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6:4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


背景技术:

2.平衡重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平衡的重物,是将喷丸机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平衡重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轻重工业平衡重可以用于不同领域的不同产品上面做配件,充分起到了增加重量和保持平衡的作用,平衡重也不仅限于应用在大型机械设备上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里,比如用在工程机械中,例如挖掘机平衡重、叉车平衡重、装载机平衡重、起重机平衡重;一般搬运货物时,货物过沉,要在车头或车尾放入平衡重来提高轮胎的摩擦力进而增加牵引力。
3.现有技术中平衡重安装在车架上方,其不足之处在于占用车架上方空间大,影响整车设计布局,严重阻挡驾驶员后视视线,无法看到全挂车挂钩是否对正,需反复回到驾驶室调整挂钩位置才能安装和拆卸挂钩。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包括挂车主体和承重盒,挂车主体的底端开设有,承重盒内部的两侧皆均匀安装有限位板,且每四个限位板为一组,限位板之间皆放置有平衡重,承重盒的正面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滑块的底端皆开设有固定槽。现有装置通过设置有放置块,工作人员简单的将固定把手卡入至放置块中便可完成对承重盒的固定,同时也防止了之后的挂车主体运输中承重盒会从挂车主体上掉落下来的风险,同时承重盒会加大挂车主体的重心来防止挂车主体发生侧翻,而设置的摩擦滚轮,限位板上滚动的摩擦滚轮会减少工作人员在放入至平衡重时,平衡重与限位板之间的摩擦阻力,以此来方便工作人员来将平衡重放入至限位板之间。
5.但是,现有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平衡重一直放置在滚动装置上,配重装置的力由滚动承载,长时间的受力会影响滚轮的受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包括配重箱,所述配重箱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部外壁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焊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转动架,且转动架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转动轮,所述配重箱的内壁焊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升降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口与转动轮相适配,升降口的深度小于转动轮的半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块的顶部外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过通孔,连接块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滑动接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腔体,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开口,螺纹杆的底端卡接于连接块的腔体内,螺纹杆的底端外壁与连接块腔体内壁滑动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焊接有旋转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箱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匹配中块基体,所述匹配中块基体相对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防撞块,匹配中块基体设置有防撞块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箱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的顶部与配重箱的顶部通过螺纹固定,门板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条。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匹配中块基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分隔块。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在配重箱内未放置匹配中块基体时,转动轮位于承载架的内部,需要向配重箱的内部放置匹配中块基体时,工作人员转动旋转轮,从而带动螺纹杆在螺纹孔中上下移动,螺纹杆的底端在连接块内转动,以此由连接杆带动转动架向上移动直至转动轮的顶部超出升降口,工作人员将配重箱内放置匹配中块基体,使得匹配中块基体与转动轮外壁接触,此时匹配中块基体与转动轮的外壁滚动接触,以此便便于人员将匹配中块基体送入配重箱内,所有的匹配中块基体送入配重箱内后,工作人员再次反向转动旋转轮,此时转动轮向下移动,直至匹配中块基体的外壁与承载架的外壁相接触,此时,匹配中块基体的重量由承载架承受,而转动轮与转动架不再承受匹配中块基体的重量,以此避免匹配中块基体长时间与转动轮接触;
18.2.通过设置的防撞块与配重箱的内壁相接触,可以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匹配中块基体在配重箱的内部左右晃动;设置的密封条可以减少雨水进入配重箱的内部,以此减缓配重箱内部的匹配中块基体及其他器件的氧化锈蚀,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的分隔块可以减少在行车过程中避免匹配中块基体上下晃动。
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该装置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的承载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的平衡重基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的升降架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1-旋转轮、2-配重箱、3-分隔块、4-承载架、5-平衡重基体、 6-门板、7-通孔、8-升降口、9-螺纹杆、10-连接块、11-转动架、12-把手、 13-防撞块、14-连接杆、15-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5,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用平衡重,包括配重箱2,配重箱2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且螺纹杆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转动架11,且转动架11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转动轮15,配重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承载块4,承载块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升降口8。
30.其中,升降口8与转动轮15相适配,升降口8的深度小于转动轮15的半径,承载块4的顶部外壁均开设有通孔7,连接杆14穿过通孔7,连接块 10的外壁与通孔7的内壁滑动接触。
31.其中,连接块10的内部设置有腔体,连接块10的顶部设置有开口,螺纹杆9的底端卡接于连接块10的腔体内,螺纹杆9的底端外壁与连接块10 腔体内壁滑动接触。
32.其中,螺纹杆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轮1,配重箱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匹配中块基体5,匹配中块基体5相对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撞块13,匹配中块基体5设置有防撞块13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2,设置的防撞块13与配重箱2的内壁相接触,可以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匹配中块基体5在配重箱2的内部左右晃动;设置的把手12提供着力点,便于人员手动或使用机器拿取平衡重基体5。
33.其中,配重箱2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门板6,门板6的顶部与配重箱2的顶部通过螺纹固定,门板6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条,设置的密封条可以减少雨水进入配重箱2的内部,以此减缓配重箱2内部的匹配中块基体5及其他器件的氧化锈蚀,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34.其中,匹配中块基体5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分隔块3,设置的分隔块3可以减少在行车过程中避免匹配中块基体5上下晃动。
35.工作原理:在配重箱2内未放置匹配中块基体5时,转动轮15位于承载架4的内部,需要向配重箱2的内部放置匹配中块基体5时,工作人员转动旋转轮1,从而带动螺纹杆9在螺纹孔中上下移动,螺纹杆9的底端在连接块 10内转动,以此由连接杆14带动转动架11向上移动直至转动轮15的顶部超出升降口8,工作人员将配重箱2内放置匹配中块基体5,使得匹配中块基体 5与转动轮15外壁接触,此时匹配中块基体5与转动轮15的外壁滚动接触,以此便便于人员将匹配中块基体5送入配重箱2内,所有的匹配中块基体5 送入配重箱2内后,
工作人员再次反向转动旋转轮1,此时转动轮15向下移动,直至匹配中块基体5的外壁与承载架4的外壁相接触,此时,匹配中块基体5的重量由承载架4承受,而转动轮15与转动架11不再承受匹配中块基体5的重量,以此避免匹配中块基体5长时间与转动轮15接触。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