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机动车锁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4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带有锁舌(schlossfalle,有时称为闩锁机构)和关联于锁舌的具有至少一个止动爪(sperrklinke)的止动爪组件的机动车锁。


背景技术:

2.讨论中的机动车锁可关联于机动车的每个闭锁元件。就此而言,“闭锁元件”的概念应宽泛地来解释。其例如包括侧门、后门、尾盖、后盖、前罩、发动机罩或类似物。闭锁元件可根据转动门的形式或根据滑门的形式被铰接在机动车的车身处。
3.讨论中的机动车锁的一种舒适性功能是所谓的“拉紧功能”,为了其实现机动车锁装备有拉紧组件(zuziehanordnung)。拉紧功能承担了闭锁元件由预关闭位置(vorschlie
ß
stellung,有时称为预锁位置)到主关闭位置(hauptschlie
ß
stellung,有时称为主锁位置)中的机动调节,从而使得车辆操作者被免除该最后的通常须对着较高的门密封压力实现的调节区段。
4.本发明由此出发的已知的机动车锁(de 10 2008 048 772 a1)装备有常见的关闭元件“锁舌”和“止动爪”。为了打开机动车锁设置有触发组件,其被设置用于拔出止动爪。为了实现拉紧功能设置有带有耦合杆的拉紧组件,该耦合杆在耦合位置中在驱动技术上与锁舌相联接。触发组件(在该处触发组件的触发杆)如此地设计,即,在拉紧过程期间的紧急操纵引起耦合杆的顶出。在此一方面如下是不利的,即,利用已知的机动车锁不可排除开启过程受拉紧组件的影响,只要参与的操纵力受影响。另外,通过在触发组件与拉紧组件之间的耦合可预期在拉紧过程期间的增加的操纵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基于如下问题,即,如此地设计和改进已知的机动车锁,即,操纵力的降低被使得成为可能。
6.上述问题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机动车锁的情形中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实现。
7.首先由如下出发,即,根据建议的机动车锁包括锁舌和关联于锁舌的具有至少一个止动爪的止动爪组件。在此,止动爪组件在主关闭位置中且必要时同样在预关闭位置中将锁舌锁住在闭锁状态中,预关闭位置处在锁舌的开启位置与锁舌的主关闭位置之间。
8.此外根据建议由此出发,即,设置有由止动爪组件和触发组件构成的触发段(ausl
ö
sestrang),其中,触发组件被设置用于操纵止动爪组件、此处用于在开启过程的情况中从闭锁状态中拔出止动爪。触发段于是包括由机动或手动的驱动器直至止动爪组件的整个力作用链,其中,止动爪组件自身关联于触发段。
9.最后根据建议由此出发,即,带有可被摆动到耦合位置中的用于与锁舌耦合的耦合杆的拉紧组件被设置用于在拉紧过程中拉紧锁舌。根据建议,拉紧功能与锁舌在关闭方向上、优选由预关闭位置到主关闭位置中、尤其到被放置在主关闭位置这边的超升程位置
中的机动调节相符。
10.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基于如下基本思想,即,在经由顶出杆(auswerferhebel)的拉紧过程的情况中设置有一种特别形式的紧急操纵,其无妨碍地影响其余锁功能、尤其开启过程。这通过在触发段与顶出杆之间的适宜的相互作用尤其地以如下方式来实现,即,至少在开启过程的一部分上触发段与顶出杆脱离接合。
11.具体地作如下建议,即,拉紧组件具有带有用于将耦合杆顶出到与锁舌脱离接合的顶出位置中的顶出轮廓的顶出杆且触发段在拉紧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上为了在紧急操纵中顶出耦合杆与顶出杆可被带到接合中且在开启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上与顶出杆脱离接合。
12.利用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开启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优选整个开启过程机械地与顶出杆解耦,从而此外不发生顶出杆到机动车锁上的提高操纵力的反向耦合。结果是操纵力的降低,为此无须采取复杂的结构措施。
13.利用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如下在原则上是可能的,即,特别地对于机动开启过程来看最佳的操纵力而言使用较弱的且进而更低成本的电动机,而无须承受运行可靠性的降低。
