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2-24 12:39: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堆处理设备,属于纺织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冷堆工艺主要应用于纺织品的处理,主要形式有先漂后刺以及先刺后漂,前者断裂强度和伸长率较高,后者柔软性和吸水性较好,但这两者都存在化学药剂用量较高及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
3.此外,现有冷堆工艺的发生一般都是将布料或纤网堆置在箱体内,并浸泡冷堆剂,而常用的冷堆箱多为普通的浸泡箱或筒,不仅渗透时间长,而且易出现浸透不完全的结果,导致浸透效果较差,生产效率较低。
4.公开号为cn 110219117a ,公开日为2019年9月10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冷堆染色机及应用该冷堆染色机的染色工艺,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供布料上色的运输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的上色机构,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冷堆机构,所述冷堆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侧的车架、转动设置于车架上的供染料浸染后的布料缠绕的驱动辊、设置于车架上的驱动驱动辊转动的驱动组件、套设在缠绕有布料的驱动辊上的柔性膜、与所述驱动辊两端同轴固定的随驱动辊同步转动的封闭盘,以及连接柔性膜两端与封闭盘以覆盖布料表面的拼接组件,所述封闭盘呈圆形且所述柔性膜内表面与布料抵接。虽然该发明具有减少布料堆置染色时染液流失的效果,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中采用的冷堆装置为普通的冷堆桶或冷堆箱,该种冷堆装置的浸透效果只能依赖于冷堆液的慢慢渗透,属于静态渗透,渗透效果较差,同时,需要使用较多的冷堆液,导致制造冷堆液的药剂的用量较高,污染较大。
5.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渗透效果较差、冷堆处理效果不佳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渗透效果较好、冷堆处理效果较佳的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包括外箱体及其内部设置的冷堆液,该冷堆液里设置有待处理的纺织物;所述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顶夹架与底夹架,所述顶夹架近外箱体的顶部设置,底夹架近外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纺织物的首端夹定在顶夹架内,纺织物的尾端夹定在底夹架内,纺织物上位于首端、尾端之间的部位为集中部,该集中部设置于顶夹架、底夹架之间,且纺织物与冷堆液相接触;所述外箱体的外侧部与驱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8.所述集中部在竖向呈现为依次往复层叠的z字型结构。
9.所述外箱体内还设置有中顶装置,该中顶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该中顶装置的种类为中夹架、支撑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中夹架的中部对集中部进行夹持;所述支撑架的内端与外箱体的内侧部相连接,支撑架的外端对集中部进行横向外撑。
10.所述顶夹架包括左固定部及与其进行夹持配合的右伸缩部,所述底夹架包括右固定部及与其进行夹持配合的左伸缩部;所述左固定部、右固定部的结构一致,均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前固定单元、后固定单元;所述前固定单元、后固定单元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连侧杆与对接凹槽,所述连侧杆的内端与外箱体的内侧部相连接,连侧杆的外端与对接凹槽的内端相连接,对接凹槽的外端与右伸缩部进行正对的夹持配合。
11.所述右伸缩部、左伸缩部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对接纵杆、前伸缩杆与后伸缩杆,所述对接纵杆的中部与对接凹槽进行夹持配合,对接纵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伸缩杆、后伸缩杆的外端相连接,前伸缩杆、后伸缩杆的内端均与外箱体的内侧部相连接。
12.所述中夹架的结构与顶夹架或底夹架的结构一致。
