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堵塞的新型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57: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的新型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按照加热/冷却方式,可分为电加热、热水加热、导热油循环加热、远红外加热、外(内)盘管加热等,夹套冷却和釜内盘管冷却等。加热方式的选择主要跟化学反应所需的加热/冷却温度,以及所需热量大小有关。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搅拌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任意选配。釜壁外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支承座有支承式或耳式支座等。转速超过160转以上宜使用齿轮减速机。开孔数量、规格或其它要求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制作。
3.现有的反应釜长时间使用后,反应釜内容易造成物料的堆积,在将反应成品排出的过程中,流动性较差的物料容易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新型反应釜,旨在解决现有的反应釜长时间使用后,反应釜内容易造成物料的堆积,在将反应成品排出的过程中,流动性较差的物料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堵塞的新型反应釜,包括主体外壳、底部开设的排液口,以及排液口内部安装的支撑杆,所述外壳包括
6.底部安装的支撑脚,
7.外壳顶部安装的顶盖,
8.外壳下方连接安装的驱动电机,
9.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安装的转轴,
10.转轴上连接安装的搅拌杆,以及
11.搅拌杆顶部末端连接的辅助架。
12.优选的,所述支撑脚对称安装有四个,且支撑脚与外壳底部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顶盖与外壳顶部开口处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辅助架末端与外壳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
13.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外壳底部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驱动电机带动转轴上连接安装的搅拌杆构成旋转结构,所述转轴与辅助架连接处设置有滚动轴承构成旋转结构。
14.优选的,所述排液口包括
15.内壁上连接安装的连接架,
16.连接架中安装的连接轴,
17.连接轴上安装的悬臂,
18.悬臂末端连接的活动爪,以及
19.活动爪内侧安装的连接杆。
20.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对称设置有六个,且连接架与排液口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悬臂与连接架通过连接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
21.优选的,所述悬臂的末端与活动爪通过连接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所述连接杆与活动爪内侧通过支架及连接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
2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
23.中心连接处安装的数控马达,
24.数控马达输出端连接安装的螺纹杆,以及
25.螺纹杆上连接安装的联动杆套。
2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排液口的内壁及数控马达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数控马达带动螺纹杆构成旋转结构,所述螺纹杆与联动杆套通过螺纹连接,且联动杆套与连接杆通过支架及连接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排液口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架与支撑杆,连接架上安装有悬臂及活动爪,支撑杆上安装有数控马达及螺纹杆,通过数控马达带动螺纹杆旋转,使得联动轴套在螺纹杆上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杆同步带动各个活动爪及悬臂进行运动,在反应釜中的原料从排液口排出时,活动爪不断开合,将可能产生的沉淀物及时打散,同时对于粘度较大的液体在活动过程中将空气打入其中,提高流动性,避免在排液口中形成堵塞。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液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液口截面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外壳;110、支撑脚;120、顶盖;130、驱动电机;140、转轴;150、搅拌杆;160、辅助架;2、排液口;210、连接架;220、连接轴;230、悬臂;240、活动爪;250、连接杆;3、支撑杆;310、数控马达;320、螺纹杆;330、联动杆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新型反应釜技术方案:包括主体外壳1、底部开设的排液口2,以及排液口内部安装的支撑杆3,外壳1包括底部安装的支撑脚110,外壳1顶部安装的顶盖120,外壳1下方连接安装的驱动电机130,驱动电机130输出端连接安装的转轴140,转轴140上连接安装的搅拌杆150,以及搅拌杆150顶部末端连接的辅助架160。
39.支撑脚110对称安装有四个,且支撑脚110与外壳1底部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顶盖120与外壳1顶部开口处通过螺栓连接,辅助架160末端与外壳1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
40.驱动电机130与外壳1底部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驱动电机130带动转轴140上连接安装的搅拌杆150构成旋转结构,转轴140与辅助架160连接处设置有滚动轴承构成旋转结构,反应釜工作时,打开顶盖120加入反应物原料,闭合顶盖120后启动驱动电机130带动转轴140上连接安装的搅拌杆150旋转,对反应物进行搅拌。
41.排液口2包括内壁上连接安装的连接架210,连接架210中安装的连接轴220,连接轴220上安装的悬臂230,悬臂230末端连接的活动爪240,以及活动爪240内侧安装的连接杆250,控制合适的温度,加工完成后的成品从排液口2中排出。
42.连接架210对称设置有六个,且连接架210与排液口2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悬臂230与连接架210通过连接轴220连接构成旋转结构。
43.悬臂230的末端与活动爪240通过连接轴220连接构成旋转结构,连接杆250与活动爪240内侧通过支架及连接轴220连接构成旋转结构,联动轴套330通过连接杆250同步带动各个活动爪240及悬臂230进行运动,活动爪240不断开合,将可能产生的沉淀物及固体废料及时打散,避免在排液口中形成堵塞,而对于本身粘度较大的液体在从排液口2中排出时,活动爪240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将空气打入液体中,提高流动性,便于排出。
44.支撑杆3包括中心连接处安装的数控马达310,数控马达310输出端连接安装的螺纹杆320,以及螺纹杆320上连接安装的联动杆套330。
45.支撑杆3与排液口2的内壁及数控马达310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数控马达
310带动螺纹杆320构成旋转结构,螺纹杆320与联动杆套330通过螺纹连接,且联动杆套330与连接杆250通过支架及连接轴220连接构成旋转结构,数控马达310带动螺纹杆320进行旋转,使得联动轴套330在螺纹杆320上进行移动。
4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反应釜工作时,打开顶盖120加入反应物原料,闭合顶盖120后启动驱动电机130带动转轴140上连接安装的搅拌杆150旋转,对反应物进行搅拌,控制合适的温度,加工完成后的成品从排液口2中排出,反应釜内容易造成物料的堆积,当含有固体废料的液体排出时,数控马达310带动螺纹杆320进行旋转,使得联动轴套330在螺纹杆320上进行移动,联动轴套330通过连接杆250同步带动各个活动爪240及悬臂230进行运动,活动爪240不断开合,将可能产生的沉淀物及固体废料及时打散,避免在排液口中形成堵塞,而对于本身粘度较大的液体在从排液口2中排出时,活动爪240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将空气打入液体中,提高流动性,便于排出。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