14.利用根据权利要求2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对于拉紧过程而言必要的操纵力同样可以如下方式被降低,即,同样地此处触发段与顶出杆保持脱离接合,只要不进行紧急操纵。
15.非常普遍地根据权利要求3作如下建议,即,在触发段与顶出杆之间的接合仅设置用于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的紧急操纵且触发段此外始终与顶出杆脱离接合。因此,根据建议的关于操纵力的降低的优点可被充分利用。
16.根据权利要求4,顶出杆在顶出位置与耦合位置之间可被调节,这在该处伴随有耦合杆的相应调节。顶出杆的耦合位置也可被称作“激活位置”,因为仅在经如此激活的顶出杆的情形中可通过上述紧急操纵实现耦合杆的顶出。
17.根据权利要求5的进一步优选的设计方案涉及拉紧组件以拉紧杆的装备,耦合杆被可摆动地支撑在该拉紧杆上。拉紧杆从其起始位置出发的调节因此使得拉紧运动到锁舌中经由耦合杆的引入成为可能,只要耦合杆处在其耦合位置中。耦合杆此处且优选地相对拉紧杆的摆动轴线偏心地布置。
18.在根据权利要求6的进一步优选的设计方案的情形中,耦合杆被弹簧预紧到其耦合位置中,从而使得顶出轮廓可被用于对着其预紧顶出耦合杆。因此,由耦合杆实现的耦合功能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在结构上实现。
19.按照根据权利要求7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顶出杆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才到达到触发段的运动范围中,从而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才得出通过触发段的紧急操纵的可能性。在结束拉紧过程之后,顶出杆再次离开触发段的运动范围,从而使得顶出杆到触发段上的非期望的反作用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被排除。
20.根据权利要求8和9的进一步优选的设计方案涉及用于实现紧急操纵的有利的变体方案。根据权利要求9在耦合杆与顶出轮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一种特别简单的结构设计方案。
21.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对于所有形式的止动爪组件而言可被应用。在根据权利要求10的优选的设计方案的情形中,除了该止动爪(第一止动爪)之外设置有第二止动爪,其以锁止的方式彼此相互作用。这样的止动爪组件在合适设计的情形中自身已引起在机动开启
过程的情况中的特别小的操纵力。此处,操纵力通过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的进一步的可降低性是完全特别重要的。
22.对于机动开启过程而言,触发段优选装备有开启驱动器,如在根据权利要求11的第一种备选方案中所建议的那样。备选地或额外地根据权利要求11可作如下设置,即,触发段允许手动开启过程。在两种情况中,在开启过程的情况中的操纵力的降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结构复杂性的特别的降低根据权利要求12由此得出,即,止动爪组件的止动爪自身为了紧急操纵与顶出杆可被带到接合中。所产生的较少数量的杆与对于根据建议的机动车锁而言的制造成本的相应降低相联系。
24.设计上的结构的进一步简化根据权利要求13由此是可能的,即,设置有尤其固定的复位轮廓,其用于如下,即,耦合杆在未经操纵的拉紧杆的情形中处在其顶出位置中,从而使得锁舌可不受影响地由耦合杆摆动到其开启位置中。复位轮廓优选布置在机动车锁的壳体件处,尤其在机动车锁的安全轴承(fanglager)的区域中。
附图说明
25.下面,本发明借助示出仅一个实施例的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 显示了带有根据建议的机动车锁的机动车,图2 以分解图示形式显示了根据图1的机动车锁,图3 显示了在拉紧过程开始时在处在预关闭位置中的锁舌的情形中的根据图2的机动车锁,图4 显示了在拉紧过程结束时在处在主关闭位置这边的锁舌的情形中根据图2的机动车锁,图5 显示了在处在主关闭位置中的锁舌的情形中的根据图2的机动车锁,且图6 显示了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的紧急操纵的情形中根据图2的机动车锁。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附图中所示出的根据建议的机动车锁1可关联于机动车2的每个闭锁元件。鉴于“闭锁元件”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可参照说明书的引言部分。在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的情形中,闭锁元件是机动车2的侧门3。所有就此而言的实施方案相应地适用于所有其它形式的闭锁元件。
