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及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1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配套装置,是一套能够将垃圾袋和垃圾相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国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置方法是经过粉碎、干化等程序,制作成有机肥料,完成循环再利用过程。盛放过厨余垃圾的垃圾袋属于其他垃圾,在垃圾投放时应该同厨余垃圾分离后丢入其他垃圾桶,垃圾袋如果混入有机肥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3.居民丢垃圾将厨余垃圾袋的塑料袋手工分离过程会弄脏手甚至衣服,所以在培养垃圾分类生活习惯方面会有困难和阻力。因此,发明人想设计一套垃圾箱配套装置来解决厨余垃圾与垃圾袋相分离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该装置能够将垃圾和垃圾袋相分离,有效降低厨余垃圾中混入垃圾袋的状况。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6.一种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一块立板将箱体分隔为第一垃圾桶放置位和第二垃圾桶放置位,立板的上方的箱体内设置有夹袋机构,所述夹袋机构在第一垃圾桶放置位夹住,移动到第二垃圾桶放置位释放。
7.优选地,所述夹袋机构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的一端与箱体转动连接,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静夹片,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发条弹簧;两个第一发条弹簧的活动端夹着弧形动夹片,弧形动夹片和弧形静夹片两者的前端形成夹持部。
8.优选地,所述弧形静夹片上设置有触发板,触发板一端与弧形静夹片转动连接,触发板另一端搭在弧形静夹片夹持部附近,触发板移动带动第一拉绳释放第一发条弹簧。
9.优选地,所述第一发条弹簧外侧装有圆形盒,支撑杆与圆形盒的中心相连接,第一发条弹簧的固定端与圆形盒相连接,第一发条弹簧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空心管,空心管与圆形盒上的活动销相适配,活动销与第一拉绳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垃圾桶放置位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倾斜相接,所述第一托板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与立板转动连接,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在相接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向上的齿条,两齿条形成撕开部,弧形动夹片和弧形静夹片上的夹持部对着两齿条的撕开部。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垃圾桶放置位内的立板上,设置有两根复位杆,复位杆拨动空心管至活动销,使活动销插入空心管。
12.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与箱体转动连接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发条弹簧,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踏板,踏板通过第二拉绳连接第二发条弹簧。
13.优选地,所述弧形动夹片的前端有锯齿。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与箱体通过第三发条弹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与立板通过第四发条弹簧转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箱,该垃圾箱能够将垃圾和垃圾袋相分离,有效降低厨余垃圾中混入垃圾袋的状况。
1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17.垃圾箱,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一种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第一垃圾桶放置位内放置有第一垃圾箱,第二垃圾桶放置位内放置有第二垃圾箱。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或垃圾箱,放置在生活区使用时,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丢入第一垃圾桶放置位,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倾斜相接,装满垃圾的垃圾袋聚集在两齿条的撕开部,夹袋机构依靠第二发条弹簧的回弹力摆动至该处时触发板先接触到装满垃圾的垃圾袋,触发板沿上端转动远离弧形静夹片,进而带动第一拉绳,第一拉绳拉动活动销,活动销由空心管中拔出,此时第一发条弹簧的活动端被释放,弧形动夹片和弧形静夹片的夹持部由上部夹住垃圾袋,夹袋机构依靠第二发条弹簧的回弹力对垃圾袋下压,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打开,齿条将垃圾袋撕破,垃圾下落到垃圾桶。夹袋机构复位摆动到第二垃圾桶放置位时,复位杆拨动空心管至活动销,弧形动夹片与弧形静夹片分开,活动销插入空心管,此时第一发条弹簧上紧,垃圾袋掉入垃圾桶。可以有效将垃圾和垃圾袋相分离,有效降低厨余垃圾中混入垃圾袋的状况。
附图说明
20.图1是垃圾箱的示意图。
21.图2是省略墙板的垃圾箱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23.图4是省略墙板的垃圾箱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b部放大图。
25.图6是夹袋机构摆动至第二垃圾桶放置位的示意图。
26.图7是夹袋机构摆动至第二垃圾桶放置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1至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8.实施例1
