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9:28: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鹰嘴豆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


背景技术:

2.鹰嘴豆俗称桃豆,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因其外形独特,类似鹰嘴而被称为鹰嘴豆。鹰嘴豆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植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分,并具有耐盐、耐寒、耐旱等特点,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
3.鹰嘴豆种植时需要先进行室内育苗,在幼苗培育时需要大量的水分,为了实现保水,目前的通常做法是在育苗土上覆盖保水薄膜,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较好的实现抗水分蒸发,但是,在经大量研究后,发明人发现,这样的方式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一方面,目前在进行鹰嘴豆的育苗时,豆种的种植深度不统一,而在培养土内不同的深度有着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所以,虽然相较于传统田地播种的方式,室内育苗能够有更高的成活率和一致性,但是,依然还存在一致性较差的问题,甚至出现某些局部位置出现显著过快或者显著过缓的问题;另一方面,若是育苗盘的方式,育苗盘的各个种植单元格相互独立,各单元格内的培养土相互独立,虽然可以通过前期混合培养土的方式,使各个单元格内培养土都能够保持较为一致混合配比,但是,在后续的施肥和喷洒水分过程中,依然存在各个单元格内喷洒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在采用育苗盘,虽然采用相同培养土,但是依然存在豆苗生长不一致的问题所在。
4.所以,目前亟需设计一种用于鹰嘴豆育苗,能够提高豆苗生长一致性的培养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以实现豆苗更好的培育一致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侧面固定座,且两侧侧面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培育盘体,所述培育盘体内用于填充培养基质,且培育盘体的顶部沿着培养基质表面铺设有保水塑料薄膜,所述培育盘体的上端设置有培育盘辅助盖,所述培育盘辅助盖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培育槽,所述培育槽用于放置豆种,所述培育盘辅助盖的底面对应每个培育槽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底部破土板,每组所述底部破土板为至少四个,并且,每组所述底部破土板合围成上端较大而下端尖锐的圆柱状或者棱锥状,在所述底部破土板的上方形成豆种的放置空间,多组所述底部破土板均能够贯穿保水塑料薄膜插入培养基质内,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之间为可分离式配合,使所述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形成可开闭式结构,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的尺寸满足:该组底部破土板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时,鹰嘴豆的种豆能够穿过该组底部破土板所开启的缺口。
7.优选的,所述培育盘辅助盖包括下盖板和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和上盖板对应培育槽开设有圆形通孔,且每组底部破土板设置在各自对应的下盖板的圆形通孔底部边缘,所述上盖板设置于下盖板的上方,且上盖板的下侧连接有内支撑筒,所述内支撑筒向下对应插设于下盖板上的圆形通孔内,且内支撑筒的下端分别多个底部破土板的内壁相抵。
8.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范围为至少1.5厘米,在所述破土板插入培养基质至合适深度时,采用内支撑筒使所述底部破土板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使鹰嘴豆的种豆穿过底部破土板所开启的缺口落到培养基质上,然后,继续下移所述的上盖板至少1.5厘米,然后再采用内支撑筒使所述底部破土板完全开启,在下移所述上盖板至少1.5厘米过程中,和所述底部破土板继续开启过程中,部分培养基质从相邻底部破土板之间的间隙落到种豆上,实现对种豆的覆盖。
9.优选的,所述底部破土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部破土板具有弹性,或者所述下盖板上与所述底部破土板连接的局部具有弹性,所述内支撑筒在下移时,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破土板之间为可相对滑动连接或者抵接。
10.优选的,所述底部破土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撑筒的下端与所述底部破土板之间为可相对滑动连接,通过所述撑筒的竖向高度控制,实现对所述底部破土板开启程度的控制。
11.优选的,所述底部破土板的边缘设置为刀刃状,所述刀刃状的朝向与所述底部破土板闭合方向相同。
12.优选的,所述培育盘体的外壁套设有固定套箍,且保水塑料薄膜的边缘向下弯折卡接于固定套箍与培育盘体之间。