27.为了在侧门3与机动车2的车身4之间产生保持作用,机动车锁1装备有锁舌5,其围绕锁舌轴线5a可被摆动到开启位置(图6)中、到预关闭位置(图3)中且到主关闭位置(图5)中。锁舌5以常见的方式与闭锁件6(此处且优选地闭锁钩形式)共同起作用,以便于将侧门3保持在其相应的关闭位置中。在此,锁舌5布置在侧门3处,而闭锁件6布置在机动车车身4处。这同样可正好相反地设置。
28.为了实现上述保持作用进一步作如下设置,即,锁舌5关联有止动爪组件7。止动爪组件7具有至少一个止动爪8。如进一步说明的那样,止动爪组件7可具有另外的止动爪。因此,止动爪8此处被称作“第一止动爪8”。
29.此处,止动爪组件7设计成两个止动爪系统,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为了说明根据
建议的理论,然而首先由其中一个第一止动爪8出发,其在其侧围绕止动爪轴线8a可摆动。止动爪组件7的功能以尚待说明的方式在于如下,即,锁舌5在机动车锁1的锁止状态中在主关闭位置(图5)中和在预关闭位置(图3)中止动。原则上,对于锁舌5而言同样可仅设置有被止动爪组件7止动的主关闭位置而未设置有预关闭位置。
30.根据建议,机动车锁1关联有触发段9,其一方面由止动爪组件7且另一方面由触发组件10构成。在此,触发组件10被设置用于操纵止动爪组件7,此处且优选地被设置用于在开启过程的情况中从锁止状态中拔出第一止动爪8。第一止动爪8在开启过程的情况中的拔出在附图中与第一止动爪8逆时针的摆动相符。
31.根据建议的机动车锁1不仅设计用于机动的开启过程而且用于手动的开启过程。这还将进一步在下面说明。
32.为了实现上面所提及的拉紧功能,机动车锁1具有带有围绕耦合杆轴线12a可摆动到耦合位置(图4)中的用于与锁舌5耦合的耦合杆12的用于在拉紧过程中拉紧锁舌5的拉紧组件11。拉紧过程在附图中与锁舌5顺时针的摆动相联系。为此,耦合杆12具有接合臂13,其与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在锁舌5处的接合轮廓14共同起作用。耦合杆12同样可被摆动到顶出位置(图3,5,6)中,在其中耦合杆12与锁舌5的接合轮廓14脱离接合。
33.此时如下是重要的,即,拉紧组件11具有带有用于将耦合杆12顶出到与锁舌5脱离接合的顶出位置中的顶出轮廓16的顶出杆15。为了与顶出杆15的相互作用,耦合杆12具有控制臂17。
34.图6显示了如下,即,触发段9、此处第一止动爪8在拉紧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上为了紧急操纵中顶出耦合杆12与顶出杆15可被带到接合中。具体地,第一止动爪8为此具有紧急操纵臂18,其为了紧急操纵与顶出杆15的激活臂19相互作用。紧急操纵在附图中与顶出杆15围绕其顶出杆轴线15a顺时针的摆动相联系。原则上,紧急操纵同样可通过触发段9的其它部件、例如用于手动开启过程的操纵杆与顶出杆15的接合来引起。
35.该开启过程不仅从预关闭位置而且从主关闭位置中与第一止动爪8的拔出相联系。在所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的情形中,这与第一止动爪8逆时针的摆动相符。由附图可得悉如下,即,既不从预关闭位置(图3)也不从主关闭位置(图5)中的开启过程与在第一止动爪8的紧急操纵臂18与顶出杆15的激活臂19之间的接合相联系。因此如下因此是非常普遍的,即,在开启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上、优选在整个开启过程上触发段9与顶出杆15脱离接合。就此而言,顶出杆15绝不影响开启过程(其是机动的或手动的)。由此,开启过程至少不受顶出杆15的负荷(这原则上引起机动车锁1的低成本的设计),只要涉及机动的开启过程。
36.此外,在所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的情形中是如此的,即,在不带有紧急操纵的拉紧过程的情况中触发段9与顶出杆15脱离接合。这根据图3和图4的顺序得出。因此相反地,拉紧过程同样不受触发段9负荷,这使得参与拉紧过程的部件的低成本的设计成为可能。
