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4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其中构成用于车辆的加热以及电子组件的冷却和加热的冷却液系统的组件被模块化。


背景技术:

2.最近,在车辆领域中作为对实现环境友好技术和诸如能源枯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电动车辆日益突出。
3.电动车辆使用通过接收从电池或燃料电池供应的电力来驱动的马达来行驶,因此排放较少的碳并生成较少的噪声。另外,电动车辆是环境友好的,因为它使用具有比现有发动机更优异的能效的马达。
4.这种电动车辆设置有用于内部空调的冷却和加热以及诸如驱动马达、电池和逆变器的电子组件的冷却的热管理系统。
5.热管理系统包括用于车辆内部加热以及电子组件的冷却和加热的冷却液系统。然而,在冷却液系统中,为了使冷却液循环而配置的组件的数量以及将这些组件彼此连接的管路的数量较大,使得冷却液系统的组装过程复杂且困难。另外,将组件彼此连接的管路的长度增加,使得发生由于流动冷却液的压降而导致的制冷剂系统的性能损失。
6.[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kr 2014-0147365 a(2014.12.30.)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技术问题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减小将构成用于车辆内部加热以及电子组件的冷却和加热的冷却液系统的组件彼此连接的管路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改进冷却液系统的性能,并且通过减小组件之间的距离来容易地管理噪声和振动。
[0011]
技术方案
[0012]
在一个一般方面,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加热器,其加热冷却液;第一冷却液泵,其连接到冷却液加热器的冷却液入口或冷却液出口以泵送冷却液并且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以及第二冷却液泵,其连接到温度控制对象侧以泵送冷却液并且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其中,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
[0013]
第一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入口可连接到冷却液加热器的冷却液出口,并且第一冷却液泵可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下方。
[0014]
该热管理系统还可包括将冷却液加热器的冷却液出口和第一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入口彼此连接的连接管路。
[0015]
冷却液加热器可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的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入口管路是冷却液入口,并且出口管路是冷却液出口,并且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可设置在冷却液加热
器的一侧。
[0016]
作为第一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入口的第一入口管路和作为第二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入口的第二入口管路可分别形成为从彼此面对的表面突出,并且第一冷却液泵的第一入口管路和第二冷却液泵的第二入口管路可被设置为在第一入口管路或第二入口管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彼此至少部分地交叠。
[0017]
第一冷却液泵的第一入口管路可被设置为在第一入口管路或第二入口管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与第二冷却液泵的主体和第二入口管路交叠,并且第二冷却液泵的第二入口管路可被设置为在第一入口管路或第二入口管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与第一冷却液泵的主体和第一入口管路交叠。
[0018]
作为第一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出口的第一出口管路可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冷却液泵的上侧,作为第二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出口的第二出口管路可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出口管路的相对侧。
[0019]
单独形成的固定支架可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并且第一冷却液泵联接至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冷却液泵联接至的第二固定部可形成在固定支架上。
[0020]
第一固定部可包括联接并固定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的第1-1固定部以及联接并固定到第1-1固定部的第1-2固定部,第一冷却液泵可设置并固定在第1-1固定部和第1-2固定部之间。
[0021]
第二固定部可包括联接并固定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的第2-1固定部以及联接并固定到第2-1固定部的第2-2固定部,第二冷却液泵可设置并固定在第2-1固定部和第2-2固定部之间。
[0022]
冷却液加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可连接到制冷剂和冷却液彼此进行热交换的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液出口。
[0023]
第一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出口可连接到与供应给车辆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加热器芯。
[0024]
第二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入口可连接到储存和补充冷却液的储罐,第二冷却液泵的冷却液出口可连接到温度控制对象侧。