13.优选的,所述上盖板的两侧连接有弹性卡接边,且弹性卡接边贴合下盖板的两侧设置,所述弹性卡接边的里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卡接倒刺,且固定套箍外壁开设有与卡接倒刺相匹配的卡槽。
14.优选的,两侧所述侧面固定座朝内一侧连接有卡接座,且培育盘体的两侧连接有侧边连接凸边,所述侧边连接凸边与卡接座相匹配。
15.优选的,所述卡接座包括滚动下托座和注水上托座,所述滚动下托座的上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滚珠,且侧边连接凸边的底面与滚珠相抵,一侧所述侧面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输液机构,且对应输液机构一侧的所述注水上托座底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滴液嘴,多个注水上托座上的滴液嘴均匀输液机构输出端连通,且侧边连接凸边的两端上侧开设有与培育盘体内腔底部连通的接水槽。
16.优选的,所述培育盘体的底部连接有多孔垫板,且培育盘体的内腔底部与两侧的侧边连接凸边连通。
17.优选的,所述输液机构内设置有遥控输液泵和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存储有育苗营养液,且遥控输液泵与储液箱的内腔底部连通,所述遥控输液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液管与多个滴液嘴连通,且输液管埋设于靠近输液机构一侧的侧面固定座内。
18.优选的,所述多孔垫板为多孔陶瓷材质,且多孔垫板的上端与培养基质之间垫有网布。
19.优选的,所述内支撑筒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斜边倒角。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方案中,在进行幼苗培育时,先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质放在培育盘体内,并平整培养基质,在每个培育槽内放置入1-3粒豆种,破土板进入到培养基质中,各组进入深度统一,也使得豆种的埋植深度统一,进而提高了育苗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在本方方案中,虽然各豆种在不同培育槽内,但是,各个培育槽的培养基之间却是形成了良好的连通,在进行后续的浇水和施肥时,即便是实际扫落在不同培育槽内的水分和养分有不同的,但是由于各培育槽的培养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通,水分和养分也能够相互渗透而降低各处差异,如此,大幅提高了豆苗培育的一致性,而且也大幅的降低了后续培育工作的施肥均匀性要求;进一步的,各组破土板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时,鹰嘴豆的种豆能够穿过该组底部破土板所开启的缺口,在该组底部破土板进一步开启时,培养基质能够自动的从相邻破土板之间的间隙落入,进而实现对种豆的覆盖,并且覆盖厚度也一致,如此,也进一步的提高了豆苗培育的一致性;(2)、该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通过设置培育盘体,培育盘体内的培养基质用于育苗,通过设置的保水塑料薄膜,保水塑料薄膜将培养基质上端密封,减少了培养基质上的水分挥发,通过设置的培育盘辅助盖,培育盘辅助盖上的培育槽能够放置鹰嘴豆种豆,然后通过四个底部破土板组成的锥形结构破开保水塑料薄膜和培养基质,将鹰嘴豆种豆埋入土壤中,用于幼苗培育,本幼苗培育盘通过保水塑料薄膜的设置具有高保水性,能够减少水分挥发,便于控制培养基质内的含水量,继而控制培养基质为育苗提供足够的水分的同时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提高了幼苗赔率成活率;(3)、该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通过设置的下盖板和上盖板,先将种豆放在成组的底部破土板内,通过底部破土板底部的锥形结构破开保水塑料薄膜,然后通过内支撑筒将成组的底部破土板从内撑开,实现将种豆放入培养基质内,使得种豆投放时对保水塑料薄膜的破坏较少,并且能够在育苗完成后,内支撑筒从成组的底部破土板内抽出,底部破土板能够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将靠近种豆的幼苗根部包裹,从而使得培育盘辅助盖提升时能够直接将幼苗带起,幼苗的取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正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中破土板组的仰视图。
22.图中:1、底座;2、侧面固定座;3、卡接座;4、培育盘体;5、培育盘辅助盖;6、培育槽;7、保水塑料薄膜;8、多孔垫板;9、培养基质;10、下盖板;11、上盖板;12、底部破土板;13、内支撑筒;14、滚动下托座;15、注水上托座;16、输液机构;17、遥控输液泵;18、储液箱;19、滴液嘴;20、输液管;21、固定套箍;22、弹性卡接边;23、卡接倒刺;24、侧边连接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5,一种高保水性的鹰嘴豆幼苗培育盘,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侧面固定座2,且两侧侧面固定座2之间设置有多个培育盘体4,培育盘体4内用于填充培养基质9,且培育盘体4的顶部沿着培养基质9表面铺设有保水塑料薄膜7,培育盘体4的上端设置有培育盘辅助盖5,培育盘辅助盖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