13.所述支撑架包括相互铰连的甲单元与乙单元,所述甲单元包括甲外纵杆,以及相互平行的甲前横杆、甲后横杆,所述甲前横杆、甲后横杆的内端均与外箱体的内侧部相连接,甲前横杆、甲后横杆的外端分别与甲外纵杆的两端相互连接,甲前横杆的中部的外侧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甲前转轴,甲后横杆的中部的外侧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甲后转轴;所述乙单元包括乙外纵杆,以及相互平行的乙前横杆、乙后横杆,所述乙前横杆、乙后横杆的内端均与外箱体的内侧部相连接,乙前横杆、乙后横杆的外端分别与乙外纵杆的两端相互连接,乙前横杆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乙前转孔,乙后横杆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乙后转孔,所述乙前转孔套设在甲前转轴上进行转动配合,所述乙后转孔套设在甲后转轴上进行转动配合。
14.所述甲前横杆、甲后横杆、乙前横杆、乙后横杆的内端各与一个固定滑块的外端相连接,该固定滑块的内端嵌入在竖向滑槽的内部,固定滑块、竖向滑槽进行竖向的滑动配合,且竖向滑槽开设在外箱体的侧部内。
15.所述固定滑块包括内滑座、前耳板与后耳板,所述内滑座嵌入在竖向滑槽的内部,内滑座、竖向滑槽进行竖向的滑动配合,内滑座的外侧面与前耳板、后耳板的内端相连接,前耳板、后耳板的外端向远离竖向滑槽的方向延伸,前耳板的中部通过板间轴与后耳板的中部相连接,板间轴的两端分别与前耳板、后耳板上各开设的耳板孔进行对应的转动配合,板间轴的侧围与甲前横杆、甲后横杆、乙前横杆或乙后横杆的内端相连接。
16.一种上述翻转式冷却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位于外箱体顶部的箱门开启,再将纺织物的尾端放入外箱体内,然后将纺织物的尾端夹持在底夹架内,再将纺织物的首端夹持在顶夹架内,且使集中部设置于顶夹架、底夹架之间,然后将箱门进行关闭,再通过箱门中开设的注液孔向外箱体内注入冷堆液,直至纺织物与冷堆液全部接触,然后封闭注液孔,再启动驱动机,以带动外箱体进行运动,该运动的形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位于水平面的转动,位于竖直面的转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中,包括外箱体及其内部设置的冷堆液,冷堆液里设置有待处理的纺织物,其中,外箱体的外侧部与驱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顶夹架与底夹架,顶夹架近外箱体的顶部设置,底夹架近外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纺织物的首端夹定在顶夹架内,纺织物的尾端夹定在底夹架内,纺织物上位于首端、尾端之间的部位为集中部,集中部设置于顶夹架、底夹架之间,应用时,先将纺织物的首端、尾端分别与顶夹架、底夹架进行对应的夹持配合,以对首端、尾端进行固定,固定之后,位于首端、尾端之间的集中部自然的位于顶夹架、底夹架之间,集中部的状态可为堆积、层积,优选为在竖向呈现为依次往复层叠的z字型结构,再向外箱体内注入冷堆液,直至冷堆液与纺织物全面接触,然后通过驱动机驱使外箱体及其内部的纺织物一并运动,该运动的形式包括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位于水平面的转动或位于竖直面的转动,其中,尤以位于竖直面的转动最佳,能使外箱体内的冷堆液产生有规律的,且力度较强的扰动,从而对纺织物进行更全面、更有力的接触,提升渗透的效果,从而提升冷堆处理的效果,降低冷堆处理的时间与药剂用量。因此,本发明不仅渗透效果较好,冷堆处理效果较佳,而且处理时间较短,药剂用量较少。
18.2、本发明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中,外箱体内还设置有中顶装置,该中顶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该中顶装置的种类为中夹架、支撑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中夹架的中部对集中部进行夹持,而支撑架则不对集中部形成夹持,只是将集中部向外撑起,外撑的方向为类横向,该设计能避免集中部在冷堆处理过程中发生堆积,利于集中部的展开,不仅能够扩大冷堆液与集中部的接触面积,而且利于发挥驱动机所驱使的运动的优点,形成协作,进一步提升渗透效果。因此,本发明能避免纺织物的堆积,提升渗透效果。
19.3、本发明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中,支撑架包括相互铰连的甲单元与乙单元,其中,甲单元包括甲外纵杆、甲前横杆、甲后横杆、甲前转轴与甲后转轴,乙单元包括乙外纵杆、乙前横杆、乙后横杆、乙前转孔、乙后转孔,应用时,甲外纵杆、乙外纵杆与集中部相接触,以将集中部向外撑起,同时,乙前转孔套设在甲前转轴上进行转动配合,乙后转孔套设在甲后转轴上进行转动配合,从而使甲前横杆、乙前横杆发生相互转动,甲后横杆、乙后横杆发生相互转动,进而改变甲外纵杆、乙外纵杆的间距,不仅能避免集中部发生堆积,而且能对集中部被外撑的状态进行调整,对集中部上被外撑的部位进行抚动,增强该部分的渗透效果,并对该部分附近的冷堆液进行扰动,提升冷堆液的动态渗透效果,增强冷堆处理的效果。因此,本发明利于实现动态渗透,渗透效果较好。
