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6:1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


背景技术:

2.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电子连接器是一种电机系统,其可提供可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简单的说,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元件称为连接器亦即两者之间的桥梁,而接插件本身需要使用绝缘的外壳,这类外壳大多材质较软,故此,需要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
3.但是现有的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接插件由于本身外壳材质较软,在安装过程中,经常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导致内部的导电插片受到挤压,容易使导电插片贴合在一起,导致电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但是现有的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接插件由于本身外壳材质较软,在安装过程中,经常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导致内部的导电插片受到挤压,容易使导电插片贴合在一起,导致电流不稳定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包括接插件,所述接插件的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加强机构,所述接插件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分隔板,所述接插件的一端设置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接插件的一侧设置防护机构,所述接插件的外壁另一侧设置有收紧机构。
6.优选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连接孔、固定螺栓、第一固定框、螺纹管和第二固定框,所述接插件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有第一固定框,所述连接孔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框。
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框通过固定螺栓和螺纹管与第二固定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孔以接插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分隔板在接插件的一侧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导电块设置在分隔板之间。
9.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侧板、连接槽、滑槽、卡槽、滑块、连接块、固定块、橡胶块、固定板和绝缘套,所述接插件外壁一侧两端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焊接在连接块两侧表面,所述连接块的一端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绝缘套。
10.优选的,所述绝缘套的内圈尺寸和导电块外圈尺寸相吻合,所述绝缘套和导电块
平行分布。
11.优选的,所述收紧机构包括固定槽、弹簧、夹板和摩擦片,所述接插件的插口处两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一端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表面粘接有摩擦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通过连接孔、固定螺栓、第一固定框、螺纹管和第二固定框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接插件本身的抗压能力,将第二固定框贴合在接插件的表面,使螺纹管穿过连接孔,然后在接插件的另一侧将第一固定框通过固定螺栓和螺纹管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收紧,在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以及螺纹管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防止接插件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和绝缘套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接插件;2、加强机构;201、连接孔;202、固定螺栓;203、第一固定框;204、螺纹管;205、第二固定框;3、分隔板;4、导电块;5、固定孔;6、防护机构;601、侧板;602、连接槽;603、滑槽;604、卡槽;605、滑块;606、连接块;607、固定块;608、橡胶块;609、固定板;610、绝缘套;7、收紧机构;701、固定槽;702、弹簧;703、夹板;704、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包括接插件1,接插件1的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加强机构2,接插件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分隔板3,接插件1的一端设置有导电块4,导电块4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5,接插件1的一侧设置防护机构6,接插件1的外壁另一侧设置有收紧机构7。
20.进一步的,加强机构2包括连接孔201、固定螺栓202、第一固定框203、螺纹管204和第二固定框205,接插件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201,连接孔20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栓202,固定螺栓202的一端贯穿有第一固定框203,连接孔20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管204,螺纹管204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框205,通过连接孔201、固定螺栓202、第一固定框203、螺纹管204和第二固定框205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接插件1本身的抗压能力,将第二固定框205贴合在接插件1的表面,使螺纹管204穿过连接孔201,然后在接插件1的另一侧将第一固定框203通过固定螺栓202和螺纹管204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202将第一固定框203和第二固定框205收紧,在第一固定框203和第二固定框205以及螺纹管204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防止接插件1发生变形。
21.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框203通过固定螺栓202和螺纹管204与第二固定框205螺纹连接,连接孔201以接插件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固定螺栓202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第一固定框203固定在螺纹管204的一端,使第一固定框203的第二固定框205保持固定。
22.进一步的,分隔板3在接插件1的一侧表面呈等间距分布,导电块4设置在分隔板3之间,通过分隔板3的导电块4的设置,分隔板3可以将导电块4分隔开,同时导电块4的一端的固定孔5可以便于连接线路进行焊接。
23.进一步的,防护机构6包括侧板601、连接槽602、滑槽603、卡槽604、滑块605、连接块606、固定块607、橡胶块608、固定板609和绝缘套610,接插件1外壁一侧两端设置有侧板601,侧板60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连接槽602,连接槽602的两侧开设有滑槽603,连接槽602的一端开设有卡槽604,滑槽603的一端设置有滑块605,滑块605焊接在连接块606两侧表面,连接块606的一端焊接有固定块607,固定块607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块608,连接块606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609,固定板609的一端设置有绝缘套610,通过侧板601、连接槽602、滑槽603、卡槽604、滑块605、连接块606、固定块607、橡胶块608、固定板609和绝缘套610的设置,可以有效的保持连接处的绝缘和分隔,在需要导电块4进行焊接接时,将连接块606通过滑块605进行滑动外移,然后将需要连接的线路穿过绝缘套610与导电块4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推动固定板609,使绝缘套610将焊接的连接处包裹住,然后使连接块606一端的固定块607可以嵌入卡槽604中,在橡胶块608的作用下保持稳定。
24.进一步的,绝缘套610的内圈尺寸和导电块4外圈尺寸相吻合,绝缘套610和导电块4平行分布,通过绝缘套610的设置,绝缘套610可以很好的将导电块4的一端包裹处,使导电块4焊接的连接处可以处于绝缘套610的保护中,防止连接处的线路触碰到一起。
25.进一步的,收紧机构7包括固定槽701、弹簧702、夹板703和摩擦片704,接插件1的插口处两侧开设有固定槽701,固定槽701的一端焊接有弹簧702,弹簧702的一端焊接有夹板703,夹板703的表面粘接有摩擦片704,通过固定槽701、弹簧702、夹板703和摩擦片704的设置,可以在接插件1连接时,弹簧702带动夹板703可以对连接处进行挤压,使连接更加不容易脱落,而摩擦片704可以增加摩擦力,使连接更加稳固。
26.工作原理:首先需要在接插件1的表面开设好连接孔201,然后将第二固定框205贴合在接插件1的表面,使螺纹管204穿过连接孔201,然后在接插件1的另一侧将第一固定框203通过固定螺栓202和螺纹管204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202将第一固定框203和第二固定框205收紧,其次在接插件1的一侧表面设置多个分隔板3,在分隔板3之间的位置安装导电块4,同时在接插件1的两侧设置侧板601,然后在需要导电块4进行焊接接时,将连接块606通过滑块605进行滑动外移,然后将需要连接的线路穿过绝缘套610与导电块4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推动固定板609,使绝缘套610将焊接的连接处包裹住,然后使连接块606一端的固定块607可以嵌入卡槽604中,在橡胶块608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最后以在接插件1连接时,弹簧702带动夹板703可以对连接处进行挤压,使连接更加不容易脱落,这样就完成了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