[0025]
有益效果
[0026]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中,构成用于车辆内部加热以及电子组件的冷却和加热的冷却液系统的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将组件彼此连接的管路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可减小,冷却液系统的性能可改进,并且冷却液系统的性能因此可改进,并且冷却液系统可紧凑地配置。
[0027]
另外,可通过冷却液加热器和冷却液泵的设置结构容易地管理噪声和振动,并且车辆内部的噪声和振动可减小。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冷却液系统和制冷剂系统的整个热管理系统的配置图。
[0029]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的联接结构的组装立体图。
[0030]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的车载设置结构的配置图。
[0031]
图4至图8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的联接结构的组装立体图、分解立体图、正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
[0033]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冷却液系统和制冷剂系统的整个热管理系统的配置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的联接结构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的车载设置结构的配置图。
[0034]
如图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可被配置为主要包括冷却液加热器430、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
[0035]
冷却液加热器430是加热冷却液的装置,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连接到水冷冷凝器220的下游侧,在水冷冷凝器220中制冷剂和冷却液彼此进行热交换。另外,冷却液加热器430可以是例如电加热器,并且可以是诸如护套加热器或ptc加热器的各种加热器。
[0036]
第一冷却液泵450是沿着与之连接的冷却液管线泵送冷却液的泵,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连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即,如图中所示,第一冷却液泵450的冷却液入口可通过连接管路433等连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冷却液出口,尽管未示出,第一冷却液泵450的冷却液出口可连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冷却液入口。另外,第一冷却液泵450可固定地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一侧。
[0037]
第二冷却液泵340是沿着与之连接的冷却液管线泵送冷却液的泵,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连接到温度控制对象350侧的上游侧。另外,温度控制对象350侧可以是被配置为使得冷却液通过温度控制对象350和冷却器252循环的冷却系统。这里,温度控制对象350可以是电池等,冷却器252可以是电池冷却器。
[0038]
另外,第二冷却液泵340可联接并固定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一侧,并且第二冷却液泵340可被设置为与第一冷却液泵450间隔开。
[0039]
因此,冷却液加热器430、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可按一体模块形式配置。
[0040]
这里,参照图3,冷却液加热器430、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可被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510内。即,被配置为一体模块的冷却液加热器430、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可设置在发动机室510中,发动机室510是与乘客乘坐车辆的内部520相分割并间隔开的空间。另外,在车辆是电动车辆的情况下,作为温度控制对象350的电池通常可设置在车辆的底板侧,即与车辆内部520的位置对应的外侧,或者可设置在行李厢530侧。
[0041]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中,构成用于车辆内部加热以及电子组件的冷却和加热的冷却液系统的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将组件彼此连接的管路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可减小,冷却液系统的性能因此可改进,并且冷却液系统可紧凑地配置。
[0042]
另外,可通过冷却液加热器和冷却液泵的设置结构容易地管理噪声和振动,并且
冷却液泵可设置在与车辆内部间隔开较长距离的位置处,因此车辆内部的噪声和振动可减少。
[0043]
另外,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冷却液系统300和制冷剂系统200的热管理系统可主要包括:冷却液系统300,其中冷却液循环以加热内部并且冷却和加热组件;以及制冷剂系统200,其中制冷剂循环以冷却内部。另外,冷却液系统300可包括用于内部加热的加热管线301以及用于冷却和加热温度控制对象350和460的冷却管线302。
[0044]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冷却液系统300的加热管线301可包括水冷冷凝器220、冷却液加热器430、第一冷却液泵450、加热器芯440和第一方向选择阀410。
[0045]
