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及使用其的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3:1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另外,涉及与双轴取向薄膜的层叠体,该双轴取向薄膜包含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及聚丙烯树脂薄膜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


背景技术:

2.包装袋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制造:以聚烯烃系树脂薄膜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在接近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熔点的温度下,对聚酰胺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或聚丙烯树脂薄膜等基材薄膜与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层叠体的周边部进行加热压接(以下称作热封),由此制造。
3.食品包装袋中,作为用于包装干燥食品、点心等需要水蒸气阻隔性的食品的薄膜,大多利用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热封性薄膜。另外近年来,从女性进入社会、家庭核心化、或高龄化的推进等社会背景来看,利用薄膜包装的食品的需求增大,同时还需要特性的提高。例如为了使老年人那样的力量不足人士也能容易地取出其中的食品,需要开封性的改善。
4.另外,将食品内容物从包装袋中取出时,通常用手从包装袋的周边的密封部分上的切口部分、即所谓的刻痕部分将包装袋撕裂,但在使用以往的层叠体时,包装袋的一边通常无法相对于水平方向平行地撕裂,而被倾斜地开封、或发生包装袋的表面和内面的层叠体的开裂的进行方向上下颠倒的现象、即所谓的不良剥离,从而有难以取出食品内容物、类似香松的颗粒状的内容物撒漏的担忧。
5.难以将包装袋相对于包装袋的一边平行地撕裂的理由为:层叠体中使用的基材薄膜有应变、即基材薄膜的分子取向轴方向与包装体的一边不平行。
6.若能够使基材薄膜的分子取向轴方向与包装袋的撕裂方向相同,则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制造的宽幅的拉伸薄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分子取向轴方向与薄膜的行进方向一致,能够相对于包装袋的一边平行地撕裂。但是,在薄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分子取向轴方向会倾斜,从而包装袋的撕裂方向会倾斜。完全避免采购使用薄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基材薄膜是不现实的,并且随着基材薄膜的生产速度高速化、宽幅化,与以往相比,应变的程度有进一步增大的倾向。
7.另外,干燥食品、点心等的食品包装袋中,最好能识别内容物。
8.因此,尝试通过改良与基材薄膜层叠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9.专利文献1中已知对在聚丙烯系树脂中添加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树脂的片进行单轴拉伸的技术。然而,薄膜外观存在问题。
10.另外,专利文献2中已知通过对密封层中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系树脂片进行3.0倍的单轴拉伸得到的薄膜。然而,雾度、密封强度、撕裂强度及不良剥离存在问题。
11.另外,专利文献3中已知通过对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丙
烯-丁烯共聚物的聚烯烃系树脂片进行单轴拉伸得到的薄膜。然而,内容物的可视性存在问题。
12.另外,专利文献4中已知通过拉幅机方式对密封层中包含丙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丁烯共聚物的聚烯烃系树脂片进行单轴拉伸的技术。然而,耐破袋性存在问题。
13.另外,专利文献5中已知在纵方向对包含丙烯-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系树脂片进行单轴拉伸的技术。然而,穿刺强度存在问题。
14.另外,专利文献6中已知对包含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和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片进行4~6倍的单轴拉伸的薄膜。然而,有热收缩率高的问题。
15.现有技术文献
16.专利文献
1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03619号公报
18.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790497号公报
19.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5411935号公报
2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32911号公报
2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8-79583号公报
22.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1413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23.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在与双轴拉伸聚酰胺系树脂薄膜那样的分子取向轴的应变大的基材薄膜层叠时,由其层叠体得到的包装袋的透明性、耐弯折针孔性、耐粘连性优异,且能够无不良剥离地、容易地撕开。
2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26.本发明人为了达成该目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包含以特定的比例具有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面取向系数,与双轴取向聚酰胺系树脂薄膜那样的分子取向轴的应变大的基材薄膜层叠、并由其层叠体得到的包装袋的透明性、密封性、制袋性优异,并且能够无不良剥离地、容易地撕开,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27.即,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方式。
28.[1]一种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至少包含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该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满足下述1)~5)。
[0029]
1)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烯烃系嵌段共聚物的含有率为0~2重量份。
[0030]
2)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烯烃系共聚弹性体树脂的含有率为0~2重量份。
[0031]
3)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丙烯均聚物的含有率为0~40重量份。