37.非常普遍地,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触发段9在拉紧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上为了在紧急操纵中顶出耦合杆12与顶出杆15可被带到接合中,其中,触发段9此外始终与顶出杆15脱离接合。这意味着,在触发段9与顶出杆15之间的接合仅设置用于紧急操纵,从而此外不得出在触发段9与顶出杆15之间的相互作用。
38.顶出杆15优选可在顶出位置(图3,5,6)与耦合位置(图4)之间被调节,其中,顶出杆15如此地与耦合杆12的控制臂17相互作用,即,顶出杆15在其顶出位置与其耦合位置之间的调节伴随有耦合杆12的相应的调节(即在其顶出位置与其耦合位置之间)。
39.拉紧组件11的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机构由此来完成,即,拉紧组件11具有拉紧杆20,其围绕拉紧杆轴线20a可摆动且耦合杆12围绕耦合杆轴线12a被可摆动地支撑在其上。拉紧过程伴随有拉紧杆20从起始位置(图3,5)到拉紧位置(图4)中的拉紧调节。在结束拉紧过程之后进行拉紧杆20到其起始位置中的优选基于弹簧的复位。为此,拉紧杆20通过弹簧组件21被弹簧预紧到其起始位置中。
40.耦合杆12的耦合杆轴线12a此处且优选地与拉紧杆20的拉紧杆轴线20a间隔,其中,耦合杆轴线12a和拉紧杆轴线20a彼此平行地定向。相同的适用于顶出杆轴线15a,其间隔于耦合杆轴线12a和拉紧杆轴线20a以及平行于两个所提及的轴线12a,20a。
41.拉紧杆20此处且优选地与外部的拉紧驱动器22经由拉索23相联接。原则上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拉紧驱动器22被集成到机动车锁1中。拉紧驱动器22的具体的设计方案对于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而言仅起其次的作用。
42.耦合杆12此处且优选地通过弹簧组件24被弹簧预紧到其耦合位置中,更确切地说如此,即,耦合杆12在不带有顶出杆15的情形中始终处在其耦合位置中。顶出杆15优选通过此处未示出的弹簧组件被(在图5中顺时针地)弹簧预紧到其顶出位置中。
43.此处且优选地此外作如下设置,即,在不带有紧急操纵的拉紧过程的情况中顶出杆15从其在其中顶出杆15处在触发段9的运动范围之外的顶出位置(图3)中被调节到其在其中顶出杆15处在触发段9的运动范围中的耦合位置中。触发段9的运动范围优选是第一止动爪8的运动范围,因为此处且优选地仅第一止动爪8与顶出杆15的激活臂19可被带到相互作用。通过使顶出杆15、优选顶出杆15的激活臂19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到达到触发段9、此处第一止动爪8的运动范围中,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触发段9为了紧急操纵与顶出杆15可被带到接合中。这由图3和图4的顺序得出,其代表拉紧过程。在结束拉紧过程之后、即在锁舌5由超升程位置(图4)到主关闭位置(图5)中的略微复位之后,顶出杆15再次到达其顶出位置(图5)。
44.图6此时显示了紧邻在紧急操纵之后的拉紧过程,其通过拔出第一止动爪8来触发。由此,触发段9、此处第一止动爪8的紧急操纵臂18与顶出杆15在接合中且将顶出杆15转移到其顶出位置中。顶出杆15的该调节经由在顶出杆15与耦合杆12之间的上面所提及的相互作用伴随有耦合杆12到其顶出位置中的转移。
45.在所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的情形中,耦合杆12、尤其耦合杆12的控制臂17具有连杆从动机构25。连杆从动机构25优选根据销栓的形式来设计,其平行于拉紧杆轴线20a延伸。此外,连杆从动机构25延伸穿过布置在拉紧杆20中的长孔26,这与耦合杆12的摆动运动的限制相联系。连杆从动机构25此时被如此地碰到,即,耦合杆12在带有紧急操纵的拉紧过程的情况中(图6)经由连杆从动机构25在顶出轮廓16处顺着滑动且由此将耦合杆12转移到顶出位置中或保持在顶出位置中。耦合杆12到顶出位置中的转移在图6中与如下相联系,即,耦合杆12与锁舌5脱离接合。
46.通过使紧急操纵通过第一止动爪8的拔出来触发,此外止动爪组件7释放锁舌5,从而使得锁舌5摆动到其开启位置中。
47.如下在进一步上面已说明,即,不同的有利的变体方案对于止动爪组件7的实现而言是可能的。此处且优选地,止动爪组件7除了第一止动爪之外具有与锁舌5处在接合中的第二止动爪27,其至少在主关闭位置(图5)中被第一止动爪8锁止。第二止动爪27围绕止动爪轴线27a可摆动,尤其可被拔出。在此,第二止动爪具有锁止面28,以便于与锁舌5的预锁29(图3)和主锁30(图5)到达接合。在所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的情形中,在第二止动爪27与锁舌5之间的接合仅在主关闭位置(图5)中自动打开,从而从主关闭位置中锁舌5在其开启方向上(在图5中逆时针)的调节引起第二止动爪27的拔出(在图5中逆时针),当第一止动爪8不施加朝向第二止动爪27的锁止作用时。为此,第一止动爪8具有锁止面31,其在主关闭位置中与第二止动爪27的配对锁止面32处在锁止接合中。
