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风机安装组件、离心风机组件和机房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6:2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机房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安装组件、离心风机组件和机房空调。


背景技术:

2.机房空调,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中心、基站设施中;伴随着网络的急速发展,数据中心及基站数量急剧上升,各类机房空调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机房空调的设计制造技术也日益成熟。
3.风机作为空调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安装方式在整个机组的设计制造过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现有的机房空调中常用的风机主要有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两种,其中由于离心风机体积较小、可以产生较大风压的原因,在机房空调的设计与制造中常常使用它作为内机风机。在实际的设计与安装过程中,离心风机与导流圈之间的间隙控制较轴流风机与导流圈而言更加困难。特别是在离心风机轴向水平放置的时候,此时由于重力的存在,离心风机与导流圈之间的间隙在安装过程中更加难以控制,同时也会为安装带来更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安装组件、离心风机和机房空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与导流圈之间的间隙在安装过程中更加难以控制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安装组件,包括:
6.风机安装架,用于安装风机;
7.导流圈安装板,用于安装导流圈;
8.所述风机安装架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连接为一体。
9.可选地,所述风机安装架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采用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螺栓组件包括定位螺栓和螺母,所述定位螺栓设在所述导流圈安装板上;所述风机安装架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螺母匹配连接。
11.可选地,所述装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螺栓的外径,所述定位螺栓能够在所述装配孔中沿径向移动。
12.可选地,所述定位螺栓焊接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上。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安装组件。
14.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导流圈,所述风机安装架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开口连接于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机设于所述u型板中;所述导流圈安装板为环状,所述导流圈穿设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中,且连接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的另一侧上。
15.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组件还包括有挡风板,所述导流圈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挡风板上。
16.可选地,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之间设有减振垫。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安装组件或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
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机安装组件,包括:风机安装架,用于安装风机;导流圈安装板,用于安装导流圈;所述风机安装架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连接为一体。
19.本技术将风机安装架连接于导流圈安装板上,使得风机和导流圈提前预装成为一个部件,相对于传统固定在垂直于挡风面板的两个侧板上的安装方式而言,该方式主体架构钣金使用更少,可大幅减少加工安装误差的累积,避免风机与导流圈两者安装平面位置存在角度导致安装间隙难以控制的问题。
20.本技术需要在预装过程中微调各个零件之间的安装间隙即可以保证离心风机与导流圈之间的间隙,保证两者不会间隙过小而产生摩擦。此外,在预装时可以方便调整风机与导流圈之间的间隙,不必在总装过程中因为控制离心风机与导流圈间隙的问题而耗用更多工时,只需要将一体化部件挂装在机组挡风面板后使用螺栓固定即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组件的后视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组件的侧视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组件的主视图。
25.附图标记表示为:
26.1、风机安装架;2、离心风机;3、导流圈安装板;31、定位螺栓;4、导流圈;5、挡风板;6、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27.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风机安装组件,包括:
28.风机安装架1,用于安装风机;
29.导流圈安装板3,用于安装导流圈4;
30.所述风机安装架1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连接为一体。
31.列间空调离心风机2安装方式为轴向水平;传统的安装方法中导流圈4安装在挡风板5上,而离心风机2却是经常固定在垂直于挡风板5的两个侧板上,由于钣金加工误差、安装间隙等原因,风机安装架1钣金与固定导流圈4的挡风板5之间很容易出两者存在一定角度的问题,导致风机与导流圈4之间的间隙更加难以控制。
