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割草机上的侧排盖自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20:1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割草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割草机上的侧排盖自锁机构。


背景技术:

2.割草机是一种用于修剪草坪、植被等的机械工具,它是由刀盘、发动机、行走轮、行走机构、刀片、扶手、控制部分组成,主要是利用刀片在电机的高速旋转下进行切割,从而节省了人工除草的作业时间。
3.割草机工作时有两种排草方式,且割草机上同时存在,一种为后排草,另一种为侧排草,当采用后排草,机体内的草由于风压作用会将侧排盖打开,使被割除的草从侧排盖漏出,当需要侧排草时,需要使侧排盖在机体上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保证割除的草不会飞溅,也能使草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割草机上的侧排盖自锁机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割草机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割草机上的侧排盖自锁机构,包括机架、侧排盖,所述机架上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自锁装置,所述侧排盖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并通过所述自锁装置使所述侧排盖与所述连接件两者之间的状态发生改变。
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架、第一扭簧、转轴,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扭簧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机架形成固定,所述侧排盖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弹性力使初始状态的所述侧排盖盖合在所述机架上。
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自锁装置包括固定轴、限位块、限位片、第二扭簧,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固定轴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第二扭簧、限位块、限位片,所述固定轴的顶部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扭簧、限位块、限位片脱离所述固定轴。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斜块及竖板,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限位块的中心孔,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设置在所述斜块上,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半环形卡块,所述半环形卡块与所述中心孔为同心状态。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台阶用于支撑所述侧排盖的一侧,所述半环形卡块上设置打开限位面和关闭限位面,所述限位片包括环形块和凸块,所述限位片的所述凸块上设置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限位块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打开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相接触,所述限位块为限位状态时,所述关闭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接触。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竖板用于扭动所述限位块,初始时,所述第二扭
簧为自然状态,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侧排盖接触,扭动所述竖板,通过所述限位块使所述第二扭簧发生形变,所述限位块上的所述限位台阶脱离所述侧排盖,使所述侧排盖通过所述第一扭簧在所述支架上活动。
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外圈设置有一平面,所述限位片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轴相匹配的所述平面。这样设置,使固定轴与限位片保持固定且使限位块只能在90
°
范围内转动。
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底部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二扭簧配合,所述第二扭簧发生形变与所述第三限位面贴合,使所述第二扭簧的形变状态形成锁定,所述限位块不会回转。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需要使侧排盖打开时,顺时针转动限位块使限位块上的打开限位面与限位片上第一限位面接触,实现侧排盖在机架上活动,用于使用侧排盖排草时使用,需要使侧排盖关闭时,通过第一扭簧的作用力使侧排与机架贴合,通过第二扭簧的作用力使限位块逆时针转动,同时使限位块上的关闭限位面与限位片上第二限位面接触,限位块上的限位台阶与侧排盖的一侧内底面接触,实现自锁,防止草从侧排盖漏出。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排盖解锁状态立体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排盖自锁状态立体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立体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片立体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限位面与第二扭簧配合立体图。
