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4:1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塑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常用微导管的种类微导管是目前外径最细的微导管,拥有通过侧支循环血管和闭塞病变的优异能力,是比较理想的正向或逆向cto介入首选微导管,尤其在逆向介入时,细小的微导管比较容易通过逆向微通道,但逆向导丝介入时,由于逆向部分微通道迂曲成角严重,特别是心外膜通道更是迂曲,通过能力就受限,导管的特点是外表呈螺旋状,头端部分逐渐变细,使其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扭矩力,通过螺旋效应可沿导丝旋转穿透坚硬致密的病变,但由于其外径较大及全金属编织杆结构,穿透性和柔韧性欠佳,微导管的优点是导丝支撑力强,通过扭曲、细小及闭塞病变能力优秀。
3.申请号为cn201922331372.3的中国实用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利用滑动臂调整定位左臂和定位右臂之间的角度,通过对比样图进行多次调整,实现对微导管塑形针的复杂弧度成型,装置成型精准,但是操作十分复杂耗时,在紧急的抢救时无法发挥有效用途,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成型效率。
4.申请号为cn201921971606.4的中国实用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导管塑形装置,利用三轴移动装置带动顶杆移动,从而让顶杆顶压塑形盒内设置的定型杆移动,利用多个定型杆配合挤压微导管实现塑形,然后利用加热装置对微导管进行加热定型,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微导管的塑形处理,但是处理不够完善,临床待用微导管是立体结构,微导管拥有多个弧度,仅靠该装置设置的结构无法制成立体结构的微导管,需要进行改进。
5.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成型效率低,无法进行立体成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具有立体成型、操作方便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塑形盒,所述塑形盒的侧壁固定安装有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内左侧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偏转板,所述偏转板的侧壁活动安装有引导轮,所述调节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活动安装有配合滚轮,所述调节盒的前侧壁活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放管,所述转盘的前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夹紧滚轮,所述调节盒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塑形盒的内部滑移连接有两组定型杆,两组定型杆端部正对设置,两组所述定型杆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定型杆朝向所述安放管轴线位置处设置有塑形头,任一组所述塑形头朝向所述安放管一侧端部设置有磁铁,另一组所述定型杆端部设置有磁性片;当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磁性片的居里温度时,所述磁性片失去磁性;
8.利用引导轮和配合滚轮配合实现对微导管塑形针已成型部分的偏转,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转动,让引导轮绕配合滚轮中心转动,从而带动微导管塑形针实现弯曲,让微导管塑形针已成型部分发生偏转,方便实现微导管塑形针的立体成型,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蜗杆转动,带动转盘实现转动,利用两个夹紧滚轮固定微导管塑形针,从而使微导管塑形针整体实现转动,方便进行微导管塑形针的下一个弧度定型。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形盒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模组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顶杆,所述塑形盒的后侧壁固定安装有复位结构。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安装箱的前侧壁通过滑轨活动安装有复位框,塑形盒右侧一组定型杆设置在复位框的右侧壁内,左侧一组定型杆初始位置不与复位框接触,方便实现两组定型杆的分批次复位,以便于微导管塑形针成型部分进行转动,控制电动推杆伸缩带动移动板移动,从而带动复位框发生移动。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蜗杆,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蜗杆,所述转盘延伸进调节盒内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蜗杆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引导轮和配合滚轮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型杆由移动杆和挤压杆组成,所述限位杆固定在移动杆的表面,一组所述定型杆有二十八个且呈四乘七阵列设置。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箱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与复位框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框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组通孔,一组所述通孔开设有二十八个且呈四乘七阵列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引导轮绕配合滚轮中心转动,实现对微导管塑形针已塑形部分的偏转,通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带动微导管塑形针整体转动,调整成型部分的偏转方向,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从而使传动杆转动,实现带动引导轮绕配合滚轮中心转动,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蜗杆转动,利用第二蜗杆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带动转盘实现转动,将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部分偏转后可以再次进行下一个弧度的成型作业,方便最终实现微导管塑形针的立体成型。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复位结构对两组定型杆进行分批次复位,控制电动推杆工作带动移动板移动,从而带动复位框移动,复位框第一次移动带动右侧一组定型杆进行复位,此时微导管塑形针被松开,可以实现移动和偏转,方便下一步成型作业,微导管塑形针实现偏转后,控制电动推杆再次工作,使复位框带动左侧一组定型杆复位,方便进行下一次成型处理,利用复位结构恢复两组定型杆的位置,使装置可以进行多次成型操作,操作方便。
