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7:50: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低压电热膜电采暖系统是由变压器、温控器和电热膜发热系统三部份组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转化为隔离安全电压,再对电热膜发热系统供电,温控器负责采暖单元(房间或采暖区域)温度采集和温度控制。一般一个采暖单元(房间或采暖区域)需配备一个变压器和一个温控器,若安装采暖系统的采暖单元(房间或采暖区域)较多,配套变压器数量也多,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可以采用一拖n控制电路来减少变压器数量,但将n个采暖单元(房间或采暖区域)的变压器容量集成在一个大容量变压器上,此时的变压器体积大,重量重,施工极不方便,成本也高,变压器自身功耗也随之增加;如何解决低压电热膜发热系统电采暖一拖n控制电路中变压器体积、重量过大的这一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以解决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控制电路中变压器体积、重量过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n个温控器、初级控制电路、次级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单元;n≥2且n为整数;次级控制电路包括n个控制支路;
5.所述变压器包括1个初级绕组和至少n个次级绕组;初级绕组用于连接供电电源,形成输入电路;n个次级绕组用于连接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形成n个输出支路;初级控制电路的动作端连接在输入电路中;n个控制支路的动作端分别连接在n个输出支路中;
6.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和n个温控器分别对应设置在n个采暖单元中;n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接收端,n个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一方面分别对应连接控制单元的n个第二信号接收端,另一方面分别对应连接n个控制支路的信号接收端;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连接初级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用于通过初级控制电路控制输入电路的通断;控制单元的n个控制端二对应连接n个控制支路的控制端,用于通过n个控制支路交互控制n个输出支路的通断。
7.进一步的,所述初级控制电路包括交直流电源转换模块、第一继电器、供电电路和稳压电路;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作为初级控制电路的动作端连接在输入电路中;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经供电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
8.n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经n个第二继电器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接收端;n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在n个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两端;n个第二继电器的开关触点并联后一端连接交直流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端,另一端经稳压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的供电
端。
9.进一步的,所述初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涌抑制电路;所述电涌抑制电路包括ntc热敏电阻、第二继电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压采样电路;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采样端;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三经三极管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继电器的开关触点并联在ntc热敏电阻的两端;ntc热敏电阻串联在输入电路中。
10.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路一、供电电路二和两档拨动开关;所述控制单元的两个控制端一分别经供电电路一和供电电路二的输入端;所述两档拨动开关的第一路输入端连接供电电路一的输出端,所述两档拨动开关的第二路输入端连接供电电路二的输出端,所述两档拨动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
11.进一步的,供电电路一和供电电路二均包括第三继电器、第二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一方面经第三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直流电源,另一方面经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直流电源;第三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两档拨动开关的输入端。
12.进一步的,每个控制支路包括第四继电器、第三三极管、第二电压采样电路和固态继电器;
13.对应的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路一方面连接第四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一端,另一方面经第二电压采样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接收端;第四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另一端以及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路分别连接在固态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固态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作为控制支路的动作端连接在输出支路中;
14.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依次经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控制支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二。
15.进一步的,所述次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第一过热保护电路包括n个由若干串联的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组成的过热保护支路;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经n个过热保护支路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
16.进一步的,所述次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报警电路;所述第一报警电路包括第五继电器和第一报警装置;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经第五继电器的开关触点连接第一报警装置;第五继电器的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另一端经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
17.进一步的,所述初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过热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所述第二过热保护电路为串联的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为串联的若干电流感应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经供电电路、过热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
