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配向方法、配向设备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2022-04-14 04:38: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配向方法、配向设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uv2a(紫外光垂直配向)技术是液晶配向的常用手段,其中,田字形四畴且液晶头对头的设置方式较佳,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但是由于在阵列基板侧和对向基板侧各自配向时,在同一列或同一行上,存在不同的配向方向,上述配向不能通过扫描式配向方式实现,必须搭配几乎覆盖整个基板的uv2a光罩,配向难度大,配向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配向方法、配向设备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田字形四畴且液晶头对头液晶排布方案的配向难度大,配向成本高的问题。
4.第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田字形排布的四个畴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5.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
6.液晶分子,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
7.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对向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为第一方向;
8.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位于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对向基板一侧的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二方向;
10.所述对向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和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一方向;
11.所述液晶分子在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的作用下,每个所述畴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的配向均为液晶头指向所述畴区所在的子像素的中心且所述液晶分子的配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是45
°±1°

12.可选地,同一子像素中的四个所述畴区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分为两组,每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畴区,其中,一组所述畴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受到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力与另一组所述畴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受到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13.同一子像素中的四个所述畴区按照所述第二方向分为两组,每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畴区,其中,一组所述畴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受到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力与另一组所述畴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受到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14.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电极,每个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
投影覆盖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
15.可选地,所述像素电极无镂空沟道,或者所述像素电极上设置2n个沟道且所述沟道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或者垂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的材料均为紫外光配向材料。
17.第二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18.第三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向设备,用于对上述的显示面板中的基板的配向层进行配向,其中,所述基板为所述液晶基板或所述对向基板,所述配向设备包括:
19.光源,被配置为按照设定功率发出紫外光;
20.偏振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紫外光进行处理以获得线偏振光;
21.第一调整装置,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光源和所述偏振器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移动;
22.第二调整装置,被配置为控制形成配向材料层后的所述基板按照设定的基板行进方向移动。
23.可选地,所述第一调整装置包括:
24.移动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光源和所述偏振器按照设定的光线行进方向移动;
25.角度调节装置,被配置为按照角度设定参数对线偏振光行的进方向与所述基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所述线偏振光的偏振轴与向量n[l,z]之间的夹角φ1以及所述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φ3进行调整;
[0026]
其中,向量n[l,z]为向量l与向量z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且向量l为所述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向量z为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0027]
第四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向方法,用于通过光照的方式形成上述的显示面板中的基板中的配向层,所述基板为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对向基板;所述配向方法包括:
[0028]
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配向材料层;
[0029]
确定形成配向材料层之后的基板的行进方向,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与该基板侧配置的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垂直;
[0030]
根据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对所述基板设置曝光光罩,并采用线偏振光对所述配向材料层进行光照以形成配向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
[0031]
可选地,所述曝光光罩包括多个透光区,每个透光区使得按照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同一子像素中的两个畴区处于透光状态;根据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对所述基板设置曝光光罩,并采用线偏振光对所述配向材料层进行光照以形成配向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包括:
[0032]
第一次设置所述曝光光罩,所述曝光光罩的每个透光区使得按照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排列的各子像素中的两个畴区处于透光状态,并采用线偏振光对所述配向材料层进行第一次光照以形成配向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
[0033]
第二次设置所述曝光光罩,所述曝光光罩的每个透光区使得按照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排列的各子像素中的另两个畴区处于透光状态,并采用线偏振光对所述配向材料层进
行第二次光照以形成配向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
[0034]
其中,所述第一次光照的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与所述第二次光照的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相反。