29.一种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一块立板2将箱体1分隔为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和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在生活区放置使用时,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内放置有第一垃圾箱41,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内放置有第二垃圾箱42。立板2的上方的箱体1内设置有夹袋机构5,所述夹袋机构5在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夹住垃圾袋(如图2所示,图中未示出垃圾袋),移动到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释放垃圾袋(如图4所示,图中未示出垃圾袋)。
30.所述夹袋机构5包括支撑件51,支撑件51的一端与通过转轴与箱体转动连接,在支
撑件51的转轴上设有第二发条弹簧62,箱体1的前侧设置的踏板7,踏板7通过第二拉绳82连接第二发条弹簧62,可以使第二发条弹簧62蓄力收紧,在踏板7踩下时,夹袋机构5由第二拉绳82拉到图4所示的位置。踏板7未被踩下时,夹袋机构5由第二发条弹簧62带动快速摆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
31.支撑件51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静夹片91,在支撑件51上设置有支撑杆52,支撑杆52的两端装有圆形盒53,支撑杆52与圆形盒53的中心相连接,圆形盒53内设置有第一发条弹簧61,第一发条弹簧61的固定端与圆形盒53相连接,第一发条弹簧61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空心管63,空心管63与圆形盒53上的活动销54相适配,活动销54与第一拉绳81相连接,活动销54上套有复位弹簧55。两个第一发条弹簧61的活动端夹着弧形动夹片92,弧形动夹片92和弧形静夹片91两者的前端形成夹持部93,在弧形动夹片92的前端有锯齿94。
32.弧形静夹片91上设置有触发板95,触发板95一端与弧形静夹片91转动连接,触发板95另一端搭在弧形静夹片91夹持部93附近,触发板95移动带动第一拉绳81释放第一发条弹簧61,弧形动夹片92和弧形静夹片91前端的夹持部93夹紧。
33.在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托板33和第二托板34,第一托板33和第二托板34倾斜相接,所述第一托板33与箱体1通过第三发条弹簧(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34与立板2通过第四发条弹簧(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第一托板33和第二托板34在相接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向上的齿条35,两齿条35形成撕开部36,弧形动夹片92和弧形静夹片91上的夹持部对着两齿条35的撕开部36。在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内的立板2上,设置有两根复位杆21,复位杆21拨动空心管63至活动销54,使活动销54插入空心管63。
34.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防止投放垃圾人不使用本装置的垃圾袋分离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箱体顶盖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箱体顶盖平常依靠弹簧应力关闭,并用锁扣锁住。踏板踩下时通过拉绳将锁扣打开,顶盖被垃圾的重力下压向下打开,垃圾袋落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然后,顶盖依靠弹簧应力向上关闭。
35.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触发板95同垃圾袋接触的边缘部分,可以设置一定的弧面,以便来自垃圾袋的压力能够更好地触发夹持部。
36.实施例2
37.垃圾箱,具有上述实施例1所述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内放置有第一垃圾箱41,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内放置有第二垃圾箱42。
38.实施例3
39.垃圾箱,具有上述实施例1所述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内放置厨余垃圾箱,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内放置其它垃圾箱。
40.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使用过程介绍:
41.分离垃圾袋的垃圾箱配套装置或垃圾箱,放置在生活区使用时,居民手提垃圾袋到垃圾箱附近,站在踏板7上,踏板7通过第二拉绳82连接第二发条弹簧62,可以使第二发条弹簧62蓄力收紧,夹袋机构5由第二拉绳82拉到图4所示的位置。夹袋机构5在第二垃圾桶放置位32处,由复位杆21拨动空心管63至活动销54,使活动销54插入空心管63,第一发条弹簧61蓄力收紧,弧形动夹片92与弧形静夹片91呈打开状。居民向第一垃圾桶放置位31丢垃圾,装满垃圾的垃圾袋聚集在两齿条35的撕开部36。
42.居民由踏板7上离开,第二发条弹簧62释放复位力带动夹袋机构5快速摆动到图2
所示的位置。夹袋机构5摆动至该处时触发板95先接触到装满垃圾的垃圾袋,触发板95沿上端转动远离弧形静夹片91,进而带动第一拉绳81,第一拉绳81拉动活动销54,活动销54由空心管63中拔出,此时第一发条弹簧61的活动端被释放,弧形动夹片92和弧形静夹片91的夹持部93由上部夹住垃圾袋,夹袋机构5摆动力对垃圾袋下压,第一托板33和第二托板34打开,齿条35将垃圾袋撕破,垃圾下落到第一垃圾箱41。
43.再有居民说欧体垃圾袋到垃圾箱附近时,站在踏板7上,夹袋机构5由第二拉绳82拉到图4所示的位置,弧形动夹片92与弧形静夹片91呈打开状,之前两者夹住的垃圾袋由重力和摆动惯性,使塑料袋从夹持部93处脱落,掉入第二垃圾箱42。
44.至此完成一个将垃圾与垃圾袋分离的过程,有效降低厨余垃圾中混入垃圾袋的状况。
45.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