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智能化高效散热效果的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3:42: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设计柱塞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智能化高效散热效果的柱塞泵。


背景技术:

2.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柱塞泵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
3.现如今柱塞泵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各行各业中,应用在不同领域中的柱塞泵其工作时长也有明显不同,长久地处于高温高负荷运转状态的柱塞泵其使用寿命也将受到影响,目前市面上出现具有水冷散热效果的柱塞泵,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降温效果,但是受到液冷介质流向的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整体柱塞泵不同位置所受到的降温效果不同,依然不能起到较好的均匀降温效果,同样难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高效散热效果的柱塞泵,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高效散热效果的柱塞泵,包括底座、顶板、固定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四个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的泵体和活动设置在所述泵体输出端的配油盘,还包括散热组件、传导组件和液冷组件;
6.所述散热组件固定安置在所述顶板的顶端一侧,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散热组件重合位置开设有通风孔;所述传导组件固定套接在所述泵体的外壁外侧;所述液冷组件连接于所述泵体的外侧。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箱体、分水器、集水器和散热管道,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泵体的上方,其中所述箱体的内腔顶端设置有风扇;所述分水器和集水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两侧;若干个所述散热管道分别沿水平方向依次等距的连接在所述分水器和集水器之间,并位于风扇的正下方。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传导组件包括套筒、分隔板、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导向板、导流孔和硅脂涂层;
9.所述套筒固定套接在所述泵体的外壁外侧,且所述套筒为中空状态;若干个所述分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内腔中,并将所述套筒的内腔等距分隔为若干个腔室;若干个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并间隔连通腔室;所述导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并与所述分隔板平行设置;若干个所述导流孔分别沿圆周方向开设在所述导向板上;所述硅脂涂层涂抹于所述套筒的内壁和柱塞泵的外壁之间。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呈交错状态设置。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进水总管、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回水总管和水泵;
12.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两端;所述进水总管的一端通过三通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背离侧;所述回水总管的一端通过三通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端,且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和出水总管相连通。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以及所述第一回水管和所述第二回水管均呈交错状态设置。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5.1.当温度较高时,水泵开始工作,并带动散热组件、传导组件以及液冷组件中的冷却介质进行流动,在此流动过程中,位于套筒内腔的热能将通过不断流动的冷却介质带出,达到对泵体的冷却效果。
16.2.本装置整体设置有两个进水管以及两个回水管,在其不同的安装位置以及传导组件对其间隔流淌的作用下,尽可能地使得相邻两腔室内的水温处于平衡,有效避免液冷降温对泵体造成进水端与回水端温差过大的情况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可靠,有效地保证了泵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中配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泵体回水总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中套筒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中导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中单片机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泵体,2、配油盘,3、底座,4、支撑杆,5、顶板,6、散热组件,61、箱体,62、分水器,63、散热管道,64、集水器,7、传导组件,71、套筒,72、分隔板,73、第一导流管,74、导向板,75、硅脂涂层,76、第二导流管,77、导流孔,8、液冷组件,81、第一进水管,82、第二进水管,83、进水总管,84、第一回水管,85、第二回水管,86、回水总管,87、水泵,9、主轴,10、倾斜盘,11、柱塞,12、壳体,13、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方便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6.参照图1-图7,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高效散热效果的柱塞11泵,包
括底座3、顶板5、固定在底座3和顶板5之间的四个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3上的泵体1和活动设置在所述泵体1输出端的配油盘2;还包括散热组件6、传导组件7和液冷组件8、主轴9、倾斜盘10和柱塞11。
