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原子灰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01: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原子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原子灰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2.原子灰俗称腻子,又称不饱和聚酯树脂腻子,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嵌填材料,能很好地附着在物体表面,并在干燥过程中不产生裂纹。
3.原子灰的加工过程为,对物料进行搅拌分散,随后将物料输送至研磨装置中,对物料进行研磨,最后进行出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加工系统,加工系统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921208208.7的技术方案,其公开了一种原子灰粉状体原料搅拌分散系统,包括架体和拉缸;所述架体上设有用于将拉缸的顶部密封的可升降的密封板单元和用于对拉缸内部的粉末进行高速搅拌分散的搅拌单元;所述拉缸的外侧对称布置有两个轴心水平布置的定位柱,所述架体的两侧设有可升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顶部以及朝向拉缸的一侧均为开放面;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和定位柱的直径匹配。
4.上述该方案中的系统,仅对物料搅拌分散的环节,做出了自动化加工,而在物料的输送、研磨以及出料等环节,并未自动化加工;同时该系统并不适用于两个分散釜交替加工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5.所以,本技术方案解决问题,如何实现加工系统中的两个分散釜交替加工生产,同时使原子灰的搅拌分散、研磨、出料等环节全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子灰加工系统,实现加工系统中的两个分散釜交替加工生产,同时使原子灰的搅拌分散、研磨、出料等环节全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原子灰加工系统,包括两个用于搅拌原子灰混合液的搅拌单元、用于研磨原子灰混合液的研磨单元、与两个搅拌单元择一连通的分料单元、将研磨后的原子灰混合液输出的出料单元;所述分料单元与研磨单元连通。
8.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搅拌单元包括釜体、设置在釜体内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分设在第一搅拌桨的相对两侧,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延伸至分料单元的出料管。
9.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位于两侧第二搅拌桨之间的第一转轴、若干个依次排布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搅拌模块;所述第一搅拌模块包括一对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叶片、第一螺栓,一对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有可开合连接的卡箍,所述卡箍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螺栓分别与卡箍、第一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分设在第一转轴的两侧且对称布置。
10.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分设在第一搅拌桨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转轴、若干个依次排布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搅拌模块;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套设在
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叶片和压块、第二螺栓、连接销;所述压块分设在第二叶片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销分别与压块、第二叶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分别与压块、第二转轴螺纹连接。
11.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分料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搅拌单元之间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可在两侧搅拌单元之间往复摆动的料筒、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定位盘;所述料筒的上端呈敞口布置、下端设有与研磨单元连通的软管;所述搅拌单元、料筒、定位盘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搅拌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搅拌单元的下侧,当料筒摆动至一侧搅拌单元的出料端的正下方时,所述料筒通过一插销与定位盘可插拔连接。
12.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支撑柱与料筒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为转动端、定位端,所述转动端与支撑杆转动配合,所述定位端与料筒可拆卸连接。
13.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定位端设有位于料筒的外侧的定位套、与定位套螺纹配合的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贯穿定位套的一侧,并将料筒抵紧在定位套的内壁上。
14.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研磨单元包括机台、固定在机台的上表面的研磨筒和电机、设置在研磨筒内的搅拌轴、设置在研磨筒的上侧的进料斗;所述机台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搅拌轴转动;所述进料斗与分料单元连通。
15.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出料单元包括出料斗、设置在出料斗的底部的输出管道、位于输出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支撑柱、出料斗、进料斗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研磨筒的出料端设有第一机泵、位于第一机泵上的u形弯管;所述u形弯管的出料端延伸至出料斗内。
16.在上述的原子灰加工系统中,所述输出管道的中部设有延伸至出料斗内的回流管道、位于回流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和第二机泵。
