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方法、装置与流程

2022-02-25 18:47: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核电站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2.核电站一回路系统含硼水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产生的有机物,如树脂降解物、密封胶条浸出物、检修残余油脂等,其进入主回路后,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能对传热管道、燃料包壳等重要部件造成腐蚀,含有卤素、硫等有机物高温分解后产生的氯离子、硫酸根等强腐蚀性杂质离子可能产生应力腐蚀风险,进而导致主回路控制、诊断指标偏离,影响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等。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或改变工艺处理方法降低其产生的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方法、装置,解决核电站一回路系统含硼水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产生的有机物影响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乏燃料水池和第一含硼水池;
6.第一含硼水池的输出端连接乏燃料水池的输入端;
7.乏燃料水池存放有使用后的乏燃料,乏燃料水质中的冷却剂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性,乏燃料的辐照性和氧化性用于分解输入液体中的有机物。
8.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升压泵和净化床;
9.乏燃料水池的输出端经升压泵连接净化床的输入端;
10.净化床的输出端连接乏燃料水池的输入端;
11.净化床,用于净化杂质离子。
12.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多个阀门;
13.多个阀门,分别用于控制液体输出第一含硼水池,以及,控制液体进出乏燃料水池、升压泵和净化床。
14.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含硼水池;
15.第二含硼水池的输出端连接乏燃料水池的输入端,第二含硼水池的输入端连接净化床的输出端。
16.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液体进出第二含硼水池的阀门。
17.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应用于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该方法,包括:
18.分析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一浓度;
19.根据第一浓度,确定消解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一耗时;
20.根据第一耗时,控制第一含硼水池中的液体输出至乏燃料水池。
21.可选的,根据第一浓度,确定消解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一耗时,具体包括:
22.根据第一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第一耗时。
23.可选的,当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和净化床时,根据第一耗时,控制第一含硼水池中的液体输出至乏燃料水池,之后还包括:
24.分析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一杂质离子浓度;
25.当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第一含硼水池流向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
26.当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乏燃料水池经升压泵向净化床输出液体,以使净化床净化杂质离子。
27.可选的,控制乏燃料水池经升压泵向净化床输出液体,之后还包括:
28.当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第一含硼水池流向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以及乏燃料水池经升压泵向净化床的液体流动。
29.可选的,当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净化床和第二含硼水池时;该方法,还包括:
30.分析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二浓度;
31.根据第二浓度,确定消解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二耗时;
32.根据第二耗时,控制第二含硼水池、乏燃料水池、升压泵和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33.可选的,根据第二浓度,确定消解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二耗时,具体包括:
34.根据第二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第二耗时。
35.可选的,控制第二含硼水池中的液体、乏燃料水池、升压泵和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之后还包括:
36.分析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二杂质离子浓度;
37.当第二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断开第二含硼水池、乏燃料水池、升压泵和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38.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装置,应用于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该装置,包括:
39.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一浓度;
40.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浓度,确定消解所述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一耗时;
41.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耗时,控制所述第一含硼水池中的液体输出至所述乏燃料水池。
42.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所述第一耗时。
43.可选的,当所述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和净化床时,
所述装置,还包括:
44.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一杂质离子浓度;
45.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含硼水池流向所述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
46.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乏燃料水池经所述升压泵向所述净化床输出液体,以使所述净化床净化杂质离子。
47.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48.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含硼水池流向所述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以及所述乏燃料水池经所述升压泵向所述净化床的液体流动。
49.可选的,当所述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净化床和第二含硼水池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50.第三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二浓度;
