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3-01 22:2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整机的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平整机的作用是对带钢施加一定轧制力,以使带钢获得必要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满足后工序加工的要求,在热镀锌生产线上设置有平整机,从而使镀锌板成品能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内部性能。
3.以某钢铁公司镀锌车间的平整机为例,参见图2和图3,在平整机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通常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板带4依次通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进行平整,通过控制平整机1轧制力以及控制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进行板带4延伸率控制,从而能够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而为了能提高平整机的生产效率,通常会将两卷板带焊接起来后进行平整工艺。在对不同的板带实施平整工艺时,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对板带施加的张紧力是不同的,因此当前一卷板带平整结束,后一卷板带进入平整机时,需要将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成针对后一卷板带的张紧力参数。
4.对于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常规过程为: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之前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设定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而当板带焊缝5经过平整机1后并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则切换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切换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说,当板带焊缝5经过平整机1时,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切换为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
5.然而,事实上,在热镀锌产线中的带钢品种规格复杂多变,当焊缝前后两卷板带的抗拉强度差异较大时,在工艺参数切换时,尤其是在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值切换时,抗拉强度较低的板带容易发生断带的情况,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为了避免断带事故的发生,操作工在焊缝前后两卷板带发生品种规格变化时进行手动干预,这样同样会影响生产效率。
6.中国专利(cn110170535a)介绍了一种镀锌光整机过焊缝轧制力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考虑焊缝到达平整机前后的不同位置时采用不同的平整机轧制力设定值,主要目的是保证前后两卷带钢的延伸率达标,却未考虑稳定通板过程中张紧力设定的重要作用。
7.以下介绍一下现有的平整工艺方法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
8.现有的平整机与张紧辊对板带张紧平整时,针对板带设置有多个张紧力参数,其中主要有如下参数:
9.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以使板带得到较好张紧效果。
10.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11.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12.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该参数与板带截面积的乘积即为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该参数用于设置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13.上述张紧力参数的值通常是由板带本身的材质而确定的,其数值越大,则说明其抗拉性能越好。上述入口极限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张紧力的意义在于,当板带的张紧力超过入口极限张紧力或出口极限张紧力时,板带极有可能发生断带事故,因此要避免张紧辊的张紧力超过入口极限张紧力或出口极限张紧力。
14.板带经过平整机后会有一定的延伸率,为了使该延伸率能达到目标要求,应使出口张紧力大于入口张紧力,因此,针对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以及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还设置有一个大于1.0的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同样地,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因此,只要知道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的数值,通过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相乘计算,即可得到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的数值,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目标张紧力、入口极限张紧力和出口极限张紧力的数值。


技术实现要素:

1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当板带焊缝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弱抗断带板带则不会发生断带事故,进而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1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7.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在平整机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焊接连接的板带依次运行经过入口张紧辊、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
18.所述张紧力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步骤1,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之前时,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20.步骤2,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21.步骤3,当板带焊缝位于出口张紧辊之后时,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22.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包括:
23.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
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入口目标张紧力大的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小的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24.步骤2.2,将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25.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26.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27.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1具体包括:
29.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2具体包括:
31.步骤2.2.1,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32.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33.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34.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
35.步骤2.2.2,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
36.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
37.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
38.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
39.进一步地,步骤2.2.1中所述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40.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41.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42.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43.进一步地,步骤2.2.2中所述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44.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45.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与平整机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46.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与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
47.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48.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具体包括:入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49.本发明的张紧力控制方法相对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对于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的张紧力设定,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从而保证了焊接的板带在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时,尤其是当板带焊缝经过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时,即板带交接切换时,弱抗断带板带不会发生断带事故,进而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提升了平整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50.图1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前,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51.图2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和平整机之间,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52.图3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和出口张紧辊之间,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53.图4为平整机、入口张紧辊、出口张紧辊和板带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板带焊缝位于出口张紧辊后,图中箭头为板带运行方向;
54.图5为本发明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55.图中:1-平整机、2-入口张紧辊、3-出口张紧辊、4-板带、5-板带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7.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方式为一种板带焊缝过平整机和张紧辊时的张紧力控制方法,该张紧力控制方法针对平整机1前后的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在平整机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经过焊接连接的连续板带4依次运行经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从而实现对板带4的平整工艺过程。当前一卷板带完成平整,后一卷板带开始进行平整,前一卷板带和后一卷板带之间的焊缝则会依次经过入口张紧辊2、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
58.参见图5,所述张紧力控制方法包括:
