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6:09: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轴承热处理的方式愈发完美,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就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的冷却到室温,常用的轴承冷却方式有空冷、水冷和风冷,所谓风冷就是在轴承压盖位置加风扇,通过冷却槽进行冷却,没有水冷效果好,所谓水冷,就是在轴承体上开槽,可以通冷却水,效果要好一些,在通常使用水冷进行冷却时,对冷却水的资源浪费严重,难以将使用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解决了常用的轴承冷却方式有空冷、水冷和风冷,所谓风冷就是在轴承压盖位置加风扇,通过冷却槽进行冷却,没有水冷效果好,所谓水冷,就是在轴承体上开槽,可以通冷却水,效果要好一些,在通常使用水冷进行冷却时,对冷却水的资源浪费严重,难以将使用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立板,两个立板的相对面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滑块的上表面均与连接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夹爪气缸,所述冷却箱的内壁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表面与若干个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下表面与集水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所述冷却箱的左侧面与水池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池的正面与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与水泵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抽水端套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位于水池内,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套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左端套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右端套接有若干个连接管,若干个连接管的右端与喷头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若干个连接管的外表面与伸缩盘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盘的左侧面与冷却箱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冷却箱的右侧面开设有出料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板的数量为三个,且两个滑板的相对面搭接,所述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挡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箱的右侧面与收集盒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盒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盘,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均做抛光处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箱的内壁设置有绝热垫,所述冷却箱的下表面设置有过滤板。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水池、水泵、分流管、喷头和集水盒,当需要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处理时,启动水泵,水泵的抽水端将水池内的冷却水抽取到水泵中,再从出水端将冷却水进行释放,随之,冷却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出水管进入到分流管,分流管将水流分成几条支流,随后若干个支流内的冷却沿着出水管流入到喷头处,再从喷头处喷出从而对路径上的轴承套圈进行水冷,在水冷时,喷出的冷却水沿着滑板或冷却箱的内壁流入到集水盒中,接着打开连接在集水盒中进水管的水阀,从而使得水泵可以将集水盒中收集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利用,上述方式可以通过固定盘将冷却箱上的出水管进行固定,防止在水冷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水冷效果不佳的现象,通过调整连接在喷头上的伸缩盘,可以调整喷头的喷洒角度,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过集水盒将使用过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再由水泵进行抽取,达到一个循环利用的效果,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该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16.2、该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滑槽、滑块、连接板、夹爪气缸、滑板,当需要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时,冷却箱上的夹爪气缸将需要被冷却的轴承套圈夹取,随之滑块沿着滑槽将夹爪气缸运送到入料口,夹爪气缸张开,轴承套圈从入料口进入到冷却箱中,随后沿着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板进行滚动,由于滑板的表面做粗糙处理,以至于轴承套圈的移动速度较慢,就可以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处理,上述方式可以通过夹爪气缸精确的将轴承套圈运送到入料口,提高了该冷却装置的便利性,通过倾斜式的滑板可以使得轴承套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滑板上进行滚动,保证了轴承套圈的各个面都可以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通过设置挡块,可以防止轴承套圈在上层进入到下层时在入口被卡住。
17.3、该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收集盒,当被冷却后的轴承套圈从出料口出来时,收集盒可以将这些轴承套圈进行收集,上述方式通过设置收集盒,可以对被冷却后的轴承套圈进行收集,收集盒内的缓冲垫可以防止在收集过程中轴承套圈的损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池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爪气缸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冷却箱、2立板、3滑槽、4滑块、5连接架、6夹爪气缸、7滑板、8集水盒、9收集
盒、10水池、11支撑板、12固定座、13水泵、14进水管、15出水管、16喷头、17伸缩盘、18分流管、19连接管、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轴承套圈退火的节能型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立板2,两个立板2的相对面开设有滑槽3,两个滑槽3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滑块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滑块4的上表面均与连接架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架5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夹爪气缸6,冷却箱1的内壁设置有滑板7,滑板7的上表面与若干个挡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冷却箱1的下表面与集水盒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5.冷却箱1的左侧面与水池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水池10的正面与支撑板11的背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1的上表面与固定座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座12的上表面与水泵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水泵13的抽水端套接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的左端位于水池10内,水泵13的出水端套接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的左端套接有分流管18,分流管18的右端套接有若干个连接管19,若干个连接管19的右端与喷头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若干个连接管19的外表面与伸缩盘1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伸缩盘17的左侧面与冷却箱1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26.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冷却箱1的上表面开设有入料口,冷却箱1的右侧面开设有出料口,冷却箱1的右侧面与收集盒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收集盒9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垫,冷却箱1的内壁设置有绝热垫,冷却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过滤板,通过开设入料口和出料口可以更方便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和收集,通过设置收集盒9,可以对轴承套圈进行收集,减少了对后序处理的难度,通过设置缓冲垫可以防止在收集轴承套圈时轴承套圈的损坏,通过设置绝热垫,可以防止外界的热气流入到冷却箱1中,提高冷却效果。
27.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滑板7的数量为三个,且两个滑板7的相对面搭接,滑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挡块,连接管19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盘,滑块4的外表面与滑槽3的内壁均做抛光处理,通过设置挡块,可以防止轴承套圈从上层进入到下层时,出现卡住的现象,通过设置固定盘,可以防止在进行冷却时,连接管19的晃动导致冷却效果不佳,通过对滑块4和滑槽3抛光处理可以更有利于滑块4在滑槽3内的滑动,提高运输的效率。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当需要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时,冷却箱1上的夹爪气缸6将需要被冷却的轴承套圈夹取,随之滑块4沿着滑槽3将夹爪气缸6运送到入料口,夹爪气缸6张开,轴承套圈从入料口进入到冷却箱1中,随后沿着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板7进行滚动,由于滑板7的表面做粗糙处理,以至于轴承套圈的移动速度较慢,就可以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处理;
30.s2、当需要对轴承套圈进行冷却处理时,启动水泵13,水泵13的抽水端将水池10内的冷却水抽取到水泵13中,再从出水端将冷却水进行释放,随之,冷却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出水管15进入到分流管18,分流管18将水流分成几条支流,随后若干个支流内的冷却沿着出水管15流入到喷头16处,再从喷头16处喷出从而对路径上的轴承套圈进行水冷;
31.s3、在水冷时,喷出的冷却水沿着滑板7或冷却箱1的内壁流入到集水盒8中,接着打开连接在集水盒8中进水管14的水阀,从而使得水泵13可以将集水盒8中收集的冷却水进
行回收利用,当被冷却后的轴承套圈从出料口出来时,收集盒9可以将这些轴承套圈进行收集。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