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两旁便于组装的防护栏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4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两旁便于组装的防护栏结构。


背景技术:

2.护栏,指的是设置在人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之间、或人行道路与行车道路之间的围栏,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行人随意横穿行车道路而危害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或阻止车辆进入人行道路、造成交通拥堵。
3.然而,传统护栏结构安装复杂、拆卸不便,导致安装护栏或进行护栏更换时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护栏安装或更换的工作效率;同时,现有护栏结构形式单一,限制了防护的安装高度、行人极易翻越,防护效果差,甚至部分结构凸出且棱角分明,极易造成行人或非机动车辆通行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两旁便于组装的防护栏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道路两旁便于组装的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底座、护栏立柱、护栏杆、立柱连接件以及护栏头部件;所述护栏立柱为八棱柱结构、其垂直设置于所述护栏底座(或立柱连接件)承载面且所述护栏底座上端中部设置第一螺纹孔,两根相邻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护栏立柱的相对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若干插孔,所述护栏杆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对应的所述插孔内且所述护栏杆与所述护栏立柱垂直,所述护栏杆两端位于所述护栏立柱内的部分均开设一方形孔;所述立柱连接件用于连接上下两根同一中轴线的所述护栏立柱,包括连接承载部、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一方形护套,所述连接承载部为横截面为“凸”字形的圆台结构且所述连接承载部上端中部设置第二螺纹孔、下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方形护套套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壁且所述第一方形护套内壁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方形护套与所述方形孔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杆中轴线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中轴线共线;所述护栏头部件设置在最上端所述护栏立柱的顶部,包括头部、第二螺纹杆以及第二方形护套,所述头部底面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方形护套套接在所述第二螺纹杆外壁且所述第二方形护套内壁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方形护套与所述第一方形护套对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对应。
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护栏底座的支撑面上均匀开设安装螺纹孔,通过螺钉与安装螺纹孔的配合实现护栏底座在地面的固定。
8.作进一步优化,为了避免护栏立柱的棱角磕伤或擦伤行人,所述护栏立柱四角处的棱边设置缓冲橡胶条。
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护栏立柱的前后两个面(即与插孔相邻的两个非转角面)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led灯,用于夜晚提示行人、车辆护栏位置,从而有效确保行人、车辆的安全。
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护栏杆包括螺纹调节杆以及左伸缩杆、右伸缩杆,所述左伸缩杆与右伸缩杆通过螺纹调节杆连接且所述左伸缩杆与右伸缩杆分别与所述螺纹调节杆螺纹连接。
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头部为球状结构。
12.优选的,同一中轴线上的护栏立柱为2~4根。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本技术的防护栏结构通过第一方形护套(或第二方形护套)与方形孔的配合,实现护栏杆与护栏立柱之间的快速定位,通过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纹孔之间的配合,实现护栏底座与护栏立柱、立柱连接件与护栏立柱之间的固定,从而实现护栏立柱与护栏杆之间的快速固定。从而确保本技术的护栏结构安装与拆卸均快速、便捷,极大地提高了护栏的安装效率。同时,通过立柱连接件与护栏立柱的组合,可有效实现对护栏高度的调节、即根据所需的护栏高度增加或减少同一中轴线上护栏立柱的数量,从而根据不同道路的防护情况进行设置,护栏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栏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17.图3为图1的b-b向局部剖视图。
