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3-22 22:3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景观墙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绿化景观墙是指在墙体的墙面上进行绿植覆盖的墙体,绿化景观墙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有助于提升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在绿化景观墙的施工过程中,适合于绿化墙的植物常用的有垂直绿化植物,主要是一些藤本植物,或者攀援灌木及垂吊植物等。生态景观墙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不仅可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等优点。
3.在进行绿化景观墙的施工过程中,将各组绿植栽种在预制的种植盒中,墙体上进行钢结构的安装,之后再将各组种植盒分别挂接在钢结构上;各组种植盒在墙体上下抵接,下方的种植盒对上方的各组种植盒进行支撑,进而使各组种植盒不断将墙面铺满。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现有的绿化景观墙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墙面高度较大的情况下,各组种植盒在填充土质并栽种绿植之后,种植盒的重量较大,各组种植盒多为塑料材质,故在长时间的户外环境下,种植盒易发生老化,此时各组挂接在钢结构上的种植盒易与钢结构之间发生脱钩,故此时绿化景观墙的整体性遭到破坏,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栽种有各组绿植的种植盒在墙体上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使各组种植盒在墙面上的安装更加稳定,本技术提供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包括钢结构及若干组批量预制的种植盒,各组所述种植盒为长方体的网箱结构,所述种植盒内部栽种有绿植,所述钢结构包括若干组与墙面固定连接的、竖直等间距分布的方钢管及若干组上下水平分布的支撑板,各组所述支撑板与各组所述方钢管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种植盒的高度;各组所述支撑板远离方钢管一端的上端面凸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距离所述方钢管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种植盒的宽度,各组所述种植盒竖直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相邻两组所述种植盒之间相互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在进行绿化景观墙的施工前,进行钢结构的安装,钢结构中方钢管与墙面固定连接,之后将各组支撑板与方钢管进行连接,各组支撑板上下等间距分布,此时完成该钢结构在墙面上的安装;将各组种植盒向支撑板上进行安装,此时各组种植盒竖直设置,各组种植盒的一侧端面与支撑板的上端面抵接,且安装完毕后的限位板形成对种植盒的卡接限位,使种植盒不易从支撑板上脱离,上述过程中实现了将各组种植盒在墙面上的安装,相对于现有的直接通过将种植盒挂接在钢结构上的安装方式,本技术中的种植盒只需要放置在支撑板上,各组支撑板形成对各组种植盒的稳定支撑,故
本技术中栽种有绿植各组种植盒不易发生破裂。
8.优选的,各组所述方钢管背离墙面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钢板及与所述第一钢板垂直连接的两组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及所述方钢管共同贯穿有与墙面插接固定的螺栓,所述支撑板与两组所述第二钢板之间的槽口插接配合并共同贯穿有竖直设置的螺栓;各组所述种植盒朝向墙面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钢板背离墙面的端面抵接,所述限位板朝向墙面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种植盒的入口一侧端面抵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各组连接件进行第二钢板的安装,连接件中的第一钢板与方钢管螺栓连接,连接件中的两组第二钢板形成对支撑板的安装基础,此时借助螺栓,将螺栓共同贯穿两组第二钢板及支撑板,此时实现了支撑板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上述设置中借助连接件实现了将方钢管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连接的强度提升;且安装后的种植盒保持与第一钢板及限位板均保持抵接,故此时种植盒在钢结构上形成夹紧的效果,故种植盒不易从钢结构上发生脱落。
