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扭矩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9:20: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扭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从de 10 2009 020 672 a1已知一种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布置在车辆的内燃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混合动力传动系中并且包括具有变矩器的扭矩传递单元、湿运行式分离离合器以及电动马达。电动马达、分离离合器和变矩器被设计为预组装的结构单元,并且在组装状态下,变矩器和分离离合器以液密的方式与电动马达密封隔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简单且设计更可靠的扭矩传递装置。本发明旨在使致动分离离合器变得更简单且更准确。
4.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扭矩传递装置来实现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目的。因此,分离离合器能够经由致动力在壳体内被简单且可靠地致动。降低了分离离合器被漏油污染的风险。
5.扭矩传递装置可以布置在车辆的传动系中。第一驱动元件可以是内燃发动机。特别是在电动马达中,用于提供驱动扭矩的第二驱动元件可以连接至扭矩传递单元,优选地连接至输入端。输出元件可以是变速器。
6.扭矩传递单元可以具有变矩器、离合器、特别是湿式启动离合器或湿式双离合器、扭转振动阻尼器和/或离心摆。
7.扭矩传递单元可以经由轴向地布置在分离离合器与扭矩传递单元之间的支承轴承被支承在接纳壳体上。支承轴承可以具有滑动轴承和/或滚子轴承。支承轴承可以布置在分隔壁上。分隔壁可以在分离离合器与扭矩传递单元之间轴向地延伸,主要沿径向方向延伸。
8.壳体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变矩器的变换器壳体形成。布置在第一流体室中的液体可以是变矩器的工作流体,特别地用于在变矩器的泵轮与涡轮机叶轮之间实现扭矩传递。
9.第一流体室可以完全地填充有液体。作用在致动元件上的流体压力可以由也能够被接纳在第一流体室内的相同液体提供。
10.第二流体室可以具有与第一流体室中的液体分离的流体。流体可以是空气或液体。第二流体室中的液体可以实现分离离合器的喷射冷却。
11.分离离合器可以是k0离合器。分离离合器可以以干式的方式或者用喷射冷却进行操作。分离离合器可以被设计为具有若干摩擦板的多板离合器。
12.离合器输入端可以连接至有效地布置在第一驱动元件与分离离合器之间的扭转振动阻尼器。扭转振动阻尼器可以具有离心摆。扭转振动阻尼器可以被设计为双质量飞轮。
13.致动元件可以分配有复位元件,复位元件用于从关闭位置重置致动元件,这将离合器致动到打开位置。复位元件可以包括板簧和/或压缩弹簧。
14.传动元件可以以密封的方式、特别地以液密的方式延伸穿过壳体。传动元件优选地是可移动的,特别地相对于壳体是可旋转的和/或可移位的。
15.牵引力可以沿从分离离合器指向扭矩传递单元的轴向方向起作用。可以在分离离合器的背离扭矩传递单元的轴向侧部上布置按压元件。
16.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致动元件在壳体内分配有压力室,用于施加引起致动力的流体压力。因此,离合器可以经由壳体内侧的压力室被液压地致动。
17.致动元件可以被设计为致动活塞,致动活塞可以在压力室内被移位。致动元件可以轴向地布置在压力室与反压力室之间。反压力室可以实现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的离心力补偿。反压力室可以完全地填充有第一流体室的液体。
18.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分离离合器包括摩擦装置,并且致动元件经由传动元件连接至按压元件以用于将致动力作为按压力传递至摩擦装置。按压元件可以被分配给离合器输出端。按压元件可以以在旋转方面固定和/或轴向固定的方式连接至致动元件。按压元件可以是致动凸缘。
19.按压元件可以由支承元件支承。支承元件可以被分配给离合器输出端。
20.复位元件可以有效地布置在按压元件与支承元件之间。复位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板簧和/或压缩弹簧。如果不存在致动力,则复位元件可以使分离离合器从打开位置重置到关闭位置。
21.在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按压元件布置在第一流体室的外侧且在第二流体室的内侧。因此,按压元件被直接地分配给分离离合器。
22.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压元件和致动元件经由传动元件牢固地连接至彼此。因此,致动力可以从致动元件被直接传递至按压元件。
23.传动元件可以被设计为牵引杆。传动元件可以与按压元件和/或致动元件被设计成一件式。