59.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来说,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60.在步骤1中,由于焊缝后板带还没有进入张紧辊的张紧区域,因此张紧辊张紧力的设定就不必去考虑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只考虑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即可。
6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目标张紧力是板带进行张紧平整的工艺参数,正常情况下,用入口目标张紧力和出口目标张紧力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则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艺效果。
62.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63.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其中,入口目标张紧力大的板带则被确定为强抗断带板带,而入口目标张紧力小的板带则被确定为弱抗断带板带。
64.步骤2.1具体包括: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对比的结果有两种: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而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则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65.步骤2.2,将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若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按照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66.所述常规过程是指,当板带焊缝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67.当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超过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必须用弱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否则,若以强抗断带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的话,极易导致弱抗断带板带发生断带,而当强抗断带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不必担心上述问题,可以按照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张紧力不超过弱抗断带板带的极限张紧力,那么弱抗断带板带也就不会发生断带情况。
68.步骤2.2的过程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另一种情况是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因此,步骤2.2进一步包括步骤2.2.1和步骤2.2.2。
69.步骤2.2.1,当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按照所述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70.上述步骤2.2.1中所述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71.若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72.步骤2.2.2,当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时,则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按照所述常规过程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73.上述步骤2.2.2中所述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时,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包括:
74.若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或等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
张紧力。
75.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具体来说,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
76.在步骤3中,由于焊缝前板带已经完全离开了张紧辊的张紧区域,因此张紧辊张紧力的设定就不必再去考虑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只考虑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即可。
77.当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设定的张紧力确定之后,则可依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以及设定的目标板带延伸率等参数来设定平整机1对板带施加的轧制力,平整机1的轧制力可通过公式1来计算得到:
78.p=f(r,t
in
,t
out
,b,h,r,σ)
ꢀꢀꢀ
(1)
79.式中:r为目标板带延伸率,b为板带宽度度,h为板带厚度,t
in
为入口单位面积张紧力设定,t
out
表示出口单位面积张紧力设定,r为平整机工作辊直径,σ为板带屈服强度。
80.在公式1中,先通过计算板带宽度b和板带厚度h的乘积来得出板带的截面积,然后,计算板带截面积与t
in
的乘积来得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计算板带截面积与t
out
的乘积来得出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最后依据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并结合r、r、σ计算得出平整机1的目标设定轧制力。上述依据公式1进行计算的过程是实时动态进行的,平整机1根据实时计算得出的目标设定轧制力来实时动态地调整轧制力。
81.以下提供3个具体实施例:
82.该3个具体实施例的实施背景是热镀锌后的平整机1,在该平整机1的前后设置有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
83.实施例1:
84.板带张紧平整参数设置如下:
85.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为1.1。
86.焊缝前板带的屈服强度σ=450n/mm2。
87.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80n/mm2。
88.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80
×
1.1=88n/mm2。
89.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100n/mm2。
90.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100
×
1.1=110n/mm2。
91.焊缝前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92.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0
×
1500=120kn。
93.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8
×
1500=132kn。
94.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00
×
1500=150kn。
95.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10
×
1500=165kn。
96.焊缝后板带的屈服强度σ=250n/mm2。
97.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45n/mm2。
98.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45
×
1.1=49.5n/mm2。
99.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60n/mm2。
100.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60
×
1.1=66n/mm2。
101.焊缝后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102.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5
×
1500=67.5kn。
103.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9.5
×
1500=74.25kn。
104.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0
×
1500=90kn。
105.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6
×
1500=99kn。
106.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如下:
107.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120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132kn。
108.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109.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由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67.5kn,则确定焊缝前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后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110.步骤2.2,将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其中,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90kn,即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用焊缝后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11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即90kn,此时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即99kn。
112.设目标板带延伸率r=0.01,平整机工作辊直径r=600mm;
113.由于此时焊缝前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前板带的屈服极限σ=450n/mm2;
114.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in
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
60n/mm2;
115.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out
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6n/mm2;
116.如前所述,板带宽度b为1500mm,板带厚度h为1mm;
117.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应设定为:
118.p=f(r,t
in
,t
out
,b,h,r,σ)=f(0.01,60,66,1500,1.0,600,450)=2553kn。
119.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67.5kn,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120.由于此时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250n/mm2;
121.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in
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45n/mm2;
122.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out
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49.5n/mm2;
123.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为:
124.p=f(r,t
in
,t
out
,b,h,r,σ)=f(0.01,45,49.5,1500,1.0,600,250)=2553kn。
125.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保持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为67.5kn,而出口张紧辊3同样保持张紧力为74.25kn。
126.实施例2:
127.板带张紧平整参数设置如下:
128.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为1.1。
129.焊缝前板带的屈服强度σ=250n/mm2。
130.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45n/mm2。
131.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45
×
1.1=49.5n/mm2。
132.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60n/mm2。
133.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60
×
1.1=66n/mm2。
