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负压式除尘料斗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1:4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式除尘料斗。


背景技术:

2.抓斗式卸船机是一种用于抓卸轮船上的散料01的门式抓斗式起重机,抓斗式卸船机通过其抓斗实现对散料01的抓取和卸放。
3.在桥式抓斗卸船机的装卸作业中,抓斗02向作为容器的料斗卸放散料01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大的灰尘。这些粉尘随风飘洒在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4.目前多采用布袋式除尘系统、干雾系统实现除尘目的。然而,布袋式除尘系统和干雾系统难以应用于料斗,即使安装于料斗,也会因其除尘原理而难以合理高效的回收料斗内的粉尘,难以有效遏制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式除尘料斗,可以高效回收料斗内的粉尘,避免因前述粉尘向外界扩散而造成环境污染。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除尘料斗,包括料斗本体和紧邻所述料斗本体的内壁设置的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与所述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料斗本体的外侧敞开,所述风道的入风口连通于所述料斗本体的内腔;所述出风口连接有除尘器。
7.优选地,所述负压式除尘料斗的一侧侧壁的开口高度低于其余所述侧壁的开口高度。
8.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层包括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基础层和朝向所述料斗本体的入料口并延伸至所述内壁外的延伸层;全部所述侧壁包括进料侧和挡料侧;仅所述挡料侧设有所述第一夹层。
9.优选地,所述料斗本体呈四棱台状;全部所述侧壁包括一个进料侧和三个挡料侧;三个所述挡料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夹层。
10.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延伸层且朝向所述料斗本体的外周敞露。
11.优选地,还包括横挡于所述料斗本体的入料口的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具有用以供散料自所述入料口向所述料斗本体的出料口筛落的网孔;所述第二夹层的周侧衔接于所述第一夹层的底部边缘。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夹层与衔接的所述第一夹层共同形成嵌套于所述入料口内的碗状夹层壁。
13.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数量和所述除尘器的数量均为多个。
14.优选地,全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料斗本体的两对侧侧壁;两组所述除尘器分别连接于所述出风口。
15.优选地,所述除尘器具体为湿式除尘器。
16.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包括料斗本体和紧邻所述料斗本体的内壁设置的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与所述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料斗本体的外侧敞开,所述风道的入风口连通于所述料斗本体的内腔;所述出风口连接有除尘器。
17.上述负压式除尘料斗中,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料斗本体的外侧敞开,入风口则与料斗本体的内腔上部相互连通。因风道的出风口连接有除尘器,除尘器在开启时可通过风道在料斗本体的内腔上部产生负压,从而令料斗本体内扬起的粉尘回收至除尘器内。
18.上述过程中,料斗本体的内腔上部因散料的投放而产生近似密封的空间,这是除尘器能够通过风道在料斗本体内产生合适负压的结构基础。具体来说,当散料恰好投放于料斗本体的入料口时,前述散料占据了料斗本体的入料口处的绝大部分空间,而料斗本体的出料口或被已经投放的散料填堵,或因口径较小而对除尘器的作业影响不大,此时,料斗本体、风道以及恰好处于料斗本体的入料口的散料三者就可以令料斗本体的内腔上部形成近似密封的空间,进而令除尘器在前述空间内产生足够回收粉尘而不影响散料的负压。