24.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元件根据致动元件的运动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被引导穿过壳体。因此,致动元件与按压元件之间的致动力可以穿过壳体传递并且仍然可以实现第一流体室的可靠密封。
25.在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相对于用于密封第一流体室的连接部件是有效的。密封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例如轴密封环或o形环,该密封元件在连接部件与传动元件之间是有效的。传动元件可以从连接部件径向地向内延伸。
26.支承元件可以在至少一个轴向方向上牢固地连接至连接部件。支承元件可以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连接部件。
27.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元件和/或连接部件引起由第一驱动元件提供的第一驱动扭矩从分离离合器到扭矩传递单元的至少部分扭矩传递。
28.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致动力可以经由连接部件被支承。致动力可以经由连接部件和支承轴承被支承。
29.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致动元件能够抵抗由复位元件引起的复位力的作用而移动,其中,复位元件附接至连接部件或者附接至与连接部件连接的部件、例如壳体壁。
30.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式由针对附图的描述和从附图得出。
附图说明
3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32.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扭矩传递装置10的半截面。扭矩传递装置10布置在车辆的传动系中。扭矩传递装置10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12、特别是内燃发动机,并且实现从第一驱动元件12到输出元件、特别是变速器的扭矩传递,该输出元件经由变速器输入轴14连接至扭矩传递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33.第一驱动元件12连接至扭转振动阻尼器16。第一驱动元件12被旋拧到阻尼器输入端18上。阻尼器输入端18可以经由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在此特别是弧形弹簧的作用而相对于阻尼器输出端21旋转至有限的程度。扭转振动阻尼器16在此被设计为双质量飞轮并连接至分离离合器22。分离离合器22包括铆接至阻尼器输出端21的离合器输入端24。离合器输入端24经由摩擦装置26通过离合器致动装置30的作用可选择性地连接至离合器输出端28。离合器输入端24在此被设计为外板承载件,该外板承载件以带齿的方式连接至摩擦板32。当分离离合器22关闭时,摩擦板32连接至离合器输出端28以实现扭矩传递。离合器输出端28包括按压元件34和支承元件36,按压元件和支承元件两者经由复位元件38不可旋转地连接,该复位元件在此包括板簧。复位元件38在按压元件34与支承元件36之间实现复位力,该复位力迫使两个部件远离彼此。
34.分离离合器22连接至扭矩传递单元40——在此为变矩器42。当分离离合器22关闭时,分离离合器22在第一驱动元件12与扭矩传递单元40之间实现扭矩传递。然而,当分离离合器22打开时,第一驱动元件12与扭矩传递单元40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被中断。扭矩传递单元40具有壳体46,该壳体具有用于界定可以填充有液体的第一流体室50的至少一个壳体壁44——在此为变换器壳体48。该液体优选地为变矩器42的用于实现第一流体室50中的壳体46内的泵轮52与涡轮机叶轮54之间的扭矩传递的工作流体。
35.变矩器42具有可绕旋转轴线56旋转的输入端58——在此由变换器壳体48形成,该输入端连接至输出端、在此为变速器输入轴14。涡轮机叶轮54铆接至位于第一流体室50中的扭转振动阻尼器62的阻尼器输出端60。阻尼器输出端60可以经由至少一个弹簧元件64、在此为压缩弹簧的动作相对于阻尼器输入端66被旋转至有限的程度。阻尼器输入端66铆接至变换器桥式离合器70的离合器输出端68。在此,离合器输出端68是以带齿的方式连接至摩擦板72的外板承载件。当变换器桥式离合器70关闭时,摩擦板72经由变换器桥式离合器70连接至变换器桥式离合器70的离合器输入端74以实现扭矩传递。离合器输入端74经由连接凸缘75牢固地连接至壳体46。变换器桥式离合器70可以经由可轴向移位的致动元件76被致动。致动元件76由压力室78内的第一流体室50中的液体的流体压力来致动,该压力室经由流体开口80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14中的流体通道,以致动变换器桥式离合器70。
36.分离离合器22布置在扭矩传递单元40的外侧,并且第一流体室50布置在以流体密封的方式与该第一流体室分离的第二流体室81中。分离离合器可以优选地以干式方式进行操作,其中,容纳在第二流体室81中的流体是空气,或者分离离合器可以以喷射冷却的方法
操作,其中,第二流体室81中除了空气之外还存在冷却油。
