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验布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2.智能验布机是在传统的验布设备上加装视觉传感和图像识别处理系统的验布设备,使其能够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进行验布,相较于传统的验布方式,大大提升了验布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化。
3.目前的智能验布机的研发单位大多以传统的验布设备为基础,而传统的验布设备由于需要人工进行目视,因此会将验布机的检测台面设置呈开放式的结构,仅在检测台的上部安装一个顶棚,在顶棚的前方形成一个开口供检测人员进行观测,无法形成全方位的遮挡,导致外界的杂质颗粒和异常的光源会进入到检测平台上,在人工进行识别检测时,检测人员会通过主观辨别区分出面料的缺陷还是外界的干扰;但是在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识别过程中,传感器将捕捉任何异常的波动和干扰情况,有任何杂质或者灯光阴影干扰,就会对传感器捕捉的图像产生变差,与预设的图像之间的对比差值将扩大,产生织物瑕疵的误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能够对检测的织物进行迂回导向,对待检测区域进行阻挡,减少外界的杂质进入其中,提升智能验布机的识别准确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包括安装于验布机的顶棚开口处的两个导辊一和一个导辊二,导辊一位于所述开口的下侧与检测台靠近,导辊二位于所述开口的上侧与顶棚顶部靠近,所述导辊一和导辊二用于织物绕过遮蔽所述开口。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导辊一和导辊二对输送中的织物进行导向,使其能够向上进行传导,对开口进行阻挡,提高检测区域的封闭性,从而减少外界杂质等因素对验布过程中的图像采集产生干扰影响,提高验布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辊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顶棚内,并可实现上下弹性浮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浮动的导辊二能够对验布输送过程中的面料进行张紧,从而保持面料相对挺阔,从而利于传感器检测面料表面的准确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棚内的两侧壁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上下走向的滑槽二,所述滑槽二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二的上下两端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导辊二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与所述滑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座上的滑槽二和滑块相互滑动配合,使得导辊二能够在确定的上下范围内进行升降浮动调节,对调节过程中的位置进行限制和导向;滑块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弹簧进行弹性支撑,从而使得滑块能够形成上下双向的弹性浮动空间,从而能够浮动过程减少滑块直接与滑槽二两端的碰撞。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棚的开口的上边沿形成向下延伸的前挡檐,所述前挡檐的下边沿低于所述导辊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前挡檐与绕经导辊二的织物相互配合,能够提升前部开口位置的封闭性,并在遮挡区域的交替位置形成双重覆盖,从而减少外界因素从开口上边沿进入的影响。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辊一的两端通过滑座滑动连接与检测台的两侧,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辊一的采用滑动的结构,在滑动过程中能够调节导辊一和导辊二的相对位置,并且根据需要围挡的位置将导辊一的位置调节至检测台的中间或者相对边沿的位置,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并且能够根据织物的厚度,调整导辊一、导辊二之间的位置,调节织物绕经时的角度,从而能够保证织物顺畅绕经,并且能够对检测区域附近进行遮蔽。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台的两侧均开设相互平行的滑槽一,所述滑槽一沿织物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滑槽一上下贯通,所述螺栓从滑槽一的下侧穿过滑槽一和滑座并螺纹连接螺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一和滑块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螺栓的外径略小于滑槽一的宽度,从而能够在螺栓和滑槽一的作用下形成滑动结构,从而供滑座以及滑座上的导辊一进行滑动调节。