[0032]
4)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为25%以下的聚烯烃系树脂薄
膜。
[0033]
5)根据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折射率计算的面取向系数δp为0.0100以上且0.0145以下。
[0034]
[2]根据[1]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马氏硬度为80n/mm2以上,压痕蠕变率(cit)为3.0%以下。
[0035]
[3]根据[1]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雾度为1%以上且20%以下。
[0036]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的撕裂强度为1.0n以下。
[0037]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穿刺强度为0.12n/μm以上。
[0038]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位于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层的防粘连剂浓度为3000ppm以下。
[0039]
[7]一种层叠体,其为[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双轴取向薄膜的层叠体,所述双轴取向薄膜包含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及聚丙烯树脂薄膜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
[0040]
[8]根据[7]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层叠体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的直进切割性为8mm以下,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的撕裂强度为0.8n以下。
[0041]
[9]一种包装体,其包含[7]或[8]所述的层叠体。
[0042]
发明的效果
[0043]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适于提供透明性、密封性、制袋性优异,且能够无不良剥离、容易地撕开的包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45]
本发明中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为以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为主体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
[0046]
(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
[0047]
本发明中,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举出丙烯与除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或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的共聚物。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2或4~20的α-烯烃单体,可以使用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等。没有特别限定,从拉伸性、低收缩性的方面来看,优选使用乙烯。另外,至少为1种以上即可,根据需要也可混合使用2种以上。特别理想的是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0048]
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点优选为125℃以上,更优选为130℃以上。熔点为125℃以上时,容易得到直进切割性。
[0049]
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下限优选为0.6g/10分钟,更优选为1.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2g/10分钟。有时会损害薄膜厚度的均匀性。无规共聚物的
熔体流动速率的上限优选为12.0g/10分钟,更优选为9.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8.0g/10分钟。
[0050]
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rime polymer co.,ltd.制prime polypro f-724npc、230℃、载荷2.16kg下的mfr7.0g/10分钟、熔点142℃)、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tomo noblen fl8115a、230℃、载荷2.16kg下的mfr7.0g/10分钟、熔点148℃)、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prime polymer co.,ltd.制prime polypro f-794nv、230℃、载荷2.16kg下的mfr5.7g/10分钟、熔点134℃)、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tomo noblen fl6745a、230℃、载荷2.16kg下的mfr6.0g/10分钟、熔点130℃)等。特别理想的是以丙烯为主要单体、并使一定量的乙烯与丁烯共聚而成的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本技术中,以构成无规共聚物的单体组成比由多到少的顺序呼称并记载。
[0051]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0052]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由此容易提高耐破袋性。本发明中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由以下工序形成的多段共聚物:由大量丙烯与少量乙烯的共聚成分形成的第一阶段的聚合工序;和、由少量丙烯与大量乙烯的共聚成分形成的第二阶段的聚合工序。具体而言,如日本特开2000-186159号公报所示,优选使用进行气相法聚合的工序。即,可举出:在第1工序中,在实质上不存在非活性溶剂下,对以丙烯为主体的聚合物部分(a成分)进行聚合,然后在第2工序中,在气相中,对乙烯含量为20~50重量份的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部分(b成分)进行聚合得到的嵌段共聚物,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0053]
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的熔点优选为125℃以上,更优选为1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0℃以上。熔点为125℃以上时,容易得到直进切割性。
[0054]
上述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载荷2.16kg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10g/10分钟,更优选为2~7g/10分钟。若小于1g/10分钟,则粘度过高,t模头中的挤出困难,反之在大于10g/10分钟时,会发生薄膜的粘腻、薄膜的耐冲击强度(冲击强度)差等问题。
