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薄膜双面除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07: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双面除尘机构。


背景技术:

2.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维材料。例: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等。薄膜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
3.薄膜在进行后续工艺处理如在其表面进行印刷图案文字等时,需要对其表面除尘处理,对于厚度较厚的薄膜,需要对其双面进行除尘作业,目前的薄膜除尘机构存在除尘辊需要经常更换,导致生产成本的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薄膜双面除尘机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双面除尘机构,包括机架、可升降的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对薄膜正面进行除尘的第一除尘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对薄膜背面进行除尘的第二除尘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对第一除尘辊表面进行除尘的第一清洁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对第二除尘辊表面进行除尘的第二清洁辊,所述第一除尘辊、第二除尘辊、第一清洁辊和第二清洁辊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除尘辊始终对薄膜正面保持一向下的作用力。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洁辊和第二清洁辊上缠绕有可撕式粘纸。
7.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内设置有竖直的导杆,导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除尘辊的端部转动连接在该滑块上,所述滑块上方的导杆上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对滑块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
8.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连接第一清洁辊的第一支架和用于转动连接第二清洁辊的第二支架。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一u形支撑槽和u形悬空槽;所述第一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一支架的支撑槽内时,第一清洁辊侧壁与第一除尘辊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一支架的悬空槽内时,第一清洁辊侧壁与第一除尘辊侧壁相分离;所述第二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二支架的支撑槽内时,第二清洁辊侧壁与第二除尘辊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二支架的悬空槽内时,第二清洁辊侧壁与第二除尘辊侧壁相分离。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支撑槽底部与第一除尘辊轴心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除尘辊与第一清洁辊之间的轴心线间距;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槽底部与第二除尘辊轴心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除尘辊与第二清洁辊之间的轴心线间距。
11.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对薄膜正面进行除尘的第三除尘辊和第四除尘
辊,所述第三除尘辊和第四除尘辊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均与第一除尘辊相平行。
12.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同时对第三除尘辊和第四除尘辊表面进行除尘的第三清洁辊,所述第三清洁辊上缠绕有可撕式粘纸。
13.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连接第三清洁辊的第三支架。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一u形支撑槽和u形悬空槽,所述第三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三支架的支撑槽内时,第三清洁辊侧壁同时与第三除尘辊和第四除尘辊的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三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三支架的悬空槽内时,第三清洁辊侧壁同时与第三除尘辊和第四除尘辊的侧壁相分离。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清洁辊同时对薄膜的正面和背面进行除尘作业,同时用清洁辊对除尘辊进行自清洁作业,避免频繁更换除尘辊,并通过具有支撑槽和悬空槽的支架用于放置清洁辊,使得清洁辊的拆卸安装以及存储都十分便利。