培育槽6,所述培育槽6用于放置豆种,所述培育盘辅助盖5的底面对应每个培育槽6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底部破土板12,每组所述底部破土板12为至少四个,并且,每组所述底部破土板12合围成上端较大而下端尖锐的圆柱状或者棱锥状,在所述底部破土板12的上方形成豆种的放置空间,多组所述底部破土板12均能够贯穿保水塑料薄膜7插入培养基质9内,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12之间为可分离式配合,使所述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12形成可开闭式结构,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12的尺寸满足:该组底部破土板12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时,鹰嘴豆的种豆能够穿过该组底部破土板12所开启的缺口。
25.本技术的方案中,在进行幼苗培育时,先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质9放在培育盘体4内,并平整培养基质9,在每个培育槽6内放置入1-3粒豆种,破土板12进入到培养基质9中,各组进入深度统一,也使得豆种的埋植深度统一,进而提高了育苗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在本方方案中,虽然各豆种在不同培育槽6内,但是,各个培育槽6的培养基之间却是形成了良好的连通,在进行后续的浇水和施肥时,即便是实际扫落在不同培育槽6内的水分和养分有不同的,但是由于各培育槽6的培养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通,水分和养分也能够相互渗透而降低各处差异,如此,大幅提高了豆苗培育的一致性,而且也大幅的降低了后续培育工作的施肥均匀性要求;进一步的,各组破土板12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时,鹰嘴豆的种豆能够穿过该组底部破土板12所开启的缺口,在该组底部破土板12进一步开启时,培养基质9能够自动的从相邻破土板12之间的间隙落入,进而实现对种豆的覆盖,并且覆盖厚度也一致,如此,也进一步的提高了豆苗培育的一致性。
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育盘辅助盖5包括下盖板10和上盖板11,所述下盖板10和上盖板11对应培育槽6开设有圆形通孔,且每组底部破土板12设置在各自对应的下盖板10的圆形通孔底部边缘,所述上盖板11设置于下盖板10的上方,且上盖板11的下侧连接有内支撑筒13,所述内支撑筒13向下对应插设于下盖板10上的圆形通孔内,且内支撑筒13的下端分别多个底部破土板12的内壁相抵。
27.通过设置的下盖板10和上盖板11,先将种豆放在成组的底部破土板12内,通过底部破土板12底部的锥形结构破开保水塑料薄膜7,然后通过内支撑筒13将成组的底部破土板12从内撑开,实现将种豆放入培养基质9内,使得种豆投放时对保水塑料薄膜7的破坏较少,在育苗完成后,豆苗可以进行移植时,内支撑筒13从成组的底部破土板12内抽出,
底部破土板12能够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或者内部支撑筒13的带动下能够将靠近幼苗根部包裹,从而使得培育盘辅助盖5提升时能够直接将幼苗带起,幼苗的取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内支撑筒13在豆苗育苗完成需要移植时才取出,此时,通过底部破土板12的收回,对豆苗下方的培养基质进行切割,一方面是避免了拉拽导致过多根系受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得被移植豆苗的携带培养基质大小统一,方便后续移植过程中的打窝工序,也进一步的提高了鹰嘴豆后续种植生长的一致性。
28.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下盖板1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下盖板1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范围为至少1.5厘米,在所述破土板12插入培养基质9至合适深度时,采用内支撑筒13使所述底部破土板12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使鹰嘴豆的种豆穿过底部破土板12所开启的缺口落到培养基质9上,然后,继续下移所述的上盖板11至少1.5厘米,然后再采用内支撑筒13使所述底部破土板12完全开启,当豆种下落到培养基质9上之后,再继续下移上盖板11至少1.5厘米,通过该种方式,在育苗完成后,内支撑筒13抽出,底部破土板12重新闭合时,能够确保豆种原位置下方至少有1.5厘米的培养基质9,如此,进一步的降低对幼苗根系的损伤,而且,当豆种下落到培养基质9上之后,再继续下移上盖板11至少1.5厘米,再继续下移内支撑筒13,使底部破土板12开启至最大开度,在该过程中,还使得豆种下方周五的培养基质9更为的疏散,进一步的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和通气,提高幼苗成活率,并且也降低了育苗完成后,底部破土板12再次闭合时的阻力。
