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5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和座垫组件。座垫组件包括座垫、前枢转凹槽和后枢转凹槽,座垫被布置成能够附接到布置在车辆中的座椅结构。座椅靠背和座垫各自具有对称的形状。座椅靠背包括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它们在座椅靠背侧布置在座椅靠背的相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被布置成,当车辆座椅处于面向前的设置中时,能够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座垫组件的后枢转凹槽,并且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被布置成,当车辆座椅处于面向后的设置中时,能够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座垫组件的前枢转凹槽。座椅靠背被布置成能够通过以下方式从面向前的设置改变到面向后的设置,即,通过使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在后枢转凹槽中枢转直至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接合前枢转凹槽来折叠座椅靠背,并且此后通过使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在前枢转凹槽中枢转来折叠座椅靠背。


背景技术:

2.与通常具有两排座椅的小型车辆相比,诸如运动型多用途车辆、小型货车或多用途车辆的大型车辆可具有第三排座椅。在某些情况下,将第二排座椅和/或第三排座椅从面向前的设置调节到面向后的设置是有用的,反之亦然。
3.市场上的许多解决方案通常要求用户将座椅从地板上拆卸下来,将其带出车辆,手动旋转座椅,并且然后再次将座椅组装到车辆地板中的座椅结构上。这使得改变座椅设置变得困难和耗时,并且可能需要使用工具。
4.us645609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靠背和座垫,其中,座椅靠背是对称的,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在座垫上的枢转凹槽。通过在枢转凹槽上枢转座椅靠背,将座椅靠背从向前看的位置改变到向后看的位置。尽管us645609公开了一种改变车辆内的座椅面向设置的方式,但仍存在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车辆座椅。该目的通过车辆座椅实现,该车辆座椅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和座垫组件。座垫组件包括座垫、前枢转凹槽和后枢转凹槽,座垫被布置成能够附接到布置在车辆中的座椅结构。座椅靠背和座垫各自具有对称的形状。座椅靠背包括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它们在座椅靠背侧布置在座椅靠背的相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被布置成,当车辆座椅处于面向前的设置中时,能够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座垫组件的后枢转凹槽。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被布置成,当车辆座椅处于面向后的设置中时,能够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座垫组件的前枢转凹槽。座椅靠背被布置成能够通过以下方式从面向前的设置改变到面向后的设置,即,通过使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在后枢转凹槽中枢转直至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接合前枢转凹槽来折叠座椅靠背,并
且此后通过使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在前枢转凹槽中枢转来折叠座椅靠背。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被布置成,当车辆座椅处于面向前的设置中时,能够可释放地接合附接到车身的第一锁定部,并且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被布置成,当车辆座椅处于面向后的设置中时,能够可释放地接合附接到车身的第二锁定部。
6.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座椅的一个优点是,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改变车辆座椅的面向设置。直至车辆座椅的面向设置调节到期望位置,通过锁定部将座椅靠背保持就位。当座椅靠背附接到锁定部时,提供了附加的安全性。锁定部提供了与车身的附加附接,并且因此改善了车辆座椅的防撞性。没有附接至锁定部的车辆座椅将有在碰撞中突然倒下、严重地伤害用户并且可能还伤害车辆中的其他人的风险。
7.座垫组件还可包括座垫倾角调节机构,其布置在座垫下方,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将座垫连接到座椅靠背,使得当座椅靠背折叠到直立位置时使座垫改变其座垫角度。座垫的座垫角度发生改变,以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调节座垫。
8.座垫组件提供了一种根据车辆座椅的面向设置改变座垫的座垫角度的方式。不像us645609的水平座椅那样,倾斜的座椅改善了座椅的舒适性以及座椅的安全性。
9.座垫倾角调节机构可包括座垫底座,其连接到后倾角调节组件和前倾角调节组件,该后倾角调节组件被布置成能够接合座椅靠背的第一连接部,该前倾角调节组件被布置成能够接合座椅靠背的第二连接部。
10.后倾角调节组件可包括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其可移动地附接到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该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座椅结构并且包括横向后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该横向后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附接到后倾角调节框架,该后倾角调节框架可旋转地附接到座垫底座。前倾角调节组件可包括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该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可移动地附接到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该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座椅结构并且包括横向前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该横向前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附接到前倾角调节框架,该前倾角调节框架可旋转地附接到座垫底座。
11.具有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和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的座垫倾角调节机构确保当车辆座椅已经改变了其面向设置时,座垫将处于其适当的位置中。
12.车辆座椅可包括斗式座椅或船长座椅。
13.可使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座椅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车辆座椅。车辆座椅的两个示例是斗式座椅和船长座椅,每个都包括外扶手和内扶手。如果只有一个人想要改变其座椅的面向设置,这些类型的车辆座椅是有用的。
14.车辆座椅可包括长条座椅。