20.4、本发明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中,甲前横杆、甲后横杆、乙前横杆、乙后横杆的内端各与一个固定滑块的外端相连接,该固定滑块的内端嵌入在竖向滑槽的内部,固定滑块、竖向滑槽进行竖向的滑动配合,竖向滑槽开设在外箱体的侧部内,应用时,随着外箱体的运动,外箱体自身,以及其内部的冷堆液都会发生运动,这些运动会驱使固定滑块、竖向滑槽发生相对滑动,从而驱使甲前横杆、乙前横杆发生相互转动,甲后横杆、乙后横杆发生相互转动,进而改变甲外纵杆、乙外纵杆的间距与相对位置,不仅提升集中部被渗透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增强动态渗透的效果。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实现动态渗透,而且渗透效果较强。
21.5、本发明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及其使用方法中,操作顺序是先在外箱体中固定待处理的纺织物,且纺织物固定之后为展开状态(通过底夹架、顶夹架、中顶装置实现),再向外箱体中注满冷堆液,随后,驱使外箱体及其内部的纺织物一并运动,由于纺织物为展开的状态,因而,它与冷堆液能够充分的接触,尤其在冷堆液还随外箱体为晃动的状态下,渗透效果更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冷堆液的单位利用率,节省冷堆液的用量,此外,底夹架、顶夹架对纺织物的夹持都为柔性夹持,而中顶装置对纺织物的外顶更为柔性接触,都不会损害纺织物的表面,更不会损害纺织物的质量。因此,本发明不仅对冷堆液的单位利用率较高,节省冷堆液的用量,而且与纺织物为柔性接触,不会损害纺织物的质量。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设置有中顶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中在外箱体内设置有支撑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中的顶夹架的俯视图。
26.图5是图3中的甲单元的俯视图。
27.图6是图5中的甲前横杆的主视图。
28.图7是图3中的乙单元的俯视图。
29.图8是图7中的乙前横杆的主视图。
30.图9是图3中的固定滑块与外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31.图10是本发明中的外箱体作位于水平面的转动的轨迹示意图。
32.图11是本发明中的外箱体作位于竖直面的转动的轨迹示意图。
33.图中:纺织物1、首端11、尾端12、集中部13、外箱体2、驱动机21、固定滑块22、竖向滑槽23、内滑座24、前耳板25、后耳板26、板间轴27、耳板孔28、箱门29、注液孔291、顶夹架3、左固定部31、右伸缩部32、前固定单元33、后固定单元34、连侧杆35、对接凹槽36、底夹架4、右固定部41、左伸缩部42、对接纵杆43、前伸缩杆44、后伸缩杆45、中顶装置5、中夹架6、支撑架7、甲单元8、甲外纵杆81、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甲前转轴84、甲后转轴85、乙单元9、乙外纵杆91、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乙前转孔94、乙后转孔95。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5.参见图1—图11,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包括外箱体2及其内部设置的冷堆液,该冷堆液里设置有待处理的纺织物1;所述外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顶夹架3与底夹架4,所述顶夹架3近外箱体2的顶部设置,底夹架4近外箱体2的底部设置,所述纺织物1的首端11夹定在顶夹架3内,纺织物1的尾端12夹定在底夹架4内,纺织物1上位于首端11、尾端12之间的部位为集中部13,该集中部13设置于顶夹架3、底夹架4之间,且纺织物1与冷堆液相接触;所述外箱体2的外侧部与驱动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6.所述集中部13在竖向呈现为依次往复层叠的z字型结构。
37.所述外箱体2内还设置有中顶装置5,该中顶装置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该中顶装置
5的种类为中夹架6、支撑架7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中夹架6的中部对集中部13进行夹持;所述支撑架7的内端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支撑架7的外端对集中部13进行横向外撑。
38.所述顶夹架3包括左固定部31及与其进行夹持配合的右伸缩部32,所述底夹架4包括右固定部41及与其进行夹持配合的左伸缩部42;所述左固定部31、右固定部41的结构一致,均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前固定单元33、后固定单元34;所述前固定单元33、后固定单元3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连侧杆35与对接凹槽36,所述连侧杆35的内端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连侧杆35的外端与对接凹槽36的内端相连接,对接凹槽36的外端与右伸缩部32进行正对的夹持配合。
