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直流充电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8:2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充电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由动力驱动,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其中新能源车辆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 汽车等。对于电动汽车,其中重要的部件为用于充电的充电插座,现有技术中,充电插座通常是交流充电插座和直流充电插座同时存在,这导致充电插座的成本高,且会提高整车成本,以及增加整车线路布置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交直流充电装置,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充电装置成本高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交直流充电装置,包括,
6.直流充电转接头,用于与直流充电枪连接;
7.充电插座,用于与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或交流充电枪连接;
8.充电机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充电插座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充电机连接,所述充电插座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电池连接;
9.当所述充电机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交流充电枪连接时,所述第一线路接通,当所述充电机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连接时,所述第二线路接通。
10.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具有参数,所述充电机检测到所述参数时,所述第二线路接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的两个接线端之间具有所述参数,所述参数为电阻值。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
13.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插座连接;
1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机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之间具有参数时,所述充电机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线路包括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第七开关单元、第八开关单元、第九开关单元和第十开关单元;
17.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七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八开关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九开关单元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单元的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插座连接;
18.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七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八开关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九开关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单元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池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插座之间的线路连接;
20.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插座之间的线路连接;
21.所述第九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插座之间的线路连接;
22.所述第十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插座之间的线路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九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十开关单元均为继电器。
24.进一步的,交直流充电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继电器粘连。
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直流充电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26.本实用新型的交直流充电装置,充电插座与交流充电枪连接时,充电机会检测到充电插座与交流充电枪连接,第一线路接通,交流充电枪依次通过第一线路、充电机向电池充电。充电插座通过直流充电转接头与直流充电枪连接时,充电机会检测到充电插座与直流充电转接头连接,第二线路接通,直流充电枪通过第二线路向电池充电。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交直流充电装置,仅设置有一个充电插座,即可实现对电池的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能够减少交直流充电装置的成本,在交直流充电装置应用于车辆中时,能够减少车辆成本,以及减少车辆布置难度。
2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成本高的问题。
2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29.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交直流充电装置。
30.所述车辆与上述交直流充电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交直流充电装置原理图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1-直流充电转接头;12-充电插座;13-充电机;14-电池;
35.21-直流充电枪;22-直流充电桩;
36.31-交流充电枪;32-交流充电桩;
37.k1-第一开关单元;k2-第二开关单元;s3-第三开关单元;s4-第四开关单元;k5-第五开关单元;k6-第六开关单元;k7-第七开关单元;k8-第八开关单元;s9-第九开关单元;s10-第十开关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0.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充电装置,包括直流充电转接头11、充电插座12、充电机13和充电控制电路,直流充电转接头11用于与直流充电枪21连接;充电插座12用于与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11或交流充电枪31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充电插座12通过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充电机13连接,所述充电插座12通过所述第二线路与电池14连接;当所述充电机13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12与所述交流充电枪31 连接时,所述第一线路接通,当所述充电机13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12与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11连接时,所述第二线路接通。
41.具体而言,充电插座12能够直接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在充电插座12 与直流充电枪21连接时,需要先与直流充电转接头11连接,充电插座12是通过直流充电转接头11与直流充电枪21连接。
42.充电插座12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时,充电机13会检测到充电插座12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第一线路接通,交流充电枪31依次通过第一线路、充电机13向电池14充电。充电插座12通过直流充电转接头11与直流充电枪21连接时,充电机13会检测到充电插座12与直流充电转接头11连接,第二线路接通,直流充电枪21通过第二线路向电池14充电。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交直流充电装置,仅设置有一个充电插座12,即可实现对电池14的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能够减少交直流充电装置的成本,在交直流充电装置应用于车辆中时,能够减少车辆成本,以及减少车辆布置难度。
43.电池14和充电机13之间除上述的连接结构外,还有其他连接结构,以保障电池14的正常工作,其他连接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44.在实际应用中,交流充电枪31与交流充电桩32连接,直流充电枪21与直流充电桩22连接。
