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PCR管用冷却水路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8:4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pcr管用冷却水路和模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r管制造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pcr管用冷却水路和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医学临床诊断过程中,pcr反应技术是不可缺少的。pcr 反应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 dna序列的方法,故又称为基因的体外扩增法。在待扩增的 dna片断两侧和与其两侧互补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经变性、退火和延伸若干个循环后,dna扩增2的平方次倍。pcr 反应中常用到 pcr 管、pcr 管条、pcr 管板等工具,pcr 管是单孔的,pcr 管条一般是8孔、12孔的,pcr反应板一般是96孔或者384孔的,是专门为批量反应设计的,用于pcr仪和测序仪。
3.pcr管主要是通过注塑而成,注塑完成后需要等待其冷却,其冷却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其生产的效率。因此,如何提高pcr管的冷却效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pcr管用冷却水路。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pcr管用冷却水路,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路、一组冷却支路和出水管路,每条所述冷却支路水平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所述冷却支路的管身上宽下窄,其横截面为倒置的水滴形。
7.优选的,所述冷却支路包括两个折弯部和直线部,两个所述折弯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直线部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出水管路连通。
8.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中心对称设置。
9.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均由相连通的流通管和导流管组成,所述流通管位于所述导流管的上方;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冷却支路垂直,所述折弯部依次位于所述导流管的下方。
10.pcr管用模具,包括外壳、型腔和如上所述的pcr管用冷却水路,所述型腔和冷却支路均位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型腔与所述冷却支路间隔设置,使得每个所述型腔都位于两条所述冷却支路之间,所述冷却支路的外轮廓和两个所述型腔之间的间隙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型腔水平间隔排列成排,并依次逐排设置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每排至少包括8个所述型腔,所述外壳内至少设有9条所述冷却支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3.1、间隔设置冷却水路来匹配间隔设置的型腔,且每个冷却支路的管身上宽下窄形成倒置的水滴形,使其与型腔之间的间隙形状相匹配,使得每条冷却支路可以同时冷却两侧的注塑产品,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缩短注塑产品的成型周期;
14.2、设置多条冷却支路对同一批次的注塑产品同步进行冷却,来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壁厚均一性;
15.3、中心对称设置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在安装时可以互换,提高安装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pcr管用冷却水路的示意图;
18.图2:pcr管用冷却水路的剖视图;
19.图3:pcr管用模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1.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2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pcr管用冷却水路,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路1、一组冷却支路2和出水管路3,每条所述冷却支路2水平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之间,所述冷却支路2的管身上宽下窄,其横截面为倒置的水滴形。
23.所述冷却支路2包括两个折弯部201和直线部202,两个所述折弯部201分别设置于所述直线部202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1、出水管路3连通。
24.所述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中心对称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得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在安装时可以互换,提高安装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25.具体的,所述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均由相连通的流通管4和导流管5组成,所述流通管4位于所述导流管5的上方,用于流入/流出水流;这样设置可以便于所述流通管4内的水流由其自身重力流入所述导流管5内。所述导流管5与所述冷却支路2垂直,所述折弯部201位于所述导流管5的下方,来便于所述导流管5内的水流流入每条所述冷却支路2内。
26.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管4与所述导流管5垂直且平行,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管4与导流管5之间可以是任意可行的角度,所述流通管4也可以不与所述导流管5平行。
2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pcr管用模具,包括外壳6、型腔7和如上所述的pcr管用冷却水路,所述型腔7和冷却支路2均位于所述外壳6内,且所述型腔7与所述冷却支路2间隔设置,使得每个所述型腔7都位于两条所述冷却支路2之间,所述冷却支路2的外轮廓和两个所述型腔7之间的间隙相匹配。
28.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型腔7水平间隔排列成排,并依次逐排设置于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之间,每排至少包括8个所述型腔7,所述外壳6内至少设有9条所述冷却支路2。多排甚至以尽可能地利用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之间的空间,使得一批次尽可能多的冷却注塑产品。在其他可行实施例中,也可以每排设置8个以上的所述型腔7,具体的排数根据所述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之间的间距设置。
29.本实用新型间隔设置所述冷却水路2来匹配间隔设置的型腔7,且每个所述冷却支路2的管身上宽下窄形成倒置的水滴形,使其与型腔7之间的间隙形状相匹配,使得每条所述冷却支路2可以同时冷却两侧的注塑产品,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缩短注塑产品的成型周期。
30.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1.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pcr管用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路(1)、一组冷却支路(2)和出水管路(3),每条所述冷却支路(2)水平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之间,所述冷却支路(2)的管身上宽下窄,其横截面为倒置的水滴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用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路(2)包括两个折弯部(201)和直线部(202),两个所述折弯部(201)分别设置于所述直线部(202)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1)、出水管路(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r管用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中心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r管用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均由相连通的流通管(4)和导流管(5)组成,所述流通管(4)位于所述导流管(5)的上方;所述导流管(5)与所述冷却支路(2)垂直,所述折弯部(201)依次位于所述导流管(5)的下方。5.pcr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6)、型腔(7)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pcr管用冷却水路,所述型腔(7)和冷却支路(2)均位于所述外壳(6)内,且所述型腔(7)与所述冷却支路(2)间隔设置,使得每个所述型腔(7)都位于两条所述冷却支路(2)之间,所述冷却支路(2)的外轮廓和两个所述型腔(7)之间的间隙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r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7)水平间隔排列成排,并依次逐排设置于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3)之间,每排至少包括8个所述型腔(7),所述外壳(6)内至少设有9条所述冷却支路(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PCR管用冷却水路和模具,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路、一组冷却支路和出水管路,每条所述冷却支路水平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所述冷却支路的管身上宽下窄,其横截面为倒置的水滴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间隔设置冷却水路来匹配间隔设置的型腔,且每个冷却支路的管身上宽下窄形成倒置的水滴形,使其与型腔之间的间隙形状相匹配,使得每条冷却支路可以同时冷却两侧的注塑产品,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缩短注塑产品的成型周期。缩短注塑产品的成型周期。缩短注塑产品的成型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顾锋 吴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晨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