制冷剂和冷却液可在通过水冷冷凝器220的同时彼此进行热交换。冷却液加热器430是加热冷却液的装置,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并且连接到水冷冷凝器220的后部和第一冷却液泵450的上游侧。第一冷却液泵450是泵送冷却液的装置,以使得冷却液沿着加热管线301循环,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下游侧和加热器芯440的上游侧并且安装在冷却液管线上。加热器芯440可设置在车辆的空调150中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并且连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下游侧。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可安装在加热器芯440和水冷冷凝器220之间,并且可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加热管线301和冷却管线302(稍后描述)彼此连接或阻挡加热管线301和冷却管线302之间的连接。更详细地,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可安装在加热管线301上,两个冷却液管线管路可连接到第一方向选择阀410,从冷却管线302的一侧分支的一个第一连接管线302-1可连接到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并且从冷却管线302的另一侧分支的一个第二连接管线302-2可连接到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即,在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处,四个冷却液管线可彼此连接以相交,并且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可以是能够控制四个冷却液管线彼此连接或四个冷却液管线之间的连接被阻挡的状态的四通选择阀。
[0046]
另外,在冷却液系统300中,冷却管线302可包括散热器310、储罐370、第二方向选择阀320、第三冷却液泵420、第一方向选择阀410、温度控制对象460、第一冷却液接头313、第二冷却液接头312、第二冷却液泵340、温度控制对象350、冷却器252和第三方向选择阀330。散热器310是冷却与温度控制对象350和460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的热交换器,并且可通过冷却风扇311以风冷方式冷却。储罐370可用于储存冷却液并向冷却液不足的冷却液管线补充冷却液,并且可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安装在第三冷却液泵42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的上游侧的冷却液管线上。第二方向选择阀320可安装在冷却管线302上,两个冷却液管路连接到第二方向选择阀320,并且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和第二方向选择阀320可通过第一连接管线302-1彼此连接,以使得加热管线301和冷却管线302彼此连接。即,在第二方向选择阀320处,三个冷却液管线可彼此连接以相交,并且第二方向选择阀320可以是能够控制三个冷却液管线彼此连接或三个冷却液管线之间的连接被阻挡的状态的三通选择阀。第三冷却液泵420是泵送冷却液以使得冷却液沿着冷却管线302循环的装置。另外,第三冷却液泵420可安装在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和第二方向选择阀320之间的第一连接管线302-1上,并且冷却液可通过第三冷却液泵420的操作从第二方向选择阀320朝着第一方向选择阀410流动。第一方向选择阀410与上述加热管线301中描述的相同。温度控制对象460可设置在将第一方向选择阀410和第二冷却液接头312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线302-2上,并且电子组件460可通过冷却液冷却。另外,温度控制对象460可以是驱动马达、逆变器、车载充电器(obc)
等。第二冷却液泵340是泵送冷却液以使得冷却液沿着冷却管线302循环的装置。另外,第二冷却液泵340安装在第一冷却液接头313和温度控制对象350之间的冷却液管线中,并且冷却液可从第二冷却液泵340朝着温度控制对象350流动。作为温度控制对象350的电池是车辆的电源,并且可以是车辆中的各种电子组件的驱动源。另选地,电池可用于通过连接到燃料电池来存储电力,或者可用于存储从外部供应的电力。另外,温度控制对象350可设置在第二冷却液泵340和第三方向选择阀330之间的冷却液管线上。因此,温度控制对象350可通过与流动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加热。第一冷却液接头313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安装在第二方向选择阀320的下游侧的冷却液管线上,并且在第一冷却液接头313处,三个冷却液管线彼此连接以相交。即,第一冷却液接头313被安装为使得其两侧连接到冷却管线302,并且第三连接管线302-3可连接到第一冷却液接头313的下侧。这里,第三连接管线302-3可连接到第一冷却液接头313以穿过冷却器252。第二冷却液接头312可安装在第二连接管线302-2的下游侧与冷却管线302相交的点处,并且在第二冷却液接头312处,三个冷却液管线彼此连接以相交。即,第二冷却液接头312被安装为使得其两侧连接到冷却管线302,并且第二连接管线302-2可连接到第二冷却液接头312的上侧。冷却器252与上述加热管线301中描述的相同。第三方向选择阀330安装在温度控制对象350和第二冷却液接头312之间的冷却液管线上,两个冷却液管路连接到第三方向选择阀330,并且第三连接管线302-3连接到第三方向选择阀330的上侧,使得温度控制对象350和第三连接管线302-3可被配置为彼此并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方向选择阀320可以是能够控制三个冷却液管线彼此连接或三个冷却液管线之间的连接被阻挡的状态的三通选择阀。
[0047]
另外,制冷剂系统200可包括压缩机210、水冷冷凝器220、第一膨胀阀225、风冷冷凝器230、第一连接块270、第二膨胀阀240、蒸发器242、制冷剂热交换器233、蓄能器260、第三膨胀阀251和冷却器252。
[0048]