[0055]
(共聚弹性体)
[0056]
本发明中,可以添加以聚烯烃为主体的热塑性的共聚弹性体,由此容易提高耐破袋性。
[0057]
另外,作为上述烯烃系弹性体,可举出例如熔点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或未观测到熔点的碳数2~20的α-烯烃聚合物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
[0058]
具体而言,可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戊烯-1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1-丁烯均聚物、1-丁烯/乙烯共聚物、1-丁烯/丙烯共聚物、4-甲基-1-戊烯均聚物、4-甲基-1-戊烯/丙烯共聚物、4-甲基-1-戊烯/1-丁烯共聚物、4-甲基-1-戊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等。
[0059]
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之中,作为使乙烯与丁烯共聚得到的非结晶性或低结晶性的弹性体、显示较高的肖氏硬度、良好的透明性的烯烃系热塑性共聚弹性体,优选作为使丙烯与丁烯共聚得到的结晶性的弹性体的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或它们的混合物。
[0060]
使用230℃、载荷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2~5.0g/10分钟、密度为820~930kg/m3、利用gpc法求出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3~6.0的烯烃系热塑性共聚弹性体是理想的方式。载荷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低于0.2g/10分钟时,均匀的混炼不充分、容易产生鱼眼,另外,大于5.0g/分钟时,从耐破袋性的观点来看不优选。
[0061]
(丙烯均聚物)
[0062]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丙烯均聚物,由此容易减小撕裂强度,也容易提高透明性。丙烯均聚物中,有结晶性高、刚性、耐热性优异的全同立构聚丙烯、结晶性低、柔软性优异的无规立构聚丙烯。作为使用的丙烯均聚物,优选结晶性高、热收缩率的劣化被抑制的全同立构聚丙烯。
[0063]
上述丙烯均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载荷2.16kg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10g/10分钟,更优选为2~7g/10分钟。若小于1g/10分钟,则粘度过高,t模头中的挤出困难,反之,大于10g/10分钟时,会发生薄膜的粘腻、薄膜的耐冲击强度(冲击强度)差等问题。
[0064]
(添加剂)
[0065]
本发明中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防粘连剂。防粘连剂可以为1种,但配混有2种以上粒径、形状不同的无机颗粒的防粘连剂即使在薄膜表面的凹凸上,也能形成复杂的突起,从而得到更高的粘连防止效果。
[0066]
添加的防粘连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添加球状二氧化硅、无定形二氧化硅、沸石、滑石、云母、氧化铝、水滑石、硼酸铝等无机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有机颗粒。
[0067]
2层或3层以上的多层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在全部层中添加,在对双轴取向薄膜进行层压的一侧的层的表面有凹凸时,有时会成为层压加工的外观不良,因此优选仅在对薄膜彼此进行热封一侧的层中添加。
[0068]
将对双轴取向薄膜进行层压的一侧的层称作层压层、将其表面称作层压面,对一方的薄膜彼此进行热封一侧的层称作密封层,将其表面称作密封面。
[0069]
添加的防粘连剂相对于添加的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优选为3000ppm以下,更优选为2500ppm以下。通过设为3000ppm以下,可以减少防粘连剂的脱落。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添加有机系润滑剂。层叠薄膜的润滑性、粘连防止效果会提高,薄膜的操作性变好。作为其理由,认为有机润滑剂渗出、存在于薄膜表面,由此可以表现润滑剂效果、脱模效果。
[0070]
优选添加具有常温以上的熔点的有机系润滑剂。有机润滑剂可举出脂肪酰胺、脂肪酸酯。
[0071]
具体而言,为油酰胺、芥酰胺、山萮酰胺、乙烯双油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酰胺、乙烯双油酰胺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但通过并用2种以上,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也可维持润滑性、粘连防止效果,故优选。
[0072]
对于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而言,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在任意层中配混适量的抗氧化剂、抗静电剂、防雾剂、中和剂、成核剂、着色剂、其他添加剂及无机质填充剂等。
[0073]
作为抗氧化剂,可举出酚系、亚磷酸酯系的并用,或单独使用一分子中具有酚系和
亚磷酸酯系的骨架者。作为中和剂,可举出硬脂酸钙等。
[0074]
(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0075]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2重量份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进而,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1重量份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设为2重量份以下时,透明性、低温热封性容易变得良好。
[0076]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2重量份的烯烃系热塑性共聚弹性体。
[0077]
进而,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1重量份的烯烃系热塑性共聚弹性体。通过设为2重量份以下,热收缩率、透明性容易变得良好。
[0078]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40重量份的丙烯均聚物。进而,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25重量份的丙烯均聚物。通过设为40重量份以下,容易得到低温热封性,容易得到低温下的热封强度。
[0079]
(聚烯烃系树脂薄膜)
[0080]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2层或3层以上的多层。在3层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在中间层中添加制造工序得到的半成品、制造后的制品薄膜进行再循环而得的粒料,能够不损害热封能量、耐破袋性,并降低成本;或仅在密封层中添加熔点低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并在中间层、层压层中使用熔点高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作为主体等于各层使用组成稍有不同的树脂的方法,可以更为提高其效果。