39.所述右伸缩部32、左伸缩部42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对接纵杆43、前伸缩杆44与后伸缩杆45,所述对接纵杆43的中部与对接凹槽36进行夹持配合,对接纵杆43的两端分别与前伸缩杆44、后伸缩杆45的外端相连接,前伸缩杆44、后伸缩杆45的内端均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
40.所述中夹架6的结构与顶夹架3或底夹架4的结构一致。
41.所述支撑架7包括相互铰连的甲单元8与乙单元9,所述甲单元8包括甲外纵杆81,以及相互平行的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所述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的内端均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的外端分别与甲外纵杆81的两端相互连接,甲前横杆82的中部的外侧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甲前转轴84,甲后横杆83的中部的外侧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甲后转轴85;所述乙单元9包括乙外纵杆91,以及相互平行的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所述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的内端均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的外端分别与乙外纵杆91的两端相互连接,乙前横杆92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乙前转孔94,乙后横杆93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乙后转孔95,所述乙前转孔94套设在甲前转轴84上进行转动配合,所述乙后转孔95套设在甲后转轴85上进行转动配合。
42.所述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的内端各与一个固定滑块22的外端相连接,该固定滑块22的内端嵌入在竖向滑槽23的内部,固定滑块22、竖向滑槽23进行竖向的滑动配合,且竖向滑槽23开设在外箱体2的侧部内。
43.所述固定滑块22包括内滑座24、前耳板25与后耳板26,所述内滑座24嵌入在竖向滑槽23的内部,内滑座24、竖向滑槽23进行竖向的滑动配合,内滑座24的外侧面与前耳板25、后耳板26的内端相连接,前耳板25、后耳板26的外端向远离竖向滑槽23的方向延伸,前耳板25的中部通过板间轴27与后耳板26的中部相连接,板间轴27的两端分别与前耳板25、后耳板26上各开设的耳板孔28进行对应的转动配合,板间轴27的侧围与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乙前横杆92或乙后横杆93的内端相连接。
44.一种上述翻转式冷却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位于外箱体2顶部的箱门29开启,再将纺织物1的尾端12放入外箱体2内,然后将纺织物1的尾端12夹持在底夹架4内,再将纺织物1的首端11夹持在顶夹架3内,且使集中部13设置于顶夹架3、底夹架4之间,然后将箱门29进行关闭,再通过箱门29中开设的注液孔291向外箱体2内注入冷堆液,直至纺织物1与冷堆液全部接触,然后封闭注液孔291,再启动驱动机21,以带动外箱体2进行运动,该
运动的形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位于水平面的转动,位于竖直面的转动。
45.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本发明中的纺织物包括非织造布、棉、或者梳理成网后的棉纤网。
4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动态渗透,为此,不仅需要将外箱体2的外侧部与驱动机21的输出端相连接,以使驱动机21向外箱体2提供驱动力,从而实现外箱体2的各种运动,而且需要在外箱体2运动时,确保外箱体2内部的纺织物1不发生堆积,否则,将有损动态渗透的效果,为此,本发明的初步设计是对纺织物1的首端11、尾端12进行固定,再利用外箱体2的运动及其所造成的冷堆液的扰动,以对集中部13进行驱动,避免集中部13发生堆积,从而避免纺织物1发生堆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设计出中顶装置5以对集中部13进行夹持或外撑,从而进一步的避免集中部13在冷堆处理的过程中发生堆积。
47.实施例1:参见图1—图11,一种翻转式冷却箱,包括外箱体2及其内部设置的冷堆液,该冷堆液里设置有待处理的纺织物1;所述外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顶夹架3与底夹架4,所述顶夹架3近外箱体2的顶部设置,底夹架4近外箱体2的底部设置,所述纺织物1的首端11夹定在顶夹架3内,纺织物1的尾端12夹定在底夹架4内,纺织物1上位于首端11、尾端12之间的部位为集中部13,该集中部13设置于顶夹架3、底夹架4之间,且纺织物1与冷堆液相接触;所述外箱体2的外侧部与驱动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优选集中部13在竖向呈现为依次往复层叠的z字型结构。
