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半自动拉矫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0:36: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拉矫机。


背景技术:

2.钢带经退火、酸洗等工艺流程后,加工成形的钢带往往不符合标准,不能满足后续加工工序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拉矫机对钢带进行矫直,拉矫机主要根据钢带拉矫变形的力学原理,使钢带内部产生纵向拉应力与弯曲应力,在两种应力叠加的作用下,被矫钢带内的各种应力通过拉伸和弯曲应力而产生变化,经过几次拉伸状态下的弹性反弯,使钢带产生均匀的塑性延伸,内应力值相同且方向一致,从而达到了矫直的目的。然而,目前拉矫机不能得到较高平整度的钢带,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自动拉矫机,能够流畅的完成三次弯曲和两次矫直的工序,从而提高钢带表面的平整度,使钢带表面光滑。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包括机座、弯曲辊组件和矫直辊组件,所述机座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弯曲辊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弯曲辊组件包括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所述上弯曲辊设置有三组,所述下弯曲辊与所述上弯曲辊对应设置有三组,所述上弯曲辊和所述下弯曲辊分别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分别驱动所述上弯曲辊和所述下弯曲辊上升或下降;所述矫直辊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弯曲辊组件的右端,所述矫直辊组件包括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所述上矫直辊包括第一上矫直辊和第二上矫直辊,所述下矫直辊包括第一下矫直辊和第二下矫直辊,所述第一下矫直辊和所述第二下矫直辊分别与所述第一上矫直辊和所述第二上矫直辊相对应,所述第一上矫直辊和所述第二下矫直辊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矫直辊和所述第二上矫直辊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下矫直辊和所述第二上矫直辊上升或下降。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工作时,升降装置驱动上弯曲辊下降,同时驱动下弯曲辊上升,使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相互作用,从而对钢带进行三次弯曲;升降装置驱动第一下矫直辊上升,同时驱动第二上矫直辊下降,使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相互作用,对钢带进行两次矫直。通过对钢带进行三次弯曲和两次矫直,有效解决了钢带表面不平整、矫平不彻底的问题,提高钢带的平整度,提高工作效率。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升降装置和下升降装置,所述上升降装置与所述上弯曲辊和所述第二上矫直辊连接,所述上升降装置驱动所述上弯曲辊和所述第二上矫直辊上升或下降,所述下升降装置与所述下弯曲辊和所述第一下矫直辊连接,所述下升降装置驱动所述下弯曲辊和所述第一下矫直辊上升或下
降。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上升降装置包括第一上升降装置、第二上升降装置、第三上升降装置和第四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一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二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三上升降装置和所述第四上升降装置分别与三组所述上弯曲辊和第二上矫直辊连接,所述第一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二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三上升降装置和所述第四上升降装置分别驱动三组所述上弯曲辊和第二上矫直辊上升或下降。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第一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二上升降装置、所述第三上升降装置和所述第四上升降装置均采用液压缸驱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下升降装置包括第一下升降装置、第二下升降装置、第三下升降装置和第四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一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二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三下升降装置和所述第四下升降装置分别与三组所述下弯曲辊和所述第一下矫直辊连接,所述第一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二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三下升降装置和所述第四下升降装置分别驱动三组所述下弯曲辊和所述第一下矫直辊上升或下降。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第一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二下升降装置、所述第三下升降装置和所述第四下升降装置均采用蜗轮蜗杆驱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第一上矫直辊并列设置有两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所述机座的左端设置有过料辊,所述过料辊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座上。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半自动拉矫机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机座100;第一上升降装置110;第二上升降装置120;第三上升降装置130;第四上升降装置140;第一下升降装置150;第二下升降装置160;第三下升降装置170;第四下升降装置180;过料辊190;
18.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第三上弯曲辊230;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一下弯曲辊250;第三下弯曲辊260;
19.第一上矫直辊310;第二上矫直辊320;第一下矫直辊330;第二下矫直辊34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拉矫机,包括机座100、弯曲辊组件、矫直辊组件和升降组件。
25.参照图1,弯曲辊组件包括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其中,上弯曲辊设置有三组,分别包括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从左往右依次可升降设置在机座100的上部。具体地,机座10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升降装置110、第二上升降装置120和第三上升降装置130,第一上升降装置110、第二上升降装置120和第三上升降装置130分别与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对应连接,从而分别对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进行驱动,实现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的上升或下降。其中,第一上升降装置110、第二上升降装置120和第三上升降装置130均采用液压缸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连接,活塞杆在液压缸内做往复运动,从而使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上升或下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26.参照图1,下弯曲辊与上弯曲辊对应设置有三组,分别包括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从左往右依次可升降设置在机座100的下部,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分别与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对应且错位设置。具体地,体地,机座10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升降装置150、第二下升降装置160和第三下升降装置170,第一下升降装置150、第二下升降装置160和第三下升降装置170分别与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对应连接,从而分别对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进行驱动,实现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的下升或下降。其中,第一下升降装置150、第二下升降装置160和第三下升降装置170均采用蜗轮蜗杆缸驱动,通过蜗轮蜗杆相互配合,从而使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下升或下降。采用蜗轮蜗杆驱动,传动平稳、噪音很小,且安全保护性能好。
27.容易理解的是,上升降装置和下升降装置也可以其他的方式,使得能够驱动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上升或下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28.参照图1,矫直辊组件包括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其中,上矫直辊设置有两组,分别包括第一上矫直辊310和第二上矫直辊320。第一上矫直辊310固定在机座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三上弯曲辊230的右侧。第一上矫直辊310设置有两根,能够使钢带绷紧且高度保持不变。第二上矫直辊320可升降设置在机座100上且位于第一上矫直辊310的右侧。具体地,机座100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上矫直辊320相对应的第四上升降装置14置,第四上升降装置14置与第二上矫直辊320连接,从而使第四上升降装置14置驱动第二上矫直辊320上升或下降。其中,第四上升降装置14置采用液压缸驱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下矫直辊与上矫直辊对应设置有两组,分别包括第一下矫直辊310和第二下矫直辊330,第一下矫直辊310与第一上矫直辊310相对应且可升降设置在机座100上,第二下矫直辊330与第二上矫直辊320相对应且固定设置在机座100上。具体地,机座100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下矫直辊310相对应的第四下升降装置180,第四下升降装置180与第一下矫直辊310连接,从而使第四下升降装置180驱动第一下矫直辊310上升或下降。其中,第四下升降装置180采用蜗轮蜗杆驱动,传动平稳、噪音很小,且安全保护性能好。
29.在本实施例中,机座100的左端还设置有过料辊190。通过过料辊190将钢带引入,便于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30.工作时,钢带从机座100左端的过料辊190引入,然后第一上弯曲辊210、第二上弯曲辊220和第三上弯曲辊230下降,且第一下弯曲辊240、第二下弯曲辊250和第三下弯曲辊260上升,使三组上弯曲辊和下弯曲辊相互作用,从而对钢带进行三次弯曲;同时第一下矫直辊310上升且第二上矫直辊320下降,使得第一下矫直辊310和第二上矫直辊320分别与第一上矫直辊310和第二下矫直辊330相互作用,从而对钢带进行两次矫直。通过对钢带进行三次弯曲和两次矫直,有效解决了钢带表面不平整、矫平不彻底的问题,提高钢带的平整度,提高工作效率。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