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3:04: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中会设置各式各样的电子器件,一些电子器件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或发热,需要将其热量导出,对这些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以保证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在使用电子器件时,会经常使用到一些可插拔的器件结构,例如,光模块器件在很多通信设备中需要插拔,并且需要进行散热;再如,一些硬盘在服务器中也有插拔的需求,并且也需要进行散热。
3.可插拔热源的散热器,所针对的热源是可以插拔的,是用来传导、释放可插拔的热源器件的热量的装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一些可插拔热源器件的功耗不断增大,对于这些热源器件的散热效果或散热效率的也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散热器与热源器件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器与热源器件之间的传热性能,对热源器件进行更有效的散热,并且可使得插拔比较省力,方便热源器件的插拔,能够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对热源器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6.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容纳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容纳部用于容纳热源器件,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容纳部一端,用于插入和拔出热源器件;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容纳部的上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热凸起,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散热器相对所述第二开口的表面,所述导热凸起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容纳部;所述散热器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沿所述热源器件的插入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紧固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支架组件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滑动装配在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导向槽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压紧件抵接;其中,支架组件与紧固组件配合使得在所述热源器件插入所述容纳部的过程中,所述热源器件推动所述散热器沿所述插入方向运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在所述导向槽中沿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滑动,带动所述散热器向所述热源器件的表面移动,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为所述导热凸起与所述热源器件的表面贴合提供压力。
7.该散热装置适用于可插拔式的热源器件的散热,包括支架组件、散热器和紧固组件,其中,支架组件设有容纳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热源器件能够从第一开口插入该容纳部或从容纳部拔出,散热器设有导热凸起,导热凸起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容纳部并与热源器件导通,在该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贴合时,能够将热源器件的热量导出。尤其是,
该散热装置中,散热器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沿热源器件的插入方向向下倾斜,这样,通过该导向槽的设置可以对散热器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在插拔过程中,散热器能够在该导向槽的引导下倾斜运动,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使得插拔更加省力、方便。同时,为了使该导向槽发挥导向作用,该散热装置设置有紧固组件,通过将连接件的一端滑动装配在位于同一侧的导向槽中,使得在插拔过程中,散热器能够倾斜向下运动,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并且,随着散热器倾斜向下运动,散热器逐渐向热源器件的表面靠近,进而使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抵接或紧贴或紧密接触,从而可以减少散热器与热源器件之间的接触热阻,提升散热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压紧件的配合连接,能够使压紧件的力通过连接件传递至散热器,使得散热器的导热凸起贴紧于热源器件的表面,进而为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的贴合提供稳定或可控的压力,或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压紧件来避免连接件脱离支架组件。
8.由此,该散热装置通过上述支架组件、散热器中的导向槽、连接件、压紧件等的配合设置,能使散热器的散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贴合,有效减少了散热器与热源器件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器与热源器件之间的传热性能,对热源器件进行更有效的散热,而且,在热源器件插拔过程中,散热器与热源器件的导热贴合面处无滑动摩擦运动,插拔顺畅、省力、方便,接触压力稳定可控。
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压紧件抵接,可以是压紧件的至少部分压设于连接件的另一端的上方,或者也可以是压紧件的至少部分连接于连接件的另一端的下方。
10.还需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开口的延伸长度,需要至少大于或等于热源器件的插拔运动的滑动距离,该滑动距离是在插拔运动过程中热源器件带动散热器同步运动的距离。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散热器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向槽。进一步,在散热器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多个导向槽,例如,在散热器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导向槽。
12.应理解,该散热器包括两个侧面,在该散热器的一个侧面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导向槽,在散热器的另一个侧面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导向槽,对于导向槽的具体数量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保持导向槽的总数量为偶数个即可。且,当在散热器的每个侧面设置多个导向槽时,在散热器的一个侧面上的导向槽的排布方式或相邻两导向槽之间的距离,与在散热器的另一个侧面上的导向槽的排布方式或相邻两导向槽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应的。
13.相应的,紧固组件与导向槽的数量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连接件的数量与导向槽的数量是相对应的,紧固件与连接件的数量是相对应的。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散热器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槽分别位于该侧侧面的两端。由此,结构简单,方便布置,而且有助于提高运动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牢固、可靠。
15.相应的,在支架组件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两组紧固组件,该两组紧固组件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槽相对应设置;在支架组件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有两组紧固组件,两组紧固组件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槽相对应设置。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器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运动带动部,所述运
动带动部位于所述导热凸起的一侧;
17.在所述热源器件插入所述容纳部的过程中,所述热源器件逐渐运动至与所述运动带动部连接,以推动所述散热器沿所述插入方向运动。
18.在该热源器件插入容纳部的过程中,在热源器件与运动带动部连接之前,可以仅是热源器件运动而散热器未运动,当热源器件运动至与散热器上的运动带动部连接时,可以通过该运动带动部的设置,实现热源器件推动散热器向靠近热源器件表面的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实现散热器和热源器件的运动,并进一步使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贴合,提升散热能力。
19.该运动带动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该运动带动部可以为凸台,可以为挂钩配合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等。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带动部为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表面的距离可以大于所述导热凸起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表面的距离;沿着所述热源器件插入方向的所述热源器件的侧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凸台抵接。