[0081]
(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
[0082]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成形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吹胀方式、t模头方式,从提高透明性、施加牵伸的难易度的方面来看,优选t模头方式。吹胀方式的冷却介质为空气,与此相对,t模头方式使用冷却辊,因此其为有利于提高冷却速度的制造方法。通过加快冷却速度,可以抑制未拉伸片的结晶化,因此,后工序中基于辊的拉伸是有利的。出于这样的理由,优选t模头方式。
[0083]
对熔融的原料树脂进行铸造,得到无取向的片时的冷却辊的温度的下限优选为15℃,更优选为20℃。小于上述时,冷却辊发生结露,有时会变得密合不足。冷却辊的上限优选为60℃,更优选为50℃。大于上述时,有时透明性会劣化。
[0084]
对无取向的片进行拉伸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吹胀方式、拉幅机横拉伸方式、辊纵拉伸方式,从取向的控制难易度的方面来看,优选辊纵拉伸方式。
[0085]
此处的纵拉伸含义为从铸造原料树脂组合物起到卷绕拉伸的薄膜的工序为止的薄膜的流动方向,横向含义为与流动方向呈直角的方向。
[0086]
通过对无取向的片进行拉伸,表现直进切割性。这是由于分子链的结构在拉伸方向有序地排列。
[0087]
拉伸倍率的下限优选为3.3倍。若小于此,则屈服强度降低,撕裂强度增大,有时直进切割性差。更优选为3.5倍,进一步优选为3.8倍。
[0088]
拉伸倍率的上限优选为5.5倍。若大于此,则取向过量地进行,密封能量降低,落下
后的耐破袋性有时会劣化。更优选为5.0倍,进一步优选为4.7倍。
[0089]
拉伸辊温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0℃。若低于此,对薄膜施加的拉伸应力升高,薄膜有时会发生厚度变动。更优选为70℃。
[0090]
拉伸辊温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40℃。若大于此,有时不仅对薄膜施加的拉伸应力降低、薄膜的撕裂强度降低,而且薄膜也会熔接在拉伸辊上,从而制造会变得困难。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20℃,特别优选为110℃。
[0091]
优选在导入拉伸工序前使未拉伸片与预热辊接触,从而预先升高片温度。
[0092]
对无取向的片进行拉伸时的预热辊温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70℃,更优选为80℃。小于上述时,拉伸应力升高,有时会发生厚度变动。预热辊温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40℃,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20℃。为上述以上时,热收缩率有时会增大。这是由于能够抑制拉伸前的热结晶化、并减小拉伸后的残留应力。
[0093]
为了抑制热收缩,优选对经过纵拉伸工序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方式有辊加热方式、拉幅机方式等,从设备的简略度、维护的难易度的方面来看,优选辊加热方式。通过进行退火处理,使薄膜的内部应力降低,由此可以抑制薄膜的热收缩,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易撕裂性。因此,与以往为了提高撕裂性而单纯增大拉伸倍率的情况相比,热封强度的牺牲较少。
[0094]
退火处理温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80℃。小于上述时,热收缩率升高、或撕裂强度增大、或制袋后的包装袋的成品有时会劣化。更优选为90℃。
[0095]
退火处理温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25℃。退火处理温度高时,热收缩率容易降低,但若大于此,热封强度有时会劣化、或薄膜有时会熔接在制造设备上。更优选为120℃,特别优选为115℃。
[0096]
退火工序中,可以通过减小辊的转速等、依次减慢薄膜的输送速度等来设置松弛工序。通过设置松弛工序,可以更为减小制造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热收缩率,也可增大热封强度。
[0097]
松弛工序的松弛率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8%。为10%以下时,输送中的薄膜难以下垂,工序中难以发生缠绕。松弛率的下限优选为1%,更优选为3%。为1%以上时,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热收缩率难以升高。
[0098]
本发明中,优选用电晕处理等使对以上记载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其他原材料的双轴取向薄膜进行层压的一侧的表面进行表面活性化。通过该应对,与基材薄膜的层压强度提高。
[0099]
(薄膜厚度)
[0100]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的下限优选为7μm,更优选为10μm,进一步优选为12μm,特别优选为15μm。为15μm以上时,相对于基材薄膜的厚度,相对地变厚,因此作为层叠体的直进切割性难以劣化,另外得到薄膜的硬挺感,容易加工,此外容易得到耐冲击性,容易得到耐破袋性。薄膜厚度的上限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80μm,进一步优选为50μm。为150μm以下时,薄膜的硬挺感不会过强,容易加工,此外容易制造优选的包装体。
[0101]
对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特性进行叙述。
[0102]
(雾度)
[0103]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雾度的下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2.0%。为1.0%
以上时,不为薄膜表面的凹凸极少的状态,因此难以发生包装体的内面粘连。雾度的上限优选为20.0%,更优选为15.0%,进一步优选为10.0%。为20.0%以下时,容易得到包装体的可视性。
[0104]
(热收缩率)
[0105]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的上限为25%。大于上述时,撕裂强度升高,同时热封时的收缩增大,有时会损害包装体的外观。优选为20%,进一步优选为17%。
[0106]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的下限为2%。若小于此,需要显著增大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因此外观有时会显著劣化。
[0107]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小的方向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的上限为1%。为1%以下时,宽度方向的撕裂强度增大,或直进切割性差。优选为0.5%。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小的方向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的下限为-5%。小于上述时,薄膜在热封工序中难以产生伸长,包装体的外观难以劣化。优选为-3%。