15.作为斗式座椅或船长座椅的替代,车辆座椅可为长条座椅。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长条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部分(如果它是分体式长条座椅)被布置成能够枢转,以便改变其面向设置。能够在座椅组件中使用长条座椅使得可根据顾客期望的车辆设置来调整具有不同类型的座椅的车辆。
16.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的第一排中。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的第二排中。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的第三排中。
17.车辆座椅组件的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中的任何位置处。根据车辆座椅安装在哪一排,可存在对可使用的上述两种变体中的哪一种的约束。还可以想到的是,该车辆座椅组
件可用在甚至更大的交通工具中,例如公共汽车、飞机、直升机、火车、轮船、小船等。
18.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根据上述说明的车辆座椅组件的车辆。
附图说明
19.图1a至图1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
20.图2a至图2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
21.图3a至图3e示意性地示出了当车辆座椅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调节时,座垫倾角调节机构的全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图1a至图1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
23.图1a示出了车辆座椅1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车辆座椅1包括座椅靠背2和座垫组件3。座垫组件3包括座垫4、前枢转凹槽6和后枢转凹槽7,座垫4被布置成能够附接到布置在车辆中的座椅结构5。前枢转凹槽6布置在前座椅结构构件8中,并且后枢转凹槽7布置在后座椅结构构件9中。座椅靠背2和座垫4各自具有对称的形状。座椅靠背2包括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它们在座椅靠背侧12布置在座椅靠背2的相应的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处。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可在任一座椅靠背侧12布置在座椅靠背2的相应的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处。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可替代地布置在座椅靠背2的两个座椅靠背侧12。
24.在图1a中,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座垫组件3的后枢转凹槽7,并且车辆座椅1处于面向前的设置中。因此,车辆的前部在附图中朝左。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可释放地接合附接到车身(未示出)的第一锁定部13。附接到车身的第二锁定部14沿着面向前的方向与第一锁定部13相对地附接。在图1a中还看到座垫组件3的前枢转凹槽6。
25.作为第一步,将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从第一锁定部13释放,并且通过使座椅靠背2的第一端部12a向前并且向下移动(如箭头所示)来使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在后枢转凹槽7中枢转,座椅靠背2准备折叠。
26.在图1b中,通过使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在后枢转凹槽7中枢转到竖向位置,座椅靠背2已经开始折叠。作为第二步,将座椅靠背2水平地放置在座垫4上,其中,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如箭头所示的那样将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前枢转凹槽6。
27.在图1c中,座椅靠背2水平地处在座垫4上,并且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都分别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至后枢转凹槽7和前枢转凹槽6。作为第三步,通过使座椅靠背2的第二端部12b向上并且向前移动(如箭头所示),座椅靠背2准备朝面向后的设置折叠。
28.在图1d中,座椅靠背2向上折叠到竖向位置,并且作为第四步,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准备可释放地附接到第二锁定部14,如箭头所示。
29.在图1e中,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已经附接到第二锁定部14,并且车辆座椅1已经调节到面向后的设置。
30.图2a至图2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在从面向前的设置到面向后的设置之间的调节与在图1a至图1e中所描述的相同。将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
31.在图2a中,车辆座椅1的座垫组件3还包括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其布置在座垫4下方。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被布置成能够连接座垫4与座椅靠背2,使得当座椅靠背2调节到相应的面向前的状态或面向后的设置状态时,使座垫4改变其座垫角度α。座垫4的座垫角度α发生改变,以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调节座垫4。下面将详细说明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座垫角度α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中可相同或不同。
32.在图2a中,当从座垫4的下侧测量时,座垫4布置成相对于水平平面16具有座垫角度α。这提升了车辆座椅1的用户的座椅舒适性。类似于图1a,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准备好从第一锁定部13释放,并且通过使座椅靠背2的第一端部12a如箭头所示向前并且向下移动来使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在后枢转凹槽7中枢转,座椅靠背2准备好被折叠。
33.在图2b中,当座椅靠背2已经开始向前且向下折叠到竖向位置时,连接座垫4和座椅靠背2的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已经将座垫4调节到水平位置。如在图1b中那样,座椅靠背2准备好水平地放在座垫4上,其中,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将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前枢转凹槽6。
34.在图2c中,座椅靠背2水平地放在座垫4上,并且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都分别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到后枢转凹槽7和前枢转凹槽6。类似于图1c,通过使座椅靠背2的第二端部12b向上并且向前移动,座椅靠背2准备好向面向后的设置折叠。
35.在图2d中,座椅靠背2向上且向前折叠到竖向位置,并且如在图1d中那样,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准备好如箭头所示的那样可释放地附接到第二锁定部14。
