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1:0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多流道模具多用于复杂形状物料的注塑,固化后即可取出物料,需要对流道进行清洁,清洁后进行下一个物料的注塑。
3.但是,目前市场上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通过加热方式进行防堵,但此方法容易对注塑冷却后的物料造成影响,会融化注塑口处的物料,不利于注塑后物料的塑形完整性,一般没有注塑液溢流结构,导致注塑液阻留在流道内,冷却物料的同时导致流道内部的注塑液同时冷却固化,会形成流道堵塞的问题,一般装置没有排气结构,导致注塑液内部的气泡不能完全导出,导致注塑后的物品出现缺失。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侧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侧开设有上模槽,所述上模槽的上侧上模具的内部安装有主流道、第一辅流道、第二辅流道与第三辅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安装有注塑头,所述第三辅流道的外端安装有溢流头,所述下模具的上侧开设有下模槽,所述下模具的上侧固定有导向杆,所述上模具的上侧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下模具的上侧临近下模槽的位置处开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外端设置有排气槽,所述上模具的上侧安装有上模具安装架。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上模具的内部上模槽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流道、第一辅流道、第二辅流道与第三辅流道的外侧均安装有加热丝,所述溢流头、第一辅流道、第二辅流道与第三辅流道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杆,所述溢流头的外侧对应螺旋杆的位置处安装有出料电机,所述溢流头的外端下侧安装有溢流液出口,所述溢流液出口的上端安装有电磁阀。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杆与导向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向杆滑动于导向孔的内部位置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槽与下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流道的下端与上模槽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辅流道的一端与上模槽贯通连接,所述上模槽的另一端与主流道的下端一侧贯通连接,所述第二辅流道的一端与主流道的下端另一侧贯通连
接,所述第二辅流道的另一端与上模槽贯通连接,所述第二辅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三辅流道的一端贯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杆通过出料电机转动安装于溢流头、第一辅流道、第二辅流道与第三辅流道的内部位置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极连接于加热丝、温度传感器、出料电机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设置有流道加热结构,避免物料注塑过程中流道堵塞,设置有溢流结构,注塑后能把流道内部的注塑液导出,避免冷却过程中流道内部的注塑液固化导致流道堵塞的问题,且溢流过程,加热丝对流道加热,设置有注塑液导出杆,加快注塑液的排出,且排出的完全度高,装置没有排气结构,能排出注塑液内部的气泡,避免注塑后的物品出现缺失。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中上模具的透视图;
15.图3为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中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下模具;2、上模具;3、上模具安装架;4、注塑头;5、溢流头;6、导向杆;7、上模槽;8、下模槽;9、主流道;10、第一辅流道;11、第二辅流道;12、第三辅流道;13、控制器;14、排气槽;15、排气通道;16、加热丝;17、螺旋杆;18、温度传感器;19、出料电机;20、溢流液出口;21、电磁阀;22、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流道防堵式塑料饰品模具,包括下模具1,下模具1的上侧安装有上模具2,上模具2的下侧开设有上模槽7,上模槽7的上侧上模具2的内部安装有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第二辅流道11与第三辅流道12,主流道9的上侧安装有注塑头4,第三辅流道12的外端安装有溢流头5,下模具1的上侧开设有下模槽8,下模具1的上侧固定有导向杆6,上模具2的上侧设置有导向孔22,下模具1的上侧临近下模槽8的位置处开设有排气通道15,排气通道15的外端设置有排气槽14,上模具2的上侧安装有上模具安装架3,导向杆6与导向孔22的位置相对应,导向杆6滑动于导向孔22的内部位置处,上模槽7与下模槽8的位置相对应,主流道9的下端与上模槽7贯通连接,第一辅流道10的一端与上模槽7贯通连接,上模槽7的另一端与主流道9的下端一侧贯通连接,第二辅流道11的一端与主流道9的下端另一侧贯通连接,第二辅流道11的另一端与上模槽7贯通连接,第二辅流道11的另一端与第三辅流道12的一端贯通连接,首先,取出装置,把下模具1固定到下模具安装台上,把上模具2通过上模具安装架3固定到上模具安装气缸上,把注塑头4的上端通过软管安装到注塑液存储结构的输出端,把溢流头5的输出端通过软管安装到注塑液存储结构的输入端,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上模具2通过上模具安装架3下压到下模具1的上侧,导向杆6滑动于导向孔22的内部,对下模具1与上模具2导向,注塑液通过注塑头4导入主
流道9的内部,主流道9内部的注塑液进入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的内部,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的注塑液均进入上模槽7与下模槽8的内部,上模槽7与下模槽8内部注塑液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15挤压到排气槽14的内部,注塑液流通过程中,对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的注塑液加热,避免注塑液在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的内部凝固,溢流头5开启,通过第三辅流道12与溢流头5导出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溢流的注塑液,清空后,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注塑液的凝固点后,展开下模具1与上模具2,取出上模槽7与下模槽8塑形后的物品。
20.在图2、4、5中:上模具2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3,上模具2的内部上模槽7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8,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第二辅流道11与第三辅流道12的外侧均安装有加热丝16,溢流头5、第一辅流道10、第二辅流道11与第三辅流道12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杆17,溢流头5的外侧对应螺旋杆17的位置处安装有出料电机19,溢流头5的外端下侧安装有溢流液出口20,溢流液出口20的上端安装有电磁阀21,螺旋杆17通过出料电机19转动安装于溢流头5、第一辅流道10、第二辅流道11与第三辅流道12的内部位置处,控制器13的输出端分别电极连接于加热丝16、温度传感器18、出料电机19与电磁阀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使用过程中,上模具2通过上模具安装架3下压到下模具1的上侧,导向杆6滑动于导向孔22的内部,对下模具1与上模具2导向,注塑液通过注塑头4导入主流道9的内部,主流道9内部的注塑液进入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的内部,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的注塑液均进入上模槽7与下模槽8的内部,注塑液流通过程中控制器13控制加热丝16实时运行,对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的注塑液加热,避免注塑液在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的内部凝固,控制器13控制溢流液出口20上的电磁阀21开启,出料电机19运行,带动螺旋杆17转动,通过第三辅流道12与溢流头5导出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溢流的注塑液,清空后,控制器13停止加热丝16的运行,温度传感器18运行,检测上模槽7上方的温度,当温度低于注塑液的凝固点后,展开下模具1与上模具2。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把下模具1固定到下模具安装台上,把上模具2通过上模具安装架3固定到上模具安装气缸上,把注塑头4的上端通过软管安装到注塑液存储结构的输出端,把溢流头5的输出端通过溢流液出口20的下端通过软管安装到注塑液存储结构的输入端,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上模具2通过上模具安装架3下压到下模具1的上侧,导向杆6滑动于导向孔22的内部,对下模具1与上模具2导向,注塑液通过注塑头4导入主流道9的内部,主流道9内部的注塑液进入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的内部,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的注塑液均进入上模槽7与下模槽8的内部,上模槽7与下模槽8内部注塑液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15挤压到排气槽14的内部,注塑液流通过程中控制器13控制加热丝16实时运行,对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的注塑液加热,避免注塑液在主流道9、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的内部凝固,控制器13控制溢流液出口20上的电磁阀21开启,出料电机19运行,带动螺旋杆17转动,通过第三辅流道12与溢流头5导出第一辅流道10与第二辅流道11内部溢流的注塑液,清空后,控制器13停止加热丝16的运行,温度传感器18运行,检测上模槽7上方的温度,当温度低于注塑液的凝固点后,展开下模具1与上模具2,取出上模槽7与下模槽8塑形后的物品。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