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包装设计的折叠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2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包装设计的折叠工具。


背景技术:

2.包装设计即指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运用巧妙的工艺手段,为包装商品进行的容器结构造型和包装的美化装饰设计。包装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创造活动,也是市场营销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载体,它不仅体现着地域性特色,同时也起着传播文化特色的作用。因此,一个产品是否能吸引顾客的最直接决定因素即是它的包装,在包装产品时,需要将包装纸依照产品的实际大小进行折叠,以便完美包装。
3.目前包装纸的折叠采用人工折叠的方式,消耗劳动力,人工折叠容易产生误差或折线不整齐的现象,导致包装纸的浪费,降低折叠后包装纸的美观程度,且人工折叠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此外,不同尺寸的产品包装需要折叠不同尺寸的包装纸,则会增大人工折叠的难度,导致误差出现的概率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设计的折叠工具,以解决现有包装设计的包装纸折叠采用人工折叠的方式,误差大,折叠精度低,工作效率低,折叠不同尺寸包装纸难度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包装设计的折叠工具,包括折叠装置本体,所述折叠装置本体包括九块方形板,九块方形板呈3
×
3的方式排列,且相邻两块方形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装置本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装置,且两个固定装置分别位于折叠装置本体的第一行和第三行方形板上,每个所述固定装置均包括三个并列设置的固定条,且每相邻两个固定条之间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固定条的长度均与方形板的边长相等,每个所述固定条的内部均弹性设置有压块,并均安装有可水平抽出的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均设置于一个压块的下方,并与之接触。
6.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条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通槽,每个所述固定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与安装通槽连通,每个所述压块均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于一个安装通槽的侧壁上,并可穿过矩形槽,每个所述挡板均包括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通槽内,并可将矩形槽堵住。
7.优选的,所述折叠装置本体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四根限位柱,每两根限位柱为一组,且两组限位柱分别分布于第一行与第三行方形板的两侧壁上,每个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边上均对称固定有两个滑块,且每个滑块均可沿一个限位柱滑动。
8.优选的,每个所述滑块均包括第一弧形块和矩形块,且矩形块固定于第一弧形块上,所述第一弧形块的截面呈半圆环状,且其内侧壁可与限位柱的表面配合,所述矩形块的内部开设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的内部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的截面呈1/3圆环状,且其内侧壁可与限位柱的表面配合。
9.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块,每个所述矩形块的内侧壁上均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杆,且两个限位杆均可滑动地嵌设于固定块内,每个所述矩形块上均转动安装有螺柱,且螺柱可与矩形块螺旋配合,每个所述螺柱的一端均固定有圆柱块,且每个圆柱块均可转动地嵌设于一个固定块内。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条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安装通槽和矩形槽连通,并位于固定条的侧壁上,每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板的宽度,并可与限位槽滑动配合,每个所述压块的底部均粘接有橡胶垫。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折叠装置本体,由九块呈3
×
3排列的方形板构成,且相邻两块方形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该折叠装置本体进行横向及竖向的折叠,能够对包装纸进行多处折叠,并通过两个固定装置对纸张的两端进行压紧固定,从而保证纸张的平整度,避免折叠时发生褶皱,能够降低折叠时的误差,保证折线的整齐,节省劳动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折叠装置本体的两侧设置两组限位柱,分别位于两个固定装置的两侧,限位柱上印刷有刻度线,并在固定装置的两侧设置滑块,令其与限位柱配合,从而精准控制两个固定装置之间的距离,滑块的螺柱可控制第二弧形板的移动,从而与限位柱的表面配合,调节好固定装置的位置后即可对其限位,令该固定装置能够根据纸张的尺寸自由调节固定位置,适用于多种尺寸的纸张折叠,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条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条的仰视图;