[0108]
(穿刺强度)
[0109]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每1μm的穿刺强度的下限优选为0.12n/μm,更优选为0.14n/μm。为0.12n/μm以上时,包装体与突起接触时难以产生针孔。穿刺强度的上限优选为1.0n/μm,更优选为0.8n/μm,进一步优选为0.5n/μm。为1.0μm/μm以下时,硬挺感不会过强,在制成薄膜或层叠体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0110]
(长度方向的取向系数)
[0111]
本发明中使用的长度方向的取向系数δnx可以利用式1计算。
[0112]
δnx=nx-[(ny nz)/2]
ꢀꢀ
(式1)
[0113]
nx:长度方向的折射率ny:相对于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折射率nz:面方向的折射率
[0114]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的取向系数δnx的下限优选为0.010,更优选为0.015,进一步优选为0.020。为0.010以上时,容易得到包装体的直进切割性。长度方向的取向系数δnx的上限优选为0.0270,更优选为0.026。为0.0270以下时,密封强度难以降低。
[0115]
(面取向系数)
[0116]
本发明中使用的面取向系数δp可以通过折射率计算。对于面方向的取向系数可以利用式2计算。
[0117]
δp=[(nx ny)/2]-nz
ꢀꢀ
(式2)
[0118]
nx:长度方向的折射率ny:相对于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折射率nz:面方向的折射率
[0119]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面方向的取向系数δp的下限优选为0.0100,更优选为0.0120。为0.0100以上时,容易得到包装体的穿刺强度。面取向系数δp的上限优选为
0.0160,更优选为0.0150,进一步优选为0.0140。为0.0160以下时,密封强度难以降低。
[0120]
(薄膜的熔点)
[0121]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熔点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40℃以上。为120℃以上时,容易得到对于热封的耐热性。熔点的上限优选为150℃,更优选为145℃。为150℃以下时,容易得到低温密封性。
[0122]
(耐弯折针孔性)
[0123]
耐弯折性可以通过扭曲针孔(gelbo pinhole)评价测定。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在1℃下施加1000次弯折后的针孔个数优选为35个,更优选为30个,进一步优选为25个,特别优选为20个。为35个以下时,难以产生在输送包装体时的弯折冲击导致的针孔。
[0124]
(撕裂强度)
[0125]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的撕裂强度的上限优选为0.8n。为0.8n以下时,容易撕裂层压薄膜。更优选为0.6n,特别优选为0.5n。
[0126]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之中、在120℃下30分钟加热后的热收缩率大的方向的撕裂强度的下限优选为0.1n。为0.1n以上时,容易得到耐破袋性。更优选为0.3n。
[0127]
(加速粘连强度)
[0128]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加速粘连强度的下限优选为20mn/70mm,更优选为30mn/70mm。为20mn/7mm以上时,容易得到薄膜的硬挺感。加速粘连强度的上限优选为100mn/70mm,更优选为80mn/70mm,进一步优选为60mn/70mm。为100mn/70mm以下时,包装体的内面难以发生粘连。
[0129]
(马氏硬度)
[0130]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至少单面、特别是密封面的马氏硬度的下限优选为80n/mm2,更优选为90n/mm2,特别优选为100n/mm2以上。为80n/mm2以上时,包装体的内面难以发生粘连,进一步优选为90n/70mm2。马氏硬度的上限优选为140n/mm2,更优选为130n/mm2,进一步优选为120n/mm2。为140n/mm2以下时,薄膜不会过硬,容易得到耐弯折针孔性。
[0131]
(压痕蠕变率)
[0132]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密封面的压痕蠕变率(cit)的下限优选为1.8%,更优选为2.0%。为1.8%以上时,薄膜不会变硬,容易得到耐弯折针孔性。压痕蠕变率(cit)的上限优选为3.0%,更优选为2.8%。为3.0%以下时,包装体的内面难以发生粘连。
[0133]
(润湿张力)
[0134]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及聚丙烯树脂薄膜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基材薄膜进行层压的面的润湿张力的下限优选为30mn/m,更优选为35mn/m。为30mn/m以上时,层压强度难以降低。润湿张力的上限优选为55mn/m,更优选为50mn/m。为55mn/m以下时,将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卷绕在辊上时,难以发生薄膜彼此的粘连。
[0135]
(层叠体的构成及制造方法)
[0136]
使用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层叠体为将前述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用作密封层,该密封层与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薄膜及聚丙烯树脂薄膜组成的组至少1种
薄膜的层叠体。另外,作为公知的技术,出于赋予粘合性、阻隔性的目的,可以使用对这些基材薄膜实施涂覆、蒸镀加工而成者,或设为进一步层叠铝箔等的构成。
[0137]
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双轴拉伸pet薄膜/铝箔/密封层、双轴拉伸pet薄膜/双轴拉伸尼龙薄膜/密封层、双轴拉伸尼龙薄膜/密封层、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密封层、双轴拉伸pet薄膜/双轴拉伸尼龙薄膜/铝箔/密封层等。
[0138]
其中,对于双轴拉伸尼龙薄膜而言,在使用以往的密封层的情况下,层叠体的直进切割性会大幅劣化。通过将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用作密封层,在任意构成下均能制造直进切割性良好的层叠体。
[0139]
层叠的方法可以使用干式层压方式、挤出层压方式等公知的方法。
[0140]
对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特性进行叙述。
[0141]
(穿刺强度)
[0142]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穿刺强度的下限优选为10n,更优选为12n,进一步优选为14n,特别优选为16n。为10n以上时,包装体与突起接触时难以产生针孔。穿刺强度的上限优选为45n,更优选为30n,进一步优选为25n。为45n以下时,层叠体的硬挺感不会过强,处理变得容易。
[0143]
(直进切割性)
[0144]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直进切割性的上限优选为8mm,更优选为7mm,进一步优选为6mm,特别优选为3mm。为8mm以下时,包装体难以不良剥离。