压缩机210可以是通过接收电力来驱动的电动压缩机,并且用于吸入和压缩制冷剂并将压缩的制冷剂朝着水冷冷凝器220排出。水冷冷凝器220用于使从压缩机210排出的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制冷剂冷凝为液相制冷剂并将液相制冷剂送至第一膨胀阀225。第一膨胀阀225可用于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和膨胀,绕过制冷剂,或阻挡制冷剂的流动,并且可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水冷冷凝器220的下游侧。风冷冷凝器230可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并且风冷冷凝器230的功能可根据第一膨胀阀225的角色而变化。即,在制冷剂系统200用作空调回路的情况下,第一膨胀阀225完全打开以允许制冷剂通过,并且风冷冷凝器230与水冷冷凝器220一起用作冷凝器,在制冷剂系统200用作热泵回路的情况下,第一膨胀阀225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并且风冷冷凝器230用作蒸发器。另外,风冷冷凝器230可通过外部空气以风冷方式冷却或加热。第一连接块270可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形成在风冷冷凝器230的下游侧并且其中形成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并且这三个口通过穿过第一连接块的流路彼此连通。因此,制冷剂管线可在第一连接块270中分支为两个制冷剂管线,一个制冷剂管线可被配置为连接到蒸发器242,另一个制冷剂管线可被配置为连接到冷却器252。第二膨胀阀240和第三膨胀阀251可用于对制冷剂进行节流或使其通过,或者阻挡制冷剂的流动。另外,第二膨胀阀240和第三膨胀阀251可彼此并行配置。即,第二膨胀阀240可连接到第一连接块270中分支的两个制冷剂管线中的一个,第三膨胀阀251连接到两个制冷剂管线中的另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膨胀阀240可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
蒸发器242的上游侧,并且第三膨胀阀251可设置在冷却器252的上游侧。蒸发器242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膨胀阀240的下游侧,并且设置在车辆的空调150内部,并且通过空调的鼓风机152流动的空气可在穿过蒸发器242的同时被冷却并被供应到车辆的内部以用于车辆内部冷却。制冷剂热交换器233用于在引入到第二膨胀阀240中的制冷剂与从蒸发器242排出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改进冷却性能。这里,制冷剂热交换器233被配置为使得将第一连接块270和第二膨胀阀240彼此连接的制冷剂管线穿过其并且将蒸发器242和蓄能器260彼此连接的制冷剂管线穿过其,使得可在制冷剂热交换器233中进行被引入到第二膨胀阀240中之前的制冷剂与穿过蒸发器242之后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因此,通过制冷剂热交换器233,制冷剂可在被引入到第二膨胀阀240中之前被进一步冷却,通过蒸发器242的冷却性能可改进,并且制冷剂系统的效率可改进。冷却器252可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三膨胀阀251的下游侧,并且可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冷却液冷却。因此,第二膨胀阀240和蒸发器242形成一个集合,并且第三膨胀阀251和冷却器252形成另一集合,使得两个集合并行配置在制冷剂管线上。另外,制冷剂管线可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接合到蒸发器242和冷却器252的后侧以形成为单个冷却液管线。蓄能器260可将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且仅向压缩机210供应气相制冷剂。这里,蓄能器260可设置在并且连接到蒸发器242后侧的制冷剂管线和冷却器252的下游侧接合的点,并且可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压缩机210的上游侧。
[0049]
另外,空调150在其一侧安装有鼓风机152以吹送空气,并且温度控制门151可安装在空调150内部。另外,设置在空调中的蒸发器242和加热器芯440可被设置和配置为使得从鼓风机152排出的空气可根据温度控制门151的操作仅相应地穿过蒸发器242,然后被引入到内部或者穿过蒸发器242,穿过加热器芯440,然后被引入到内部。
[0050]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的配置。
[0051]
图4至图8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加热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的联接结构的组装立体图、分解立体图、正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
[0052]
如图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加热器430是冷却液加热装置,其中通过入口管路431引入的冷却液可在沿着主体内部流动的同时被加热,然后通过出口管路432排出。冷却液加热器430可具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并且可形成为引入冷却液的入口管路431和排出冷却液的出口管路432从主体的前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向前(在宽度方向上朝着主体的一侧)突出的形状。另外,入口管路431和出口管路432可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上侧,并且可被设置为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另外,单独形成的固定支架434可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并且单独形成的第一固定部435和第二固定部436可进一步联接到固定支架434。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支架434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并且第一固定部435和第二固定部436联接到固定支架434的状态下,第一固定部435可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入口管路431下方,并且第二固定部436可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出口管路432下方。另外,第二固定部436可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35下方。
[0053]