10.优选的,各组所述第二钢板的上端面竖直贯穿开设有若干组通孔,各组所述通孔内部插接有插销,各组所述插销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钢板的厚度,各组所述插销的下端部插接入所述第二钢板下方的所述种植盒内部;各组所述种植盒上插接有不少于两组所述插销。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支撑板上形成若干组通孔,各组通孔内部插接有插销,在进行种植盒安装时,此时将各组插销竖直插接入通孔内部,且一组种植盒上的插销不少于两组,故各组插销形成对各组种植盒的限位,此时结合限位板及各组插销,分别形成对种植盒下端部及上端部的卡接固定,使种植盒在钢结构上的稳定性提升。
12.优选的,墙面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管道,所述管道与市政管道连通;各组所述第二钢板的下端面在远离墙面的一侧边沿上固定有若干组水平共线设置的圆环,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的各组所述圆环内部共同插接固定有水管,各组所述水管与所述管道连通,各组所述水管上连通有若干组朝向所述种植盒的喷头;各组所述第二钢板上贯通开设有与各组所述通孔错位分布的下水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竖直安装在墙面上,并保持与市政管道连接,故管道内部灌满水体;各组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圆环对水管进行支撑,并保持水管与管道的连通,当进行绿植灌溉时,此时水体不断向各组水管内部输送,水体经各组喷头不断喷出,多余的水体能够从各组下水孔向下流出,此时实现对种植盒上各组绿植的灌溉作业,且各组水管的安装较为稳定,保证了绿植生长过程中的水体供应。
14.优选的,各组所述种植盒背离墙面的一侧开口上覆盖有土工布,所述种植盒内部填充土壤,所述土工布对土壤进行遮盖。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对种植盒的一侧入口进行覆盖,当各组种植盒放置在支撑板上后,此时各组种植盒内部填充的土壤易从入口一侧掉落,故此时土工布的设置降低了土壤的掉落,尤其在灌溉作业时,此时土壤不易被冲落。
16.优选的,墙面下方的地面上凹设有水渠,所述水渠两侧的地面呈阶梯槽结构,所述水渠上铺设有若干组盖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渠位于地面上,当进行灌溉作业时,此时水体不断向下滴落,滴落的水体不断汇入水渠,盖板对水渠进行覆盖,避免了行人及车辆落入水渠。
18.优选的,所述管道铺设在所述水渠内部,所述管道贯穿所述盖板并竖直固定在墙面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铺设在水渠内部,水渠形成对管道的保护,相对于将管道铺设在地面上,此时水渠的保护避免了管道的损坏。
20.优选的,各组所述第一钢板及所述第二钢板之间铺贴有卷材,各组所述第一钢板上的螺栓贯穿所述卷材及所述方钢管后与墙面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材铺贴在方钢管及支撑板之间,当进行灌溉作业时,此时卷材的设置实现了起到将水体的隔离作用,当降雨时,此时卷材起到将雨水的隔离作业,进而降低了墙面被冲洗,提升了对墙面的保护。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借助各组连接件,此时将各组方钢管及支撑板实现了连接,支撑板与连接上两组第二钢板之间的槽口插接配合,并借助螺栓实现方钢管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此时将各组栽种有绿植的种植盒放置在支撑板上,并借助限位板及插销的限位作用,使各组种植盒在支撑板上的稳定性提升;2.在墙面上进行管道的安装,并将各组水管插接入各组共线设置的圆环内部,当进行绿植灌溉作业时,此时水体沿着管道不断向各组水管内部输送,实现了对各组绿植的灌溉,且水体能够通过各组下水孔不断向下方的水渠汇集,实现对了水体的排水作业。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箱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墙面;11、水渠;12、盖板;2、钢结构;21、方钢管;22、支撑板;221、限位板;3、种植盒;31、绿植;4、连接件;41、第一钢板;42、第二钢板;421、通孔;422、插销;423、下水孔;5、管道;51、圆环;52、水管;521、喷头;6、土工布;7、卷材。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参照图1,墙面1竖直设置,墙面1下方的地面水平设置,墙面1进行景观绿化墙的施工。