19.可见,由于投放散料的过程中,即将进入料斗本体的散料的下方是产生粉尘和粉尘含量最大的部位,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进行除尘作业时,该负压式除尘料斗利用除尘器和风道在前述特定部位产生负压,令粉尘在料斗本体内实现回收,很大程度减少了扩散至料斗本体外部的粉尘,杜绝了环境污染。此外,该负压式除尘料斗对料斗本体的原有结构改动较小,同样也对料斗本体的原有功能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侧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的工作原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其中,01-散料、02-抓斗、1-料斗本体、2-第一夹层、201-出风口、21-基础层、22-延伸层、3-第二夹层、4-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的结构示意
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除尘料斗,包括料斗本体1和紧邻料斗本体1的内壁设置的第一夹层2;前述第一夹层2与料斗本体1的内壁间隔分布,二者之间的空隙形成风道。
30.在该负压式除尘料斗中,风道的出风口201朝向料斗本体1的外侧敞开,该风道的入风口则与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相互连通。此外,风道的出风口201还连接有除尘器4。其中,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指的是靠近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的部分空腔,相反,料斗本体1的内腔下部则指的是靠近料斗本体1的出料口的部分空腔。
31.使用该负压式除尘料斗时,散料01自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进入时占据了入料口的绝大部分空腔位置,此时开启除尘器4后,除尘器4通过风道可以在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产生一定负压,令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的空气以及因投放散料01而扬起的粉尘沿特定路径流入风道,从而避免投放散料01时扬起的粉尘四处弥散而污染作业场地。
32.需要注意的是,除尘器4利用负压回收粉尘以避免扬尘时,一方面需要利用料斗本体1、恰好投放并处于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处的散料01、风道三者在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形成近似密封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对扬起的粉尘产生足够的吸力而不必对已经落入料斗本体1的内腔下部的散料01产生吸力,因此,前者需要合理控制料斗本体1的尺寸与每次投放的散料01的量之间的关系,后者需要根据具体散料01的特性选用能够产生合适吸力的除尘器4。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3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中,其中一侧侧壁的开口高度低于其余侧壁的开口高度。例如,该负压式除尘料斗大致呈四棱台状,则该负压式除尘料斗具有四个侧壁,其中一侧侧壁开口低于其余三侧侧壁的开口高度。其中,前述开口高度可以看作是图3所示的纵向的尺寸。
35.因第一夹层2与料斗本体1的内壁所形成的风道位于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也就是说,第一夹层2设于料斗本体1的上部。前述第一夹层2的高度可以不大于料斗本体1的高度,此时,负压式除尘料斗的侧壁高度指的是料斗本体1的高度。前述第一夹层2的高度也可以大于料斗本体1的高度,此时,负压式除尘料斗的侧壁高度指的是第一夹层2在图3所示方向的上缘距离料斗本体1的出料口的下缘之间的高度。
36.以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负压式除尘料斗应用于具体作业时,散料01可以自开口高度较低的一侧侧壁水平移至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举例来说,操作人员利用抓斗02抓取散料01并投放至该负压式除尘料斗时,抓斗02的高度不必提高至整个负压式除尘料斗的上方,可以仅仅高于开口高度较低的一侧侧壁,进而令前述抓斗02水平移入料斗本体1内,减少对包括抓斗02在内的作业车辆的尺寸限制,降低抓斗02的操作难度。
37.当然,相较于开口高度较低的一侧侧壁而言,其余侧壁则有利于在料斗本体1和风道的入口之间形成近似密封的空间,有利于阻挡料斗本体1内产生的粉尘向外扩散。
38.在上述机构的基础上,为了减少对料斗本体1即常规料斗的结构变动,该负压式除尘料斗中,第一夹层2包括与料斗本体1的内壁相对分布的基础层21,还包括朝向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一侧向外延伸的延伸层22;料斗本体1的全部侧壁包括进料侧和挡料侧,仅挡料侧