51.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浓度,确定消解所述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二耗时;
52.第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耗时,控制所述第二含硼水池、所述乏燃料水池、所述升压泵和所述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53.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54.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所述第二耗时。
55.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56.第四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二杂质离子浓度;
57.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含硼水池、所述乏燃料水池、所述升压泵和所述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58.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59.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60.(1)本技术通过对核电厂水质中的有机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有机物性状与特征,综合比较各种常规有机物的处理方法,结合核电厂一回路系统设计特点,在无需增加系统设备和改造成本的前提下,创造性的采用主回路外氧化和辐照分解有机物及联合净化床净化分解产物的工艺方法,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61.(2)通过上述的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降低含硼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及其分解后生产的无机阴离子含量,而且一回路含硼系统都可以通过介质传递或倒水至乏燃料水质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了硼酸污染后有机物高并且无法通过净化床去除的难题,最终达到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的目的,特别是面对高浓
度油、大量树脂降解物污染事件等情况。
62.(3)本技术实施例从根本上解决了核电站一回路含硼水中有机物处理技术难题,避免了树脂净化床的浪费、减少了放射性硼酸废液的产生,同时也确保了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技术实施例不需要改变系统设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系统设施,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化学试剂,对机组安全无风险。
63.(4)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氧化辐照方法在一回路各系统具有通用性,可以直接通过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乏燃料水池、堆内构件检查井、一回路硼贮存箱等含硼水系统中的胶条、树脂降解物、油脂等有机物的降解难题,同时利用乏燃料水质净化系统净化杂质离子。国内外首次利用乏燃料水池的氧化和辐照性能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在不增加运行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广谱有效的去除一回路各个含硼水系统中各种类型有机物。
64.(5)探索出有机物氧化和辐照分解速率计算方法,有效评估分解时间,为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65.(6)采用氧化辐照并利用多种净化循环方式,在降低一回路系统内有机物含量的同时,也去除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有害杂质离子。
附图说明
6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6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6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7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7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
73.本技术发明人经过对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来源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胶条垫片的硼酸溶解、净化系统树脂的老化氧化、检修产生的油脂等方面,有机物来源比较复杂,且源项物质性状各有不同。这些物质降解后可能产生高浓度的氯离子、硫酸根以及有机油酸等物质,如果直接进入主回路冷却剂系统中,将会对系统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影响。针对上述情况,一是需要采取广谱有效的措施将这些有机物在进入主回路冷却剂
系统之前降解,二是同时要将这些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有害性杂质离子去除。
74.然而,本技术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水中的有机物处理一般通过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工艺、氧化剂氧化、中压紫外分解等单个技术或多个技术联用方法,这些方法或者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或者处理后有引入新的杂质离子等风险,不适于直接应用于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处理。
75.为此,本技术发明人发现氧化辐照方法在一回路各系统具有通用性,可以直接通过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乏燃料水池、堆内构件检查井、一回路硼贮存箱等含硼水系统中的胶条、树脂降解物、油脂等有机物的降解难题。并且,鉴于核电站乏燃料水池中存放有使用后的乏燃料,其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可以提供辐照能量,且乏燃料水质中的冷却剂直接与空气接触,持续产生具有较强氧化性的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
·
oh。在该强氧化和强辐照条件下,各种有机物都会持续、快速的分解形成无机离子和无机碳水化合物等产物。
76.因氧化和辐照方法可以作为广谱有效的方案解决胶条垫片、树脂降解物、油脂等有机物的通过降解问题,制定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各水箱(池)中的含硼水与乏燃料水池建立动态或静态水质循环,利用乏燃料水池中的强氧化和强辐照条件,分解含硼水中的有机物;同时通过净化床的净化系统,去除分解产生的杂质离子。
77.通过上述的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降低含硼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及其分解后生产的无机阴离子含量,而且一回路含硼系统都可以通过介质传递或倒水至乏燃料水质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了硼酸污染后有机物高并且无法通过净化床去除的难题,最终达到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的目的,特别是面对高浓度油、大量树脂降解物污染事件等情况。