17.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8.本方案通过设置两个搅拌单元、分料单元、研磨单元、出料单元依次配合,两个搅拌单元分别进行物料的搅拌分散,分料单元连通其中一个搅拌单元,将物料输送至研磨单元中,研磨物料后,物料经由出料单元输出;当搅拌单元内的物料已经完全输出后,分料单元与另外一个搅拌单元连通,重复上述过程,进行加工出料,而已经完全输出物料的搅拌单元重新加入物料搅拌分散,与另外一个搅拌单元重复交替,实现加工系统中的两个分散釜交替加工生产,同时使原子灰的搅拌分散、研磨、出料等环节全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原子灰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搅拌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是c的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釜体;4、第一叶片;5、卡箍;6、支撑柱;7、出料管;8、料筒;9、定位套;10、第三螺栓;11、软管;12、研磨筒;13、电机;14、机台;15、第一机
泵;16、u形弯管;17、出料斗;18、输出管道;19、第二阀门;20、第二机泵;21、回流管道;22、定位盘;23、支撑杆;24、插销;25、压块;26、第二叶片;27、第二螺栓;28、连接销;29、第一螺栓;30、第一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6.实施例1:
27.如图1-5所示,一种原子灰加工系统,包括两个用于搅拌原子灰混合液的搅拌单元、用于研磨原子灰混合液的研磨单元、与两个搅拌单元择一连通的分料单元、将研磨后的原子灰混合液输出的出料单元;所述分料单元与研磨单元连通。
28.其实施过程为,通过设置两个搅拌单元、分料单元、研磨单元、出料单元依次配合,两个搅拌单元分别进行物料的搅拌分散,分料单元连通其中一个搅拌单元,将物料输送至研磨单元中,研磨物料后,物料经由出料单元输出;当搅拌单元内的物料已经完全输出后,分料单元与另外一个搅拌单元连通,重复上述过程,进行加工出料,而已经完全输出物料的搅拌单元重新加入物料搅拌分散,与另外一个搅拌单元重复交替,实现加工系统中的两个分散釜交替加工生产,同时使原子灰的搅拌分散、研磨、出料等环节全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29.搅拌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搅拌单元包括釜体3、设置在釜体3内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分设在第一搅拌桨的相对两侧,所述釜体3的底部设有延伸至分料单元的出料管7。
30.第一搅拌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位于两侧第二搅拌桨之间的第一转轴1、若干个依次排布在第一转轴1上的第一搅拌模块;所述第一搅拌模块包括一对中心对称布置的第一叶片4、第一螺栓29,一对所述第一叶片4之间设有可开合连接的卡箍5,所述卡箍5套设在第一转轴1上;所述第一螺栓29分别与卡箍5、第一转轴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29分设在第一转轴1的两侧且对称布置。
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螺栓29和卡箍5的配合,一对第一叶片4利用卡箍5套设在第一转轴1上,卡箍5产生第一转轴1径向的抱紧力,第一叶片4定位在第一转轴1上;第一螺栓29分别与卡箍5、第一转轴1螺纹连接,即第一螺栓29的螺杆端贯穿卡箍5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一转轴1内,进行定位和固定连接,因卡箍5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抱紧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可分担螺栓的部分受力,使螺栓仅用两个即可完成可拆卸的高强度连接。
32.第二搅拌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分设在第一搅拌桨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转轴2、若干个依次排布在第二转轴2上的第二搅拌模块;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2上的第二叶片26和压块25、第二螺栓27、连接销28;所述压块25分设在第二叶片26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销28分别与压块25、第二叶片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27分别与压块25、第二转轴2螺纹连接。
33.第二转轴2与第二叶片26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二叶片26磨损后,可将第二叶片26拆卸更换,避免更换第二转轴2,节省维护成本;连接销28依次贯穿上侧压块25、第二叶片26、下侧压块25,对压块25和第二叶片26进行定位和连接,而压块25通过第二螺栓27
固定在第二转轴2上,从而使第二叶片26固定在第二转轴2上。
34.分料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分料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搅拌单元之间的支撑柱6、设置在支撑柱6上的可在两侧搅拌单元之间往复摆动的料筒8、与支撑柱6固定连接的定位盘22;所述料筒8的上端呈敞口布置、下端设有与研磨单元连通的软管11;所述搅拌单元、料筒8、定位盘22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当料筒8摆动至一侧搅拌单元的出料端的正下方时,所述料筒8通过一插销24与定位盘22可插拔连接。
35.分料单元的运作过程为,通过设置支撑柱6、料筒8、定位盘22和插销24的相互配合,搅拌单元的出料端位于出料单元的下侧,即釜体3的底部,料筒8以支撑柱6旋转中心,在两侧搅拌单元之间往复摆动,料筒8移动至其中一个搅拌单元的出料端的正下方,料筒8利用插销24插入定位盘22上,从搅拌单元的出料端落下的原子灰,落至料筒8内,经由料筒8底部的软管11输送至研磨机内;当料筒8需要接收另外一个搅拌单元的原子灰,拔出插销24,将料筒8摆动至另外一个搅拌单元的出料端的正下方,插销24重新插入定位盘22,进行定位,最终实现两个搅拌单元择一输送至研磨机中,提高生产效率。
36.料筒8之所以围绕支撑柱6转动是因为,所述支撑柱6与料筒8之间设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的两端分别为转动端、定位端,所述转动端与支撑杆23转动配合,所述定位端与料筒8可拆卸连接。
37.料筒8的转动过程为,将料筒8固定在支撑杆23上,支撑杆23与支撑柱6转动配合,转动支撑杆23,支撑杆23带动料筒8摆动;料筒8摆动至其中一个搅拌单元的出料端的正下方,插销24穿过支撑杆23,并插入定位盘22内,将支撑杆23定位在定位盘22上,避免料筒8在使用过程中摆动。
38.支撑杆23与料筒8的固定方式为,所述定位端设有位于料筒8的外侧的定位套9、与定位套9螺纹配合的第三螺栓10;所述第三螺栓10贯穿定位套9的一侧,并将料筒8抵紧在定位套9的内壁上。
39.料筒8与支撑杆23的安装过程为,定位套9的两端呈敞口布置,将料筒8放入定位套9内,拧紧第三螺栓10,第三螺栓10穿过定位套9的一侧,与料筒8接触,将料筒8顶紧在定位套9的内壁上。
40.研磨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研磨单元包括机台14、固定在机台14的上表面的研磨筒12和电机13、设置在研磨筒12内的搅拌轴、设置在研磨筒12的上侧的进料斗;所述机台14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电机13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搅拌轴转动;所述进料斗与分料单元连通。
41.出料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出料单元包括出料斗17、设置在出料斗17的底部的输出管道18、位于输出管道上的第一阀门30;所述支撑柱6、出料斗17、进料斗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研磨筒12的出料端设有第一机泵15、位于第一机泵15上的u形弯管16;所述u形弯管16的出料端延伸至出料斗17内。
42.此外,所述输出管道18的中部设有延伸至出料斗17内的回流管道21、位于回流管道21上的第二阀门19和第二机泵20。
4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