36.在图2e中,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已经附接到第二锁定部14,并且车辆座椅1已经调节到面向后的设置。连接座垫4和座椅靠背2的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在座椅靠背2移动时已经将座垫4调节到其座垫角度α,使得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附接到第二锁定部14。
37.图3a至图3e示意性地示出了当车辆座椅1根据图2a-图2e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时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的全貌图。
38.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包括座垫底座17,该座垫底座连接到后倾角调节组件18,该后倾角调节组件被布置成能够接合座椅靠背2的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座垫倾角调节机构15还连接到前倾角调节组件19,该前倾角调节组件被布置成能够接合座椅靠背2的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前座椅结构构件8的前枢转凹槽6和后座椅结构构件9的后枢转凹槽7以虚线示出。
39.后倾角调节组件18包括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该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可移动地附接到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1,该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座椅结构5并且包括横向后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22,该横向后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22附接到后倾角调节框架23,该后倾角调节框架可旋转地附接到座垫底座17。前倾角调节组件19包括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该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可移动地附接到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5,该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座椅结构5并且包括横向前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26,该横向前倾角调节杠杆连接部附接到前倾角调节框架27,该前倾角调节框架可旋转地附接到座垫底座
17。
40.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包括后接纳开口28,其布置成与后枢转凹槽7在一条直线上,使得当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接合后枢转凹槽7时,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同样接合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包括前接纳开口29,其布置成与前枢转凹槽6在一条直线上,使得当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接合前枢转凹槽6时,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同样接合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被布置成,当座椅靠背2分别在后枢转凹槽7和前枢转凹槽6中枢转时,能够使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和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旋转。
41.在图3a中,示出了座椅靠背2的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定位在后接纳开口28和后枢转凹槽7中。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包括后倾角调节接合销30,其被布置成能够在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1中移动。在图3a中,车辆座椅(未示出)处在其面向前的设置中。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在该设置中被布置成能够通过向下且向前压在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1的下端部31a上而压在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1上。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1确保座垫底座17以合适的座垫角度α来布置,以增加舒适性,其中,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后倾角调节框架23,该后倾角调节框架又可旋转地附接到座垫底座17。
42.在图3b中,座椅靠背2已经移动到竖向位置。随着座椅靠背2的移动而旋转的座椅靠背2的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使后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0旋转。因此,后倾角调节接合销30移动离开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1的下端部31a。这引起解除了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1的压力,并且因此解除了后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1的压力。这引起后倾角调节框架23将座垫底座17降低到水平位置。
43.在图3c中,座椅靠背2已经水平地放在座垫4上,并且第一座椅靠背连接部10和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都分别可枢转地并且可释放地接合到后枢转凹槽7和前枢转凹槽6。
44.在图3d中,座椅靠背2向上且向前折叠到竖向位置。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包括前倾角调节接合销32,其被布置成能够在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3中移动。随着座椅靠背2的移动而旋转的座椅靠背2的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使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旋转。因此,前倾角调节接合销32朝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3的下端部33a移动。
45.在图3e中,座椅靠背2的第二座椅靠背连接部11已经使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24进一步旋转。前倾角调节接合构件销32通过向下和向前按压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槽口33的下端部33a而压在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5上。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25确保座垫底座17以合适的座垫角度α来布置,以提升舒适性,其中,前倾角调节杠杆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前倾角调节框架27,该前倾角调节框架又可旋转地附接到座垫底座17。车辆座椅现在处于面向后的设置中。
46.尽管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说明中详细描述和说明了本公开,但是这样的描述和说明应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