48.一种上述翻转式冷却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位于外箱体2顶部的箱门29开启,再将纺织物1的尾端12放入外箱体2内,然后将纺织物1的尾端12夹持在底夹架4内,再将纺织物1的首端11夹持在顶夹架3内,且使集中部13设置于顶夹架3、底夹架4之间,然后将箱门29进行关闭,再通过箱门29中开设的注液孔291向外箱体2内注入冷堆液,直至纺织物1与冷堆液全部接触,然后封闭注液孔291,再启动驱动机21,以带动外箱体2进行运动,该运动的形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位于水平面的转动,位于竖直面的转动。
49.实施例2: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箱体2内还设置有中顶装置5,该中顶装置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该中顶装置5的种类为中夹架6、支撑架7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中夹架6的中部对集中部13进行夹持;所述支撑架7的内端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支撑架7的外端对集中部13进行横向外撑。
50.实施例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顶夹架3包括左固定部31及与其进行夹持配合的右伸缩部32,所述底夹架4包括右固定部41及与其进行夹持配合的左伸缩部42;所述左固定部31、右固定部41的结构一致,均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前固定单元33、后固定单元34;所述前固定单元33、后固定单元3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连侧杆35与对接凹槽36,所述连侧杆35的内端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
连接,连侧杆35的外端与对接凹槽36的内端相连接,对接凹槽36的外端与右伸缩部32进行正对的夹持配合。所述右伸缩部32、左伸缩部42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对接纵杆43、前伸缩杆44与后伸缩杆45,所述对接纵杆43的中部与对接凹槽36进行夹持配合,对接纵杆43的两端分别与前伸缩杆44、后伸缩杆45的外端相连接,前伸缩杆44、后伸缩杆45的内端均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
51.实施例4: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架7包括相互铰连的甲单元8与乙单元9,所述甲单元8包括甲外纵杆81,以及相互平行的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所述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的内端均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的外端分别与甲外纵杆81的两端相互连接,甲前横杆82的中部的外侧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甲前转轴84,甲后横杆83的中部的外侧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甲后转轴85;所述乙单元9包括乙外纵杆91,以及相互平行的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所述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的内端均与外箱体2的内侧部相连接,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的外端分别与乙外纵杆91的两端相互连接,乙前横杆92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乙前转孔94,乙后横杆93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乙后转孔95,所述乙前转孔94套设在甲前转轴84上进行转动配合,所述乙后转孔95套设在甲后转轴85上进行转动配合。
52.实施例5: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甲前横杆82、甲后横杆83、乙前横杆92、乙后横杆93的内端各与一个固定滑块22的外端相连接,该固定滑块22的内端嵌入在竖向滑槽23的内部,固定滑块22、竖向滑槽23进行竖向的滑动配合,且竖向滑槽23开设在外箱体2的侧部内。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