21.在该散热器的第一表面(如散热器的底面)设置有导热凸起和凸台,相对于第一开口,导热凸起可以比凸台更靠近第一开口。该导热凸起的外表面与散热器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与该凸台的外表面与散热器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相对而言,通过使凸台的外表面与散热器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大,能够方便接触部与该凸台的抵接,利于通过接触部与凸台的抵接来推动散热器运动。
22.可选的,所述接触部为位于所述热源器件侧端的端面。通过采用凸台和接触部的配合接触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有利于降低成本。
23.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带动部为挂钩配合结构,沿着所述热源器件插入方向的所述热源器件的侧端设有挂钩。在该热源器件插入容纳部的过程中,在热源器件的挂钩可以与散热器的挂钩配合结构连接,从而实现热源器件推动散热器向靠近热源器件表面的方向运动。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压紧件固定连接。
25.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压紧件一体成型。
26.上述紧固组件中,连接件与压紧件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二者可以一体成型,这样,结构稳定可靠,有助于提高整体强度,方便安装和拆卸。或者,连接件与压紧件也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并可以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这样,连接件和压紧件可以分开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撑架和笼子,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笼子的外侧,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设置于所述笼子,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两个侧边之间,所述压紧件安装于所述两个侧边。
28.上述支架组件中,支撑架设置于笼子的外侧,支撑架可以至少将笼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外侧面遮挡或包围。该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该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器的两个侧面的延伸方向相对应,散热器位于两个侧边之间,且散热器的导热凸起能够通过笼子的第二开口伸入容纳部,紧固组件中的压紧件可以设置于两个侧边,这样,方便热源器件从容纳部中插入或拔出,不会影响热源器件或散热器的运动,便于压紧件、连接件的
设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29.可选的,所述压紧件可以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个侧边的外侧或顶侧等;所述压紧件的至少部分压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或者,所述压紧件也可以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下方。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笼子固定连接。
3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笼子一体成型。
32.上述支架组件中,支撑架与笼子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二者可以一体成型,这样,结构稳定可靠,有助于提高整体强度,方便安装和拆卸。或者,支撑架与笼子也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并可以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支撑架与笼子可以分开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的所述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配合部,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的运动方向。
34.上述连接件可分为三部分,其中,该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导向槽滑动连接,该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压紧件连接,该连接件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支撑架连接的连接部。可选的,上述连接件的一端可以为第一连接部,上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以为第三连接部,上述连接件的两端之间的连接部可以为第二连接部。
35.通过在支撑架的侧边设置配合部,在连接件的两端之间设置第二连接部,并使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配合连接,可以用于限制连接件只能向笼子的第二开口所在的一面的法相方向与支撑架分离方向运动,避免在热源器件插入或拔出容纳部过程中,连接件沿着插入方向或拔出方向运动。
36.具体地,该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的具体结构或配合方式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可以采用常用的能够直线运动的机构,比如采用仅能上下直线运动并对左右运动进行限制的机构。示例性的,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可以为凹凸配合结构形式,或者可以为导销和导套的配合结构形式,或者可以为滑块和滑轨的配合结构形式等。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即,第二连接部)为块状结构,所述块状结构与所述配合部之间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互相配合的凹陷槽和限位凸起。其中,可以是所述块状结构设有凹陷槽,所述配合部设有限位凸起,或者可以是所述配合部设有凹陷槽,所述块状结构设有限位凸起。由此,通过所述凹陷槽与所述限位凸起的凹凸配合连接,能够限制所述连接件的运动方向。
38.在热源器件插入或拔出容纳部过程中,通过第二连接部和配合部的凹凸配合连接方式,可以限制连接件只能向笼子的第二开口所在的一面的法相方向与支撑架分离方向运动,避免连接件沿着插入方向或拔出方向运动,从而有助于散热器向靠近热源器件的表面运动,进而有助于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的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而且这种结构方式简单,方便加工和制造,成本较低。
39.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即,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之间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导销和导套。其中,可以是所述连接部设有导销,所述配合部设有导套,或者也可以是连接部设有导套,配合部设有导销。由此,通过所述导销与所述导套的配合连接,能够限制所述连接件的运动方向。
40.在热源器件插入或拔出容纳部过程中,通过导销与导套的配合连接方式,可以限制连接件只能向笼子的第二开口所在的一面的法相方向与支撑架分离方向运动,避免连接件沿着插入方向或拔出方向运动,从而有助于散热器向靠近热源器件的表面运动,进而有助于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的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紧件为弹性件。该压紧件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材质,这样,在热源器件插入或拔出容纳部过程中,压紧件可以提供弹性力,方便插拔,而且可促进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的紧密贴合,利于为散热器的导热凸起与热源器件的表面的贴合提供稳定、可控的压力,减小接触热阻,更有利于将热源器件产生的热量导出。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弹片。其中,所述弹簧包括悬臂式弹簧或两端固定式弹簧;所述弹片包括悬臂式弹片或两端固定式弹片。
43.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可以为悬臂式弹片或弹簧,该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件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压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
4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可以为两端固定式弹片或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组件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弹性件两端之间的部分所述压紧件压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
45.或者,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弹性件也可以位于连接件的下方,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架组件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下端连接,并可以使连接件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4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复位弹性元件,所述复位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在所述热源器件从所述容纳部拔出过程中,所述复位弹簧提供复位力,以使所述导热凸起与所述热源器件分离。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内侧面,所述复位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外侧端。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或弹片;所述弹簧包括悬臂式弹簧或两端固定式弹簧;所述弹片包括悬臂式弹片或两端固定式弹片。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位于所述导热凸起与所述热源器件之间。