134.焊缝前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135.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5
×
1500=67.5kn。
136.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9.5
×
1500=74.25kn。
137.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0
×
1500=90kn。
138.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6
×
1500=99kn。
139.焊缝后板带的屈服强度σ=450n/mm2。
140.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80n/mm2。
141.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80
×
1.1=88n/mm2。
142.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100n/mm2。
143.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100
×
1.1=110n/mm2。
144.焊缝后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后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145.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0
×
1500=120kn。
146.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88
×
1500=132kn。
147.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00
×
1500=150kn。
148.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110
×
1500=165kn。
149.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如下:
150.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67.5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151.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152.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由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67.5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则确定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153.步骤2.2,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其中,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120kn,而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90kn,即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大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用焊缝前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
154.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67.5kn,出口张紧辊3的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155.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即90kn,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即99kn。
156.设目标板带延伸率r=0.01,平整机工作辊直径r=600mm;
157.由于此时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450n/mm2;
158.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in
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0n/mm2;
159.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out
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即66n/mm2;
160.如前所述,板带宽度b为1500mm,板带厚度h为1mm;
161.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应设定为:
162.p=f(r,t
in
,t
out
,b,h,r,σ)=f(0.01,60,66,1500,1.0,600,450)=2534kn。
163.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120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132kn。
164.由于此时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450n/mm2;
165.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in
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80n/mm2;
166.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out
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88n/mm2;
167.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为:
168.p=f(r,t
in
,t
out
,b,h,r,σ)=f(0.01,80,88,1500,1.0,600,450)=2417kn。
169.实施例3:
170.板带张紧平整参数设置如下:
171.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为1.1。
172.焊缝前板带的屈服强度σ=250n/mm2。
173.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45n/mm2。
174.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45
×
1.1=49.5n/mm2。
175.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60n/mm2。
176.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60
×
1.1=66n/mm2。
177.焊缝前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前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178.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5
×
1500=67.5kn。
179.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49.5
×
1500=74.25kn。
180.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0
×
1500=90kn。
181.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66
×
1500=99kn。
182.焊缝后板带的屈服强度σ=280n/mm2。
183.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50n/mm2。
184.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50
×
1.1=55n/mm2。
185.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70n/mm2。
186.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为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出入口张紧力比例系数k的乘积,即70
×
1.1=77n/mm2。
187.焊缝后板带的厚度为1mm,宽度1500mm,则焊缝后板带的截面积1500mm2。
188.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50
×
1500=75kn。
189.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55
×
1500=82.5kn。
190.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70
×
1500=105kn。
191.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张紧力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极限单位面积张紧力与截面积的乘积,即77
×
1500=115.5kn。
192.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如下:
193.步骤1,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之前时,如图1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67.5kn,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前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74.25kn。
194.步骤2,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与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2和图3所示,则对比焊缝前板带和焊缝后板带的抗断带能力并根据对比情况来设定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其中具体包括:
195.步骤2.1,通过对比焊缝前后板带入口目标张紧力的大小来确定焊缝前后板带抗断带能力的强弱;由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67.5kn,而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75kn,则确定焊缝后板带为强抗断带板带,而焊缝前板带为弱抗断带板带。
196.步骤2.2,将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作对比,其中,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为75kn,而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为90kn,即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小于焊缝前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则:
197.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平整机1之间时,如图2所示,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保持不变,即分别为67.5kn和74.25kn,
198.当板带焊缝5位于平整机1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如图3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即75kn,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即82.5kn。
199.设目标板带延伸率r=0.01,平整机工作辊直径r=600;
200.由于此时,由于焊缝后板带处于平整机1处,所以采用焊缝后板带的屈服极限σ=280;
201.入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in
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50n/mm2;
202.出口张紧辊设定单位面积张紧力t
out
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单位面积张紧力,,即50
×
1.1=55n/mm2;
203.如前所述,板带宽度b为1500,板带厚度h为1;
204.此时的平整机轧制力应设定为:
205.p=f(r,t
in
,t
out
,b,h,r,σ)=f(0.01,50,55,1500,1.0,600,280)=1259kn。
206.步骤3,当板带焊缝5位于出口张紧辊3之后时,如图4所示,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入口目标张紧力,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基于入口张紧辊2的张紧力设定为焊缝后板带的出口目标张紧力,也就是说,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保持不变,分别为75kn和82.5kn。
207.本实施方式的张紧力控制方法中,当板带焊缝5位于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之间时,对于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的张紧力设定,用抗断带能力弱的板带的张紧力参数来设置张紧辊的张紧力,尤其是始终保持张紧力不超过弱抗断带板带的入口极限张紧力,板带焊缝5在经过入口张紧辊2和出口张紧辊3时,即板带交接切换时,保证了弱抗断带板带不会发生断带事故,从而使得板带平整工艺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提升了平整机1的工作效率。
20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