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冲孔模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0:4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冲孔模。


背景技术:

2.在实际加工制造阶段,需要经常借由冲孔模在型材上成型出孔(用于螺栓联接通孔、装配基准孔或对位基准孔等)。在现有技术中,冲孔模主要由上模座、下模座、支撑板、直线运动元件以及第一导柱组件等几部分构成。上模座布置于所述支撑板的正下方,且由直线运动元件直接进行驱动。下模座与上模座相配套,且布置于上模座的正下方。直线运动元件可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当其发生动作时,以驱动所述上模座相向/相背于所述下模座进行位移运动。上模座包括有模板以及加工用冲孔刀。第一导柱组件的作用在于确保上模座在相对于下模座执行位移运动时具有良好的定向性,进而确保型材上所成型孔的位置精度。在上模座相向于下模座进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冲孔刀逐渐地趋近待加工型材,直至刺穿,即完成了孔冲裁工序。然而,在实际制造生产中存在有以下问题:随着直线运动元件驱动上模座执行向下位移运动进程的继续,在冲孔刀临界地接触到待加工型材的一瞬间,加工型材极易受到侧向力的作用而导致其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最终影响到加工型材上所成型出孔的位置精度。且在冲孔刀刺入待加工型材的一瞬间,直线运动元件所输出功急剧波动,必然使得冲孔模激振量急剧地增大,亦可成为加工型材相对位置改变的另一个主因。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冲孔模的出现。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冲孔模,包括有上模座、下模座、支撑板、直线运动元件以及第一导柱组件。上模座布置于支撑板的正下方,且由直线运动元件直接进行驱动。下模座与上模座相配套,且布置于上模座的正下方。直线运动元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当其发生动作时,以驱动上模座相向/相背于下模座进行位移运动。上模座包括有上模板以及插配于上模板上的冲孔刀。第一导柱组件由多组一一相配套应用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构成。第一导向柱插配于上模板上,而与第一导向柱相配套的第一导向套嵌设于下模座内。在上模座相向于下模座进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第一导向柱趋于向着第一导向套进行位移运动,直至穿入到第一导向套内,与此同时,冲孔刀逐渐地趋近待加工工件,直至刺穿。另外,冲孔模还包括有弹性压料组件。弹性压料组件与上模板相固定。在上模座趋近下模座进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弹性压料组件先于冲孔刀顶触于待加工工件上。
5.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弹性压料组件由左置压料分单元和右置压料分单元构成。左置压料分单元和右置压料分单元的设计结构相一致,仅就左置压料分
单元来说,其包括有一压料板、多个t形导向件以及多个柱状弹簧。压料板平行地布置于上模板的正下方。t形导向件的下端部插配于压料板内,而其上端部穿设于上模板内,且可自由地执行轴向位移运动。柱状弹簧一一相对应地套设于t形导向件上,且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模板的底面、压料板的上平面相顶触。在压料板相对于待加工工件完成临界顶触后,随着直线运动元件推顶进程的继续,柱状弹簧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自适应压缩形变,且同步地存储弹性势能。
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压料板上开设有供冲孔刀穿过的避让孔。初始状态,冲孔刀内缩于避让孔内,而随着直线运动元件推顶进程的继续,冲孔刀逐渐地越出压料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冲孔模还包括有挡料件。挡料件可拆卸地固定于下模座的上平面上,以用来限定待加工工件的左位移极限位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冲孔模还包括有第二导柱组件。第二导柱组件由多组一一相配套应用的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构成。第二导向柱插配、固定于上模板上,且穿越支撑板。与第二导向柱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套嵌设于支撑板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直线运动元件优选为液压缸、气缸或直线电机。
10.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冲孔模,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增设有弹性压料组件。在上模座趋近下模座进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弹性压料组件先于冲孔刀顶触于待加工工件上,即借由一弹性压靠力始终将待加工工件压紧于下模座上,以避免待加工工件后续因受到侧向力或激振力作用而发生位置错动现象,保证其上所成型孔具有较高的相对位置精度以及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冲孔模的立体示意图。
13.图2是图1的正视图。
14.图3是图1的侧视图。
