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岸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1: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岸电电缆。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岸电电缆结构基本为动力单元、光纤单元和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均放在缆芯间隙中。因缆芯之间间隙较小,加之在容置控制单元后剩下的间隙形状不规则,现有的岸电电缆能够设置的控制单元较少(一般不多于7个)。这导致在部分控制单元发生故障后,没有更多的备用控制单元进行代替,从而影响岸电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岸电电缆,以解决现有的岸电电缆能够设置的控制单元少,线缆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岸电电缆,包括内护套、外护套、中间线组和外周线组。内护套内限定中央空间;外护套,间隔套设于内护套之外,外护套和内护套之间限定环形空间。中间线组设置于中央空间。外周线组周向分布于环形空间;外周线组包括多个控制线芯和设置于各相邻控制线芯之间的加强隔离件;控制线芯和加强隔离件分别支撑于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
6.本方案中的岸电电缆在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布置控制线芯,较之现有技术中控制线芯布置在内部线缆的间隙中的方式,具有能够布置更多控制线芯的有益效果;并且,通过改为该布置,还能够方便地在环形空间内相邻控制线芯之间设置周向分布的加强隔离件,加强隔离件不但能够有效实现对相邻控制线芯的隔离,还能和内外护套之间彼此支撑,从而得到内护套、加强隔离件和外护套内外彼此支撑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外圈结构,对中央空间内的中间线组提供显著可靠的保护。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8.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的控制线芯和加强隔离件沿周向均匀排布于所述环形空间,所述控制线芯和相邻的加强隔离件相互抵紧且抵紧内护套及外护套相对的表面。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0.所述加强隔离件包括隔离件内芯和外包层,所述外包层包覆于所述隔离件内芯外且抵紧内护套、外护套及控制线芯。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2.所述控制线芯包括控制线芯导体和包覆于所述控制线芯导体外的控制线芯绝缘层。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4.所述中间线组包括动力线芯、接地线芯和网线单元;所述动力线芯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动力线芯彼此外切抵紧并分别沿径向向外支撑所述内护套;对应的动力线芯和内护套
之间围成有间隙;所述接地线芯和网线单元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间隙中。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6.所述中间线组包括网线单元,所述网线单元为双屏蔽网线cat7。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8.所述网线单元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网线护套、网线总屏蔽层和布设在网线总屏蔽层内的多个网线分芯;所述网线分芯包括网线分屏蔽层和布设于所述网线分屏蔽层内的多个网线芯线;所述网线芯线包括网线导体和网线绝缘层。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0.所述动力线芯包括动力线芯导体和包覆于所述动力线芯导体外的动力线芯绝缘层。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2.所述接地线芯包括接地线芯导体和包覆于所述接地线芯导体外的接地线芯绝缘层。
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4.所述内护套和外护套均由聚氨酯构成。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岸电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的网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9][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
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
实施例
[0036]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岸电电缆10,包括内护套21、外护套22、中间线组11和外周线组12。其中,内护套21内限定中央空间13。外护套22间隔套设于内护套21之外,外护套22和内护套21之间限定环形空间14。中间线组11设置于中央空间13。外周线组12周向分布于环形空间14;外周线组12包括多个控制线芯23和设置于各相邻控制线芯23之间的加强隔离件26;控制线芯23和加强隔离件26分别支撑于内护套21和外护套22之间。为实现该设置,可使控制线芯23和加强隔离件26的直径大致等于环形空间14的宽度;当然因结构能够发生一定的变形,允许尺寸存在一定差距。
[0037]
本方案中的岸电电缆10在内护套21和外护套22之间的环形空间14内布置控制线芯23,较之现有技术中控制线芯23布置在内部线缆的间隙中的方式,具有能够布置更多控制线芯23的有益效果;并且,通过改为该布置,还能够方便地在环形空间14内相邻控制线芯23之间设置周向分布的加强隔离件26,加强隔离件26不但能够有效实现对相邻控制线芯23的隔离,还能和内外护套22之间彼此支撑,从而得到内护套21、加强隔离件26和外护套22内外彼此支撑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外圈结构,对中央空间13内的中间线组11提供显著可靠的保护。
