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19:3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纸浆模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作为木材和塑料的替代材料,纸浆模塑制品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由于普通纸浆模塑制品存在表面粗糙、易掉毛掉屑和质感较差等诸多缺陷,很难用来作为高精度电子产品包装盒或精美产品的外包装,从而使得这些纸浆模塑制品的附加值普遍偏低。目前市场上的纸浆模塑制品主要采用单层浆料一次成型工艺生产。但对于高档的纸浆模塑制品,若全部采用高成本的纸浆作为原料,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而市场占有率较低。为降低成本,多层次纸浆模具加工工艺在纸浆模塑制品是未来纸浆模塑制品发展的方向,及一般在纸浆模塑制品的外层采用目标需求的高成本浆料,里层和无要求的部分采用成本较低的浆料,经过多次成型后热压干燥即可。
3.然而,多层次纸浆模具加工工艺在每次注浆后,相连接层的产品都会因为稀释而发生混淆,导致高低档次纸浆纤维混合较严重,严重影响表面质量,拉低了产品档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成型工艺的成型产品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型工艺,包括:首次注浆成型:向成型下模板内注入浆液,驱动成型上模板和成型下模板进行合模并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首层产品,在成型后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再次注浆成型: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后,向成型下模板内注入浆液,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进行合模并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再次成型产品,在成型后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再次成型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多次重复再次注浆成型的步骤以得到最终成型产品。
6.进一步地,在首次注浆成型中注入的浆液的质量与在再次注浆成型中注入的浆液的质量不同。
7.进一步地,首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首层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压力p1进行冷压;再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再次成型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压力p2进行冷压,其中,p1≤p2≤1.5p1。
8.进一步地,首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首层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时间t1进行冷压;再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已得到再次成型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时间t2进行冷压,其中,t1≤t2≤1.5t1。
9.进一步地,首次注浆成型中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的方法,包括:对成型上模板的气路进行抽气操作,以使首层产品通过真空吸附在成型上模板上。
10.进一步地,再次注浆成型中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再次成型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的方法包括:对成型上模板的气路进行抽气操作,以使再次成型产品通过真空吸附在成型下模板上。
11.进一步地,在多次重复再次注浆成型的步骤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最终成型产品转移至定型模具上。
12.进一步地,在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最终成型产品转移至定型模具上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干燥。
13.进一步地,在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干燥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对干燥后的最终成型产品进行热压整形。
14.进一步地,在对干燥后的最终成型产品进行热压整形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在热压整形后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切边。
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首次注浆成型注入浆液、合模之后进行冷压成型,能够便于提高首次注浆的湿胚的成型效果;通过在再次注浆成型注入浆液、合模之后进行冷压成型,也能够便于提高再次注浆的湿胚的成型效果,避免首次注浆成型的浆液和再次成型的浆液发生混淆,避免首次注浆成型和再次注浆成型的纸浆纤维混合较严重的情况,避免影响表面质量,也避免了拉低产品的档次。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成型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9.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型工艺,该成型工艺包括:首次注浆成型:向成型下模板内注入浆液,驱动成型上模板和成型下模板进行合模并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首层产品,在成型后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再次注浆成型: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后,向成型下模板内注入浆液,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进行合模并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再次成型产品,在成型后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再次成型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多次重复再次注浆成型的步骤以得到最终成型产品。
20.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成型工艺,通过在首次注浆成型注入浆液、合模之后进行冷压成型,能够便于提高首次注浆的湿胚的成型效果;通过在再次注浆成型注入浆液、合模之后进行冷压成型,也能够便于提高再次注浆的湿胚的成型效果,避免首次注浆成型的浆液和再次成型的浆液发生混淆,避免首次注浆成型和再次注浆成型的纸浆纤维混合较严重的情况,避免影响表面质量,也避免了拉低产品的档次。
21.在本实施例中,在首次注浆成型中注入的浆液的质量与在再次注浆成型中注入的浆液的质量不同。具体地,浆液质量主要是指浆液的浓度,首次可以注入高质量浆液(含杂
质的量小),再次可以注入普通浆液(含杂质的量大)。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有效保证纸浆产品的表面质量。
2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首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首层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压力p1进行冷压;再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再次成型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压力p2进行冷压,其中,p1≤p2≤1.5p1。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有效保证再次注浆的浆液的成型效果,并保证再次注浆的浆液形成湿胚与首次注浆的浆液形成的湿胚有效结合在一起。
23.在本实施例中,首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以得到首层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时间t1进行冷压;再次注浆成型中通过冷压成型已得到再次成型产品的方法包括:控制冷压成型以冷压时间t2进行冷压,其中,t1≤t2≤1.5t1。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有效保证再次注浆的浆液的成型效果,并保证再次注浆的浆液形成湿胚与首次注浆的浆液形成的湿胚有效结合在一起。
24.具体地,首次注浆成型中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首层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的方法,包括:对成型上模板的气路进行抽气操作,以使首层产品通过真空吸附在成型上模板上。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使再次成型的浆液对首层产品进行冲刷,有效保证了首层产品的成型质量,并保证了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表质量。
25.在本实施例中,再次注浆成型中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再次成型产品与成型下模板分离的方法包括:对成型上模板的气路进行抽气操作,以使再次成型产品通过真空吸附在成型下模板上。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使再次成型的浆液对再次成型产品进行冲刷,有效保证了再次成型产品的成型质量,并保证了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表质量。
26.具体地,在多次重复再次注浆成型的步骤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最终成型产品转移至定型模具上,以便于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定型。
27.在本实施例中,在驱动成型上模板带动最终成型产品转移至定型模具上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干燥。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去掉最终成型产品中的多余水分,保证最终成型产品的结构强度。
28.具体地,在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干燥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对干燥后的最终成型产品进行热压整形。采用这样的方法,以便于保证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观满足使用需求。
29.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干燥后的最终成型产品进行热压整形之后,成型工艺还包括:在热压整形后对最终成型产品进行切边。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提高最终成型产品的成型质量。
30.通过改善工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第1次注浆