7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核电厂水质中的有机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有机物性状与特征,综合比较各种常规有机物的处理方法,结合核电厂一回路系统设计特点,在无需增加系统设备和改造成本的前提下,创造性的采用主回路外氧化和辐照分解有机物及联合净化床净化分解产物的工艺方法,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79.基于上述内容,为了清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80.参见图1,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8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乏燃料水池10和第一含硼水池20;
82.第一含硼水池20的输出端连接乏燃料水池10的输入端;
83.乏燃料水池10存放有使用后的乏燃料,乏燃料水质中的冷却剂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性,乏燃料的辐照性和氧化性用于分解输入液体中的有机物。
84.需要说明的是,核电站乏燃料水池10中存放有使用后的乏燃料,其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可以提供辐照能量,且乏燃料水质中的冷却剂直接与空气接触,持续产生具有较强氧化性的h2o2和
·
oh,通过双氧水实验的测量,乏燃料水池10的氧化性按h2o2浓度计2-10mg/l。在该强氧化和强辐照条件下,各种有机物都会持续、快速的分解形成无机离子和无机碳水化合物等产物。因此,可以直接利用乏燃料水池10对第一含硼水池20输入液体中的有机
物进行分解,无需新增设备,降低改造成本。
85.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减少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杂质离子,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升压泵30和净化床40;
86.乏燃料水池10的输出端经升压泵30连接净化床40的输入端;
87.净化床40的输出端连接乏燃料水池10的输入端;
88.净化床40,用于净化杂质离子。
89.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降低一回路系统内有机物含量的同时,也去除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有害杂质离子。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阀门;
91.多个阀门,分别用于控制液体输出第一含硼水池20,以及,控制液体进出乏燃料水池10、升压泵20和净化床30。
92.可以理解的是,利用阀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动,从而控制对有机物的净化进度,按需对第一含硼水池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93.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含硼水池50;
94.第二含硼水池50的输出端连接乏燃料水池10的输入端,第二含硼水池50的输入端连接净化床40的输出端。
9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以对多个含硼水池中的有机物进行消解,具体消解原理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96.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液体进出第二含硼水池的阀门。
97.本技术通过对核电厂水质中的有机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有机物性状与特征,综合比较各种常规有机物的处理方法,结合核电厂一回路系统设计特点,在无需增加系统设备和改造成本的前提下,创造性的采用主回路外氧化和辐照分解有机物及联合净化床净化分解产物的工艺方法,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98.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
99.参见图3,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包括:
101.s301:分析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一浓度。
102.s302:根据第一浓度,确定消解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一耗时。
103.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302具体可以包括:
104.根据第一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第一耗时。
105.需要说明的是,指数衰减规律具体可如下式(1)和式(2)所示:
106.dc=λcdt
ꢀꢀꢀ
(1)
107.c=c0e-λt
ꢀꢀꢀꢀ
(2)
108.式中,dc为单位时间的总有机碳(toc)浓度变化量,λ为辐照分解速率,c为有机物浓度,dt为单位时间,c0为初始有机物浓度。
109.s303:根据第一耗时,控制第一含硼水池中的液体输出至乏燃料水池。
110.本技术通过对核电厂水质中的有机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有机物性状与特征,综合比较各种常规有机物的处理方法,结合核电厂一回路系统设计特点,在无需增加系统设备和改造成本的前提下,创造性的采用主回路外氧化和辐照分解有机物的工艺方法,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1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当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和净化床时,步骤s303,之后还可以包括:
112.s304:分析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一杂质离子浓度;
113.s305:当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第一含硼水池流向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
114.s306:当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乏燃料水池经升压泵向净化床输出液体,以使净化床净化杂质离子。
115.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降低一回路系统内有机物含量的同时,利用净化床去除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有害杂质离子。
116.在一个例子中,步骤s306,之后还可以包括:
117.当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第一含硼水池流向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以及乏燃料水池经升压泵向净化床的液体流动。
118.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净化床和第二含硼水池时,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19.s501:分析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二浓度。
120.s502:根据第二浓度,确定消解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二耗时。
121.s503:根据第二耗时,控制第二含硼水池、乏燃料水池、升压泵和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122.可以理解的是,乏燃料水池通过升压泵串联净化床,净化水进入第二含硼水池混合后再返回乏燃料水池,消解有机物,具体消解原理已经在上述内容中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1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502,具体可以包括:
124.根据第二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第二耗时。