32.本技术将风机安装架1连接于导流圈安装板3上,使得风机和导流圈4提前预装成为一个部件,相对于传统固定在垂直于挡风面板的两个侧板上的安装方式而言,该方式主体架构钣金使用更少,可大幅减少加工安装误差的累积,避免风机与导流圈4两者安装平面位置存在角度导致安装间隙难以控制的问题。
33.本技术需要在预装过程中微调各个零件之间的安装间隙即可以保证离心风机2与
导流圈4之间的间隙,保证两者不会间隙过小而产生摩擦。此外,在预装时可以方便调整风机与导流圈4之间的间隙,不必在总装过程中因为控制离心风机2与导流圈4间隙的问题而耗用更多工时,只需要将一体化部件挂装在机组挡风面板后使用螺栓固定即可。
34.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安装架1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采用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优选地,螺栓组件包括定位螺栓31和螺母,所述定位螺栓31设在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上;所述风机安装架1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定位螺栓31穿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螺母匹配连接。
35.风机安装架1和导流圈安装板3之间使用定位螺栓31和带垫螺母固定,风机固定在风机安装架1上,导流圈4使用自攻螺钉固定于对应的导流圈安装板3上。定位螺栓31既能将风机安装架1和导流圈安装板3固定连接为一体,同时还能对风机安装架1和导流圈安装板3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螺栓31的外径,所述定位螺栓31能够在所述装配孔中沿径向移动。
37.定位螺栓31对应的风机安装架1上的装配孔的直径大于定位螺栓31直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调整的空间,通过微调风机安装架1位置保证两者间隙合适,随后使用带垫螺母将风机安装架1固定到导流圈安装板3上。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螺栓31焊接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上。
39.导流圈安装板3与定位螺栓3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相较于普通的螺栓螺母固定方式而言,螺栓一侧直接焊接固定对后期安装来说更加方便,同时不使用垫片也可以使得螺栓头占用更小的空间。导流圈4安装在导流圈安装板3上,导流圈4的固定边置于导流圈安装板3的下方,自攻螺钉朝向与螺栓一致,完成导流圈4的固定。
4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安装组件。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2和导流圈4,所述风机安装架1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开口连接于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机2设于所述u型板中;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为环状,所述导流圈4穿设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中,且连接于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的另一侧上。
42.离心风机2经风机安装架1设于导流圈安装板3的一侧,而导流圈4经另一侧穿设于导流圈安装板3上,组装方便。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组件还包括有挡风板5,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安装于所述挡风板5上。
44.采用导流圈安装板3来固定离心风机2和导流圈4的一体结构,能提升安装效率。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5和所述导流圈安装板3之间设有减振垫。
46.挡风板5和导流圈安装板3之间增设减振垫,比如海绵6,能减少漏风点,同时螺钉与挡风板5干涉。
47.如图1所示,离心风机组件的结构主要由导流圈安装板3、定位螺栓31、导流圈4、离心风机2、风机安装架1以及主体和海绵6构成,风机安装架1和导流圈安装板3之间使用定位螺栓31和带垫螺母固定,风机可使用螺钉固定在风机安装架1上,导流圈4使用自攻螺钉固定于对应的导流圈安装板3上。然后将整个部件使用小搭边挂在贴有海绵6的机组主体挡风板5上,使用螺栓组件固定。
48.具体的安装方式及各个结构:首先导流圈安装板3与定位螺栓3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相较于普通的螺栓螺母固定方式而言,螺栓一侧直接焊接固定对后期安装来说更加方便,同时不使用垫片也可以使得螺栓头占用更小的空间。导流圈4安装在导流圈安装板3上,导流圈4的固定边置于导流圈安装板3的下方,自攻螺钉朝向与螺栓一致,完成导流圈4的固定。风机安装架1与风机之间使用螺栓组件配合风机自带螺纹孔固定到一起,至此部件的两个主要部分完成安装。
49.在两个主要部分完成后,将导流圈安装板3和导流圈4部分放置于地面,可稍微垫起,避免钣金折边碰到地面,两者之间使用定位螺栓31固定,定位螺栓31对应的风机安装架1配孔的直径大于定位螺栓31直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调整的空间,通过微调风机安装架1位置保证两者间隙合适,随后使用带垫螺母将风机安装架1固定到导流圈安装板3上。至此,整个风机一体化部件完成安装,风机与导流圈4预先安装到一起,然后将整个部件通过导流圈安装板3上的折边挂到机组主体的挡风板5上,随后使用螺栓组件进行固定;挡风板5与导流圈安装板3之间使用海绵6填充,保证两者之间不会存在漏风点,同时避免风机一体化部件底部突出的螺钉头与挡风板5干涉。
50.通过上述方式实现部件安装过程中风机与导流圈4之间间隙的调节;上述方式可避免风机安装平面与导流圈4安装平面之间存在角度,以保证风机与导流圈4的间隙控制;同时优化避免在整机总装过程中调整两者间隙,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减工时。
5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安装组件或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
5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