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滑座通过至少两组平行的滑槽一进行滑动导向。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滑槽一进行滑动导向,从而能够提高滑座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导辊一和导辊二的导向作用,能够在织物输送的同时,将织物弯折形成迂回隆起的结构,通过织物本身形成遮蔽围挡结构,对待检测区域进行阻挡,减少外界的杂质进入其中,提升智能验布机的识别准确性;并且通过可调节的导辊一、导辊二,能够对织物绕经的角度和围挡形成的包覆区域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织物以及不同的验布检测环境要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验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的侧视图。
24.附图标记:1、检测台;2、导辊一;3、开口;4、顶棚;5、前挡檐;6、导辊二;7、安装座;8、弹簧;9、滑槽二;10、滑块;11、转轴;12、滑座; 13、滑槽一;14、螺栓;1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智能验布机织物传输机构,该机构安装于验布机当中使用,对验布机上的面料金属导向输送,该验布机上具有一个倾斜设置的检测台1,在检测台1的上方设置一顶棚4,在顶棚4内可安装检测传感器等部件,而在顶棚4的前侧形成一个开口3,通过该开口3可由操作人员对检测台1 上的织物进行目视检测;
27.该机构主要包括两个导辊一2和一个导辊二6,各导辊均匀输送中的织物相互平行,并且安装于验布机顶棚4的开口3处位置,对织物进行导向;其中导辊一2位于开口3的下侧位置,并且与检测台1向靠近,在织物绕经检测台1 时,能够使得织物与检测台1相靠近;导辊二6位于开口3的上侧位置,与与顶棚4的顶部靠近,织物先从下方绕经一个导辊一2,再向上绕经导辊二6,再从另一个导辊一2的下方绕出,即可在开口3处形成围挡结构,能够起到对开口3封闭的作用,避免外界的杂质在验布过程中从开口3位置进入,而造成的检测误报,提高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28.导辊一2和导辊二6均可转动,能够在与绕经的织物接触时减少织物的磨损,其中导辊二6可采用上下浮动式的结构进行安装,以便更适应织物绕过时的稳定性,对绕经的面料形成一定的张紧作用,保持验布过程中面料保持挺阔,利于传感器检测面料表面的准确性。
29.具体地,导辊二6可通过安装座7和滑块10进行安装,其中在顶棚4内的两侧壁上固定有安装座7,在安装座7的中间开设上下走向的滑槽二9,滑槽二 9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与滑槽二9的上下两端之间连接有弹簧8,形成上下弹性的浮动结构,形成上下双向的弹性浮动空间,从而能够浮动过程减少滑块10直接与滑槽二9两端的碰撞;而后将导辊二6通过转轴11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10之间,从而将导辊二6进行稳定支撑,并能够在确定的上下范围内进行升降浮动调节,对调节过程中的位置进行限制和导向。
30.导辊一2则可采用可滑动调节的结构,两端通过滑座12进行旋转支撑,而滑座12则可采用滑动连接结构安装在检测台1的两侧位置,通过螺栓14实现固定,可通过调节导辊一2的位置和间距,调节绕经导辊一2和导轮二的织物的角度,一方面能使得该机构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面料,保持面料能够顺畅绕滚;另一方面还可能根据检测台1上下位置的照明情况以及顶棚4当中的传感器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确保检测台1区域能够正常检测。
31.滑座12可通过检测台1两侧的滑槽一13进行滑动导向,滑槽一13沿织物的输送方向设置,并且滑槽一13上下贯通检测台1两侧机架的面板,螺栓14 从滑槽一13的下侧穿过滑槽一13和滑座12并螺纹连接螺母14,通过螺栓14 的螺头位置和螺母15位置形成夹持力,将滑座12进行固定安装,拧送螺母15 即可对滑座12进行滑动调节,在螺栓14和滑槽一13的作用下形成滑动结构,从而供滑座12以及滑座12上的导辊一2进行滑动调节。
32.为了提高滑座12的滑动稳定性,每个滑座12均通过两组平行的滑槽一13 进行滑动导向,即在检测台1的每一侧均设置两道滑槽一13,并在没到滑槽一 13和滑座12之间均连接螺栓14进行连接安装,从而能够提高滑座12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3.为了提高顶棚4的开口3的上边沿的封闭性,在上边沿处形成向下延伸的前挡檐5,而前挡檐5的下边沿低于导辊二6,将绕进导辊二6上方的织物进行部分覆盖,在前挡檐5遮蔽和织物遮蔽的交替位置形成双重覆盖,从而减少外界因素从开口3上边沿进入的影响;而在顶棚4的后侧由于需要供织物通过,因此也将与检测台1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可在该间隙处安装毛刷(在图中未示出),通过毛刷与经过检测台1附近的织物相接触,形成柔性的封闭结构,能够对外界的杂质等因素进行阻挡,提高验布检测过程中的稳定和准确性。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