[0145]
(不良剥离)
[0146]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不良剥离的上限优选为12mm,更优选为10mm,进一步优选为6mm,特别优选为4mm。为12mm以下时,在撕裂包装体时,内容物难以撒漏。
[0147]
(热封强度)
[0148]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蒸煮前的热封强度的下限优选为18n/15mm,更优选为19n/15mm,进一步优选为20n/15mm。为20n/15mm以上时,容易得到耐破袋性。热封强度为60n/15mm即充分。
[0149]
另外,每1μm的热封强度的上限优选为3.0n/15mm
·
μm,更优选为2.0n/15mm
·
μm。若为3.0n/15mm
·
μm以下,则无需耐冲击性高的树脂、填料等添加剂,成本难以升高。每1μm的热封强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9n/15mm
·
μm,更优选为0.95n/15mm
·
μm,进一步优选为1.0n/15mm
·
μm。为0.9n/15mm
·
μm以上时,输送时密封难以剥离,内容物难以漏出。
[0150]
(包装体)
[0151]
出于保护食品等内容物不受自然界的灰尘、气体等影响的目的,将以包裹内容物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前述层叠体称作包装体。对于包装体,剪切前述层叠体,用加热的热封棒、超声波等将内面彼此粘接,从而制成袋状等来制造,广泛使用例如以密封层侧为内侧的方式将2张长方形的层叠体重叠、将四边热封而成的四面密封袋等。内容物可以为食品,也可以为日用杂货等其他产品等,包装体的形状也可以为自立袋、枕状包装体等长方形以外的形状。
[0152]
实施例
[0153]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各实施例得到的特
性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评价。评价时,将薄膜制膜的工序中的薄膜的流动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
[0154]
(1)树脂密度
[0155]
依据jis k7112:1999年的d法(密度梯度管)评价密度。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56]
(2)熔体流动速率(mfr)
[0157]
基于jis k-7210-1,以230℃、载荷2.16kg进行测定。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58]
(3)雾度
[0159]
基于jis k7136,测定雾度。层压前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中,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60]
(4)撕裂强度
[0161]
将薄膜及层叠体剪切为拉伸方向150mm、相对于拉伸方向的垂直方向60mm的条状的试验片。从试验片的一个短边的中央部起,沿着拉伸方向,切割30mm的缺口。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对试验片进行状态调节后进行测定。
[0162]
在距有切口的试验片的左右的短边10mm的距离的范围分别夹持夹具,以2个夹具之间的距离成为40mm的方式安装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 ag-i,以试验片的长边与两个夹具的假想中心线平行的方式,仔细地拧紧。
[0163]
试验速度设为200mm/分钟,使试验机启动,记录撕裂到达试验片的另一短边的撕裂力,求出撕裂25mm、50mm、75mm、100mm位置的撕裂力的平均值。
[0164]
以卷绕的薄膜的内面向前,对用上侧的夹具夹持朝向右侧的切片的情况、和用上侧的夹具夹持朝向左侧的切片这两种情况,分别以n=3进行测定,计算各自的平均值。右侧、左侧的测定结果之中,采用数值大的作为撕裂强度。
[0165]
同样,以层叠体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侧向前,对用上侧的夹具夹持朝向右侧的切片的情况、和用上侧的夹具夹持朝向左侧的切片这两种情况,分别以n=3进行测定,计算各自的平均值。右侧、左侧的测定结果之中,采用数值大者作为撕裂强度。
[0166]
(5)穿刺强度
[0167]
依据食品卫生法中的“食品、添加物等的标准基准第3:器具及容器包装”(昭和57年厚生省告示第20号)的“2.强度等试验法”,在23℃下,测定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及层叠体的穿刺强度。以刺穿速度50mm/分钟,使前端部直径0.7mm的针刺穿薄膜,测定针贯通薄膜时的强度。用得到的测定值除以薄膜的厚度,计算每1μm薄膜的穿刺强度[n/μm]。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68]
(6)长度方向的取向系数、面取向系数
[0169]
依据jis k0062:1999年的化学制品的折射率测定法,评价密度。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长度方向的取向系数δnx利用式1计算、面方向的取向系数δp利用式2计算。
[0170]
δnx=nx-[(ny nz)/2]
ꢀꢀꢀꢀ
(式1)
[0171]
δp=[(nx ny)/2]-nz
ꢀꢀꢀꢀ
(式2)
[0172]
(7)熔点
[0173]
以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岛津差示扫描量热计dsc-60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dsc曲线的最大融解峰的温度为熔点。设为开始温度30℃、升温速度5℃/分钟、结束温度180℃。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74]
(8)耐弯折针孔性
[0175]
将层叠有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层叠体剪切成长度方向280mm、宽度方向260mm。以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成为内侧的方式,制成高度260mm的圆筒状,用玻璃带固定。将样品安装在tester sangyo co.ltd.制、带恒温槽的揉搓弯曲试验机(gelbo flex tester)上,施加1℃1000次的弯折负载。取下样品,测定针孔的数量。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76]
(9)热收缩率
[0177]
将层压前的薄膜剪切成120mm的正方形。以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别成为100mm的间隔的方式,写入标记线。在保温为120℃的干燥机内悬挂样品,进行30分钟热处理。测定标记线间的距离,按照下述式,计算热收缩率。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78]
热收缩率=(热处理前的标记线长-热处理后的标记线长)/热处理前的标记线长
×
100(%)
ꢀꢀꢀꢀ
(式3)
[0179]
(10)加速粘连强度
[0180]
