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与流程

2022-03-22 22:3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茶叶种植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茶农为了追求高效率,普遍采用化学施肥催产和农药灭虫来提高茶叶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人工过度干预茶树自然生长规律的问题,不仅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生物活性严重降低、农药残存及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等弊端,影响着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而且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及人为生长环境改变给土壤环境带来了系列的巨大危害,其种植方向单一,而且普遍肥料需求量大。
3.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迫切,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保健化和无公害的要求日益强烈,尤其,人们对于茶叶的安全标准日趋重视,没有优良品质的茶叶将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有机茶叶的种植成为茶叶发展的主导趋势,而现有的有机茶栽培技术使得有机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长势不好、产量略低,病虫害防治不彻底的问题出现,进而影响有机茶种植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土壤消毒和虫害防治这部分做的还不够成熟;此外,现有的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率低;现有的茶树种植管理方式种植的茶树产量有限,质量不高,不利于生态循环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生态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虫害防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需求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茶树的生长,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提供了一种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虫害防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需求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茶树的生长,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的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包括育苗期管理、移栽前后苗木管理、成长期苗木管理和采摘期苗木管理;育苗期管理:s1.按照数控温棚快速育茶树苗的方法进行育苗期管理;移栽前后苗木管理:s2.选择茶地并整地;选择朝北方向的土地,其坡度小于20
°
且坡地起伏较小,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地,将土地进行整地耕作,翻土深度为40-50cm,其后横向作畦,畦宽1.2-1.5m,高30-40cm,畦间距为30-40cm;s3.开沟定植前施肥;整地开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设多个自然接雨水蓄水池,且沟系配套,建设隔离沟、纵沟和横沟,在茶地最低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5% 的供生物灭虫用的水塘,在茶地最高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10% 的蓄水塘;在横沟中挖掘横沟深度40-50cm,沟底施3-5cm的农家肥,盖上15-20cm的土层,再平铺有机肥1-2cm后盖上13-21cm的土层,浇上少量清水,静置5-7天;
s4.苗木移植;采用单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种植株距为30-40cm,行距20-30cm,破除粘盘层,熟化土壤,填土至不露须根并压实,用手轻提茶苗,不松动即可;s5.苗木种植后的管理;浇足定根水待苗木过适缓期后开始追施生物有机肥,平均每株苗木的施用量为0.25-0.4kg,每年施用1-2次;成长期苗木管理:s6.追肥除害;每年分多次对茶地进行浅耕松土处理,在第一次松土浇水后每株施放2-3条蚯蚓,5-7天后对茶树追加有机肥,其次是每亩设置5-8个灭虫灯并每亩投放20-30只鸡;采摘期苗木管理:s7.采摘与修剪;对春茶进行全面采摘,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于春茶结束后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和重修剪方式对病虫枝条和粗干枝进行初修,其中修剪枝叶埋于茶地中自然腐烂,以利培肥土壤;修剪一个月后出现新芽,这批新芽只采摘8-12天鲜叶,然后留叶培养枝条,然后在10月份对茶树进行修剪植株,将细弱枝、徒长枝剪去,至第二年春茶时再全面采摘。
6.进一步,所述s2中横向作畦,距畦的上侧面底端5-10cm处设有弧形沟,所述弧形沟宽度为10-15cm,深度为5-10cm。
7.进一步,所述s2中土壤ph值为5.5-6,当土壤ph值高于设定值时采用硫磺粉与土壤进行混合处理,当对土壤ph值低于设定值时采用石灰与土壤进行混合处理。
8.进一步,所述s6中进行浅耕松土深度应低于10cm,避免对茶树的根茎造成损伤。
9.进一步,所述s7中定型修剪20厘米高,不足则采用打顶采,在每年的剪口上提高3cm;轻修剪,原则上以剪去上年夏梢为宜。