125.可以理解的是,指数衰减规律具体可如上式(1)和式(2),这里不再赘述。
1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503,之后还可以包括:
127.分析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二杂质离子浓度;
128.当第二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断开第二含硼水池、乏燃料水池、升压泵和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129.通过上述的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降低含硼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及其分解后生产的无机阴离子含量,而且一回路含硼系统都可以通过介质传递或倒水至乏燃料水质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了硼酸污染后有机物高并且无法通过净化床去除的难题,最终达到安全、
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的目的,特别是面对高浓度油、大量树脂降解物污染事件等情况。
130.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装置,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
131.参见图6,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
133.第一分析模块601,用于分析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一浓度;
134.第一计算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浓度,确定消解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一耗时;
135.第一控制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一耗时,控制第一含硼水池中的液体输出至乏燃料水池。
136.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所述第一耗时。
137.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和净化床时,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138.第二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一杂质离子浓度;
139.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含硼水池流向所述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
140.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乏燃料水池经所述升压泵向所述净化床输出液体,以使所述净化床净化杂质离子。
141.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142.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杂质离子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含硼水池流向所述乏燃料水池的液体流动以及所述乏燃料水池经所述升压泵向所述净化床的液体流动。
143.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包括升压泵、净化床和第二含硼水池时;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144.第三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的第二浓度;
145.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浓度,确定消解所述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所需的第二耗时;
146.第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耗时,控制所述第二含硼水池、所述乏燃料水池、所述升压泵和所述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147.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148.根据所述第二浓度和指数衰减规律,确定所述第二耗时。
149.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150.第四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第二含硼水池中有机物和消解后产生的第二杂质离
子浓度;
151.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杂质离子浓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含硼水池、所述乏燃料水池、所述升压泵和所述净化床之间液体循环流动。
152.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系统及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用于处理核电站含硼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153.通过上述的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降低含硼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及其分解后生产的无机阴离子含量,而且一回路含硼系统都可以通过介质传递或倒水至乏燃料水质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了硼酸污染后有机物高并且无法通过净化床去除的难题,最终达到安全、高效、快速的去除一回路含硼系统中的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的目的,特别是面对高浓度油、大量树脂降解物污染事件等情况。
154.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氧化辐照方法在一回路各系统具有通用性,可以直接通过氧化辐照分解解决乏燃料水池、堆内构件检查井、一回路硼贮存箱等含硼水系统中的胶条、树脂降解物、油脂等有机物的降解难题,同时利用乏燃料水质净化系统净化杂质离子。以乏燃料水池中胶条处理的情况为例,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后,乏燃料水池中的胶条垫片产生的有机物快速下降,短时间内从2mg/l水平降低至小于20ug/l的检出限水平,基本100%分解;同时产生较多的衍生物氯离子和一定量的硫酸根,通过投运净化床很快降低至本地水平。堆内构件检查井、一回路硼贮存系统中有机物去除情况与此类似,与乏池连通后同时投运净化床净化,有机物快速降低,阴离子也控制到较低水平,保证了主回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55.本技术实施例从根本上解决了核电站一回路含硼水中有机物处理技术难题,避免了树脂净化床的浪费、减少了放射性硼酸废液的产生,同时也确保了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技术实施例不需要改变系统设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系统设施,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化学试剂,对机组安全无风险。以某核电机组为例,不考虑传统的树脂净化因有机物污染导致的树脂浪费等成本,仅考虑去除高浓度有机物后的硼酸回收,平均每年每台机组节约硼酸40t,减少采购费用60万元,另外还节约了废液蒸馏、放射性固废处理、除盐水制水等经济成本,也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156.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技术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