45.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11具有参数,所述充电机13检测到所述参数时,所述第二线路接通。
46.直流充电转接头11具有参数,当充电机13检测到参数时,判定充电插座 12与直流充电转接头11连接。当充电机13检测不到参数时,判定充电插座12 与直流充电转接头11不连接。
47.在另一实施例中,充电机13检测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当检测到交流电源时,判断充电插座12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当充电机13检测到直流电源时,判断充电插座12通过直流充电转接头11与直流充电枪21连接。
48.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11的两个接线端之间具有所述
参数,所述参数为电阻值。
49.直流充电转接头11的两个接线端之间具有电阻值,方便参数的设置,充电机13检测到两个接线端之间具有电阻值的检测方式也比较简单和易于实现。
50.参照图1所示,两个接线端分别为充电插座12表示为cc和pe的两个接线端。
51.在实际应用中,交流电阻枪的两个接线端之间也具有电阻值,该电阻值与电阻值不同,充电机13能够进行区别。
52.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k1、第二开关单元k2、第三开关单元s3、第四开关单元s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k1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k2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s3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s4的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插座12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k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k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s3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s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机13连接。
53.参照图1所示,第一开关单元k1、第二开关单元k2、第三开关单元s3 和第四开关单元s4均闭合时,充电机13与充电插座12接通并为电池14充电;当第一开关单元k1、第二开关单元k2、第三开关单元s3和第四开关单元s4 均断开时,充电机13不为电池14充电。
54.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k1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k2均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k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k2的一端之间具有参数时,所述充电机13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12与所述直流充电转接头11连接。
55.第一开关单元k1和第二开关单元k2均为常闭开关,不需要设置其他结构来控制第一开关单元k1和第二开关单元k2的关闭,节省线路布置以及节约成本。
56.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路包括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所述第五开关单元k5的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单元k6的一端、所述第七开关单元k7的一端、所述第八开关单元k8的一端、所述第九开关单元s9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单元s10的一端均与所述充电插座12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k5的另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单元k6的另一端、所述第七开关单元k7的另一端、所述第八开关单元k8的另一端、所述第九开关单元s9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开关单元s1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池14连接。
57.当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 k8、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均闭合时,电池14与充电插座12 连通,电池14充电;当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 k7、第八开关单元k8、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均断开时,电池 14与充电插座12断开,电池14不充电。
58.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开关单元k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k1和所述充电插座12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单元k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k2和所述充电插座12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单元s9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s3和所述充电插座12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十开关单元s1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s4和所述充电插座12之间的线路连接。
59.参照图1所示,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一开关单元k1共用充电插座12的 cc端口,第六开关单元k6和第二开关单元k2共用充电插座12的cp端口,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三开关单元s3共用充电插座12的l1端口,第十开关单元s10和第四开关单元s4共用充电插座12的n端口。第五开关单元k5和第一开关单元k1、第六开关单元k6和第二开关单元k2、第九开关单元
s9和第三开关单元s3、第十开关单元s10和第四开关单元s4均采用共用端口的方式,能够节省线路布置以及节约成本。
60.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s3、所述第四开关单元 s4、所述第九开关单元s9和所述第十开关单元s10均为继电器。
61.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第三开关单元s3、第四开关单元s4、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均为继电器,满足交直流充电装置的控制要求。
62.参照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交直流充电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继电器粘连。
63.第三开关单元s3、第四开关单元s4、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 在整车生命周期内必须保证开启正常,无黏连情况,检测单元的设置能保证交直流充电装置的安全使用。尤其是对于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检测单元能够保证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黏连后整车不允许交流充电,避免交流电进入电池14系统。
6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交直流充电装置,充电插座12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时,充电机13会检测到充电插座12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而后第一开关单元k1、第二开关单元k2、第三开关单元s3和第四开关单元s4均为闭合状态,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均为打开状态,此时,交流充电枪31通过充电插座12、充电机13向电池14内充电。充电插座12与直流充电转接头11连接时,充电机13会检测到充电插座12与交流充电枪31连接,而后第一开关单元 k1、第二开关单元k2、第三开关单元s3和第四开关单元s4均为打开状态,第五开关单元k5、第六开关单元k6、第七开关单元k7、第八开关单元k8、第九开关单元s9和第十开关单元s10均为闭合状态,此时,直流充电枪21通过直流充电转接头11、充电插座12、充电机13向电池14内充电。
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的交直流充电装置。
66.交直流充电装置具有成本抵的优点,因此,车辆中使用交直流充电装置,能够减少车辆成本,以及减少车辆布置难度。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