48.在预关闭位置中,在第二止动爪27与锁舌5之间的接合是自动保持的,从而无须进行第二止动爪27通过第一止动爪8的锁止。
49.开启过程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通过第一止动爪8的拔出来触发。在主位置(图5)中,首先第一止动爪8的锁止面31与第二止动爪27的配对锁止面32脱离接合。紧接着,在第一止动爪8处的拔出轮廓33与在第二止动爪27处的配对轮廓34在拔出接合中。在拔出轮廓33与配对轮廓34之间的接合在开启过程的情形中从主关闭位置中仅设置用于如下情况,即,第二止动爪27例如由于冻结不自动在拔出方向上摆动。
50.对于从预关闭位置中的开启过程而言再次设置有第一止动爪8在拔出方向上的调节,由此拔出轮廓33与配对轮廓34在接合中(拔出第二止动爪27)。
51.如下同样已经被指出,即,触发段9按需要使得机动开启过程和手动开启过程的实现成为可能。
52.图2至6显示了如下,即,触发段9具有开启驱动器35,其在机动开启过程的情况中引起第一止动爪8的机动拔出。开启驱动器35作用到调节元件36上,其驱动轮廓37与在第一止动爪8处的配对轮廓38相互作用,以便于拔出第一止动爪8。
53.备选地或额外地可作如下设置,即,触发段9具有操纵杆39,其与手动的操纵元件、例如门外把手或门内把手机械地相联接且因此在手动开启过程的情况中允许第一止动爪8的手动拔出。这样的操纵杆39在图3至6中被虚线显示。
54.如下可被指出,即,拉紧驱动器22和/或开启驱动器35优选是电机驱动器。通过在上述意义中的操纵力的可降低性,这些电机驱动器可相对低功率且进而低成本地设计。
55.如下同样已被提及,即,为了紧急操纵止动爪组件7、此处且优选地第一止动爪8与顶出杆15可被带到接合中。这是有利的,因为无须设置用于与顶出杆15接合的额外的杆。
56.此外这是有利的,因为与顶出杆15的相互作用此时不取决于是否机动开启过程或手动开启过程应被执行。
57.图3还显示了所示出的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相应地设置有此处且优选固定的复位轮廓40,耦合杆12与其在将拉紧杆20复位到其起始位置中的情形中达到接合,由此耦合杆12被调节到顶出位置中。耦合杆12的该强制的调节在图3中被示出。复位轮廓40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优选固定地设计。这优选意味着如下,即,复位轮廓40壳体固定地关于关联于机动车锁1的壳体41布置。
58.下面首先详细说明不带有紧急操纵的拉紧过程且紧接着说明带有紧急操纵的拉紧过程。
59.由在图3中所示出的预关闭位置出发,拉紧驱动器22引起拉紧杆20从其起始位置在其拉紧位置的方向上的拉紧调节。在此,耦合杆12的控制臂17与复位轮廓40脱离接合,从而使得耦合杆12通过其弹簧预紧摆动到其耦合位置中。经由顶出轮廓16,顶出杆15跟随耦合杆12的该调节,从而使得顶出杆15对着其自己的弹簧预紧到达耦合位置。因此,顶出杆15的激活臂19处在止动爪的紧急操纵臂18的运动范围中,如由根据图4的图示可得悉的那样。在达到在图4中所示出的超升程位置的情形中,第二止动爪27和第一止动爪8已进入,从而拉紧驱动器22的关闭引起拉紧杆20到其起始位置中的弹簧驱动的复位。对于第二止动爪27和第一止动爪8的上述进入而言,两个部件通过相应的弹簧组件27b,8b被弹簧预紧到相应的进入方向上。
60.在拉紧杆20的上述复位的情形中,耦合杆12的控制臂17再次与复位轮廓40达到接合,由此耦合杆12且进而经由在连杆从动机构25与顶出杆15的扩展的连杆区段42之间的接合顶出杆15同样被转移到其顶出位置中。
61.图6显示了在其中在拉紧过程的情况中实现紧急操纵的情况。此处,例如在达到主关闭位置的情形中紧急操纵以如下方式被引入,即,第一止动爪8借助于开启驱动器35被机动拔出,由此第一止动爪8的紧急操纵臂18与顶出杆15的激活臂19在接合中。由此,顶出杆15被转移到其顶出位置中,由此顶出轮廓16与耦合杆12的连杆从动机构25在顶出接合中。通过使第一止动爪8的拔出同样伴随有锁舌5的释放,锁舌5此时自由地被摆动到其开启位置中,如在图6中所显示的那样。
62.上述说明指出如下,即,利用根据建议的解决方案实现在触发段9与拉紧组件11之间的尽可能的解耦,而不影响拉紧过程、关联于拉紧过程的紧急操纵或开启过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