[0035]
可选地,采用线偏振光对所述配向材料层进行光照以形成配向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包括:
[0036]
调整所述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与所述基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所述线偏振光的偏振轴与向量n[l,z]之间的夹角φ1以及所述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基板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φ3,以使φ3=tan-1
(tanφ1cosθ),从而形成配向与所述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
[0037]
其中,向量n[l,z]为向量l与向量z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且向量l为所述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向量z为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0038]
第五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0039]
上述的配向方法对阵列基板的第一配向层以及对向基板的第二配向层进行配向;
[0040]
将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对合,并将液晶分子注入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在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的作用下,每个畴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的配向为液晶头方向指向所述畴区所在的子像素的中心,且所述液晶分子的配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是45
°±1°

[004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配向方法、配向设备及显示装置,由于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因此可以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畴区(行方向或者列方向)采用扫描方式进行曝光而避免必须使用复杂的配向曝光光罩,有利于简化取向工艺;并且畴区设置能够有效改善边缘暗纹现象,提升透过率。
[0043]
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4]
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5]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一个子像素的模拟显示图;
[0048]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侧的第一配向层在各子像素中各畴区的液晶分子的配向示意图;
[0049]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对向基板侧的第二配向层在各子像素中各畴区的液晶分子的配向示意图;
[0050]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子像素的各畴区的液晶分子的最终配向示意图;
[0051]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一种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向设备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向设备中个光路示意图;
[0056]
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向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向设备的偏振光线与配向方向的空间示意图;
[0058]
图14为图13所示的偏振光线与配向方向的空间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
[0059]
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0]
图16为图15所述的配向方法中步骤s3的流程示意图;
[0061]
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在步骤s3过程中与第一曝光光罩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2]
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向基板在步骤s3过程中与第二曝光光罩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3]
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4]
附图标记:
[0065]
1-显示面板;10-子像素;20-液晶分子;100-畴区;11-阵列基板;111-第一衬底;112-第一配向层;113-像素电极;1131-沟道;12-对向基板;121-第二衬底;122-第二配向层;13-第一偏光片;14-第二偏光片;
[0066]
2-配向设备;21-光源;22-偏振器;23-第一调整装置;231-移动控制装置;232-角度调节装置;234-第二调节装置;
[0067]
31-第一曝光光罩;32-第二曝光光罩;
[0068]
x-第一方向;x1-第一方向正向;x2-第一方向负向;
[0069]
y-第二方向;y1-第二方向正向;y2-第二方向负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71]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7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0073]
uv2a(紫外光垂直配向)技术是液晶配向的常用手段,其中,田字形四畴且液晶头对头的设置方式较佳,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但是由于在阵列基板侧和对向基板侧各自配向
时,在同一列或同一行上,存在不同的配向方向,上述配向不能通过扫描式配向方式实现,必须搭配几乎覆盖整个基板的uv2a光罩,配向难度大,配向成本高。
[0074]
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配向方法、配向设备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007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子像素10,每个子像素10包括田字形排布的四个畴区100。
[0076]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位于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之间的液晶分子2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1远离对向基板12的一侧的第一偏光片13和位于对向基板12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的第二偏光片14。其中,第一偏光片13的取光轴方向为第一方向x,第二偏光片14的取光轴方向为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0077]
阵列基板11包括第一衬底111和位于第一衬底111靠近对向基板12一侧的第一配向层112,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方向为第二方向y;对向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121和位于第二衬底121靠近阵列基板11一侧的第二配向层122,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方向为第一方向x。
[0078]
液晶分子20在第一配向层112和第二配向层122的作用下,在各子像素10的各畴区100内的配向均为液晶头指向液晶分子20所在的子像素10的中心,且液晶分子20的配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是45
°±1°

[0079]
具体地,令α=45
°
为管控目标值,
±1°
为α的波动范围。
[0080]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头”是指阵列基板11侧的第一配向层112面向上,对向基板12侧的第二配向层122面向下,观察者从对向基板12侧向阵列基板11侧观察时,液晶分子20面向观察者的一端。
[0081]
具体地,对向基板12为彩膜基板。
[0082]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配向层112和第二配向层122的材料均为紫外光配向材料。即采用紫外光照的方式来实现第一配向层112和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
[0083]