5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介质连接于所述导热凸起,或者,所述导热介质连接于所述热源器件的上表面。
51.可选的,如上所述的热源器件可以为光模块、芯片、电路模块或板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5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热源器件可以为光模块。
53.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热源器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源器件包括光模块、芯片、电路模块或板卡模块中一种。
55.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散热装置,因而至少具有与散热装置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56.本技术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其余层面及优点将部分地在后续说明中描述、显示、或是经由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而阐释。
5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5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9.图1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60.图2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爆炸图;
61.图3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爆炸图;
62.图4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63.图5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64.图6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65.图7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66.图8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俯视示意图;
67.图9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主视示意图;
68.图10为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热源器件插入散热装置过程示意图。
6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70.1-热源器件;101-上表面;102-接触部;
71.2-支架组件;
72.3-笼子;301-容纳部;302-第二开口;303-顶面;304-第一开口;
73.4-支撑架;401-配合部;4011-限位凸起;402-散热窗;
74.5-散热器;501-导向槽;502-导热凸起;503-运动带动部;504-复位弹簧接触部;
75.6-连接件;601-第一连接部;602-第二连接部;6021-凹陷槽;603-第三连接部;
76.7-压紧件;
77.8-复位弹性元件;
78.9-导热介质;
79.a-厚度方向;b-长度方向。
8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8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2.在it设备、通信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中,对于插拔式热源器件的散热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现有的插拔式热源器件的种类繁多,包括光模块、芯片、电路模块、板卡模块等。然而,传统的散热装置对这些插拔式热源器件的散热还存在热阻大、散热效果较差或不方便插拔的问题,无法满足要求。鉴于这些热源器件的散热存在的问题相同或类似,为了方便描述,下面主要以光模块为例对现有的热源器件的散热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其他相关或类似的需要散热的热源器件也具有相同或类似的问题。
83.目前,在网络通信业务中,光模块是光信号和电信号相互转化的一种集成模块,在光纤通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非常普遍。光模块在光纤通信中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证光模块正常的运行,需要将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导出并散发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提速,业务端口密度提升,光模块也不断提升通信速率,且占用空间更小,光模块的功耗不断增大,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增多。因此,光模块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小型空间解决大功率光模块的散热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84.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功率可插拔光模块的散热大多采用的是在光笼子上开孔加装散热器进行散热,散热器与光模块的金属外壳通过扣具贴合压紧。散热器与光模块贴合位置(干接触位置)由于两者的外表面都存在平面度公差、制造粗糙度等,贴合不是紧密贴合,微观上是接触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局部点接触,接触面存在间隙,间隙中存在大量的空气,热阻大,导热差,散热能力弱,这种干接触方式成为目前光模块散热的瓶颈。另外,现有的散热器与热源器件之间还存在接触压力不稳定或接触压力不可控的现象,由于二者的接触不良好,会影响散热性能。
85.为缓解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散热器和光模块的贴合面之间加装柔性缓冲导热垫或者进行贴膜的方案,以期减少接触热阻,提升散热能力。然而,这种方式在光模块的插拔过程中容易戳破或者磨破导热垫,导热垫容易起皱;另外,采用增加导热垫表面硬度的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戳破的问题,难以找到柔性耐刮擦材料。具体地讲,现有的这种添加导热垫或贴膜的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插拔过程中容易戳破或磨破柔性缓冲导热垫,导热垫容易起皱;很难找到柔性、耐金属刺破、耐磨的导热材料。(2)由于贴合的正压力小,柔性介质填充性不好,导热能力有限。(3)导热垫的摩擦系数大,加大正压力后插拔运动摩擦阻力大,光模块的插拔力大,插拔比较费劲。
8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和包括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以期能够减少散热器与热源器件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器与热源器件之间的传热性能,并且插拔比较省力,便于用户插拔热源器件。
87.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和包括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分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88.[电子设备]
[0089]
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散热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显示屏设备(如电视)等。另外,本技术的电子设备不限于上述设备,而是可以包括新开发的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对于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特殊限
制。
[0090]
请参考附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散热装置和热源器件1,其中,散热装置可以与热源器件1连接,并用于对热源器件1进行散热,以将热源器件1的热量及时导出,保证热源器件1的正常工作。
[0091]
具体地,该热源器件1可以为可插拔的或插拔式热源器件,散热装置可以设有用于容纳热源器件1的容纳部301,热源器件1能够插入容纳部301或自容纳部301拔出。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结合图1-图10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暂不详述。
[0092]
该电子设备,通过独特的散热装置的设置,能够提高热源器件的散热效果,满足热源器件的散热需求,而且插拔比较方便、省力,便于用户插拔热源器件。
[0093]
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散热装置和热源器件在电子设备中的具体位置或与其他器件的连接等不作限定,因此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94]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为了向用户提供所需的功能,电子设备可包括布置在设备内部的若干器件,本技术对此也不作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各器件的位置或具体结构等进行调整。
[0095]
为了能够使电子设备中的热源器件1进行有效的散热,热源器件1的类型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即上述散热装置可以适配不同的热源器件1散热,产品通用性好,能够满足不同模块的散热优化问题。另外,散热装置还可满足不同尺寸模块的散热需求,而不影响散热结构的通用性。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器件1可以为光模块,该光模块可以为插拔式或可插拔的光模块。该光模块可以采用现有的或普通的插拔式光模块,能够缓解现有的光模块所存在的散热时热阻较大、散热效果较差或插拔阻力较大、不方便插拔的问题。
[009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器件1可以为芯片(也称芯片卡),该芯片可以为插拔式或可插拔的芯片。该芯片可以采用现有的或普通的可插拔芯片卡,能够缓解现有的芯片卡所存在的散热时热阻较大、散热效果较差等问题。
[0097]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器件1可以为板卡模块(也称板卡),该板卡可以为插拔式或可插拔的板卡。该板卡可以采用现有的或普通的可插拔板卡,能够缓解现有的板卡所存在的散热时热阻较大、散热效果较差或插拔阻力较大、不方便插拔等问题。