18.进一步的,所述初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报警电路;所述第二报警电路包括第六继电器和第二报警装置;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经第六继电器的开关触点连接报警装置;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单元、n个温控器、n个控制支路、n个输出支路能够实现对n个
采暖单元的电热膜发热系统的交互控制,能够在需要工作的电热膜发热系统的总功率小于变压器额定功率时让全部电热膜发热系统工作,而在需要工作的电热膜发热系统的总功率大于变压器额定功率时只让部分电热膜发热系统工作,从而能够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以此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器至控制单元的部分电气接线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片机u2的电气接线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初级控制电路、第二报警电路、电涌抑制电路的电气接线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压电路的电气接线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电气接线图。
2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电气接线图。
2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次级控制电路、过热保护电路、第一报警电路的的电气接线图。
3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的电气接线图。
3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电路的电气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n个温控器、初级控制电路、次级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单元;n≥2且n为整数;次级控制电路包括n个控制支路;
36.所述变压器包括1个初级绕组和至少n个次级绕组;初级绕组用于连接供电电源,形成输入电路;n个次级绕组用于连接电热膜发热系统,形成n个输出支路;初级控制电路的
动作端连接在输入电路中;n个控制支路的动作端分别连接在n个输出支路中;
37.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和n个温控器分别对应设置在n个采暖单元中;如图1所示,第n个次级绕组对应第n路输出支路的第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rn,并且第n个温控器与第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rn对应设置在第n个采暖单元中;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和n个温控器分别对应设置在n个采暖单元中;n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接收端,n个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一方面分别对应连接控制单元的n个第二信号接收端,另一方面分别对应连接n个控制支路的信号接收端;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连接初级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用于通过初级控制电路控制输入电路的通断;控制单元的n个控制端二对应连接n个控制支路的控制端,用于通过n个控制支路交互控制n个输出支路的通断。
38.上述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的原理为:“一拖n”即指使用一个变压器对n个采暖单元供电采暖,其中,采暖单元可以是一个房间或一个房间中的一个区域;每个电热膜发热系统由m张电热膜组成,m≥1且m为整数。由此,本实施例的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中,n个温控制分别采集n个采暖单元的温度值,当有至少1个温控器处于开机状态时就通过其第一信号输出端向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接收端提供一个控制信号,使控制单元初级控制电路的动作端闭合,由此供电电源(220v/50hz)为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供电,使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处于通电状态,当有温控器采集的温度值未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还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向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接收端提供一个控制信号,使控制单元能够对采集的温度值未达到设定值的温控器对应的输出支路进行通断控制。为了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则采用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p1小于n个电热膜发热系统的总功率p2,因此会出现需要工作的电热膜发热系统的总功率p2>p1或p2≤p1的情况;当p2≤p1时,则可以由控制单元通过n个控制支路控制n个输出支路的通断,实现需要工作的电热膜发热系统全部处于工作状态;当p2>p1时,通过本实施例的低压电热膜电采暖一拖n交互控制的控制电路,能够由控制单元通过n个控制支路交互控制n个输出支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只控制需要工作的部分电热膜发热系统工作,另外的电热膜发热系统不工作,在达到预设周期后,再通过交互控制使这部分的电热膜发热系统不工作,另外的电热膜发热系统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可将变压器使用效率大幅提升,仅在需要工作的电热膜发热系统总功率p2大于变压器额定功率p1时,部分采暖单元的升温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对采暖效果的影响不大,并且对于整体的升温时间几乎不受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一拖n的控制方式减小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但依然能够满足日常使用。
39.以n=3为例,具体地:
40.所述初级控制电路包括交直流电源转换模块、第一继电器、供电电路和稳压电路;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作为初级控制电路的动作端连接在输入电路中;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经供电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
41.n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经n个第二继电器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接收端;n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在n个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两端;n个第二继电器的开关触点并联后一端连接交直流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端,另一端经稳压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的供电端。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交直流电源模块输入端经端子p5和端子p14输入交流220v/50hz的交流电压,交直流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端经端子s1-1和端子s1-2(端子s1-1和端子s1-2对应引脚连接)输出dc12v电压;;第一继电器为继电器k4,3个第二继电器分别为继电器
