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6:0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用于肠道菌群培养的反应器功能单一,培养过程产生的废气大多直接排放入大气中,容易污染培养环境的同时不便于检测气体成分,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器、菌群培养袋、蠕动模拟组件、抽气泵、驱动组件和废气储存瓶,所述反应器的内腔设置有菌群培养袋,所述菌群培养袋的底端设置有控制菌群培养袋蠕动的蠕动模拟组件,所述反器的排气口设置有排气电磁阀,所述排气电磁阀的出气口连通有软管,所述管软管的出气口连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的排气口连通有废气储存瓶,所述通气管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控制蠕动模拟组件运作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杆、设置于转杆侧壁的细杆和设置于细杆的另一端的叶片。
5.优选的,所述反应器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磁阀和抽气泵运作。
6.优选的,所述蠕动模拟组件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相对侧壁的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圈的连接杆和设置于连接杆外周的螺旋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反应器的内腔通过联轴器与转杆的一端连接。
7.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反应器的外壁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围绕于菌群培养袋外周的保护壳,所述菌群培养袋的开口侧壁设置有搭设与保护壳上的凸缘。
9.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底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可沿着卡槽移动的卡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抽气泵将反应器内部的废气抽出,废气在通气管中产生的气流带动叶片转动,进而控制转杆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螺旋叶转动,对菌群培养袋反复推压,使得菌群培养袋更加符合肠道蠕动的环境,使得培养效率更高,废气经过抽气泵排入废气储存瓶内部,便于对废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反应器、11控制器、12电磁阀、21凸缘、22保护壳、3蠕动模拟组件、31支架、311卡块、32轴承、33连接杆、34螺旋叶、 4抽气泵、41通气管、42支撑杆、43软管、5驱动组件、51转杆、 52细杆、53叶片、6废气储存瓶。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通过抽气泵将反应器内部的废气抽出,废气在通气管中产生的气流带动叶片转动,进而控制转杆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螺旋叶转动,对菌群培养袋反复推压,使得菌群培养袋更加符合肠道蠕动的环境,使得培养效率更高,废气经过抽气泵排入废气储存瓶内部,便于对废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请参阅图1,包括反应器1、菌群培养袋2、蠕动模拟组件3、抽气泵4、驱动组件5和废气储存瓶6;
17.请参阅图1-2,通过抽气泵4将反应器1内部的废气抽出,废气在通气管41中产生的气流带动叶片53转动,进而控制转杆51带动连接杆33转动,使得螺旋叶34转动,对菌群培养袋2反复推压,使得菌群培养袋2更加符合肠道蠕动的环境,使得培养效率更高,具体的,反应器1的内腔设置有菌群培养袋2,菌群培养袋2的底端设置有控制菌群培养袋2蠕动的蠕动模拟组件3,反器的排气口设置有排气电磁阀12,排气电磁阀12的出气口连通有软管43,管软管43的出气口连通有通气管41,通气管41的出气口设置有抽气泵4,通气管41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控制蠕动模拟组件3运作的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转杆51、设置于转杆51侧壁的细杆52和设置于细杆 52的另一端的叶片53,反应器1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11,用于控制电磁阀12和抽气泵4运作,蠕动模拟组件3包括支架31、设置于支架31相对侧壁的轴承32、设置于轴承32内圈的连接杆33和设置于连接杆33外周的螺旋叶34,连接杆33的一端穿过反应器1的内腔通过联轴器与转杆51的一端连接,通气管41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杆 42,支撑杆42与反应器1的外壁连接;
18.请参阅图1-2,废气经过抽气泵4排入废气储存瓶6内部,便于对废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保护壳22对菌群培养袋2进行保护,支架31与保护壳22之间使用卡块311配合卡槽的形式连接,方便拆卸,进行清理,同时通过凸缘21搭在保护壳22上的菌群培养袋2,方便快速取出,具体的,保护壳22的底端设置有卡槽,支架31的顶端设置有可沿着卡槽移动的卡块311,抽气泵4的的排气口连通有废气储存瓶6,支架31的顶端设置有围绕于菌群培养袋2外周的保护壳22,菌群培养袋2的开口侧壁设置有搭设与保护壳22上的凸缘21;
19.在具体使用中,通孔控制器11控制电磁阀12启闭,配合抽气泵 4进行废气排放,通过抽气泵4将反应器1内部的废气抽出,经过软管43进入通气管41中,废气在通气管41中产生的气流带动叶片53 转动,进而控制转杆51带动连接杆33转动,使得螺旋叶34转动,对菌群培养袋2反复推压,使得菌群培养袋2更加符合肠道蠕动的环境,使得培养效率更高,废气
经过抽气泵4排入废气储存瓶6内部,便于对废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保护壳22对菌群培养袋2进行保护,支架31与保护壳22之间使用卡块311配合卡槽的形式连接,方便拆卸,进行清理,同时通过凸缘21搭在保护壳22上的菌群培养袋 2,方便将菌群培养袋2快速取出。
20.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1)、菌群培养袋(2)、蠕动模拟组件(3)、抽气泵(4)、驱动组件(5)和废气储存瓶(6),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1)的内腔设置有菌群培养袋(2),所述菌群培养袋(2)的底端设置有控制菌群培养袋(2)蠕动的蠕动模拟组件(3),所述反应器(1)的排气口设置有排气电磁阀(12),所述排气电磁阀(12)的出气口连通有软管(43),所述软管(43)的出气口连通有通气管(41),所述通气管(41)的出气口设置有抽气泵(4),所述抽气泵(4)的排气口连通有废气储存瓶(6),所述通气管(41)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控制蠕动模拟组件(3)运作的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转杆(51)、设置于转杆(51)侧壁的细杆(52)和设置于细杆(52)的另一端的叶片(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1)的外壁设置有控制器(11),用于控制电磁阀(12)和抽气泵(4)运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模拟组件(3)包括支架(31)、设置于所述支架(31)相对侧壁的轴承(32)、设置于所述轴承(32)内圈的连接杆(33)和设置于连接杆(33)外周的螺旋叶(34),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穿过反应器(1)的内腔通过联轴器与转杆(51)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41)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杆(42),所述支撑杆(42)与反应器(1)的外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的顶端设置有围绕于菌群培养袋(2)外周的保护壳(22),所述菌群培养袋(2)的开口侧壁设置有搭设与保护壳(22)上的凸缘(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2)的底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架(31)的顶端设置有可沿着卡槽移动的卡块(3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肠道菌群培养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菌群培养袋、蠕动模拟组件、抽气泵、驱动组件和废气储存瓶,所述反应器的内腔设置有菌群培养袋,所述菌群培养袋的底端设置有控制菌群培养袋蠕动的蠕动模拟组件,所述反应器的排气口设置有排气电磁阀,所述排气电磁阀的出气口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出气口连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有废气储存瓶,所述通气管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控制蠕动模拟组件运作的驱动组件,该装置通过废气的气流带动蠕动模拟组件对菌群培养袋反复推压,使得菌群培养袋更加符合肠道蠕动的环境,使得培养效率更高,废气利用率高。用率高。用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孙葆青 宋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葆青
技术研发日:2021.08.18
技术公布日:2022/3/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