将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剪切成长度方向148mm、宽度方向105mm。使密封面彼此相对并重叠。在50℃环境下预热30分钟后,用保持为50℃的7.0cm正方形的铝板夹持。使用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mini test press mp-sch,以50℃、100kn的条件对铝板和样品进行压制,保持15分钟。将取出的样品的宽度方向裁断为70mm。将重叠的样品打开30mm,以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插入3mm直径的金属棒。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 ag-i上安装样品,测定在长度方向上以200mm/分钟的条件使金属棒移动时的载重。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81]
(11)马氏硬度、压痕蠕变率
[0182]
将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剪切成10mm的正方形,使测定面向上并置于涂布有粘接剂的玻璃盖片上,使其干燥24小时。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岛津dynamic超微小硬度计duh-211,测定马氏硬度、压痕蠕变率。测定模式设定为负载-卸载试验、试验力0.5mn、负载速度6.0mn/秒、负载保持时间2秒,压头使用triangular15。以n=10测定,计算平均值。
[0183]
(12)直进切割性
[0184]
直进切割性表示在撕裂层叠体时,与一方向平行并笔直地撕开的性能。测定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实施例、比较例中,在拉伸方向表现直进切割性,因此对拉伸方向实施测定。
[0185]
将层叠体剪切成拉伸方向150mm、相对于拉伸方向的垂直方向60mm的条状,从短边的中央部起,沿着测定方向切出30mm的缺口。依据jis k7128-1:1998,撕裂样品。在不含切口的30mm、于拉伸方向撕裂120mm时,测定在拉伸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的距离,记录其绝对值。对用上侧的夹具夹持朝向右侧的切片的情况、和用上侧的夹具夹持朝向左侧的切片这两种情况,分别以n=3进行测定,计算各自的平均值。右侧、左侧的测定结果之中,采用数值大者。
[0186]
(13)不良剥离
[0187]
使层叠体的热封薄膜彼此相对并进行热封,制作内部尺寸为拉伸方向120mm、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170mm的四面密封袋。在四面密封袋的一端制作刻痕,用手在拉伸方向上撕裂。进行切割至相反的一端为止,测定袋的表侧和内侧的薄膜的撕裂线的偏移。对右侧向前的方向、左侧向前的方向这两者,分别以n=3进行测定,计算平均值,采用较大的测定值。
[0188]
(14)制袋成品
[0189]
使层叠体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侧彼此重叠,在0.2mpa的压力下,以1秒、密封棒的宽度10mm、热封温度220℃进行热封,制作内部尺寸为长度方向120mm、宽度方向170mm的四面密封袋。通过目视确认该四面密封袋的成品状态。
[0190]

:热封部附近无变形,袋为完整的长方形
[0191]

:热封部附近的变形少
[0192]
×
:热封部附近的变形大,袋的边缘起皱
[0193]
(15)热封强度
[0194]
热封条件及强度测定条件如下。即,使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叠体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侧彼此重叠,在0.2mpa的压力下,以1秒、密封棒的宽度10mm、热封温度220℃进行热封后自然冷却。由各温度下热封的薄膜分别切取长度方向80mm、宽度方向15mm的试验片,对各试验片,测定以十字头速度200mm/分钟剥离热封部时的剥离强度。试验机使用instron corporation制的万能材料试验机5965。分别以n=3次进行测定,计算平均值。
[0195]
(16)取向角
[0196]
基材薄膜的取向角(
°
)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分子取向计moa-6004测定。将样品剪切成长度方向120mm、宽度方向100mm,设置于计测器,以测定的angle的值为取向角。需要说明的是,长度方向为0
°
。以n=3测定,计算平均值。
[0197]
(实施例1)
[0198]
(聚烯烃系树脂薄膜)
[0199]
对于实施例1至4及比较例1至8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基于后述的表1及表2示出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和其比例,调节原料。如表1及表2所记载,将各层的制备物设为100重量份,作为有机润滑剂的山萮酰胺的含量分别为热封层260ppm、中间层260ppm,作为无机防粘连剂,以含量在热封层中成为2000ppm的方式添加平均粒径4μm的二氧化硅。将这些原料均匀地混合,得到用于制造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混合原料。
[0200]
(使用原料)
[0201]
原料a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fl8115a(mfr7.0g/10分钟、熔点148℃)
[0202]
原料b prime polymer co.,ltd.制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f-724npc(mfr7.0g/10分钟、熔点149℃)
[0203]
原料c丁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熔点120℃、乙烯含量4.0重量份)
[0204]
原料d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wfs5293-22(树脂密度891kg/m3、230℃、mfr3.0g/10分钟)
[0205]
原料e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全同立构聚丙烯flx80e4(mfr7.5g/分钟、熔点164℃)
[0206]
原料f chiba finechemical inc.制无规立构聚丙烯sunatac
[0207]
原料g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树脂tafmer a-4085s(190℃、2.16kg下的mfr1.4g/10分钟)
[0208]
原料h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树脂tafmer xm-7070s(190℃、2.16kg下的mfr3.0g/10分钟)
[0209]
原料i prime polymer co.,ltd.制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evolue sp1520(mfr2.0g/10分钟、密度0.913g/cm3)
[0210]
原料j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fl8115a(mfr6.0g/10分钟、熔点130℃)
[0211]
(熔融挤出)
[0212]
以成为层压层/中间层/热封层的顺序的方式,分别用螺杆直径90mm的3阶型单螺杆挤出机导入中间层中使用的混合原料,使用直径45mm及直径65mm的3阶型单螺杆挤出机导入层压层用及热封层用的混合原料,导入至t槽型模具,以模具的出口温度为230℃进行挤出;所述t槽型模具以宽度800mm将前成型段(preland)设为2阶段、且以熔融树脂的流动均匀的方式将高度差部分的形状制成曲线状、从而模具内的流动均匀的方式设计而成。层压层/中间层/热封层的厚度比率分别设为25%/50%/25%。
[0213]
(冷却)
[0214]
用21℃的冷却辊将由模具挤出的熔融树脂片冷却,得到厚度为70μm的未拉伸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在用冷却辊进行冷却时,用空气喷嘴将冷却辊上的薄膜的两端固定,用气刀将熔融树脂片的全部宽度按压在冷却辊上,同时使真空腔室工作,防止空气混入熔融树脂片与冷却辊之间。空气喷嘴两端均与薄膜进行方向串联设置。模具周围用片包围,防止熔融树脂片暴露于风中。