[0098]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器件1可以为电路模块,该电路模块可以为插拔式或可插拔的电路模块。该电路模块可以采用现有的或普通的可插拔电路模块,能够缓解现有的电路模块所存在的散热时热阻较大、散热效果较差或插拔阻力较大、不方便插拔的等问题。
[0099]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源器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可插拔电子器件,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0100]
利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可以无需对热源器件1的具体结构进行改进,即能够缓解现有的一些插拔式热源器件所存在的散热时热阻较大、散热效果较差或插拔阻力较大、不方便插拔等问题。并且,该散热装置的通用性较好,灵活性强,能够适用于不同模块的散热需求,而不影响散热结构的通用性。
[0101]
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源器件1可以为光模块,但并不限于此,该散热装置的结构原理也可以在任何布置适当的其他类型热源器件如芯片、电路模块等中实现。下面主要以热源器件1为光模块为例,对该散热装置和热源器件1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以适用于任何适当布置的热源器件1。此外,为了清楚和
简洁,可以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102]
下面将对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103]
[散热装置]
[0104]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对热源器件1进行散热,尤其适用于可插拔式的热源器件1的散热,该散热装置包括支架组件2、散热器5和紧固组件,该紧固组件包括连接件6和压紧件7。
[0105]
其中,支架组件2设有用于容纳热源器件1的容纳部301,热源器件1能够插入该容纳部301或从容纳部301拔出;支架组件2还设有第一开口304和第二开口302,该第一开口设于容纳部301的一端,用于插入和拔出热源器件1,该第二开口302设于容纳部301的上方,用于使热源器件1与散热器5导通。
[0106]
散热器5,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热凸起502,第一表面为散热器5相对第二开口302的表面,导热凸起502可以通过支架组件2的第二开口302伸入容纳部301并与热源器件1导通,用以将热源器件1的热量导出;该散热器5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在散热器5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导向槽501,且导向槽501的延伸方向沿热源器件1的插入方向向靠近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比如向下倾斜,可以对散热器5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0107]
连接件6,连接件6的一端滑动装配在位于同一侧的导向槽501中;通过该连接件6的一端与导向槽501的滑动配合连接,能够对散热器5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6压紧件7抵接。该连接件6能够沿导向槽50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支架组件2运动,也即相对于支架组件2沿厚度方向运动。
[0108]
其中,支架组件2与紧固组件配合使得在热源器件1插入容纳部301的过程中,热源器件1推动散热器5沿插入方向运动,连接件6的一端在导向槽501中沿靠近第一开口304的方向滑动,带动散热器5向热源器件1的表面移动,压紧件7通过连接件6为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贴合提供压力。
[0109]
此外,上述压紧件7一方面可以为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贴合提供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限制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2。该压紧件7能够对连接件6施加一定的力,所施加的力可以传递至散热器5,以使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紧密贴合;也可以在连接件6相对于支架组件2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压紧件7的力避免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2,进一步与可以使连接件6向靠近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或产生运动的趋势。
[0110]
其中,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压紧件7抵接,可以是压紧件7的至少部分压设于连接件6的另一端的上方,或者也可以是压紧件7的至少部分连接于连接件6的另一端的下方,具体可以根据压紧件7、连接件6的结构、类型而选择设定。
[0111]
其中,第二开口302的延伸长度,需要至少大于或等于热源器件1的插拔运动的滑动距离,该滑动距离是在插拔运动过程中热源器件1带动散热器5同步运动的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第二开口302对于热源器件1和散热器5的运动产生限制。
[0112]
在热源器件1插入容纳部301的过程中,热源器件1推动散热器5沿插入方向运动,例如能够带动散热器5沿长度方向运动,由于所设置的导向槽501的延伸方向是沿着热源器件1的插入方向向下倾斜的,因而在连接件6的一端与导向槽50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散热器5向热源器件1的表面靠近,例如能够带动热器5沿厚度方向朝向热源器件1运动。
[0113]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厚度方向为图1-图3中的a方向,长度方向为图1-图3中的b方向。以图1为例,厚度方向可以为高度方向或上下方向,长度方向可以为插入或拔出方向。
[0114]
散热装置通过导向槽501的设置可以对散热器5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在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能够在该导向槽501的引导下倾斜运动,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同时,为了使该导向槽501发挥导向作用,该散热装置设置有紧固组件,通过将连接件6的一端滑动装配在位于同一侧的导向槽501中,使得在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能够倾斜向下运动,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使得插拔更加省力、方便;并且,随着散热器5倾斜向下运动,散热器5逐渐向热源器件1的表面靠近,进而使散热器5的散导热凸起501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抵接或紧贴或紧密接触,从而可以减少散热器与热源器件之间的接触热阻,提升散热能力。也就是说,在热源器件1插入容纳部301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散热器5沿长度方向运动,并且在连接件6的一端与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的导向配合作用下,还能带动散热器5沿厚度方向朝向热源器件1运动,即散热器5可以在与热源器件1同步插入方向运动的同时,还进行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贴合方向的运动,进而使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抵接或紧贴或紧密接触,并且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无摩擦运动。
[0115]
同时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与连接件6的一端相配合,会使得散热器5在运动过程中对连接件6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使得连接件6也具有运动的趋势,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压紧件7与连接件6的配合设置,能够避免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2或进一步可以使连接件6向靠近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压紧件7的力还可以通过连接件6传递至散热器5,进而使得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贴紧于热源器件1的表面,进而为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提供稳定或可控的压力。
[0116]
从而,该散热装置通过上述支架组件2、散热器5、连接件6和压紧件7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得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紧密接触,有效减少了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之间的传热性能,对热源器件1进行更有效的散热,而且,在热源器件1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的导热贴合面处无滑动摩擦运动,插拔顺畅、省力,接触压力稳定可控。
[0117]
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散热器5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为散热器5相对第二开口302的表面,该第一表面例如可以是散热器5的下表面或底面,也即导热凸起502可以位于散热器5的下表面或底面。热源器件1具有上表面101,该上表面101可以是热源器件1位于容纳部301时朝向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该上表面101用于与导热凸起502贴合。此外,散热器5的两个侧面与导热凸起502不在同一表面,散热器5的侧面可以是与导热凸起502呈一定角度或相垂直的表面,例如,散热器5的两个侧面可以是散热器5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或者散热器5的两个侧面可以是散热器5的左侧面和右侧面。
[0118]
下面,对该散热装置中的各部件及与热源器件1的配合进行详细介绍。
[0119]
[关于热源器件]
[0120]