21.图中,1.机架,2.侧排盖,3.支架,4.第一扭簧,5.转轴,6.固定轴,7.限位块,8.限位片,81.环形块,82.凸块,821.第一限位面,822.第二限位面,9.第二扭簧,10.斜块,11.竖板,12.限位台阶,13.半环形卡块,131.打开限位面,132.关闭限位面,14.平面,15.第三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6所示,割草机上的侧排盖自锁机构,包括机架1、侧排盖2,所述机架1上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自锁装置,所述侧排盖2活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并通过所述自锁装置使所述侧排盖2与所述连接件两者之间的状态发生改变。
23.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架3、第一扭簧4、转轴5,所述支架3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右侧上表面,所述支架3两侧设置有凸片,凸片中心设置圆形孔,所述转轴5穿过两处圆形孔并保持伸出圆形孔的长度一致,在所述转轴5上且位于两处圆形孔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扭簧4,所述侧排盖2一端设置有两处筋条,所述转轴5穿过两处筋条并与筋条形成固定,且所述转轴5为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第一扭簧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一扭簧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排盖2上,所述第一扭簧4实现将翻转后的所述侧排盖2重新翻转使所述侧排盖2盖合在所述机架1上。
24.其中,所述自锁装置包括固定轴6、限位块7、限位片8、第二扭簧9,所述固定轴6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3上,在所述固定轴6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二扭簧9、限位块7、限位片8,为了防止所述第二扭簧9、限位块7、限位片8脱离所述固定轴6,在所述固定轴6顶部还设置有螺钉。
25.所述限位块7上设置有斜块10及竖板11,其中,所述限位块7上设置有两处限位部,分别为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台阶12,所述限位台阶12设置在所述斜块10的一端,自锁状态下,所述侧排盖2一端的下底面贴靠在所述限位台阶12上,用于支撑所述侧排盖2防止所述侧排盖2翻转,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半环形卡块13,其中所述限位块7的中心设置有被所述固定轴6穿过的中心孔,所述半环形卡块13与所述中心孔保持同心状态,在所述半环形卡块13上设置有两个端面,包括打开限位面131和关闭限位面132,所述限位片8设置在所述半环形卡块13内,所述限位片8由环形块81和凸块82构成,所述环形块81的外圈与所述半环形卡块13内圈相匹配贴合,在所述凸块8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面821和第二限位面822,当所述限位块7为打开状态时,此时所述打开限位面131与所述第一限位面821相接触,当所述限位块7为自锁状态时,此时所述关闭限位面132与所述第二限位面822相接触。
26.所述限位块7上的所述竖板11用于转动所述限位块7,初始状态下即为自锁状态,所述第二扭簧9此时为自然状态,所述侧排盖2贴合在所述限位台阶12上,此时,所述限位块7上的所述打开限位面131与所述限位片8上的所述第一限位面821相接触,所述侧排盖2此时为不可翻转状态,转动所述竖板11,所述第二扭簧9被扭动压缩,所述限位台阶12脱离所述侧排盖2,所述限位块7上的所述关闭限位面132与所述限位片8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面822相接触,所述侧排盖2此时为可翻转活动状态。
27.为了保证所述限位片8在所述固定轴6内不会发生转动,实现所述限位片8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固定轴6的外圈上以及所述限位片的内圈上设置有一平面14,所述限位片8嵌入所述固定轴6后,所述限位片8上的所述平面14与所述固定轴6上的所述平面14相贴合,这样还保证了所述限位块7的扭转角度在0
°‑
90
°
的范围。
28.其中,所述固定轴6有两段构成,上段所述固定轴6直径小于下段所述固定轴6的直径,在下段所述固定轴6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面15,所述第三限位面15外圈包裹着所述第二扭簧9,当所述限位块7被转动后90
°
后,所述第二扭簧9产生最大形变,使所述第二扭簧9与所述第三限位面15贴合,所述第二扭簧9的形变状态被形成锁定,此时所述限位块7不会发生回转,始终保持所述侧排盖2在所述支架1上为自由翻转状态。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初始状态时即为自锁状态,此时所述侧排盖2无法翻转,所述限位块7上的所述限位台阶12与所述侧排盖2相贴合,所述半环形卡块13上的所述关闭限位面132与所述限位片8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面822相贴合,后排草口排草时,所述侧排盖2不会出现漏草情况,采用侧排方式时,扭动所述竖板11,使所述限位块7顺时针转动90
°
,所述限位台阶12脱离所述侧排盖2,所述半环形卡块13上的所述打开限位面131与所述限位片8上的所述第一限位面821相接触,且此时所述第二扭簧9与所述第三限位面15相紧贴,所述第二扭簧9保持锁定状态,所述侧排盖2通过所述转轴5在所述支架1上自由翻转,翻转后通过所述第一扭簧4重新使所述侧排盖2与所述机架1相贴合,此时可用于侧排盖排草,重新逆时针扭动所述限位块7上的所述竖板11,所述第二扭簧9脱离所述第三限位面15,通过所述
第二扭簧9的回弹力使所述半环形卡块13上的所述打开限位面131脱离所述限位片8上的第一限位面821,并使所述半环形卡块13上的所述关闭限位面132贴合在所述限位片8上的第二限位面822上,所述限位台阶12重新与所述侧排盖2的内底面相贴合,使所述侧排盖2形成自锁。
30.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