设有第一夹层2。可见,对于设有第一夹层2的挡料侧而言,第一夹层2的延伸层22延长了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的高度;而对于未设第一夹层2的进料侧而言,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的高度不变。
39.简而言之,该负压式除尘料斗相当于在常规料斗的入料口处增设第一夹层2,利用第一夹层2的基础层21和常规料斗的内壁形成第一风道,例如基础层21为单层板体,其与常规料斗的内壁平行间隔,二者的间隙为第一风道;与此同时,利用第一夹层2的延伸层22在常规料斗的外部形成第二风道,例如延伸层22为双层板体,该双层板体内部的空腔就是第二风道。前述双层板体沿厚度方向的部分边缘封闭、部分边缘敞露,以便与第一风道连通。
40.其中,同一料斗本体1可包括一个进料侧,其余侧壁为挡料侧;也可以包括多个进料侧,其余侧壁为挡料侧。通常,一个负压式除尘料斗仅设置一个进料侧。示例性的,该负压式除尘料斗中,料斗本体1呈四棱台状,具有一个进料侧和三个挡料侧;前述三个挡料侧均设有第一夹层2。
41.进一步地,风道的出风口201设于延伸层22且朝向料斗本体1的外周敞露。出风口201设于延伸层22,可以避免对料斗本体1进行穿孔,减少对料斗本体1的结构变动;出风口201设于料斗本体1的外周,方便出风口201与除尘器4连接,减少对投放散料01的干扰。
42.为了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还包括第二夹层3。第二夹层3为筛板结构,横挡于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第一夹层2的周侧衔接于第一夹层2的底部边缘,实现第一夹层2和第二夹层3拼接为完整的板状结构。前述第二夹层3一方面用于对投放于料斗本体1内的散料01进行筛分,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夹层2在料斗本体1内的定位安装,有利于在风道的入口处形成近似密封的空间。
43.第二夹层3可沿图3所示的方位水平分布,也可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44.第二夹层3具有若干可供散料01自入料口向出料口筛落的网孔;网孔的孔径根据具体散料01的尺寸设置,从而确保散料01能够顺利通过第二夹层3,而掺杂于散料01内且尺寸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第二夹层3。
45.示例性的,第二夹层3和第一夹层2共同拼接为碗状夹层壁,且该碗状夹层壁嵌套于料斗本体1的入料口处。
46.第二夹层3与衔接的第一夹层2共同形成上大下小的碗状夹层壁。该碗状夹层壁嵌套于入料口内,碗状夹层壁的周侧壁体即第一夹层2,第一夹层2可与料斗本体1的内壁处处间距相等;碗状夹层壁的底部壁体即第二夹层3,第二夹层3在料斗本体1内的高度对应于该负压式除尘料斗的最大容量。
4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中,无论设置一个风道还是设置多个独立的风道,出风口201的数量均可以设置为多个;与之相适应地,多个出风口201一一对应连接有多个除尘器4。
48.例如,全部出风口201可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于料斗本体1的两对侧侧壁,两组除尘器4分别连接于前述两组出风口201,从而令料斗本体1内的空气按照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令粉尘的回收更加高效快捷。
49.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中,采用湿式除尘器4作为上文任意一处所提及的除尘器4。湿式除尘器4包括吸尘罩管道和前置预处理装置;在投放散料01且湿式除尘器4开启时,吸尘罩管道将含尘气体引入前置预处理装置,前置预处理装置上的喷口
把含尘气体喷入前置预处理装置的水箱,使含尘气体中的粉尘与水充分接触,这样就能使粉尘沉入水中,最终令粉尘随水排出。
50.当投放的散料01为较为干燥的煤种时,采用湿式除尘器4可以有效防止因前述煤种产生的烟气过于干燥而引起自燃,保障作业安全。当投放的散料01为含水分较多的煤种时,湿式除尘器4可以正常高效运作,不会因前述煤种产生的烟气过于湿润而难以回收。
51.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在料斗本体1的原有结构上合理布置第一夹层2和第二夹层3,从而在料斗本体1内形成可引导携带粉尘的空气按照既定路线流动的风道。前述风道结合湿式除尘器4,在料斗本体1的内腔上部产生负压,实现携带有粉尘的空气流入湿式除尘器4内。其中,第二夹层3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有利于筛除掺杂于散料01内的大尺寸杂质。此外,采用湿式除尘器4既可以满足含水量较大的粉尘的回收,又能够避免在回收含水量较少的粉尘时造成自燃,因此安全性更高,可长期稳定作业,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维护作业的负担,改善作业环境。
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式除尘料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