15.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16.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17.1-上模座;11-上模板;12-冲孔刀;2-下模座;3-支撑板;4-液压缸;5-第一导柱组件;51-第一导向柱;52-第一导向套;6-弹性压料组件;61-左置压料分单元;611-压料板;612-t形导向件;613-柱状弹簧;62-右置压料分单元;7-挡料件;8-第二导柱组件;81-第二导向柱;82-第二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冲孔模的立体示意图及其正视图,可知,其主要由上模座1、下模座2、支撑板3、液压缸4、第一导柱组件5以及弹性压料组件6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上模座1布置于支撑板3的正下方,且由液压缸4直接进行驱动。下模座2与上模座1相配套,且布置于上模座1的正下方。液压缸4的缸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板3上,且启动时,其活塞杆穿过支撑板3以驱动上模座1沿着上下方向(即相向/相背于下模座2)执行位移运动。上模座1包括有上模板11以及直接插配于该上模板11上的冲孔刀12。第一导柱组件5由多组一一相配套应用的第一导向柱51和第一导向套52构成。第一导向柱51插配于上模板1上,而与第一导向柱51相配套的第一导向套52嵌设于下模座2内。在上模座1相向于下模座2进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第一导向柱51趋于向着第一导向套52进行位移运动,直至穿入到第一导向套52内,与此同时,冲孔刀12逐渐地趋近待加工工件,直至刺穿。弹性压料组件6与上模板1相固定。在上模座1趋近下模座2进行位移运动的进程中,弹性压料组件6先于冲孔刀12顶触于待加工工件上,即借由一弹性压靠力始终将待加工工件压紧于下模座2上,以避免待加工工件后续因受到侧向力或激振力作用而发生位置错动现象,保证其上所成型孔具有较高的相对位置精度以及成型质量。
20.已知,弹性压料组件6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可靠压紧,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后期便于执行维护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3、5中所示,弹性压料组件6由左置压料分单元61和右置压料分单元62构成。左置压料分单元61和右置压料分单元62的设计结构相一致,且工作原理亦相同。仅就左置压料分单元61来说,其包括有一压料板611、多个t形导向件612以及多个柱状弹簧613。压料板611平行地布置于上模板11的正下方。t形导向件612的下端部插配于压料板611内,而其上端部穿设于上模板11内,且可自由地执行轴向位移运动。柱状弹簧613一一相对应地套设于t形导向件612上,且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模板11的底面、压料板611的上平面相顶触。在压料板611相对于待加工工件完成临界顶触后,随着液压缸4推顶进程的继续,柱状弹簧613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自适应压缩形变,且同步地存储弹性势能,而后冲孔刀12才正式执行冲孔操作。在执行对加工工件的冲孔操作中,左置压料分单元61和右置压料分单元62在上模板11的拖动下进行位移运动,以同步地趋近待加工工件并执行弹性顶触动作,且施力于代加工工件不同区域上。在此情形下,因同时受到左置压料分单元61和右置压料分单元62顶靠力作用,保证待加工工件和下模座2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足以抵抗侧向加工力以及激振力,进而确保待加工工件在冲孔进程中始终具有保持有确定、一致的相对位置。
21.在确保弹性压料组件6便利、可靠地对待加工工件施于弹性顶靠力的前提下,出于尽可能地简化冲孔模的设计结构,且确保结构的紧凑化设计方面考虑,如图3、4中所示,还可以在压料板611上开设有供冲孔刀12穿过的避让孔。初始状态,冲孔刀12内缩于避让孔内,而随着液压缸4推顶进程的继续,冲孔刀12逐渐地越出压料板611。
22.再者,由图1、2中所示可知,该款冲孔模还额外增设有挡料件7。挡料件7可拆卸地固定于下模座2的上平面上,以用来限定待加工工件的左位移极限位置。在正式执行冲孔加
工前,工人手持待加工工件将其贴放于下模座2上,沿其轴向进行推动直至其端部与挡料件7相顶触,而后弹性压料组件6施压弹性顶触力于待加工工件上,且确保了在加工全进程中待加工工件相对于冲孔刀12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准度。
23.如图1、2中所示,冲孔模还增设有第二导柱组件8。如图3、5中所示,第二导柱组件8由多组一一相配套应用的第二导向柱81和第二导向套82构成。第二导向柱81插配、固定于上模板11上,且穿越支撑板3。与第二导向柱81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套82嵌设于支撑板3内。当液压缸4执行动力输出的进程中,第二导向柱81始终在第二导向套82内进行滑移运动,即有效地确保了上模座1在沿着高度方向位移进程中始终保持与下模座2相对位。
24.最后,还需要说明一点,用来对上模座1进行驱动的动力来源除了可以选配上述的液压缸4,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的不同选用气压缸或直线电机。当应用气压缸时,可以借由车间空压管道进行压力空气供应,较为便利,且有利于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性,单相较于液压做功形式,气压缸所输送的力较小,仅适用于小板厚工件的冲孔加工。当应用直线电机时,其动作响应速度快,且位移精度高,但是亦存在有采购成本高的问题。
2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