第一冷却液泵450是泵送冷却液的装置,并且可包括引入冷却液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和排出内部压力升高的冷却液的第一出口管路452。第一冷却液泵450可使用紧固装置
等联接并固定到第一固定部435,并且可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前方,并且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可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出口管路432下方。另外,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可形成为从第一冷却液泵450在长度方向上的右侧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向右突出,并且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出口管路452可形成为从第一冷却液泵450在宽度方向上的前侧在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
[0054]
连接管路433将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出口管路432和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连接,并且可以是柔性软管等以易于连接。
[0055]
第二冷却液泵340还是泵送冷却液的装置,并且可包括引入冷却液的第二入口管路341和排出内部压力升高的冷却液的第二出口管路342。第二冷却液泵340可使用紧固装置等联接并固定到第二固定部436,可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前方(在宽度方向上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一侧),并且可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下表面下方。另外,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可形成为从第二冷却液泵340在长度方向上的左侧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向左突出,并且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出口管路342可形成为从第二冷却液泵340在高度方向上的下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后延伸。
[0056]
这里,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和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可被设置为在长度方向上彼此交叠,并且作为示例,如图中所示,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和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可被设置为在高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另外,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可被设置为在长度方向上与第二冷却液泵340的主体和第二入口管路341交叠,并且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可被设置为在长度方向上与第一冷却液泵450的主体和第一入口管路451交叠。
[0057]
因此,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在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并且从第一冷却液泵450的左端到第二冷却液泵340的右端的长度可形成为尽可能短,使得冷却液系统可紧凑地配置。另外,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入口管路431和出口管路432、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可全部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前侧,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可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彼此交叠,因此,可配置紧凑的冷却液系统。另外,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出口管路432和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可彼此相对相邻设置,使得连接管路433可形成为具有较小的长度,因此,冷却液可从冷却液加热器430朝着第一冷却液泵450平稳地流动。
[0058]
另外,作为第一冷却液泵450的冷却液出口的第一出口管路452可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冷却液泵450的上侧,并且可形成为从第一冷却液泵450在宽度方向上的前侧向上延伸。另外,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出口管路342可形成在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出口管路452的相对侧,并且可形成为从第二冷却液泵340在高度方向上的下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后延伸。因此,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出口管路452和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出口管路342分别从远侧朝着不同方向形成,使得冷却液泵可紧凑地设置,并且管路可容易地连接到出口管路。
[0059]
另外,第一固定部435可包括第1-1固定部435-1和第1-2固定部435-2,第1-1固定部435-1可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装置联接并固定到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固定支架434,并且第1-2固定部435-2可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装置联接并固定到第1-1固定部435-1。另外,第一冷却液泵450可被插置并固定在第1-1固定部435-1和第1-2固定部435-2之间。这
