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舷外机冷水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气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舷外机冷水排气管。


背景技术:

2.舷外机是一种悬挂在舟、艇艉板上,能推动舟、艇航行的可卸式动力装置,亦称船外机、操舟机、挂机。主要是由发动机和传动、操作、悬挂装置及推进器等组成。排气管安装于发动机排气岐管和消声器之间,使整个排气系统呈挠性联接。现有的舷外机排气系统采用的是二/四冲程汽油机,满足动力要求,但使用汽油机,耗油量大。随着全球性排放及油耗法规的日益严苛,现有舷外机的排放标准及其管理方式将不再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根据2021年3月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小汽油机分会在苏州组织的第2届舷外机行业专题研讨会专家组意见,国家正在制定舷外机排放、油耗标准,从2022年起将逐步在舷外机行业实施。
3.在舷外机排气装置中,最为关键性的部件即为舷外机发动机的排气管装置,它设置在水上装置中,温度较高,发动机在怠速运行时,缸内压力可达0.8kg/cm2左右,温度约为350℃左右。由于舷外机发动机的排气结构不同,冷却形式不同,现有排气管通过空气冷却,受材料耐温性能制约,燃烧排温较低,不利于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水平控制;降低排气温度既要考虑排气的畅通,又要考虑排气管的炽热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371465u,公告日是2015年6月3日,名称为一种舷外机排气管中公开了一种舷外机排气管,包括进气法兰、排气管和出气法兰;所述排气管的前端固定有进气法兰;所述排气管的末端固定有出气法兰;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所述排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进口的末端的排气管道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腔;冷却水腔内装有冷却循环水;所述冷却水腔内侧设置有保温层隔离;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顶端连接有冷却水腔;冷却水腔受热面不均匀,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油耗高,受热面不均匀,发动机、排气管过热引起的烫伤或燃油意外滴落引起燃烧等安全问题,提供一种舷外机冷水排气管,以实现降低排气温度及油耗。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舷外机冷水排气管,包括排气歧管本体,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管壁内设有若干条冷却水道;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与冷却水道对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若干冷却水道环绕在排气歧管周围,使排气歧管散热更加均匀,降低排气温度速度加快,效率高,安全性提高。
6.作为优选,所述排气歧管本体包括相连通的前进气歧管和后排气歧管;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前进气歧管的进气端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后排气歧管的排气端部;所述前进气歧管的出气端部与后排气歧管的进气端部设有分别与各自的冷却水道相连通的出水环形水腔和进水环形水腔;前进气歧管和后排气歧管冷却水道相互独立,前进气歧管冷却水道的冷却水在出水环形水腔和进水环形水腔混合,流入后排气歧管冷却水道,起到二次降温
的效果。
7.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环形水腔与前进气歧管的出气端部同轴布置,并使前进气歧管的出气端部自然形成第一内层管和第一外层管;所述进水环形水腔与后排气歧管的进气端部同轴布置,并使后排气歧管的进气端部自然形成第二内层管和第二外层管;所述第一内层管套接第二内层管;所述第一外层管套接第二外层管;进水环形水腔的第二内层管伸出第二外层管,使前进气歧管和后排气歧管结合更加牢固,密封性和稳定性好。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层管内侧壁端部设第一内密封圈安装槽;第一外层管内侧壁端部设第一外密封圈安装槽;第二内层管外侧壁端部设第二内密封圈安装槽,第二外层管外侧壁端部设第二外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第一内密封圈安装槽与第二内密封圈安装槽通过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一外密封圈安装槽与第二外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通过密封圈连接,使前进气歧管和后排气歧管结合更加牢固,密封性和稳定性好。
9.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道的内表面设有鱼鳞状散热片。
10.作为优选,所述鱼鳞状散热片上表面沿水流方向翘起,并向冷却水道的中部倾斜;冷却水在冷却水道呈波浪形流动,与鱼鳞状散热片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冷却,并且散热片鱼鳞状分布对冷却水导流效果好,可以提高换热率。
11.作为优选,所述排气歧管组件的两端固定有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所述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上分别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通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排气歧管散热更加均匀,降低排气温度速度加快,效率高,安全性提高;冷却水道与环形水腔结合,实现双重降温的效果;密封圈与密封圈安装槽结合使排气歧管密封性和稳定性好;鱼鳞状散热片在实现冷却效果的同时对对冷却水导流效果好,可以提高换热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2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图4中c

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排气歧管散热片的剖面示意图。
20.1.出水法兰, 12.进水法兰, 3.安装螺栓孔, 4.出水口, 5.进水口, 6.连接法兰, 7冷却水道, 8.鱼鳞状散热片, 9.后排气歧管, 10.前进气歧管, 101.第二外层管, 102.第二内层管, 103.第二外密封圈安装槽, 104.第二内密封圈安装槽, 201. 第一外层管, 201.第一内层管, 203.第一外密封圈安装槽, 204.第一内密封圈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现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舷外机冷水排气管,包括排气歧管本体,在排气歧管周围环绕若干冷却水道7;排气歧管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与冷却水道7对应连通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4。
25.如图1、2所示,排气歧管本体包括相连通的前进气歧管10和后排气歧管9;前进气歧管10和后排气歧管9通过连接法兰6固定;进水口5设置在前进气歧管10的进气端部,出水口4设置在后排气歧管9的排气端部;前进气歧管10的出气端部与后排气歧管9的进气端部设有分别与各自的冷却水道7相连通的出水环形水腔和进水环形水腔。
26.如图3、4所示,排出水环形水腔与前进气歧管10的出气端部同轴布置,并使前进气歧管10的出气端部自然形成第一内层管202和第一外层管201;进水环形水腔与后排气歧管9的进气端部同轴布置,并使后排气歧管9的进气端部自然形成第二内层管102和第二外层管101;第二内层管102伸出第二外层管101,第一内层管202套接第二内层管102;第一外层管201套接第二外层管101。
27.如图3、5所示,第一内层管内侧壁端部202设第一内密封圈安装槽204;第一外层管201内侧壁端部设第一外密封圈安装槽203;第二内层管102外侧壁端部设第二内密封圈安装槽104,第二外层管101外侧壁端部设第二外密封圈安装槽103;第一内密封圈安装槽204与第二内密封圈安装槽104通过密封圈连接,第一外密封圈安装槽203与第二外密封圈安装槽103通过密封圈连接。
28.如图1

7所示,排气歧管组件的两端固定有进水法兰2和出水法兰1;进水法兰2和出水法兰1上分别设有与进水口5和出水口4连通的通孔及用于法兰固定的安装螺栓孔3。冷却水通过进水口5进入前进气歧管10的冷却水道7,冷却水道7内表面设有鱼鳞状散热片8,鱼鳞状散热片8上表面沿水流方向逐渐上扬翘起,并向冷却水道7的中部倾斜,翘起的边缘光滑,冷却水在冷却水道7的散热片8处呈波浪形流动,与鱼鳞状散热片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冷却,冷却水自冷却水道7流入出水环形水腔和进水环形水腔,前进气歧管10的温度降低,出水环形水腔和进水环形水腔为连通的水道,可以实现冷却水的混合,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实现二次降温,冷却水经进水环形水腔流入后排气歧管9的冷却水道7,最后冷却水经出水口4流出,实现对后排气歧管9的冷却。
29.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