请继续参阅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器件1具有上表面101,该上表面101可以用于与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相接触;热源器件1的侧端还具有接触部102,该接触部102可以用于与散热器5的运动带动部503相配合,用以带动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同步向
插入方向运动。具体地,该接触部102可以为位于沿着热源器件1插入方向的热源器件1的侧端的端面。
[0121]
具体地,该热源器件1可以为插拔式光模块,插拔式光模块的上表面101可以为金属材质的表面。应理解,可插拔的热源器件种类繁多,光模块作为一个应用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0122]
上述插拔式光模块可以为现有的光模块结构,光模块的上表面101一般采用的是金属材质的外表面,本技术实施例对于该插拔式光模块的具体结构、材质不作限定。
[0123]
[关于支架组件]
[0124]
请继续参阅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2包括支撑架4和笼子3;支撑架4位于笼子3的外侧,容纳部301、第一开口304和第二开口302均设置于笼子3,支撑架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散热器5位于两个侧边之间,压紧件7安装于两个侧边。
[0125]
上述支撑架4和笼子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个部件的两个部分,即支撑架4与笼子3一体成型,二者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或者,支撑架4与笼子3也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是两个独立的部件连接形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26]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4与笼子3可以一体成型,即支撑架4可以作为笼子3的一部分,例如可以通过模具嵌件注塑等方式实现一体化。这样,结构设计简单,连接稳定可靠,可以提高支架组件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整体强度。
[0127]
具体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4与笼子3可以固定连接,即支撑架4与笼子3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二者可以通过各种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例如可以采用卡接、螺纹连接、铆钉或螺钉连接等方式。示例性的,可以将支撑架4卡接到笼子3上,或者铆接到笼子3上,或者钣金折弯压接到笼子3上。这样,方便分别加工和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连接可靠,方便操作。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支撑架4与笼子3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列出的几种连接方式,还可以为焊接等其他的连接方式。
[0128]
具体地,笼子3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热源器件1的容纳部301和用于使导热凸起502穿过的第二开口302。进一步,该笼子3的一侧端可以具有第一开口304,热源器件1可以从该第一开口304插入容纳部301或从容纳部301拔出。该笼子3可以具有顶面303,在该顶面303可以开设第二开口302。第二开口302的开设位置、大小可以根据热源器件1的发热芯片的位置或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而设定,第二开口302的尺寸可以小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的外形尺寸。这样,第二开口302开设的位置、尺寸灵活,有助于满足不同的热源器件1的散热需求,散热装置的通用性好。另外,第二开口302的延伸长度,需要至少大于或等于热源器件1的插拔运动的滑动距离。
[0129]
具体地,支撑架4可以设置于笼子3的外侧,支撑架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该两个侧边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器5的两个侧面的延伸方向相对应,散热器5位于两个侧边之间,紧固组件中的压紧件7可以设置于两个侧边,这样,方便热源器件1从容纳部301中插入或拔出,不会影响热源器件1或散热器5的运动,便于压紧件7、连接件6的设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0130]
进一步,上述支撑架4中,两个侧边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连接,通过这两个连接板和两个侧边可以围构形成一散热窗402,散热器5位于散热窗402,并可以与散热窗402滑动连接。进一步,散热窗402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开口302的尺寸,或者散热窗402的
尺寸可以与散热器5的尺寸相适应,且散热窗402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需要大于散热器5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能够使散热器5沿着散热窗402的长度方向滑动。
[0131]
这样,将散热器5安装于支撑架4的散热窗402处,散热器5与散热窗402滑动连接,在热源器件1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能够沿着散热窗402的长度方向滑动,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穿过笼子3的第二开口3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贴合,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连接,有助于热源器件1的散热。
[0132]
进一步,支架组件2可以设置有配合部401,该配合部401可以用于与连接件6的第二连接部602相配合,用于使连接件6能够相对于支架组件2沿厚度方向运动。该配合部401与连接件6的第二连接部602可以滑动连接,通过配合部401的设置可以限制连接件6只能向笼子3顶面303的法相方向与支撑架4分离方向运动。示例性的,通过配合部401的设置,可以使连接件6只能沿支架组件2的厚度方向运动,而不能沿支架组件2的长度方向运动。这样,在热源器件1的插拔过程中,有助于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的抵接或紧密贴合,可以确保散热效果,提高导热效率。
[0133]
具体地,该配合部401可以设置于支撑架4的两个侧边。可以在支撑架4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配合部401,且配合部401的设置位置、数量可以与连接件6或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的位置或数量相适应。
[0134]
[关于散热器]
[0135]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及图6、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5相对第二开口302的表面,也即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具有凸起的接触面,该凸起的接触面可以为导热凸起502。该导热凸起502的大小可以与第二开口302的大小相适应,以便于导热凸起502穿过第二开口302并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贴合。此外,该导热凸起502设置为凸起的接触面,更有益于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的接触,利于加速热源器件1的热量的散热,有助于热源器件1的散热。
[0136]
需要指出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热凸起502也可以不设置成凸起的接触面,例如可以将散热器5的底面直接作为导热凸起502,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散热器5的尺寸、第二开口302的尺寸等适应性的选择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还具有运动带动部503,该运动带动部503位于导热凸起502的一侧。在热源器件1插入容纳部301的过程中,热源器件1逐渐运动至使热源器件1的接触部102与该运动带动部503配合连接,可以带动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同步沿着插入方向运动。
[0138]
在该热源器件1插入容纳部301的过程中,在热源器件1的接触部102与运动带动部503连接之前,可以仅是热源器件1运动而散热器5未运动,当热源器件1运动至与散热器5上的运动带动部503连接时,可以通过该运动带动部503的设置,实现热源器件1推动散热器5向靠近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的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实现散热器5和热源器件1的运动,并进一步使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贴合,提升散热能力。
[0139]
上述导热凸起502和运动带动部503可以均位于散热器5的底面,运动带动部503可以位于导热凸起502的一侧,且相对于第一开口304,导热凸起502可以比运动带动部503更靠近第一开口304。
[0140]
该散热器5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导向槽501,可以对散热器5的运动起到导向作
用。具体地,散热器5可以包括散热齿(也称散热片)和散热器底座,散热齿和散热器底座可以一起构成散热器5;导向槽501可以位于散热器底座的侧壁上,或者可以位于端部的散热齿上。具体地,该导向槽501可以设置于散热器底座的侧壁,或设置于端部的散热齿上。在两个散热器底座的侧壁或两个端部的散热齿上设置至少一个导向槽501。
[0141]
示例性的,在散热器5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向槽501。进一步,在散热器5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多个导向槽501,例如,在散热器5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导向槽501。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导向槽501的具体数量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保持导向槽的总数量为偶数个即可。且,当在散热器5的每个侧面设置多个导向槽501时,在散热器5的一个侧面上的导向槽501的排布方式或相邻两导向槽501之间的距离,与在散热器5的另一个侧面上的导向槽501的排布方式或相邻两导向槽501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应的。相应的,紧固组件与导向槽的数量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连接件的数量与导向槽的数量是相对应的,紧固件与连接件的数量是相对应的。
