导致的前顶横梁总成共振引起的噪音问题。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顶横梁总成结构还包括结构增强块6,该结构增强块设置于顶盖前加强板11和前顶横梁下板12合围成的空腔结构内。
92.优选地,在该空腔结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该结构增强块6。
93.通过该结构增强块6的设置,有效提高了车辆顶压测试重点区域和受力薄弱区域的弯曲刚度和结构强度,在结构增强块6和空腔结构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延迟顶压测试峰值
附近的变形和位移。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前顶横梁下板12上还设置有谐振块 7,通过该谐振块7能够有效地改善车辆的nvh性能。
95.具体地,在前顶横梁下板1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通过该螺栓实现谐振块7与前顶横梁下板12的连接,方便设备安装和售后调试等操作。
96.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顶横梁下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结构。
97.在一具体实施中,在前顶横梁下板12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9,其上配置有多个压铆螺柱,以满足安全气囊在前顶横梁总成结构上的安装,并保证安全气囊的安装强度和刚性。
98.如图8所示,该多个安装支架9至少包括有安全气囊安装支架91、内饰板安装支架92及遮阳板安装支架93等。
9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前顶横梁下板12的中间区域设置成平面结构,以通过该平面结构来满足车辆内饰、蓝牙等零部件的安装需求。
10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车辆的前顶横梁总成结构。
10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