18.3、利用磁性片的居里温度,由于在塑形过程中需要加热装置持续进行加热,此时塑形针受热软化,更易进行塑形操作,于此同时塑形头上的磁性片,在此过程中会长时间受到加热装置的直接加热,当磁性片的受到加热装置的一段时间加热之后,磁性片的磁性会
逐步减小直至当温度到达磁性片的居里温度时,磁性片的磁性完全消失,此时原本在磁铁作用下处于吸合状态的两个塑形头会彼此脱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有磁性片的一组定型杆会回缩复位,从而使得处于中间位置的塑形针两侧留出供塑形针进行翻转的空间,此时工作人员控制复位框带动带有磁铁的定型杆移动复位,即为已经经过塑形的塑形针留下了足够旋转的空间,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带动塑形针转动即可,从而提升了对塑形针塑形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塑形盒和调节盒的连接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调节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复位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安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定型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2、塑形盒;3、调节盒;4、传动杆;5、偏转板;6、引导轮;7、隔板;8、配合滚轮;9、转盘;10、安放管;11、夹紧滚轮;12、第一伺服电机;13、第二伺服电机;14、第一模组;15、第二模组;16、顶杆;17、加热装置;18、定型杆;19、限位杆;20、复位结构;201、安装箱;202、电动推杆;203、移动板;204、滑轨;205、复位框;21、塑形头;22、磁性片;2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塑形盒2,塑形盒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调节盒3,调节盒3的内左侧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4,传动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偏转板5,偏转板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引导轮6,调节盒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7,隔板7的侧壁活动安装有配合滚轮8,调节盒3的前侧壁活动安装有转盘9,转盘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放管10,转盘9的前侧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夹紧滚轮11,调节盒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2和第二伺服电机13,利用引导轮6和配合滚轮8配合实现对微导管塑形针已成型部分的偏转,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工作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4转动,让引导轮6绕配合滚轮8中心转动,从而带动微导管塑形针实现弯曲,让微导管塑形针已成型部分发生偏转,方便实现微导管塑形针的立体成型,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3工作带动第二蜗杆转动,带动转盘9实现转动,利用两个夹紧滚轮11固定微导管塑形针,从而使微导管塑形针整体实现转动,方便进行微导管塑形针的下一个弧度定型。
29.其中,塑形盒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模组14,第一模组14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
模组15,第二模组15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顶杆16,塑形盒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17,塑形盒2的内部滑移安装有两组定型杆18,两组定型杆18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9,塑形盒2的后侧壁固定安装有复位结构20。
30.其中,复位结构20包括安装箱201,安装箱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202,电动推杆2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203,安装箱201的前侧壁通过滑轨204活动安装有复位框205,塑形盒2右侧一组定型杆18设置在复位框205的右侧壁内,左侧一组定型杆18初始位置不与复位框205接触,方便实现两组定型杆18的分批次复位,以便于微导管塑形针成型部分进行转动,控制电动推杆202伸缩带动移动板203移动,从而带动复位框205发生移动。
31.其中,第一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蜗杆,传动杆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蜗杆和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二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蜗杆,转盘9延伸进调节盒3内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蜗杆和第二齿轮相啮合,引导轮6和配合滚轮8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32.其中,定型杆18由移动杆和挤压杆组成,限位杆19固定在移动杆的表面,一组定型杆18有二十八个且呈四乘七阵列设置。
33.其中,安装箱201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板203的侧壁与复位框205固定连接。
34.其中,复位框205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组通孔,一组通孔开设有二十八个且呈四乘七阵列设置。
3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微导管塑形针放入安放管10并延伸进塑形盒2内,延伸过程中微导管塑形针穿过引导轮6和配合滚轮8之间的间隙,利用两个夹紧滚轮11固定微导管塑形针,通过控制第一模组14和第二模组15工作带动顶杆16移动,并利用顶杆16顶压定型杆18,使定型杆18之间配合挤压微导管塑形针实现形变,多次进行顶压作业,实现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并利用加热装置17为微导管塑形针加热实现定型;