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机架,11-放料辊,12-薄膜,2-第一除尘辊,21-第一清洁辊,3-第二除尘辊,31-第二清洁辊,4-第三除尘辊,5-第四除尘辊,6-第五除尘辊,61-第四清洁辊,7-支撑框架,71-滑块,72-弹簧,8-第三清洁辊,9-第一支架,91-支撑槽,92-悬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2.如图1-3所示,一种薄膜双面除尘机构,包括机架1、第一除尘辊2、第二除尘辊3、第三除尘辊4、第四除尘辊5、第五除尘辊6、第一清洁辊21、第二清洁辊31、第三清洁辊8、第四清洁辊61,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32、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62。
23.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缠绕有薄膜12的放料辊11。
24.第一除尘辊2、第二除尘辊3、第三除尘辊4、第四除尘辊5、第五除尘辊6、第一清洁辊21、第二清洁辊31、第三清洁辊8和第四清洁辊61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且放料辊11、第一除尘辊2、第二除尘辊3、第三除尘辊4、第四除尘辊5、第五除尘辊6、第一清洁辊21、第二清洁辊31、第三清洁辊8和第四清洁辊61均相互平行。薄膜12经放料辊11流出,依次绕过第四除尘辊5、第三除尘辊4、第二除尘辊3、第五除尘辊6和第一除尘辊2,其中第三除尘辊4和第四除尘辊5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除尘辊2、第三除尘辊4、第五除尘辊6和第四除尘辊5对薄膜12正面进行除尘,第二除尘辊3对薄膜12背面进行除尘;五根除尘辊除了对薄膜进行除尘的同时,还起到输送薄膜的作用。
25.其中,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带动力的输送辊,第一除尘辊2作用在该输送辊上,对该输送辊上绕接而过的薄膜正面进行压紧式清洁。
26.机架1上设置有支撑框架7,该支撑框架7内设置有竖直的导杆,导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71,第一除尘辊2的端部转动连接在该滑块71上,滑块71上方的导杆上套设有弹簧72,该弹簧对滑块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第一除尘辊2在自身重力和弹簧的双重作用下,其周侧壁压在该输送辊的周侧壁上,使得第一除尘辊的除尘效果更佳,并保障对薄膜的输送效果,其余几根除尘辊起到一个辅助输送辊的效果,该些除尘辊与薄膜之间紧靠薄膜的张紧力,该力较小,对薄膜的清洁效果不如第一除尘辊。
27.第一清洁辊21、第二清洁辊31、第三清洁辊8、第四清洁辊61上缠绕有可撕式粘纸。
28.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32、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62的数量均为两个并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32、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62上均设置有一u形支撑槽91和u形悬空槽92,第一清洁辊21的端部位于第一支架9的支撑槽内时,第一清洁辊21侧壁与第一除尘辊2侧壁相贴合,第一清洁辊21的端部位于第一支架9的悬空槽内时,第一清洁辊21侧壁与第一除尘辊2侧壁相分离;第二清洁辊31的端部位于第二支架32的支撑槽内时,第二清洁辊31侧壁与第二除尘辊3侧壁相贴合,第二清洁辊的端部位于第二支架的悬空槽内时,第二清洁辊侧壁与第二除尘辊侧壁相分离;第三清洁辊8的端部位于第三支架的支撑槽内时,第三清洁辊8侧壁同时与第三除尘辊4和第四除尘辊5的侧壁相贴合,第三清洁辊8的端部位于第三支架的悬空槽内时,第三清洁8辊侧壁同时与第三除尘辊4和第四除尘辊5的侧壁相分离;第四清洁辊61的端部位于第四支架62的支撑槽内时,第四清洁辊61侧壁与第五除尘辊6侧壁相贴合,第四清洁辊61的端部位于第四支架62的悬空槽内时,第四清洁辊61侧壁与第五除尘辊6侧壁相分离
29.即清洁辊放置在支撑槽内时,清洁辊对除尘辊表面进行除尘作业,清洁辊放置在悬空槽内时,清洁辊脱离与除尘辊的接触,不再对除尘辊进行除尘作业;悬空槽的存在,使得清洁辊在不工作时可以不再需要另外寻找存储空间,充分利用了机架的空余空间;u形支撑槽和悬空槽的结构设计,也使得清洁辊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便利。
30.本实施例中,除尘辊优选具有一定粘性的橡胶辊。第三除尘辊4、第四除尘辊5和第五除尘辊6的设计,是为了即将进行后续作业的薄膜正面清洁度更高,同时其到辅助输送辊的作用。
3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9的支撑槽底部与第一除尘辊2轴心线的间距小于第一除尘辊2与第一清洁辊21之间的轴心线间距;第二支架32的支撑槽底部与第二除尘辊3轴心线的间距小于第二除尘辊3与第二清洁辊31之间的轴心线间距;第三支架的支撑槽底部与第三除尘辊4轴心线的间距小于第三除尘辊4与第三清洁辊8之间的轴心线间距;第三支架的支撑槽底部与第四除尘辊5轴心线的间距小于第四除尘辊5与第三清洁辊8之间的轴心线间距;第四支架62的支撑槽底部与第五除尘辊6轴心线的间距小于第五除尘辊6与第四清洁辊61之间的轴心线间距。从而使得清洁辊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使清洁辊上粘纸始终保持贴紧在除尘辊表面的状态,便于粘纸将除尘辊表面上的杂质粘附走。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
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