[0215]
(预热)
[0216]
将未拉伸片导入加温的辊组,通过使片与辊接触,将片预热。预热辊的温度设为80℃。使用多个辊,对薄膜的两面进行预热。
[0217]
(纵拉伸)
[0218]
将前述未拉伸片导入纵拉伸机,通过辊速度差拉伸至3.5倍,将厚度制成为20μm。拉伸辊的温度设为80℃。
[0219]
(退火处理)
[0220]
使用退火辊,边施加5%的松弛率,边在100℃下实施热处理。使用多个辊,对薄膜的两面进行热处理。
[0221]
(电晕处理)
[0222]
对薄膜的单面(层压面)实施电晕处理。
[0223]
(卷绕)
[0224]
以20m/分钟的制膜速度实施。将制膜的薄膜的边缘部分裁切,以卷状态进行卷绕。薄膜的单面(层压面)的润湿张力为42mn/m。
[0225]
(层叠体的制作)
[0226]
将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和作为基材薄膜的东洋纺株式会社制的双轴拉伸尼龙薄膜(n1102、厚度15μm、相对于取向角长度方向22
°
),与主剂(东洋莫顿株式会社制、tm569)33.6质量份、固化剂(东洋莫顿株式会社制、cat10l)4.0质量份和乙酸乙酯62.4质量份混合得到酯系粘接剂,以涂布量成为3.0g/m2的方式将得到的酯系粘接剂涂布于基材薄膜,并进行干式层压。将其卷绕并保持为40℃,进行3天熟化,得到层叠体。
[0227]
(实施例2、实施例4、实施例5)
[0228]
使用表1示出的原料,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80μm,将纵拉伸倍率设为4.0倍,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2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29]
(实施例3)
[0230]
使用表1示出的原料,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90μm,将纵拉伸倍率设为4.5倍,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2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31]
(比较例1)
[0232]
不添加防粘连剂而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270μm,将预热辊的温度设为105℃,将拉伸辊温度设为105℃,将纵拉伸倍率设为4.5倍,将退火处理温度设为1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6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33]
(比较例2)
[0234]
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未进行退火处理,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9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35]
(比较例3)
[0236]
不添加防粘连剂而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100μm,将预热辊温度设为102℃,将拉伸辊温度设为102℃,将退火处理温度设为13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25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37]
(比较例4)
[0238]
将热封层的防粘连剂设为3000ppm,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320μm,未进行纵拉伸,通过拉幅机方式,在预热温度135℃、拉伸温度165℃下横向拉伸8.0倍,拉幅机内用155℃的热风进行退火处理,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4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39]
(比较例5)
[0240]
将热封层的防粘连剂设为2400ppm,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将层压层/中间层/热封层的厚度比率设为2/5/29,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180μm,将纵拉伸倍率设为5.0倍,未进行退火处理,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36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41]
(比较例6)
[0242]
将热封层的防粘连剂设为2400ppm,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将层压层/中间层/热封层的厚度比率设为17/33/10,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258μm,将拉伸倍率设为4.3倍,未进行退火处理,除此以外,以与比较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6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43]
(比较例7)
[0244]
将热封层的防粘连剂设为3000ppm,使用表2示出的原料,将未拉伸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设为100μm,将纵拉伸倍率设为5.0倍,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2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0245]
(比较例8)
[0246]
将退火辊温度设为13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20μm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制膜。
[0247]
比较例1中,将嵌段共聚物用作主体,因此透明性(雾度)差。
[0248]
比较例2、比较例5、比较例6中,未进行退火处理,因此热收缩率高,制袋成品差。
[0249]
比较例3中,大量使用丙烯均聚物,因此熔点高,低温密封性差。
[0250]
比较例4中,拉伸方向为横向拉伸,因此面取向系数小,穿刺强度差。
[0251]
比较例7中,使用熔点低的丁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因此直进切割性、不良剥离差。
[0252]
比较例8中,退火温度升高,因此热封强度差。
[0253]
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及表2。
[0254]
[表1]
[0255][0256]
[表2]
[0257][0258]
表1及表2中,评价结果“无法测定*”表示在特性评价中薄膜在拉伸方向开裂,未能得到测定值。
[025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260]
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透明性、密封性、制袋性、耐破袋性优异,且能够无不良剥离、容易地撕开的包装体,可以对产业做出巨大贡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