36.完成一个弧度的塑形后,复位结构20开始工作,控制电动推杆202伸长带动移动板203移动,从而使复位框205带动右侧一组定型杆18复位,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3工作带动第二蜗杆转动,利用第二蜗杆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转盘9转动,使微导管塑形针整体转动,成型部分也实现转动,继续控制电动推杆202伸长,使复位框205带动左侧一组定型杆18复位,此时复位不会影响微导管塑形针已成型部分,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工作带动第一蜗杆转动,利用第一蜗杆和第一齿轮传动使传动杆4转动,从而带动偏转板5转动,此时引导轮6绕配合滚轮8中心转动,对微导管塑形针实现弯曲处理,并利用加热装置17实现定型,再次向塑形盒2内延伸微导管塑形针,进行下一个弧度的成型作业,经多次成型后,得到立体结构的微导管塑形针。
37.实施例二:
38.考虑到在进行微导管塑形针的塑形时,需要对塑形针进行翻转,当塑形针一部分已经发生偏转之后,如果需要将塑形针整体翻转,此时翻转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定型杆18从塑形盒2中抽出,才能为塑形针的翻转留下足够的空间,这样会降低整个塑形针的翻转速度,因此塑形针的塑形工作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39.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在塑形盒2的内部滑移连接有两组定型杆18,两组定型杆18端部正对设置,两组定型杆18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9,定型杆18朝向安放管10轴线位置处设置有塑形头21,任一组定型杆18的塑形头21朝向安放管10一侧端部设置有
磁铁,本实施例中朝向顶杆16一侧的塑形头21端部设置有磁铁,另一组定型杆18朝向安放管10轴线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磁性片22,且带有磁性片22的定型杆18上对应限位杆19与塑形盒2侧壁之间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23;当加热装置17加热磁性片22的居里温度时,磁性片22失去磁性。同时本实施例中塑形头21的材料采用铜、铝、硅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
40.当工作人员进行塑形针塑形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塑形针放入安放管10中,之后控制第一模组14和第二模组15使顶杆16顶动对应塑形针需要塑形位置的定型杆18,定型杆18朝向塑形针位置移动,由于磁铁的靠近,磁性片22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自己所在的定型杆18朝向磁铁方向移动,直至磁性片22与磁铁吸紧,此时磁性片22与磁铁之间夹紧塑形针;在带有磁性片22的塑形杆朝向磁铁方向移动过程中,磁性片22与磁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收到的磁力越来越大,此时带有磁性片22的塑形头21移动加速度本应会加快,致使塑形头21的移动速度本应也会加快,最后出现磁性片22与磁铁发生强烈撞击的情况,这会使得处于磁性片22与磁铁之间的塑形针发生形变,但是由于复位弹簧23的作用,当定型杆18在跟随磁性片22移动时,复位弹簧23被压缩,且压缩量会越来越大,也即此时复位弹簧23对定型杆18施加的力会越来越大且与磁性片22受到的磁力相反,因此塑形头21和定型杆18在磁力作用下移动时,磁铁与磁性片22并不会出现猛烈撞击导致塑形针形变的情况。
41.同时本实施例中将顶杆16、以及朝向顶杆16一侧的定型杆18均设置为由磁性材料构成,顶杆16与带有磁铁的定型杆18接触时,由于磁力原因,磁力会使得顶杆16与顶杆16吸合,当地铁和磁性片22靠近过程中,选带有磁铁的定型杆18为受力体,则顶杆16与磁铁之间的磁力与磁铁和磁性片22之间的磁力相反,因此避免了磁铁在靠近磁性片22时收到磁力变大导致磁性片22与磁铁之间产生撞击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磁铁在与磁性片22夹紧塑形针之后,由于磁铁位置靠近磁性片22,且远离顶杆16,因此当顶杆16在第二模组15的控制下复位时,顶杆16可以在磁铁与磁性片22不脱离的情况下脱离带有磁铁的定型杆18。
42.工作人员在对塑形针进行塑形操作时,顶杆16将带有磁铁的定型杆18朝向塑形杆位置推动,磁铁与磁性片22之间的距离减小,磁性片22收到的磁力增大,从而使得磁性片22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定型杆18朝向磁铁移动,直至磁铁与磁性片22贴合,完成这一处的塑形之后,顶杆16回撤复位,此时由于磁力作用,已经贴合磁性片22和磁铁并不会脱离,由于复位弹簧23在定型杆18移动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会处于压缩量变小状态,因此复位弹簧23对定型杆18施加的力变小,此时由于塑形针自身的阻碍,复位弹簧23不能带动两个在磁力作用下吸合的定型杆18朝向复位弹簧23复位方向移动。
43.由于在塑形过程中需要加热装置17持续进行加热,此时塑形针受热软化,更易进行塑形操作,于此同时塑形头21上的磁性片22,在此过程中会长时间受到加热装置17的直接加热,当磁性片22的受到加热装置17的一段时间加热之后,磁性片22的磁性会逐步减小直至当温度到达磁性片22的居里温度时,磁性片22的磁性完全消失,此时原本在磁铁作用下处于吸合状态的两个塑形头21会彼此脱离,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带有磁性片22的一组定型杆18会回缩复位,从而使得处于中间位置的塑形针两侧留出供塑形针进行翻转的空间,此时工作人员控制复位框205带动带有磁铁的定型杆18移动复位,即为已经经过塑形的塑形针留下了足够旋转的空间,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3带动塑形针转动即可。
44.与磁性片22固定连接的定型杆18设置为由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本身就在磁性
片22受热过程中在进行导热,从而将磁性片22上的热量导出至整个定型杆18上,扩大了散热面积,因此在磁性片22受热到达距离温度之后,磁性片22的温度很快被导向定型杆18上进行散热,同时带有磁性片22的定型杆18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复位时,会带动磁性片22朝向复位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动,也即此时气流与磁性片22发生了相对运动也即产生了风,这会加速磁性片22以及定型杆18上的热量散失,因此磁性片22上的温度很快会降到自身居里温度以下从而恢复磁性,当工作人员控制伺服电机将塑形针进行转动之后,磁性片22会再度具有磁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下一次的塑形操作。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