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s2中横向作畦,距畦的上侧面底端5-10cm处设有弧形沟,所述弧形沟宽度为10-15cm,深度为5-10cm,避免肥料对茶树杆或根茎直接接触,产生烧苗现象,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及产量,在施水时,可以使水缓慢渗入畦坎,滋养根系使其长得更加的旺盛,从而避免一次给水太急,造成苗木根系无法充分的吸收水分,从而影响苗木的长势及产量;通过配套使用的沟系提高茶地的供水与排水能力;本发明s6中第一次松土浇水后每株施放2-3条蚯蚓,通过蚯蚓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透水性,同时增加根系的呼吸,蚯蚓的活动对植物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的转化效率,产生的粪便富含腐殖酸,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供肥力,增强地力,减少化肥用量;通过茶地每亩设置5-8个灭虫灯并每亩投放20-30只鸡,合理搭配控制,减少苗木虫害现象,提高茶地经济效益;通过s7中的两次循坏修剪,确保苗木长势以及产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虫害防治,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需求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茶树的生长,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包括育苗期管理、移栽前后苗木管理、
成长期苗木管理和采摘期苗木管理;育苗期管理:s1.按照数控温棚快速育茶树苗的方法进行育苗期管理;移栽前后苗木管理:s2.选择茶地并整地;选择朝北方向的土地,其坡度小于20
°
且坡地起伏较小,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地,将土地进行整地耕作,翻土深度为40-50cm,其后横向作畦,畦宽1.2-1.5m,高30-40cm,畦间距为30-40cm;s3.开沟定植前施肥;整地开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设多个自然接雨水蓄水池,且沟系配套,建设隔离沟、纵沟和横沟,在茶地最低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5% 的供生物灭虫用的水塘,在茶地最高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10% 的蓄水塘;在横沟中挖掘横沟深度40-50cm,沟底施3-5cm的农家肥,盖上15-20cm的土层,再平铺有机肥1-2cm后盖上13-21cm的土层,浇上少量清水,静置5-7天;s4.苗木移植;采用单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种植株距为30-40cm,行距20-30cm,破除粘盘层,熟化土壤,填土至不露须根并压实,用手轻提茶苗,不松动即可;s5.苗木种植后的管理;浇足定根水待苗木过适缓期后开始追施生物有机肥,平均每株苗木的施用量为0.25-0.4kg,每年施用1-2次;成长期苗木管理:s6.追肥除害;每年分多次对茶地进行浅耕松土处理,在第一次松土浇水后每株施放2-3条蚯蚓,5-7天后对茶树追加有机肥,其次是每亩设置5-8个灭虫灯并每亩投放20-30只鸡;采摘期苗木管理:s7.采摘与修剪;对春茶进行全面采摘,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于春茶结束后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和重修剪方式对病虫枝条和粗干枝进行初修,其中修剪枝叶埋于茶地中自然腐烂,以利培肥土壤;修剪一个月后出现新芽,这批新芽只采摘8-12天鲜叶,然后留叶培养枝条,然后在10月份对茶树进行修剪植株,将细弱枝、徒长枝剪去,至第二年春茶时再全面采摘。
13.本技术s1按照申请人早先公开的“一种用数控温棚快速育茶树苗”来进行育苗期管理,采用茶树嫩枝在数控温棚加速愈合以提高插穗愈合率、生根率和成苗率,将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和现代设施育苗技术结合应用,可有效促进茶树短穗快速愈合生根,提高愈合率、生根率和成苗率,培育壮苗,以实现促进茶树育苗技术进步、加速特优茶树品种繁育等目标,使其培育出的茶苗合格率高于93%,从而快速繁育特优茶树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成活率,进一步确保移栽茶地后的抗病变、抗倒伏等的能力,若按照传统技术中的温棚育苗方法进行育苗,其培育出的茶苗合格率为65%,从而增加了前提成本的投入量,降低了整体收益价值。
14.本技术s2中选择朝北方向的土地,其坡度小于20
°
且坡地起伏较小,便于后续弧形沟的设置,提高弧形沟储料能力,提高弧形沟的实用性,在施肥时,避免肥料对茶树杆或根茎直接接触,产生烧苗现象,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及产量,在施水时,可以使水缓慢渗入畦坎,滋养根系使其长得更加的旺盛,从而避免一次给水太急,造成苗木根系无法充分的吸收水分,从而影响苗木的长势及产量;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地,茶树喜
酸,当土壤ph值高于设定值时采用硫磺粉与土壤进行混合处理,当对土壤ph值低于设定值时采用石灰与土壤进行混合处理,来确保茶地酸碱度适合茶地的苗木的生长,从而提高其产量;将土地进行整地耕作,翻土深度为40-50cm,提高后续苗木移栽后根系的附着穿透力,使苗木根系长得更加旺盛,具备良好的抓地力,提高其抗倒伏能力。
15.本技术s3中整地开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设多个自然接雨水蓄水池,且沟系配套,建设隔离沟、纵沟和横沟,通过配套使用的沟系提高茶地的供水与排水能力;在茶地最低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5% 的供生物灭虫用的水塘,可提高茶地灭虫效率,本技术可在灭虫用的水塘中施放鱼苗,通过塘中的鱼食用水面的虫,进一步增加茶地的经济效益,在茶地最高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10% 