k6、继电器k13、继电器k14;继电器k4的开关触点(引脚4和引脚5)作为初级控制电路的动作端连接在输入电路中,即继电器k4的开关触点一端连接交流电源(通过端子j3连接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3个温控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在继电器k6、继电器k13、继电器k14的线圈两端(通过端子j4、端子j6、端子j10分别连接各第二继电器的引脚2和引脚5);继电器k6、继电器k13、继电器k14的引脚3并联后连接交直流电源模块输出端(端子s1-2的引脚1接12v ,引脚2接地),继电器k6、继电器k13、继电器k14的引脚1并联后输出dc12 电压;当3个温控器中至少有一个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提供控制信号时,相应的第二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开关触点闭合,从而继电器k6、继电器k13、继电器k14的1脚端并联后能够输出12v 直流电经整流电路为控制单元(单片机u2)的供电端vdd供电。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稳压管u1、电容c2、电容c8、电容c5和电容c6;继电器k6、继电器k13、继电器k14的1脚端并联后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u1的输入端,稳压管u1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u2的供电端(单片机u2的引脚9,vdd)。电容c2的一端连接稳压管u1的输入端,电容c8、电容c5和电容c6的一端均连接稳压管u1的输出端;电容c2、电容c8、电容c5和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端子s1的引脚2均接地。单片机u2的供电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连接有电容c4。
42.所述初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涌抑制电路;所述电涌抑制电路包括ntc热敏电阻r3、第二继电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压采样电路;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采样端;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三经三极管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继电器的开关触点并联在ntc热敏电阻的两端;ntc热敏电阻串联在输入电路中。如图4、图7所示,第二继电器为继电器k3,第一三极管为三极管q4、第一电压采样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8和稳压管d5,电阻r8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4的线圈,电阻r8的另一端经稳压管d5的负极和正极接地,电阻r8和稳压管d5之间的电性连接点连接至单片机u2的采样端(单片机u2的引脚20);单片机u2的控制端三(单片机u2的引脚1)连接(或经电阻r4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3的线圈;继电器k3的开关触点并联在ntc热敏电阻r3的两端。由此,当低压电热膜采暖电系统开机后,通过第一电压采样电路对继电器k4的线圈电压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电压通过单片机u2的采样端(单片机u2的引脚20)反馈至单片机u2,当单片机u2接收到反馈的采样电压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延时时间(一般设置在1s以内,如300ms)进行延时,达到延时时间后通过单片机u2的控制端三(单片机u2的引脚1)向三极管q4的基极输出控制信号,使三极管q4导通从而向继电器k3的线圈供电使其开关触点闭合,由此将ntc热敏电阻r3的电流大幅分流,由此降低ntc热敏电阻r3的工作温度并提高使用寿命。另外,可以在继电器k3的线圈两端并联发光二极管led1,以实现电涌抑制电路工作指示。
43.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路一、供电电路二和两档拨动开关sw1;所述控制单元的两个控制端一(单片机u2的引脚2和引脚3)分别经供电电路一和供电电路二的输入端;所述两档拨动开关的第一路输入端连接供电电路一的输出端,所述两档拨动开关的第二路输入端连接供电电路二的输出端,所述两档拨动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进一步,供电电路一和供电电路二均包括第三继电器、第二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一方面经第三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直流电源,另一方面经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直流电源;
第三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两档拨动开关的输入端。如图3、图6所示,供电电路一包括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二极管d3(第一二极管)和继电器k1(第三继电器);所述单片机u2的控制端一(单片机u2的引脚3)连接(或经电阻r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方面经二极管d3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直流电源,另一方面经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直流电源;继电器k1的引脚1连接直流电源,引脚4为供电电路一的输出端。当单片机u2通过其控制端一(单片机u2的引脚3)输出控制信号经电阻r1到达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导通,然后直流电源向继电器k1的线圈供电,使继电器k1的开关触点闭合(继电器k1的引脚1和引脚4导通),则通过继电器k1的引脚4作为供电电路一的输出端进行供电。供电电路二包括依次连接三极管q2、二极管d4和继电器k2,供电电路一与供电电路二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并通过一个两档拨动开关sw1实现维护人员对供电电路一和供电电路二的手动切换。通过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供电电路,可以实现首次维护的强制执行,具体如下:当出厂时,使用供电电路二为后级电路供电,此时供电电路一并未接通,在单片机u2中预先设定首次维护时间(如480小时),在首次开机后达到预先设定首次维护的时间时,单片机u2停止向供电电路二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得低压电热膜电采暖系统停止工作,需要由维护人员将供电电路二切换到供电电路一后恢复采暖系统正常工作。
44.每个控制支路包括第四继电器、第三三极管、第二电压采样电路和固态继电器;对应的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路一方面连接第四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一端,另一方面经第二电压采样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接收端;第四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另一端以及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路分别连接在固态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固态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作为控制支路的动作端连接在输出支路中;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依次经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控制支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二。