[0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散热器5的每个侧面可以设置有两个导向槽501,两个导向槽501分别位于该侧侧面的两端。由此,结构简单,方便布置,而且有助于提高运动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牢固、可靠。相应的,在支架组件2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两组紧固组件,该两组紧固组件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槽501相对应设置;在支架组件2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有两组紧固组件,两组紧固组件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槽501相对应设置。
[0143]
[关于连接件]
[0144]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及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6包括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和第三连接部603。
[0145]
其中,连接件6的一端为第一连接部601,该第一连接部601与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滑动连接,用于在热源器件1的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能够沿导向槽501的导引斜向运动,以使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表面贴合。
[0146]
连接件6的另一端为第三连接部603,该第三连接部603与压紧件7连接,用于在热源器件1的插拔过程中,限制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2。示例性的,在连接件6沿着支架组件2厚度方向向远离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时,可以利用压紧件7对连接件6施压,使连接件6向靠近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并可以将施加的力传导至散热器5,使得导热凸起502贴紧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
[0147]
连接件6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602,该第二连接部602与支架组件2的配合部401滑动连接,用于在热源器件1的插拔过程中,限制连接件6只能向笼子3顶面303的法相方向与支撑架4分离方向运动;也就是,可以使连接件6只能沿支架组件2的厚度方向运动,而不能沿支架组件2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避免在热源器件1插入或拔出容纳部过程中,连接件6沿着插入方向或拔出方向运动。
[0148]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601和第三连接部60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60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601与第二连接部602的一侧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603与第二连接部602的另一侧端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和第三连接部603一体成型。
[0149]
应理解,上述连接件6中,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第三连接部603既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也就是,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和第三连接部60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个部件的三个部分,也可以是三个独立的部件连接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0150]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第三连接部603一体成型,这样,结构设计简单,连接稳定可靠,可以提高连接件6的整体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0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60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60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603固定连接,这样,方便分别加工和制造,且安装和拆卸方便,连接可靠,方便操作。关于第二连接部602分别与第一连接部601和第三连接部603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采用焊接、卡接、螺纹连接、铆钉或螺钉连接等方式。
[0151]
[关于压紧件]
[0152]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7可以安装于支架组件2,进一步,可以安装于支撑架4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紧件7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支撑架4的外侧,还可以安装于支撑架4的顶端等,本技术实施例对于压紧件7的具体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压紧件7的至少部分可以压设于第三连接部603的上方,压紧件7对第三连接部603施加压力,可以将第三连接部603压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紧件7也可以设置于第三连接部603的下方,压紧件7对第三连接部603施加拉力,也可以使第三连接部603向靠近支架组件的方向运动。本技术实施例对于压紧件7与第三连接部603的相对位置设置不作限定,只要能使压紧件7向第三连接部603施加作用力,限制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或者该作用力通过第三连接部603传导至第一连接部601和散热器5,进而使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紧密接触即可。
[0153]
具体地,该压紧件7可以设置于支撑架4的外侧。可以在至少一个支撑架4的外侧壁设置至少一个压紧件7,压紧件7的设置位置、数量可以与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支架组件2的配合部401或连接件6位置或数量相适应。
[0154]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7可以为弹性件,压紧件7的材质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材质。该弹性件用于在热源器件1插拔过程中,连接件6沿着支架组件2厚度方向向远离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或具有运动趋势时,使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连接件6,使连接件6向靠近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且弹性力通过连接件6传导至散热器5,使得导热凸起502贴紧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
[0155]
进一步,为了使热源器件1能够从容纳部301更顺畅的拔出,该散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复位弹性元件8,复位弹性元件8位于散热器5与支架组件2之间;在热源器件1从容纳部301拔出过程中,复位弹簧提供复位力,以使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分离。
[0156]
具体地,在散热器5的一侧端与支撑架4的内侧面之间可以设置复位弹性元件8,以提供复位力。这样,在热源器件1从容纳部301拔出过程中,复位弹性元件8提供复位力,解除压紧件7对连接件6的弹力,可以驱使连接件6沿着支架组件2厚度方向向靠近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进一步,使得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分离。
[0157]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该散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导热介质9,导热介质9可以位于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之间。
[0158]
综合以上对于支架组件2、散热器5、连接件6、压紧件7等的配合设置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采用运动机构,实现了热源器件1(如光模块)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水平同步运动,换句话说,就是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之间无摩擦,并其还有上下压紧的效果,实现了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的柔性接触,在压紧光模块过程中,可以用弹性
件来控制二者结合界面的压紧力。从而能够达到减少散热器5和光模块的接触热阻,光模块插拔顺畅,接触压力稳定可控的目的。随着单板出模块排布向着高密度、高带宽方向发展,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能够满足光模块的散热诉求迫切。而且,该散热装置占用空间小,将导向槽、连接件、压紧件等均设置在了侧面,基本上在现有光模块协议上简单的加装接口就能实施。该散热装置高密面板排布,并且单层,多层都支持,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该散热装置基本没有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时和正常光模块插拔一样。
[0159]
具体地讲,以热源器件1为光模块为例,请参阅图2或图3和图10所示,其插入过程为:首先,光模块位于笼子3之外,处于笼子3的初始位置;而后,光模块开始插入到笼子3的容纳部301中,并插入到一定距离,光模块尾端的接触部102还未运动接触到散热器5的运动带动部503,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光模块的上表面10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光模块的上表面101或导热介质无摩擦运动。