17.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柱与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19.图中:折叠装置本体-1、方形板-2、固定装置-3、固定条-4、限位柱-5、滑块-6、挡板-7、压块-8、安装通槽-9、限位槽-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2、矩形槽-13、橡胶垫-14、第一弧形块-15、矩形块-16、第二弧形块-17、固定块-18、限位杆-19、螺柱-2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包装设计的折叠工具,包括折叠装置本体1,折叠装置本体1包括九块方形板2,九块方形板2呈3
×
3的方式排列,且相邻两块方形板2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能够对包装纸进行多处折叠,省时省力,折叠装置本体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装置3,且两个固定装置3分别位于折叠装置本体1的第
一行和第三行方形板2上,每个固定装置3均包括三个并列设置的固定条4,且每相邻两个固定条4之间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每个固定条4的长度均与方形板2的边长相等,每个固定条4的内部均弹性设置有压块8,压块8用于压紧包装纸的端部,起固定作用,并均安装有可水平抽出的挡板7,每个挡板7均设置于一个压块8的下方,并与之接触。
22.进一步的,每个固定条4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通槽9,每个固定条4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矩形槽13,且矩形槽13与安装通槽9连通,每个压块8均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于一个安装通槽9的侧壁上,并可穿过矩形槽13,每个挡板7均包括第二固定板12,且第二固定板12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通槽9内,并可将矩形槽13堵住,挡板7能够将压块8限制于安装通槽9内,待调整好固定条4的位置后抽出即可。
23.更进一步的,折叠装置本体1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四根限位柱5,每根限位柱5上均印刷有刻度线,每两根限位柱5为一组,且两组限位柱5分别分布于第一行与第三行方形板2的两侧壁上,每个固定装置3的两侧边上均对称固定有两个滑块6,且每个滑块6均可沿一个限位柱5滑动,能够根据包装纸的长度自由调节两个固定装置3的间距,适用于多种尺寸纸张的固定折叠工作,实用性较高。
24.具体的,每个滑块6均包括第一弧形块15和矩形块16,且矩形块16固定于第一弧形块15上,第一弧形块15的截面呈半圆环状,且其内侧壁可与限位柱5的表面配合,矩形块16的内部开设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的内部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弧形块17,第二弧形块17的截面呈1/3圆环状,且其内侧壁可与限位柱5的表面配合,调节好固定装置3后,即可令第二弧形块17向限位柱5方向移动,从而限制滑块6在限位柱5上自由滑动。
25.值得说明的是,每个第二弧形块17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块18,每个矩形块16的内侧壁上均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杆19,且两个限位杆19均可滑动地嵌设于固定块18内,每个矩形块16上均转动安装有螺柱20,且螺柱20可与矩形块16螺旋配合,每个螺柱20的一端均固定有圆柱块,且每个圆柱块均可转动地嵌设于一个固定块18内,通过旋拧螺柱20即可控制第二弧形块17的水平移动。
26.进一步的,每个固定条4上均开设有限位槽10,且限位槽10与安装通槽9和矩形槽13连通,并位于固定条4的侧壁上,每个第二固定板12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1,且第一固定板11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板12的宽度,并可与限位槽10滑动配合,每个压块8的底部均粘接有橡胶垫14,增大摩擦,增强对纸张端部的限制作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待折叠包装纸平铺于该折叠装置本体1的表面上,根据包装纸的长度调节两个固定装置3之间的距离,观察滑块6与限位柱5上刻度线的位置关系,从而将每个固定装置3移动至刚好压紧固定纸张端部的位置,且两个固定装置3对称设置,调节好固定装置3的位置后,旋拧滑块6上的螺柱20,令第二弧形块17在限位杆19的作用下向该滑块6内的限位柱5靠近,直至将限位柱5抵紧,从而限制滑块6在限位柱5上自由滑动,拧紧四个滑块6的螺柱20后,即完成对两个固定装置3的限位工作,适用于多种尺寸纸张的固定折叠工作,实用性较高;
28.将每个固定条4内的挡板7水平抽出,每个压块8均被弹簧推出矩形块16,并抵压在包装纸的表面上,压块8底部的橡胶垫14能够增大摩擦,提高对纸张端部的限制作用,两个固定装置3的压块8能够将包装纸的两端进行压紧固定,令其处于平整状态,避免折叠时发生褶皱,还能够保证折线的整齐,降低折叠误差,提高折叠精度,同时节省劳动力的消耗,提
高工作效率。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