37.分离离合器22和扭矩传递单元40被接纳在接纳壳体82、特别是变速器壳体中。接纳壳体82牢固地连接至分隔壁84,该分隔壁轴向地布置在分离离合器22与变矩器42之间。分隔壁84径向地向内延伸,并且在内部部段上接纳用于支承扭矩传递单元40的支承轴承86。支承轴承86特别是滚子轴承并且借助于紧固环被轴向地固定在分隔壁84上以及固定在连接部件88上,该连接部件径向地布置在分隔壁84的内侧。此外,扭矩传递单元40经由又一支承轴承90和支承凸缘92被支承在接纳壳体82上。两个支承轴承86、90布置在扭矩传递单元40的轴向相反的侧部上。
38.连接部件88连接至支承元件36并连接至变换器壳体48。连接部件88具有用于为支承轴承86供应润滑剂室96的润滑剂通道94。支承轴承86的润滑可以通过漏液来实现,例如经由容纳在第一流体室50中的液体来实现。润滑剂室96由密封元件98密封,该密封元件有效地布置在分隔壁84与连接部件88之间。
39.第一驱动元件12的通过关闭的分离离合器22传递的驱动扭矩经由离合器输出端28被传递至输入端58、在此经由压力元件34被传递至传动元件100,该传动元件径向地布置在连接部件88的内侧。传动元件100经由齿部102相对于连接部件88以在旋转方面固定且轴向可移位的方式连接至连接部件88。扭矩因此从离合器输出端28经由传动元件100和连接部件88到达变换器壳体48。变换器壳体48连接至作为第二驱动元件的电动马达104。电动马达104的转子106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变换器壳体48。转子106相对于布置在接纳壳体82中的定子108是可旋转的。
40.在该布置结构中,分离离合器22是k0离合器,该分离离合器在第一驱动元件12与扭矩传递单元40之间传递扭矩,并且在打开位置将第一驱动元件12与扭矩传递单元40断开联接,从而允许车辆例如经由电动马达104被驱动。分离离合器22通过离合器致动装置30被致动。在此,离合器致动装置30包括压力元件34、与其连接的传动元件100、以及与传动元件100设计成一件式的致动元件110。致动元件110可以与传动元件100和按压元件34一起轴向地移动。
41.致动元件110上的致动力受壳体46内的压力室112中的液体的流体压力的影响,并且作为按压力经由传动元件100和按压元件34被传递至摩擦装置26。填充有存在于第一流体室50内的液体的反压力室114布置在致动元件110的与压力室112相反的侧部上。反压离室114相对于压力室112内的流体压力实现离心力补偿。压力室112可以经由压力介质孔116供应有液体。致动元件110能够抵抗复位元件118的作用而移位,复位元件在此特别地包括铆接至壳体46的板簧。
42.代替或除了传动部件100与连接部件88之间的传动之外,来自离合器输出端28的扭矩可以经由齿部102、经由传动元件100被传递至致动元件110并且经由复位元件118被传递至壳体46。也可以经由支承元件36和连接部件88实现到壳体46的并行扭矩传递。
43.致动分离离合器22以通过对引入到压力室112中的流体施加压力来关闭分离离合器22。压力室112中的流体压力优选地由也布置在第一流体室50内的相同液体提供。在壳体46内实现到分离离合器22的致动力,并且致动元件110被从壳体46按压到右侧,并且该致动力作为牵引力经由传动元件100被施加至按压元件34,该按压元件通过紧固环120连接至传动元件100。因此,分离离合器22可以经由致动力在壳体46内被简单且可靠地致动。降低了
分离离合器22被漏油污染的风险。当分离离合器22被致动时,致动力经由支承元件36和连接部件被支承在分隔壁84上。
44.第一流体室50由密封装置122密封,该密封装置有效地布置在传动元件100与连接部件88之间,特别地具有密封元件、例如o形环。密封装置122同时通过传动元件100相对于连接部件88的可能的轴向位移实现密封。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0 扭矩传递装置
ꢀꢀ
12 第一驱动元件
ꢀꢀ
14 变速器输入轴
ꢀꢀ
16 扭转振动阻尼器
ꢀꢀ
18 阻尼器输入端
ꢀꢀ
20 弹簧元件
ꢀꢀ
21 阻尼器输出端
ꢀꢀ
22 分离离合器
ꢀꢀ
24 离合器输入端
ꢀꢀ
26 摩擦装置
ꢀꢀ
28 离合器输出端
ꢀꢀ
30 离合器致动装置
ꢀꢀ
32 摩擦板
ꢀꢀ
34 按压元件
ꢀꢀ
36 支承元件
ꢀꢀ
38 复位元件
ꢀꢀ
40 扭矩传递单元
ꢀꢀ
42 变矩器
ꢀꢀ
44 壳体壁
ꢀꢀ
46 壳体
ꢀꢀ
48 变换器壳体
ꢀꢀ
50 第一流体室
ꢀꢀ
52 泵轮
ꢀꢀ
54 涡轮机叶轮
ꢀꢀ
56 旋转轴线
ꢀꢀ
58 输入端
ꢀꢀ
60 阻尼器输出端
ꢀꢀ
62 扭转振动阻尼器
ꢀꢀ
64 弹簧元件
ꢀꢀ
66 阻尼器输入端 68 离合器输出端
ꢀꢀ
70 变换器桥式离合器
ꢀꢀ
72 摩擦板
ꢀꢀ
74 离合器输入端 75 连接凸缘
ꢀꢀ
76 致动元件
ꢀꢀ
78 压力室
ꢀꢀ
80 流体开口
ꢀꢀ
81 第二流体室 82 接纳壳体
ꢀꢀ
84 分隔壁
ꢀꢀ
86 支承轴承
ꢀꢀ
88 连接部件
ꢀꢀ
90 支承轴承 92 支承凸缘
ꢀꢀ
94 润滑剂通道
ꢀꢀ
96 润滑剂室
ꢀꢀ
98 密封元件
ꢀꢀ
100 传动元件
ꢀꢀ
102 齿部
ꢀꢀ
104 电动马达
ꢀꢀ
106 转子
ꢀꢀ
108 定子
ꢀꢀ
110 致动元件 112 压力室
ꢀꢀ
114 反压力室
ꢀꢀ
116 压力介质孔
ꢀꢀ
118 复位元件
ꢀꢀ
120 紧固环
ꢀꢀ
122 密封装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