[0160]
进一步,继续插入光模块,光模块尾端的接触部102开始接触到散热器5的运动带动部503,通过该接触部102与运动带动的配合,可以使光模块将带动散热器5向插入方向运动;同时,由于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与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601连接,使得散热器5在与光模块同步插入方向运动的同时,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光模块的上表面101还可以进一步贴合;也就是散热器5可以在沿长度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可以沿厚度方向朝向光模块的上表面101运动,以使导热凸起502与光模块的上表面101贴合,且导热凸起502与光模块的上表面101无摩擦运动。并且,在此过程中,连接件6的第二连接部602与支撑架4的配合部401连接,可以限制连接件6只能向笼子3顶面303的法相方向与支撑架4分离方向运动,压紧件7与连接件6的第三连接部603连接,可以对连接件6施加一定的压力,以限制连接件6脱离该支撑件。
[0161]
进一步,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光模块的上表面101接触后,二者紧贴后,散热器5停止与光模块的贴合方向运动,此时,进一步继续插入光模块,散热器5继续向光模块插入方向运动,而上下贴合方向运动停止,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将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601顶起,连接件6开始沿着支架组件2厚度方向向远离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此时通过压设于第三连接部603上方的压紧件7的弹性变形,提供弹性力,可以避免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2,还可以压紧连接件6,直到插拔到位。应理解,连接件6处于顶起状态,顶起力可以等于或接近压紧件7的压力,压力最终传递到散热器5上,形成散热器5与光模块的接触面的贴合力。
[0162]
这样,通过上述散热装置可以实现光模块接触热阻降低50-80%,散热能力提升5-10℃,而且插拔省力。
[0163]
此外,上述压紧件7可以提供较大的贴合压力,正压力大,接触可靠。通过设计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压紧件7的变形量,可以控制散热器5和光模块的贴合力,这个力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光模块的散热性能。
[0164]
为了使上述复位弹性元件8在热源器件1拔出过程中发挥提供复位力的作用,并且不妨碍热源器件1在插入过程中的运动,避免在插入过程中将热源器件1和散热器5一起顶出,需要对复位弹性元件8的弹力或变形量进行设计。根据散热器5的质量进行复位弹性元件8的设计,使该复位弹性元件8不具备顶出热源器件1和散热器5的力量,只能在拔出过程中起到提供复位力的作用,从而可以利用该复位弹性元件8的弹力驱使散热器5复位。
[0165]
进一步,光模块拔出时,复位弹性元件8可以顶住散热器5的一端部,例如顶住散热
器5的复位弹簧接触部504,使得散热器5向光模块拔出方向运动,同时,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与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601连接,散热器5的导向槽501将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601向顶起的反方向运动,即连接件6可以沿着支架组件2厚度方向向靠近支架组件2的方向运动,连接件6被顶起的状态将逐步复位,散热器5与光模块贴合的压力逐步释放,最后散热器5与光模块贴合处实现分离,散热器5被复位弹性元件8推到初始位置。
[0166]
由此,该散热装置,由于光模块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和光模块的导热贴合面处无滑动摩擦运动,不存在刮擦现象,可以缓解现有的柔性缓冲导热垫容易被磨破、戳破、刺破或起皱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可以将导热介质9(如柔性导热介质)贴在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上。利用柔性导热介质可以降低散热器5与光模块之间的接触热阻,提升散热性能。并且,该散热装置设置了连接件6和压紧件7,在光模块插入过程中,压紧件7可以始终提供稳定的压力,即设置了有力保持机构,这个力最后可以施加到柔性导热介质上,不会担心柔性导热介质长期蠕变后力变小导热性能下降,或贴合力下降导致散热能力变差的问题。
[0167]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器5的运动带动部503用于与热源器件1的接触部102相配合,该运动带动部503和接触部102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带动部503可以为设置于散热器5下表面(底面)的凸台,接触部102可以为设置于热源器件1一侧端的至少部分端面。通过热源器件1的侧端端面与散热器5的底面上的凸台相接触,可以带动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一起向插入方向运动,这样,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制造,不需要对现有的热源器件1结构进行改进。
[0168]
进一步,该凸台与散热器的第一表面的距离大于导热凸起502与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的距离。此外,相对于第一开口,导热凸起502可以比凸台更靠近第一开口304。该导热凸起502的外表面与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与该凸台的外表面与散热器2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相对而言,通过使凸台的外表面与散热器5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大,能够方便接触部102与该凸台的抵接,利于通过接触部102与凸台的抵接来推动散热器5运动。
[0169]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所示意的运动带动部503和接触部102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运动带动部503和接触部102的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运动带动部503为凸台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一方面,该凸台的结构形状并不限于如图所示的形状结构,另一方面,运动带动部503并不限于凸台,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
[0170]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运动带动部503可以为挂钩配合结构例如卡扣或卡勾,而接触部102可以为与上述卡扣或卡勾相配合的挂钩。通过卡扣或卡勾与挂钩的相互配合,能够带动散热器5与热源器件1一起向插入方向运动。当然,运动带动部503和接触部102还可以为其他相互配合的形状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171]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能够实现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有效接触,减少接触热阻,提高导热效率,设置于散热器5侧面的导向槽501的具体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501包括线形导向槽或弧形导向槽;即导向槽501的横截面可以为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导向槽501可以设置为逐渐倾斜的线形导向槽,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导向槽,只要使导向槽501的两个端部高度不同,能够使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最终朝向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
面101贴合方向的运动即可。
[0172]
具体地,导向槽50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高度不同。进一步,导向槽501呈直线形导向槽,沿着热源器件1的插入方向,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下倾斜,由此可以使散热器5斜向下运动,使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抵接。这样,结构简单,方便散热器5的运动,能够缓解现有可插拔结构的热源器件1表面与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间存在缝隙,导致可插拔结构与散热器5间的热阻增大、导热效率低的问题。
[0173]
上述第一连接部601用于与导向槽501相配合,可以形成倾斜运动,对散热器5的运动起导向作用,第一连接部601的形状结构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可以为如图所示的圆柱状,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0174]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所示意的导向槽501和第一连接部601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导向槽501和第一连接部601的具体限定,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可形成倾斜方向运动结构或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线形导向槽501和柱状第一连接部601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滑块凸台与凹槽、导轨等方式,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175]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使连接件6只能沿支架组件2的厚度方向运动,避免在热源器件1插入或拔出容纳部301过程中,连接件6沿着插入方向或拔出方向运动,在支架组件2设置了与第二连接部602相配合的配合部401。
[0176]