29.而且,在下移所述上盖板11至少1.5厘米过程中,和所述底部破土板12继续开启过程中,部分培养基质9从相邻底部破土板12之间的间隙落到种豆上,实现对种豆的覆盖。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破土板12与所述下盖板10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部破土板12具有弹性,或者所述下盖板10上与所述底部破土板12连接的局部具有弹性,所述内支撑筒13在下移时,所述支撑筒13的下端与所述破土板12之间为可相对滑动连接或者抵接。该种方式时,当内支撑筒13取走时,通过弹性回弹实现底部破土板12的闭合,该种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1.作为另一种的优选方式,所述底部破土板12与所述下盖板10之间为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撑筒13的下端与所述底部破土板12之间为可相对滑动连接,该可滑动的连接,可以是通过在撑筒13的下端与所述底部破土板12之间设置滑动铰链实现,也可以是通过滑块和滑槽配合的方式实现,该实现方式是目前的常规滑动连接方式,在本方案不再展开阐述,通过所述撑筒13的竖向高度控制,实现对所述底部破土板12开启程度的控制。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在育苗完成后,实现底部破土板12可靠的闭合。
3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部破土板12的边缘设置为刀刃状,所述刀刃状的朝向与所述底部破土板12闭合方向相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在育苗完成后,底部破土板12的闭合阻力。
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培育盘体4的外壁套设有固定套箍21,且保水塑料薄膜7的边缘向下弯折卡接于固定套箍21与培育盘体4之间;通过设置的固定套箍21,固定套箍21对保水塑料薄膜7的固定便于保水塑料薄膜7的拆装,从而便于保水塑料薄膜7的更换。
3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盖板11的两侧连接有弹性卡接边22,且弹性卡接边22贴合下盖板10的两侧设置,弹性卡接边22的里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卡接倒刺23,且固定套箍21
外壁开设有与卡接倒刺23相匹配的卡槽;通过设置的弹性卡接边22,弹性卡接边22和固定套箍21配合,便于上盖板11向下盖板10压合后的固定,保持将底部破土板12撑开,在底部破土板12需要取出时,将外侧拨动弹性卡接边22,底部破土板12回复的收缩力能够推动内支撑筒13上行,辅助上盖板11的分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侧侧面固定座2朝内一侧连接有卡接座3,且培育盘体4的两侧连接有侧边连接凸边24,侧边连接凸边24与卡接座3相匹配;通过设置的卡接座3和侧边连接凸边24,便于培育盘体4的安装。
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卡接座3包括滚动下托座14和注水上托座15,滚动下托座14的上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滚珠,且侧边连接凸边24的底面与滚珠相抵,一侧侧面固定座2的外侧设置有输液机构16,且对应输液机构16一侧的注水上托座15底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滴液嘴19,多个注水上托座15上的滴液嘴19均匀输液机构16输出端连通,且侧边连接凸边24的两端上侧开设有与培育盘体4内腔底部连通的接水槽;通过设置的滚动下托座14和注水上托座15,能够便于培育盘体4插入的同时通过注水上托座15为侧边连接凸边24上端注水,从而通过侧边连接凸边24上端的接水槽为培育盘体4内的培养基质9加水。
3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培育盘体4的底部连接有多孔垫板8,且培育盘体4的内腔底部与两侧的侧边连接凸边24连通;通过设置的多孔垫板8,便于对培养基质9底部的沥水,避免了幼苗根部泡水,提高幼苗根部的透气性,同时通过毛细作用向培养基质9补水。
3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输液机构16内设置有遥控输液泵17和储液箱18,储液箱18内存储有育苗营养液,且遥控输液泵17与储液箱18的内腔底部连通,遥控输液泵17的输出端通过输液管20与多个滴液嘴19连通,且输液管20埋设于靠近输液机构16一侧的侧面固定座2内;通过设置的遥控输液泵17和储液箱18,便于营养元素和水分的补充。
3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多孔垫板8为多孔陶瓷材质,且多孔垫板8的上端与培养基质9之间垫有网布;多孔陶瓷材质含水效果更好,并且网布能够减少培养基质9对多孔垫板8上端的堵塞便于后续的清理。
4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支撑筒13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斜边倒角。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培育盘体4,培育盘体4内的培养基质9用于育苗,通过设置的保水塑料薄膜7,保水塑料薄膜7将培养基质9上端密封,减少了培养基质9上的水分挥发,通过设置的培育盘辅助盖5,培育盘辅助盖5上的培育槽6能够放置鹰嘴豆种豆,然后通过四个底部破土板12组成的锥形结构破开保水塑料薄膜7和培养基质9,将鹰嘴豆种豆埋入土壤中,实现豆种的栽种,本幼苗培育盘通过保水塑料薄膜7的设置具有高保水性,能够水分挥发,便于控制培养基质9内的含水量,继而控制培养基质9为育苗提供足够的水分的同时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提高了幼苗赔率成活率。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