具体地,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子像素10的模拟图像,本技术的畴区100设置能够有效改善边缘暗纹现象,提升透过率。
[0084]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由于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方向为第二方向y,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方向为第一方向x,因此可以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畴区100(行方向或者列方向)采用扫描方式进行曝光而避免必须使用复杂的配向曝光光罩,有利于简化取向工艺。
[0085]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说的“配向力”是指配向层(第一配向层112和第二配向层122)施加至液晶分子20且平行于配向层所在的平面的分量力。
[0086]
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同一子像素10中的四个畴区100按照第一方向x分为两组,每组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两个畴区100。一组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与另一组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0087]
具体地,第一方向x即为图4中的与子像素10短边平行的方向,也就是水平方向;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方向为第二方向y,也就是图4所示的与子像素10长边平行的方向,也就是竖直方向。而同一子像素10中的四个畴区100中,上侧两个畴区100受到的第一配向层112
的配向力f1a的方向为竖直向下,而下侧两个畴区100受到的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f1b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0088]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同一子像素10中的四个畴区100按照第二方向y分为两组,每组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两个畴区100,其中,一组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与另一组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方向相反。
[0089]
具体地,第二方向y即为图5中的与子像素10长边平行的方向,也就是竖直方向;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方向为第一方向x,也就是图4所示的与子像素10短边平行的方向,也就是水平方向。而同一子像素10中的四个畴区100中,左侧两个畴区100受到的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f2a的方向为水平向右,而右侧两个畴区100受到的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f2b的方向为水平向左。
[0090]
如图6所示,正是基于第一配向层112和第二配向层122对子像素10中的各畴区100的配向力,使得液晶分子20呈现最终的配向。具体地,子像素中左上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竖直向下的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f1a和水平向右的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f2a;子像素中右上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竖直向下的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f1a和水平向右左的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f2b;子像素中左下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竖直向上的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f1b和水平向右的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f2a;子像素中右下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受到竖直向上的第一配向层112的配向力f1b和水平向左的第二配向层122的配向力f2b。
[0091]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阵列基板11包括多个像素电极113,每个像素电极113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子像素10所在的区域。
[0092]
具体地,该像素电极113采用氧化铟锡(ito)薄膜制成,如图7所示,该像素电极113无镂空沟道1131,如此能够降低像素电极113的刻蚀工艺的难度和成本。
[0093]
具体地,如图8所示,像素电极113上与每个畴区100对应的区域设置多个沟道1131且沟道1131与第一方向x平行或垂直。这些沟道有利于改变驱动电场方向以影响液晶转动状态,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能够起到调控响应时间的作用;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起到调控色偏的作用。此外,设置沟道1131还有利于提升透过率。
[009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95]
具体地,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和供电电源,驱动芯片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供电电源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电能。
[0096]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向设备2,用于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中的基板的配向层进行配向,其中,基板为液晶基板或对向基板12,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向设备2包括:
[0097]
光源21,被配置为按照设定功率发出紫外光;
[0098]
偏振器22,被配置为对紫外光进行处理以获得线偏振光;
[0099]
第一调整装置23,被配置为控制光源21和偏振器22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移动;
[0100]
第二调整装置24,被配置为按照控制形成配向材料层后的基板按照设定的基板行进方向移动。
[0101]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向设备2,无需对配向设备2进行大幅改动,主要是增加了第一调整装置23,以对光源21和偏振器22的移动参数进行设置,从而配合基板的行进方向以保证需要的线偏振光的照射角度以及行进方向,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实现光照取向。
[0102]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向设备2中,第一调整装置23包括移动控制装置231和角度调节装置232。
[0103]
移动控制装置231被配置为控制光源21和偏振器22按照设定的光线行进方向移动。
[0104]
角度调节装置232被配置为按照角度设定参数对光线行进方向与基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线偏振光的偏振轴与向量n[l,z]之间的夹角φ1以及光线行进方向在基板上是的投影与基板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φ3进行调整,向量n[l,z]为向量l与向量z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且向量l为所述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向量z为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0105]
具体地,如图13所示,通过下式能够构建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调整这些夹角来获得需要的偏振光线。
[0106]
tanφ2=tanφ1cosθ(1)
[0107]
φ4=φ
2-φ3(2)
[0108]
φ5=π/2-φ4(3)
[0109]
通过上述式(1)、式(2)和式(3)能够得到:
[0110]
φ5=π/2-tan-1
(tanφ1cosθ) φ3(4)
[0111]
其中,配向目标是φ5为=π/2,带入式(4)能够得到:
[0112]
φ3=tan-1
(tanφ1cosθ)(5)
[0113]
即按照式(5)中的角度关系进行调整,即可获得需要的偏振光线,该偏振光线与基板的前进方向配合能够得到目标配向。
[0114]
上述式(2)和式(3)由附图13中标注的各夹角即可得到,式(1)的推导过程如下:
[0115]