里,由于第一冷却液泵450具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的主体,所以第1-1固定部435-1的前表面和第1-2固定部435-2的后表面凹入地形成,使得第一冷却液泵450可按照第1-1固定部435-1和第1-2固定部435-2围绕第一冷却液泵450的形状固定到第一固定部435。
[0060]
类似地,第二固定部436还可包括第2-1固定部436-1和第2-2固定部436-2,第2-1固定部436-1可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装置联接并固定到联接到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固定支架434,并且第2-2固定部436-2可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装置联接并固定到第2-1固定部436-1。另外,第二冷却液泵340可被插置并固定在第2-1固定部436-1和第2-2固定部436-2之间。这里,由于第二冷却液泵340也具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的主体,所以第2-1固定部436-1的前表面和第2-2固定部436-2的后表面凹入地形成,使得第二冷却液泵340可按照第2-1固定部436-1和第2-2固定部436-2围绕第二冷却液泵340的形状固定到第二固定部436。
[0061]
另外,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可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不与第二固定部436交叠,并且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可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不与第一固定部435交叠。即,如图中所示,当在长度方向上从左侧看时,第一固定部435形成为不覆盖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使得软管或管路可在长度方向上容易地连接到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类似地,当在长度方向上从右侧看时,第二固定部436形成为不覆盖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使得连接管路433可在长度方向上容易地连接到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入口管路451。
[0062]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冷却液系统中,构成用于车辆内部加热以及电子组件的冷却和加热的冷却液系统的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将组件彼此连接的管路中的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可减小,冷却液系统的性能可改进,冷却液系统可紧凑地配置,并且构成冷却液系统的组件的可组装性可改进。
[0063]
另外,冷却液加热器430、第一冷却液泵450和第二冷却液泵340联接并固定到的固定支架434的端部可联接并牢固地固定到车身或周围组件。
[0064]
另外,冷却液加热器430的入口管路431可连接到水冷冷凝器220的冷却液出口。另外,第一冷却液泵450的第一出口管路452连接到加热器芯440,使得通过冷却液加热器430加热的冷却液可通过第一冷却液泵450供应到加热器芯440以用于冬天加热。在这种情况下,穿过加热器芯440的冷却液也可在穿过电子组件460的同时加热电子组件460。另外,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入口管路341连接到储罐370,并且第二冷却液泵340的第二出口管路342连接到温度控制对象350侧,使得温度控制对象350可使用冷却液来冷却或加热。
[0065]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另外,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不同地修改本发明。例如,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描述了空调150设置在内部520中,但空调150也可设置在发动机室510中。在电动车辆的情况下,发动机室510中没有发动机。因此,即使空调150设置在发动机室510中,利用发动机室510的空间也没有问题,并且空调150可从内部520移除,因此,可更充分地利用内部520。即使空调150设置在发动机室510中,也应该提供将空调150和内部520彼此连接的管道。
[0066]
[主要元件的详细描述]
[0067]
150:空调,151:温度控制门
[0068]
152:鼓风机
[0069]
200:制冷剂系统,210:压缩机
[0070]
220:水冷冷凝器,225:第一膨胀阀
[0071]
230:风冷冷凝器,233:制冷剂热交换器
[0072]
240:第二膨胀阀,242:蒸发器
[0073]
251:第三膨胀阀,252:冷却器
[0074]
260:蓄能器,270:第一连接块
[0075]
300:冷却液系统,301:加热管线
[0076]
302:冷却管线,302-1:第一连接管线
[0077]
302-2:第二连接管线,302-3:第三连接管线
[0078]
310:散热器,311:冷却风扇
[0079]
312:第二冷却液接头,313:第一冷却液接头
[0080]
320:第二方向选择阀,330:第三方向选择阀
[0081]
340:第二冷却液泵
[0082]
341:第二入口管路,342:第二出口管路
[0083]
350:温度控制对象,370:储罐
[0084]
410:第一方向选择阀,420:第三冷却液泵
[0085]
430:冷却液加热器
[0086]
431:入口管路,432:出口管路
[0087]
433:连接管路,434:固定支架
[0088]
435:第一固定部
[0089]
435-1:第1-1固定部,435-2:第1-2固定部
[0090]
436:第二固定部
[0091]
436-1:第2-1固定部,436-2:第2-2固定部
[0092]
440:加热器芯,450:第一冷却液泵
[0093]
451:第一入口管路,452:第一出口管路
[0094]
460:温度控制对象
[0095]
510:发动机室,520:内部
[0096]
530:行李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