27.参照图1及图2,墙面1下方的地面上凹设有水渠11,水渠11靠近墙角的位置,水渠11水平延伸。水渠11两侧的地面呈阶梯槽结构,水渠11上铺设有若干组规格相同的盖板12,各组盖板12呈栅板状,各组盖板12的上端面与地面共面。墙面1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管道5,管道5借助若干组上下等间距分布的抱箍与墙面1卡接固定,管道5与市政管道连通,市政管道内部输送有水体;管道5铺设在水渠11内部,管道5贯穿盖板12并竖直固定在墙面1上。
28.参照图3及图4,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包括钢结构2及若干组批量预制的种植盒3,各组种植盒3呈长方体的网箱状,种植盒3内部填充有土壤并栽种有若干组绿植31,钢结构2包括若干组方钢管21及支撑板22,各组方钢管21竖直等间距分布并与墙面1固定连
接,各组支撑板22上下等间距水平分布,上下相邻两组支撑板2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种植盒3的高度,各组支撑板22与各组方钢管21固定连接。对于具体的连接方式,本技术中进行了连接件4的设计,借助各组连接件4实现方钢管21与支撑板22之间的连接。连接件4位于方钢管21背离墙面1的一侧,连接件4包括第一钢板41及与第一钢板41垂直连接的两组第二钢板42,第一钢板41与方钢管21螺栓连接,且螺栓贯穿方钢管21并与墙面1固定连接。支撑板22与两组第二钢板42之间的槽口插接配合并共同贯穿有竖直设置的螺栓;各组种植盒3朝向墙面1的一侧端面与第一钢板41背离墙面1的端面抵接。
29.各组支撑板22远离方钢管21的一端的上端面凸设有限位板221,限位板221距离方钢管21的尺寸不小于种植盒3的宽度,此处优先该尺寸与种植盒3的宽度相同。各组种植盒3竖直放置在支撑板22的上端面,各组绿植31背离墙面1的一侧,相邻两组种植盒3之间相互抵接。限位板221朝向墙面1的一侧端面与种植盒3的入口一侧端面抵接。各组种植盒3背离墙面1的一侧开口上覆盖有土工布6,种植盒3内部填充土壤,土工布6对土壤进行遮盖。
30.各组第二钢板42的上端面竖直贯穿开设有若干组通孔421,各组通孔421内部插接有插销422;通孔421的入口进行扩孔,使插销422的上端面不高于第二钢板42的上端面。各组插销422的长度大于第二钢板42的厚度,各组插销422的下端部插接入第二钢板42下方的种植盒3内部;各组种植盒3上插接有不少于两组插销422。
31.各组第二钢板42的下端面在远离墙面1的一侧边沿上固定有若干组水平共线设置的圆环51,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的各组圆环51内部共同插接固定有水管52,水管52水平延伸,各组水管52与管道5连通,各组水管52上连通有若干组朝向种植盒3的喷头521;各组第二钢板42上贯通开设有与各组通孔421错位分布的若干组下水孔423。
32.各组第一钢板41及第二钢板42之间铺贴有卷材7,卷材7对整面墙面1进行铺满;各组第一钢板41上的螺栓贯穿卷材7及方钢管21后与墙面1固定连接。
33.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绿化景观墙施工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该种立体景观墙的施工前,依照墙面1的尺寸对钢结构2进行预制,各组方钢管21及支撑板22完成预制后向施工现场进行输送。
34.进行钢结构2在墙面1上的安装,此时将各组方钢管21竖直设置,将卷材7进行铺贴,参照各组种植盒3的尺寸,进行各组连接件4在方钢管21上位置的划定,此时借助电钻对墙面1开孔,将膨胀体预先塞入开孔内部,借助各组膨胀结构的螺栓,螺栓贯穿第一钢板41及卷材7,并进一步贯穿方钢管21,最后与墙面1上的开孔插接,使螺栓不断与膨胀体螺纹连接。
35.完成对各组连接件4的安装后,此时将支撑板22与各组连接件4插接固定,借助螺栓实现连接件4与支撑板22之间的连接。此时进行管道5及水管52的安装,各组圆环51预先与支撑板22进行连接,此时将水管52插接入各组圆环51内部,圆环51与水管52之间借助部分粘接剂进行固定,保证各组喷头521朝向卷材7一侧,各组喷头521倾斜设置。将管道5的下端部分铺设在水渠11中,并将各组盖板12进行铺设。
36.最后将各组栽种有绿植31的种植盒3向第二钢板42上进行放置,各组种植盒3上的土工布6对种植盒3内部的土壤进行覆盖。当需要进行灌溉作业时,此时市政管道5内部的水体不断向各组水管52内部输送,水体从各组喷头521喷出,实现对各组种植盒3内部绿植31的灌溉作业。本技术中在进行绿化景观墙的施工前,进行钢结构2的安装,钢结构2中方钢管
21与墙面1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借助安装膨胀螺栓等方式进行,之后将各组支撑板22与方钢管21进行连接,各组支撑板22上下等间距分布,此时完成该钢结构2在墙面1上的安装;将各组种植盒3向支撑板22上进行安装,此时各组种植盒3竖直设置,各组种植盒3的一侧端面与支撑板22的上端面抵接,且安装完毕后的限位板221形成对种植盒3的卡接限位,使种植盒3不易从支撑板22上脱离,上述过程中实现了将种植盒3在墙面1上的安装,相对于现有的直接通过将种植盒3挂接在钢结构2上的安装方式,本技术中的种植盒3只需要放置在支撑板22上,各组支撑板22形成对各组种植盒3的稳定支撑,故本技术中栽种有绿植31各组种植盒3不易发生破裂。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