第1次吸滤

冷压后第1次产品被吸附在成型上模

第2次注浆

第2次吸滤

冷压后第2次产品被吸附在成型上模

第n次注浆

第n次吸滤

冷压后第n次产品被吸附在成型上模

脱模

干燥

热压整型,由于经过冷压,下层经过真空抽吸,因此双方含水量不高且都含有部分水,从而保证了高低档次纤维不会混淆,且产品能够压合。本发明解决的如下技术问题降低精品纸浆模塑生产成本;提高精品纸浆模塑质量。
31.在图1中,1注浆表示第1次注浆,后续类同。1冷压表示第1次冷压,后续类同。1成型上模表示前1层产品被转移到成型上模,后续类同
32.具体实施方式:1.按照要求制浆。根据产品的要求,配置需求浓度、配比的浆料。2.
首次注浆成型。将已经配好的浆料,采用注浆成型的方式,冷压成型后,成型上模真空打开,首层产品先被吸附在成型上模,等待与第二层产品压合。3.第二次注浆成型。采用注浆成型的方式,等待湿胚被真空吸附后,带有第一层产品的成型上模下移,然后第一层湿胚和第二层湿胚压合,经过冷压后,第一层产品和第二层产品被压合在一起,然后成型上模真空打开,成型上模上移,前两层湿胚被吸附在成型上模,等待与第三层产品压合。4.第n次注浆成型。采用注浆成型的方式,等待湿胚被真空吸附后,带有前(n-1)层产品的成型上模下移,然后前(n-1)层产品湿胚和第n层湿胚压合,经过冷压后,前n层产品被压合在一起,然后成型上模真空打开,成型上模上移,然后产品被转移至定型部分。5.产品在定型部分干燥整形、切边等(根据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式干燥或者切边)
33.本发明中的成型工艺主要用于多层次纸浆模塑的成型,也同样可用于一般多层工包。
3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改善纸浆模塑生产工艺,利用现有的纸浆模塑成型机,在不改变原有成型结构的前提下,仅仅只需要修改工艺,即可极大的避免多层次纸浆模塑高低档纤维混合,使得产品的表明和性能均大幅度提高,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高档次植物纤维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未采用该技术的产品,吨产品原材料成本约下降10%-20%。
3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6.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8.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9.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