[0038]
本实施例中,位于环形空间14中的控制线芯23和加强隔离件26沿周向均匀排布于环形空间14,控制线芯23和相邻的加强隔离件26相互抵紧且抵紧内护套21及外护套22相对的表面。通过使控制线芯23和加强隔离件26周向填满和相互抵紧,能够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并使各线芯的相对位置较为确定,从而避免内部各线芯过大地相对活动;同时,结合前述控制线芯23和加强隔离件26对内外护套22的径向支撑抵紧,能够进一步提高内护套21、加强隔离件26和外护套22三者的一体程度和结构强度。
[0039]
可选地,加强隔离件26包括隔离件内芯27和外包层28。可选地,隔离件内芯27由芳纶构成,外包层28由挤包覆于隔离件内芯27外的tpe构成。加强隔离件26采用芳纶制成隔离件内芯27,并外包tpe形成外包层28,综合了芳纶纤维内芯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的优点和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的优点,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控制线芯23的隔离及对线缆结构的增强。
[0040]
控制线芯23包括控制线芯导体24和包覆于控制线芯导体24外的控制线芯绝缘层25。可选地,控制线芯导体24由第5种镀锡导体构成,控制线芯绝缘层25由tpe构成。
[0041]
本实施例中,内护套21和外护套22均由聚氨酯构成,在实现前述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能够对线缆内部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
[0042]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中间线组11包括三个动力线芯15、两个接地线芯18和
一个网线单元29。三个动力线芯15呈三角形分布,且彼此外切抵紧并分别沿径向向外支撑内护套21;三个动力线芯15和内护套21之间围成三个间隙37。两个接地线芯18和一个网线单元29分别设置于三个间隙37中。通过动力线芯三角形分布,并径向支撑内护套21,能够对前述的内护套21、外周线组12和外护套22形成的结构施加可靠的支撑,提高线缆的整体性,使线缆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载而不会发生过大形变。
[0043]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动力线芯、接地线芯和网线单元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数量。
[0044]
可选地,动力线芯15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6和动力线芯绝缘层17;可选地,动力线芯导体16由第5种镀锡导体构成,动力线芯绝缘层17由tpe构成,动力线芯绝缘层17包覆于动力线芯导体16外。接地线芯18包括接地线芯导体19和接地线芯绝缘层20;接地线芯导体19由第5种镀锡导体构成,接地线芯绝缘层20由tpe构成,接地线芯绝缘层20包覆于接地线芯导体19外。
[0045]
配合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网线单元29为双屏蔽网线cat7。通过设置双屏蔽网线cat7,使得一些没有光信号转换器的老型船舶靠岸后能实现有线数据传输,提高本方案的岸电电缆10的适用性。网线单元29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网线护套34、网线总屏蔽层33和布设在网线总屏蔽层33内的多个网线分芯35;网线分芯35包括网线分屏蔽层32和布设于网线分屏蔽层32内的多个网线芯线36;网线芯线36包括网线导体30和网线绝缘层31。可选地,网线导体30为铜导体,网线绝缘层31由发泡聚乙烯构成。
[0046]
在间隙内设置两个接地线芯18和一个网线单元29后,剩余的空间内填充芳纶形成中间填充体38。
[0047]
本技术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下的岸电电缆10的制备方法如下:
[0048]
动力线芯导体16:动力线芯导体16采用镀锡5类导体,导体外径14.8mm;
[0049]
动力线芯绝缘层17挤出:动力线芯绝缘层17采用tpe绝缘料使用φ90挤塑机挤出形成,绝缘标称厚度1.2mm,绝缘外径17.2mm,挤出方式挤压式;
[0050]
接地线芯导体19:接地线芯导体19采用镀锡5类导体,导体外径6.6mm;
[0051]
接地线芯绝缘层20挤出:接地线芯绝缘层20采用tpe绝缘料使用φ70挤塑机挤出形成,绝缘标称厚度1.0mm,绝缘外径8.6mm,挤出方式挤压式;
[0052]
网线单元29:网线单元29采用双屏蔽网线cat7,网线单元29外径8.6mm;
[0053]
复合成缆:采用多功能成缆机将三根动力线芯15、两根接地线芯18、一根网线单元29成缆,中心采用芳纶填充形成中间填充体38,采用标称厚度0.1mm的无纺布间隙绕包形成绕包无纺布,绕包间隙率200%~300%,外径37.5mm;
[0054]
内护套21挤出:内护套21材料采用聚氨酯弹性体使用φ120挤出机挤出形成,标称厚度2.0mm,内护套21外径41.5mm,挤出方式挤压式,缆芯进挤出机前拆除绕包无纺布;
[0055]
控制线芯导体24:控制线芯导体24采用镀锡5类导体,导体外径1.6mm;
[0056]
控制线芯绝缘层25挤出:绝缘材料采用tpe绝缘料使用φ50挤塑机挤出,绝缘标称厚度0.3mm,绝缘外径2.2mm,挤出方式挤压式;
[0057]
加强隔离件26挤出:在芳纶纤维构成的隔离件内芯27外挤出tpe绝缘料形成外包层28,挤出外径2.2mm;
[0058]
缠绕:28根控制线芯23与28根加强隔离件26间隔缠绕在内护套21外,缠绕节距
420mm-450mm,缠绕外径46.9mm;
[0059]
外护套22挤出:外护套22材料采用聚氨酯弹性体使用φ120挤出机挤出,标称厚度2.5mm,外护套22外径51.9mm,挤出方式挤压式。
[0060]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