如图13所示和图14,在线偏振光的偏振轴上做向量a正交与向量n[l,z],且向量a与向量n[l,z]的交点为q,在偏振轴上做向量z与z轴平行,而偏振轴在基板所在平面[x,y]上的投影即为液晶配向方向。
[0116]
再从该投影点连接向量a和向量n[l,z]的角度,得到向量c,其中,向量a、向量c和向量z共平面,称该平面为平面(a,c,z)。将向量l沿向量n[l,z]方向平移至q点,由于向量n[l,z]∥平面(a,c,z),可知向量l、向量a、向量c和向量z共平面。即向量l、向量a、向量c和向量z的关系如图14所示。其中,夹角θ=夹角θ1。
[0117]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夹角φ2的正切值为:
[0118]
即为式(1)。
[0119]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向方法,用于通过光照的方式形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中的基板中的配向层,基板为阵列基板11或对向基板1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向方法包括:
[0120]
s1:提供一基板,在基板上形成配向材料层;
[0121]
s2:确定形成配向材料层之后的基板的行进方向,基板的行进方向与该基板侧配置的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垂直;
[0122]
s3:根据基板的行进方向对基板设置曝光光罩,并采用线偏振光对配向材料层进行光照以形成配向与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
[0123]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向方法,由于基板上形成的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与该基板侧配置的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相同,在配向过程中,控制基板的行进方向与该基板侧配置的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垂直,并采用线偏振光进行照射即可获得需要的配向,此过程无需使用复杂的配向曝光光罩,有利于简化取向工艺。
[0124]
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曝光光罩包括多个透光区,每个透光区使得按照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排列的同一子像素10中的两个畴区100处于透光状态。基于此,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向方法中的步骤s3包括:
[0125]
s301:第一次设置曝光光罩,曝光光罩的每个透光区使得按照基板的行进方向排列的各子像素10中的两个畴区100处于透光状态,并采用线偏振光对配向材料层进行第一次光照以形成配向与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
[0126]
s302:第二次设置曝光光罩,曝光光罩的每个透光区使得按照基板的行进方向排列的各子像素10中的另两个畴区100处于透光状态,并采用线偏振光对配向材料层进行第二次光照以形成配向与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其中,第一次光照的基板的行进方向与第二次光照的基板的行进方向相反。
[0127]
具体地,如图17所示,此时基板为阵列基板11,阵列基板11侧的侧的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为第一方向x,因此,阵列基板11的移动方法为第二方向y。在具体的配向过程中,需要先将第一曝光光罩31进行设置使得每个子像素10中左侧的两个畴区100位于第一曝光光罩31的透光区,之后控制阵列基板11与第一曝光光罩31同步按照第二方向正向y1移动,并采用设置好的线偏振光进行照射,从而使得阵列基板11上的第一配向层112与各子像素10中左侧的两个畴区100具有相同的配向。
[0128]
如图17所示,在完成第一次光罩之后,移动第一曝光光罩31,使得每个子像素10中右侧的两个畴区100位于第一曝光光罩31的透光区,之后控制阵列基板11与第一曝光光罩31同步按照第二方向负向y2移动,并采用设置好的线偏振光进行照射,从而使得阵列基板11上的第一配向层112与各子像素10中右侧的两个畴区100具有相同的配向。
[0129]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此时基板为对向基板12,对向基板12侧的侧的偏光片的取光轴方向为第二方向y,因此,对向基板12的移动方法为第一方向x。在具体的配向过程中,需要先将第二曝光光罩32进行设置使得每个子像素10中上侧的两个畴区100位于第二曝光光罩32的透光区,之后控制对向基板12与第二曝光光罩32同步按照第一方向正向x1移动,并采用设置好的线偏振光进行照射,从而使得对向基板12上的第二配向层122与各子像素10中上侧的两个畴区100具有相同的配向。
[0130]
如图18所示,在完成第一次光罩之后,移动第二曝光光罩32,使得每个子像素10中下侧的两个畴区100位于第二曝光光罩32的透光区,之后控制对向基板12与第二曝光光罩32同步按照第一方向负向x2移动,并采用设置好的线偏振光进行照射,从而使得对向基板12上的第二配向层122与各子像素10中下侧的两个畴区100具有相同的配向。
[0131]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图17和图18的描述中的各方向以图17和图18所示为准,但并不用于限制实际应用中阵列基板11以及对向基板12的移动方向,只要保证所涉及的各方向之间的关系即可。
[0132]
具体地,在对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进行配向的过程中,根据图13和图14中确定的偏振光线的角度,也就是,采用线偏振光对配向材料层进行光照以形成配向与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包括:
[0133]
调整线偏振光与基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线偏振光的偏振轴与向量n[l,z]之间的夹角φ1以及光线行进方向在基板上的投影与基板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φ3,以使得φ3=tan-1
(tanφ1cosθ),从而形成配向与基板的行进方向垂直的配向层;其中,向量n[l,z]为向量l与向量z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且向量l为线偏振光的行进方向,向量z为基板所在平面的法向量。具体地,关于线偏振光的调整参数的具体值请参数上述配向设备2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3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如图18以及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包括:
[0135]
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配向方法对阵列基板11的第一配向层112以及对向基板12的第二配向层122进行配向;
[0136]
将阵列基板11与对向基板12对合,并将液晶分子20注入阵列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在第一配向层112和第二配向层122的作用下,每个畴区100内的液晶分子20的配向为液晶头方向指向畴区100所在的子像素10的中心,且液晶分子20的配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是45
°±1°

[0137]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不仅配向过程工艺简单而且获得的显示面板能够改善边缘暗纹现象,具有更好的光透过率。
[0138]
应用本技术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139]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配向方法、配向设备及显示装置,由于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因此可以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畴区(行方向或者列方向)采用扫描方式进行曝光而避免必须使用复杂的配向曝光光罩,有利于简化取向工艺;并且畴区设置能够有效改善边缘暗纹现象,提升透过率。
[0140]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技术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技术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0141]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142]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143]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14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45]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146]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