18.图4为图2的c-c向局部剖视图。
19.其中,1、护栏底座;11、第一螺纹孔;12、安装螺纹孔;2、护栏立柱;21、缓冲橡胶条;22、led灯;23、插孔;3、护栏杆;301、左伸缩杆;302、右伸缩杆;31、螺纹调节杆;32、方形孔;4、立柱连接件;41、连接承载部;410、第二螺纹孔;42、第一螺纹杆;43、第一方形护套;5、护栏头部件;51、头部;52、第二螺纹杆;53、第二方形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4所示,一种道路两旁便于组装的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底座1、护栏立柱2、护栏杆3、立柱连接件4以及护栏头部件5;护栏立柱2为八棱柱结构、其垂直设置于护栏底座1(或立柱连接件4,如图2所示)承载面且护栏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第一螺纹孔11,两根相邻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护栏立柱2的相对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若干插孔23,护栏杆3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对应的插孔23内且护栏杆3与护栏立柱2垂直,护栏杆3两端位于护栏立柱2内的部分均开设一方形孔32;立柱连接件4用于连接上下两根同一中轴线(即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的护栏立柱2(如图2所示),包括连接承载部41、第一螺纹杆42以及第一
方形护套43,连接承载部41为横截面为“凸”字形的圆台结构且连接承载部41上端中部设置第二螺纹孔410、下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42,第一方形护套43套接在第一螺纹杆42外壁且第一方形护套43内壁与第一螺纹杆42外壁螺纹连接,第一方形护套43与方形孔32对应,第一螺纹杆42中轴线与第一螺纹孔11、第二螺纹孔410中轴线共线;护栏头部件5设置在最上端护栏立柱2的顶部,包括头部51、第二螺纹杆52以及第二方形护套53,头部51底面与第二螺纹杆52固定连接,第二方形护套53套接在第二螺纹杆52外壁且第二方形护套53内壁与第二螺纹杆52外壁螺纹连接,第二方形护套53与第一方形护套43对应(即第二方形护套53与第一方形护套43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大小、形状均相同),第二螺纹杆52与第一螺纹杆42对应(即第二螺纹杆52与第一螺纹杆42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大小、形状均相同)。
22.护栏底座1的支撑面上均匀开设安装螺纹孔12(如图2所示),通过螺钉与安装螺纹孔12的配合实现护栏底座1在地面的固定。
23.为了避免护栏立柱的棱角磕伤或擦伤行人,护栏立柱2四角处的棱边设置缓冲橡胶条21(如图4所示);护栏立柱2的前后两个面(即与插孔23相邻的两个非转角面、如图4所示)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led灯22,用于夜晚提示行人、车辆护栏位置,从而有效确保行人、车辆的安全。
24.护栏杆3包括螺纹调节杆31以及左伸缩杆301、右伸缩杆302,左伸缩杆301与右伸缩杆302通过螺纹调节杆31连接且左伸缩杆301与右伸缩杆302分别与螺纹调节杆31螺纹连接(左伸缩杆301与右伸缩杆302远离调节螺纹杆31的一端插入护栏立柱2的插孔23内且设置方形孔32)。
25.头部51为球状结构。
26.同一中轴线上的护栏立柱2为2~4根(图2所示为两根),根据实际对于护栏高度的需求进行护栏立柱2的设置。
27.工作原理:
28.使用时,首先通过螺钉以及安装螺纹孔12将护栏底座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然后护栏立柱2安装在护栏底座1的承接面,再依次将护栏杆3的一端通过插孔23插入护栏立柱2内,当护栏立柱2的所有插孔23均安装护栏杆3后,从护栏立柱2上端插入立柱连接件4、使得第一方形护套43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各个方形孔32,从而实现对护栏杆3一端的硬限位,然后旋转连接承载部41、使其带动第一螺纹杆42旋转,由于第一方形护套43与方形孔32相互限位且第一螺纹杆42与第一方形护套43螺纹连接,因此第一螺纹杆42旋转过程中向下移动、从而卡入第一螺纹孔11中,实现立柱连接件4、护栏立柱2与护栏底座1之间的连接;同理安装另一侧的护栏底座1以及护栏立柱2,再通过螺纹调节杆31依次延伸护栏杆3,使得护栏杆3另一端插入对应的另一侧护栏立柱2的插孔23内,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安装立柱连接件4。
29.然后将护栏立柱2安装在接承载部41的承接面,依次将护栏杆3安装在护栏立柱2上,再通过第二方形护套53对护栏杆3进行硬限位,旋转头部51、使其带动第二螺纹杆52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杆52卡入第二螺纹孔410内,实现护栏头部件5、立柱连接件4以及护栏立柱2的安装,从而实现整个护栏的安装。
30.可根据需要的护栏高度进行护栏立柱2数量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护栏结构拆卸、安装方便,连接牢靠,适用于各中道路,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