该配合部401与第二连接部602的形状结构或配合方式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可以采用常用的能够直线运动的机构,比如采用仅能上下直线运动并对左右运动进行限制的机构。示例性的,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可以为凹凸配合结构形式,或者可以为导销和导套的配合结构形式,或者可以为滑块和滑轨的配合结构形式等。
[0177]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02为块状结构,块状结构设有凹陷槽6021,配合部401设有限位凸起4011,凹陷槽6021与限位凸起4011凹凸配合连接,可以使第二连接部602沿支架组件2的厚度方向运动,例如上下运动,进而带动连接件6上下运动,并限制连接件6沿插入方向运动。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块状结构设有限位凸起,在配合部401设有凹陷槽。
[0178]
从而,第二连接部602与配合部401形成了可上下直线运动的机构,这种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制作,还能够在热源器件1插拔过程中起到限制连接件6沿着插入方向运动的作用。
[0179]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02和配合部401还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导销和导套,例如,第二连接部602可以设有导销结构,配合部401可以设有导套结构,导销可以插入导套中进行上下直线运动,可以限制连接件6沿插入方向运动。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可以设有导套结构,配合部可以设有导销结构。
[0180]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附图所示意的第二连接部602和配合部401的具体结构和配合方式并不构成对该第二连接部602和配合部401的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第二连接部602设有凹陷槽6021,配合部401设有限位凸起4011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
[0181]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限制连接件6脱离支架组件2,并进一步可以在插拔过程中对连接件6提供一定的弹性力或压紧力,可以在第三连接部603的上方设置压紧件7,该第三连接部603和压紧件7的具体形式或连接设置也可以是
多种类型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7安装于支架组件2的外侧,该压紧件7的至少部分压设于第三连接部603的上方;第三连接部603可以为柱状结构,例如可以为圆柱体、方形柱状体、不规则形柱体等。
[0182]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所示意的压紧件7和第三连接部603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压紧件7和第三连接部603的具体限定,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可形成弹性件施加力的结构或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悬臂弹性件和圆柱形第三连接部603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其他结构形式的压紧件7和第三连接部603。
[0183]
可以理解,该散热装置设置了压紧件7,能够使热源器件1与散热器5的接触压力稳定可控,尤其在热源器件1的插拔过程中,散热器5将连接件6顶起,顶起过程中散热器5要克服压紧件7的预压力,这个力是热源器件1与散热器5压紧的最小力,通过这种控制能够实现热源器件1和散热器5一致保持可控的压力。
[0184]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压紧件7可以为弹性件,弹性件可以为弹片,弹片可以为悬臂式弹片或两端固定式弹片。可以理解,悬臂式弹片是在工作中呈悬臂状的弹片,其一端可以固定,而另一端可以不固定。
[0185]
进一步,悬臂式弹片的一端可以与支撑架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悬臂式弹片的另一端可以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以压设于连接件6的第三连接部603的上方。
[0186]
进一步,两端固定式弹片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支撑架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位于两端固定式弹片两端之间的部分弹片可以压设于连接件6的上方。
[0187]
该弹片可以是如图所示的悬臂弹片,也可以是两端约束中间受力的弹片;该弹片可以是钣金弹片,例如钣金悬臂弹片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的弹片,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弹片的结构或安装方式不作限定。
[0188]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压紧件7可以为弹性件,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弹簧可以为悬臂式弹簧或两端固定式弹簧片。可以理解,悬臂式弹簧是在工作中呈悬臂状的弹簧,其一端可以固定,而另一端可以不固定。
[0189]
进一步,悬臂式弹簧的一端可以与支撑架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悬臂式弹簧的另一端可以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以压设于连接件6的第三连接部603的上方。
[0190]
进一步,两端固定式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支撑架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位于两端固定式弹簧两端之间的部分弹簧可以压设于连接件6的上方。
[0191]
该弹簧可以是悬臂弹簧,也可以是两端约束中间受力的弹簧;该弹簧可以是圆柱弹簧,线簧,扭簧,板簧,多支点压簧等,还可以其它任何通过形变形成压缩力的弹簧,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弹簧的结构或安装方式不作限定。
[0192]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为了在热源器件1从容纳部301拔出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复位力,以方便散热器5的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分离,在散热器5与支架组件2之间设置了复位弹性元件8,该复位弹性元件8的具体结构形式或连接设置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弹性元件8的一端连接于支架组件2的内侧面,复位弹
性元件8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5的外侧端。进一步,复位弹性元件8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4的内侧面,复位弹性元件8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于散热器5的复位弹簧接触部504。
[019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复位弹性元件8的一端连接于支架组件2的内侧面,复位弹性元件8的另一端与散热器5的侧端抵接。或者,也可以使复位弹性元件8的一端与支架组件2的内侧面抵接,复位弹性元件8的另一端与散热器5的外侧端连接。
[0194]
上述复位弹性元件8与支架组件2或散热器5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类型的,例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螺接、卡接、焊接等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19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前述压紧件7类似的,该复位弹性元件8也可以是弹性件,该弹性件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弹片,例如,该复位弹性元件8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圆柱压缩弹簧,也可还可以其它任何通过形变形成压缩力的弹簧,例如圆柱弹簧、线簧、扭簧、板簧、悬臂弹片或钣金弹片结构等方式。类似的,该复位弹性元件8可以是悬臂结构也可以是两端固定式结构,即该弹簧或弹片可以是悬臂弹簧或弹片,也可以是两端约束中间受力的弹簧或弹片。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复位弹性元件8的具体结构或安装方式不作限定,在此也不再赘述。
[0196]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提升散热效率,可以在散热装置中设置导热介质9。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导热介质9,导热介质9位于导热凸起502与热源器件1之间。这样,通过增加导热介质9,减少了接触热阻,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0197]
该导热介质9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柔性导热介质,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该导热介质9的具体材质、结构或连接不作限定。
[0198]
示例性的,可以使用单面粘性的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垫,其中具有粘性的一面与导热凸起502贴合,或者可以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贴合。
[0199]
具体地,导热介质9连接于所述导热凸起502,或者,导热介质9连接于热源器件1的上表面101。
[0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热介质9是可选的,既可以在该散热装置中设置导热介质9,也可以不在该散热装置中设置导热介质9,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设定。
[0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或者“/”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202]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203]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204]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