如图8、图9所示,第四继电器为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第三三极管为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3个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路一方面经端子dz4、端子dz5、端子dz6的引脚1对应连接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的引脚4,另一方面经第二电压采样电路连接单片机u2的第二信号接收端(单片机u2的引脚17、引脚18、引脚19),每个第二电压采样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和稳压管(稳压管d6、稳压管d7、稳压管d8);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的引脚3以及温控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路分别连接在固态继电器线圈的两端;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的引脚2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引脚1经对应的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的基极作为控制支路的控制端对应连接(或经电阻r5、电阻r7、电阻r9连接)单片机u2的控制端二(单片机u2的引脚8、引脚10、引脚11);由此,当对应的温控器向单片机u2提供一个控制信号时,单片机u2根据能够通过控制端二(单片机u2的引脚8、引脚10、引脚11)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相应的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导通,使相应的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的线圈通电,从而使相应的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的开关触点闭合,由此控制对应的固态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开关触点闭合,相应的输出支路导通。
45.所述次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第一过热保护电路包括n个由若干串联的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组成的过热保护支路;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经n个
过热保护支路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如图8所示,3个过热保护支路均由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串联组成,分别对应经端子dz1、端子dz2、端子dz3连接在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继电器k7、继电器k8、继电器k9的线圈的一端之间,并且将3个过热保护支路的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设置在对应的3个电热膜发热系统下,当电热膜发热系统的发热温度超过任意一个过热保护支路中的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的动作温度时,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断开,使对应的输出支路断开,进一步使对应的电热膜发热系统停止工作。
46.进一步,所述次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报警电路;所述第一报警电路包括第五继电器和第一报警装置;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经第五继电器的开关触点连接第一报警装置;第五继电器的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经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如图8所示,第五继电器为继电器k10、继电器k11、继电器k12,第一报警装置为蜂鸣器f2。继电器k10、继电器k11、继电器k12的引脚1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引脚3连接蜂鸣器f2,引脚5接地,引脚2经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对应端子dz1、端子dz2、端子dz3)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在第五继电器的引脚2与第四继电器的引脚1之间还连接有二极管(对应连接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当电热膜发热系统的发热温度超过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的动作温度时,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断开,使对应的输出支路断开,进一步使对应的电热膜发热系统停止工作,同时使对应的继电器k10、继电器k11、继电器k12的线圈电压开路,引脚1和引脚3恢复常闭状态导通,供电电路为蜂鸣器f2进行供电,使蜂鸣器f2发出鸣叫进行报警。
47.所述初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过热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所述第二过热保护电路为串联的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为串联的若干电流感应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一经供电电路、过热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如图4、10所示,串联的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和串联的若干电流感应开关由端子p8和端子p9等实现,并且将第二过热保护电路的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设置在变压器内部,当变压器的温度超过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的动作温度时,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断开,继电器k4的线圈无电压其触点断开,从而使得电源端口无法经ntc热敏电阻r3与变压器导通,则变压器无输入电压,各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均停止加热;通过电流感应开关检测变压器的工作电流;当电流感应开关检测到变压器的电流超过设定电流值时,电流感应开关信号端开路并自锁,由此继电器k4的线圈无电压其触点断开,从而使得电源端口无法经ntc热敏电阻r3与变压器导通,则变压器无输入电压,各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均停止加热。
48.进一步,所述初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报警电路;所述第二报警电路包括第六继电器和第二报警装置;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经第六继电器的开关触点连接报警装置;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如图4所示,第六继电器即为继电器k5,第二报警装置即为蜂鸣器b1,即所述第二报警电路包括继电器k5和蜂鸣器b1;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k5的引脚1、继电器k5的引脚3连接蜂鸣器b1;继电器5的线圈连接继电器k4的线圈。当变压器的温度超过第二过热保护电路的若干常闭自恢复温度保险丝的动作温度时,继电器k4的线圈无电压其触点断开,从而使得电源端口无法经ntc热敏电阻r3与变压器导通,则变压器无输入电压,各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均停止加热;同时,继电器k5的线圈也无电压,此时继电器k5的引脚1和引脚3导通,则供电电路为蜂鸣器b1进行供电,使蜂鸣器b1发出鸣叫进行报警;当电流感应开关检测到变压器的电流超过设定电流值
时,电流感应开关信号端开路并自锁,由此继电器k4的线圈无电压其触点断开,从而使得电源端口无法经ntc热敏电阻r3与变压器导通,则变压器无输入电压,各个电热膜发热系统均停止加热,同时,继电器k5的线圈也无电压,此时继电器k5的引脚1和引脚3导通,则供电电路为蜂鸣器b1进行供电,使蜂鸣器b1发出鸣叫进行报警。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