的蓄水塘,通过高地向下对茶地供水,减少输出动能,相对于传统供水系统降低20%以上的输出动能,从而节省10%的经济,进一步增加茶地的经济效益,倘若蓄水塘面积大于整地面积的10%,当塘中供水达到一定水位时,将会增加其供水输出动能,从而增加其经济输出,降低茶地的经济效益;倘若蓄水塘面积小于整地面积的10%,则会造成整个茶地供水不足,不能及时补充水源,易造成苗木长势不好,出现干旱现象,从而影响其产量;在横沟中挖掘横沟深度40-50cm,埋置深度中的肥料通过渗透的方式对畦坎下方的土壤进行滋润,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沃力度,当挖掘深度低于40-50cm,易造成苗木根系延伸过程中烧根的现象,从而影响苗木的存活率,降低其产量,若挖掘深度高于40-50cm,苗木移栽至畦坎上,挖掘深度加上畦坎高度使得整体高度较高,易使根系在往下延伸的过程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差,从而使苗木长势不好,影响其产量;沟底施3-5cm的农家肥,盖上15-20cm的土层,再平铺有机肥1-2cm后盖上13-21cm的土层,浇上少量清水,静置5-7天,通过多层填埋发酵的农家肥以及有机肥,与畦坎非直接接触设置,进一步提高茶地的肥力,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使土壤保持肥沃10年以上,通过肥力渗透的方式作用于畦坎,确保后续苗木移栽后能吸收充足的能量,从而提高苗木的长势。
16.本技术s4中采用单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种植株距为30-40cm,行距20-30cm,破除粘盘层,熟化土壤,填土至不露须根并压实,用手轻提茶苗,不松动即可;按照本技术中采用的单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其每亩均产鲜茶叶量达到345斤;若按照单行单株条栽方式种植,同等条件下,其每亩均产鲜茶叶量达到276斤;若按照双行单株条栽方式种植,同等条件下,其每亩均产鲜茶叶量达到284斤;本技术采用单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经过申请人多年种植经验合理设置种植株距为30-40cm,行距20-30cm,便于苗木间距间的通风,提高茶叶的呼吸顺畅性,确保苗木的长势,从而提高其产量与质量。
17.本技术s5中苗木种植后的管理;浇足定根水待苗木过适缓期后开始追施生物有机肥,平均每株苗木的施用量为0.25-0.4kg,每年施用1-2次,因本技术s3中横沟中通过多层填埋发酵的农家肥以及有机肥,与畦坎非直接接触设置,进一步提高茶地的肥力,使其土壤肥沃,通过肥力渗透的方式作用于畦坎,从而确保苗木的养分,降低追施生物有机肥的用量,从而节省人力及有机肥投入量,进一步节省成本,提高茶地的产出经济效益。
18.本技术s6在第一次松土浇水后每株施放3条蚯蚓,通过蚯蚓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与透水性,同时增加根系的呼吸,蚯蚓的活动对植物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的转化效率,产生的粪便富含腐殖酸,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供肥力,增强地力,减少化肥用量;若不投放蚯蚓则土壤中养分转化效率较低,长时间使用易造成土壤结块呈板状,倘若投放蚯蚓数量大于3条,则会使土壤养分的转化效率
过快,产生的粪便易影响土壤酸碱度,造成富营养化,从而影响苗木的生长,从而降低其产量;倘若投放蚯蚓数量小于3条,会使土壤养分的转化效率偏低,苗木根系呼吸不畅,影响苗木的长势,从而影响其产量;本技术通过茶地每亩设置5-8个太阳能灭虫灯并每亩投放20-30只鸡,合理搭配控制,减少苗木虫害现象,提高茶地经济效益;经过申请人多次试验若每亩投放鸡的数量超过30只,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出栏的鸡比较消瘦,肉质松散,品相较差;若每亩投放鸡的数量低于20只,虫害控制量一般,出栏的鸡比较肥硕,当其肉质比较柴,给人食用口感较差;将每亩投放鸡的数量控制在25-30只内,出栏的鸡肉质细嫩紧实,滋味鲜美。
19.本技术s7中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于春茶结束后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和重修剪方式对病虫枝条和粗干枝进行初修,其中修剪枝叶埋于茶地中自然腐烂,以利培肥土壤,提高其利用价值;通过两次循坏修剪,确保苗木长势以及产量。
20.本技术茶地5公里范围内,无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与一般生产茶地、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的距离在1公里以上,且设有隔离带;本技术通过整地开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设多个自然接雨水蓄水池,且沟系配套,建设隔离沟、纵沟和横沟,通过配套使用的沟系提高茶地的供水与排水能力;结合合理施肥以及用量,确保苗木有充分的能量补给,使其长势旺盛,合理设置种植间距与行距,提高苗木间的呼吸能力,通过投放蚯蚓应用蚯蚓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与透水性,同时增加根系的呼吸,蚯蚓的活动对植物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的转化效率,产生的粪便富含腐殖酸,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供肥力,增强地力,减少化肥用量;通过茶地每亩设置5-8个灭虫灯并每亩投放20-30只鸡,合理搭配控制,减少苗木虫害现象,提高茶地经济效益;本技术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于春茶结束后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和重修剪方式对病虫枝条和粗干枝进行初修,其中修剪枝叶埋于茶地中自然腐烂,以利培肥土壤,提高其利用价值;通过两次循坏修剪,确保苗木长势以及产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虫害防治,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需求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茶树的生长,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
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22.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公开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