27.所述散热组件6固定安置在所述顶板5的顶端一侧,其中所述顶板5与所述散热组件6重合位置开设有通风孔;所述传导组件7固定套接在所述泵体1的外壁外侧;所述液冷组件8连接于所述泵体1的外侧。主轴9可旋转的设置在泵体1的内腔中;倾斜盘10设置在主轴9的外壁外侧,且位于泵体1的内腔中;若干个柱塞11的一端均活动连接于倾斜盘10,另一端插接于泵体1内腔的另一侧。
28.本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泵体1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较高的温度则不利于泵体1持续的运转。当泵体1的温度较高时,其产生的热量将会通过硅脂涂层75以及套筒71传递至温度传感器中,当温度较高时,水泵87开始工作,并带动散热组件6、传导组件7以及液冷组件8中的冷却介质进行流动;在此流动过程中,位于套筒71内腔的热能将通过不断流动的冷却介质带出,达到对泵体1的冷却效果。本装置整体设置有两个进水管以及两个回水管,在其不同的安装位置以及传导组件7对其间隔流淌的作用下,尽可能地使得相邻两腔室内的水温处于平衡,有效避免液冷降温对泵体1造成进水端与回水端温差过大的情况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可靠,有效地保证了泵体1的使用寿命。
29.本装置还包括壳体12和单片机13,壳体12固定安置在顶板5的底端,且位于泵体1的背离侧;单片机13固定设置在壳体12的内腔中。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对泵体1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由于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13处于连接状态,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单元机中的温度阈值合理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高温状态,如处于高温状态单片机13则会进一步启动水泵87完成冷却介质的流动散热,是本方案整体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效果,相应的如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过低或者设备停止运转时,则可以控制水泵87停止工作,避免造成能源浪费的情况。
30.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箱体61、分水器62、集水器64和散热管道63,所述箱体61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5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泵体1的上方,其中所述箱体61的内腔顶端设置有风扇;所述分水器62和集水器64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61的内腔两侧;若干个所述散热管道63分别沿水平方向依次等距的连接在所述分水器62和集水器64之间,并位于风扇的正下方。
31.在整体冷却介质流动的循环通路中,散热组件6的设置能够使得经流的冷却介质温度降低。当冷却介质流动至分水器62以及回水器之间的散热管道6363内时,流动的介质被迫流淌在散热管道63内,散热管道63的设置能够增加冷却介质间接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当风扇启动后,更进一步地加速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带走散热管道63中的更多热量,从而达到对冷却介质的降温效果,使其参与到后续的降温环节中。
32.所述传导组件7包括套筒71、分隔板72、第一导流管73、第二导流管76、导向板74、导流孔77和硅脂涂层75。所述套筒71固定套接在所述泵体1的外壁外侧,且所述套筒71为中空状态;若干个所述分隔板72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71的内腔中,并将所述套筒71的内腔等距分隔为若干个腔室;若干个所述第一导流管73和第二导流管76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并间隔连通腔室;所述导向板74固定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并与所述分隔板72平行设置;若干个所述导流孔77分别沿圆周方向开设在所述导向板74上;所述硅脂涂层75涂抹于所述套筒71的
内壁和柱塞11泵的外壁之间。
33.传导组件7的设置能够保证泵体1的热传导效果,首先泵体1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其外壁以及硅脂涂层75传递至套筒71中,其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能够带走部分热能,当冷却介质进入到套筒71内的第一个腔室中时,同时也向套筒71内对侧的腔室泵入,两个相同温度的冷却介质不断的经由第一导流管73和第二导流管76相对运动,该方案能够保证相邻的两个腔室内的温差较低,且整体套筒71的内腔介质温度趋于平稳的状态,散热效果更佳。
34.所述第一导流管73和第二导流管76呈交错状态设置,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夸腔室流动。套筒71内腔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1313相连接,保证本方案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效果。
35.所述液冷组件8包括第一进水管81、第二进水管82、进水总管83、第一回水管84、第二回水管85、回水总管86和水泵87。所述第一进水管81和第二进水管82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筒71的外壁两端;所述进水总管83的一端通过三通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管81和第二进水管82;所述第一回水管84和第二回水管85分别连接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81和第二进水管82的背离侧;所述回水总管86的一端通过三通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回水管84和第二回水管85;所述水泵87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5的顶端,且所述水泵87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6和出水总管相连通,通过液冷组件8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本方案整体液冷介质的流通效果。
36.所述第一进水管8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82以及所述第一回水管84和所述第二回水管85均呈交错状态设置,使得液冷介质分别能够从套筒71两端不同位置进入。
3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