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蓄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实现间歇式蓄冷、连续式供冷的蓄冷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在能源应用形式上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即电能和热能,而其中“冷能”又是热能的一另种类表现形态,其应用范围包括工业生产及民用生活等多种领域。目前,很多使用冷能的工业用户,由于生产模式的不同,往往出现用冷不连续或使用量时高时低的现象,在不使用或用量低的期间会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如果能够将这些可能浪费的冷能存储起来,降级使用或用于其他领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的节约,可以真正参与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列,对于能源紧张的今日,既可以实现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实现利国的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间歇式蓄冷、连续式供冷的蓄冷装置。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蓄冷装置,它包括有:固体蓄冷体单元,保温壳体,蓄冷媒介管路,冷交换器,循环风机,冷交换通道,用户吸冷接口,其特征在于:在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带支撑结构的固体蓄冷体单元,在蓄冷体单元之间留有冷交换通道;在保温壳体上设置有冷媒的进出通道,该进出通道与分布在冷交换通道内的蓄冷媒介循环支路相连通;在保温壳体上还设置有取冷源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依次与保温壳体外的冷交换器、循环风机及进风通道相连通而构成一闭合的取冷循环;在冷交换器内还设置有连接冷媒使用用户的循环吸冷管。
5.如上所述固体蓄冷体单元为铁、铸铁、冰或能存蓄冷量的固体材料。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冷媒使用用户的循环吸冷管内的传冷介质为水、乙二醇。
7.本实用新型可将空余的或多余的冷能,存储在一种固体材料中,在保温结构的作用下,固体蓄冷体可以实现零下几十甚至零下一百多的蓄冷状态。固体材料可以选用铸铁、冰或能存蓄冷量的固体材料,在低温下有很好的蓄冷能力及耐受储冷温度循环过程结构稳定的特点。交换器作为冷能输出的设备,冷空气作为交换介质,将蓄冷体内存储的冷能携带出来进入交换器,由用户冷媒吸收,释能后的冷空气通过循环风机作为动力再输送到蓄冷体中,再次吸收冷能、进入交换器、循环工作。用冷用户,通过冷媒在交换器内与冷空气进行能量交换,降温后的冷媒回流到用户用冷处进行应用。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冷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9.附图中主要部件说明如下:1、固体蓄冷体单元,2、保温结构,3、冷媒进口通道,4、冷媒出口通道,5、蓄冷媒介循环支路,6、冷交换器,7、循环风机,8、出风通道,9、进风通道,
10、交换介质支路出口,11、蓄冷体间隔,12、蓄冷体支撑结构,13、用户冷媒进口连管,14、用户冷媒出口连管,15、循环吸冷管。
10.本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案例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根据这一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以下说明仅作为示范和解释,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12.如图1所示,在密封的保温壳体2内设置有固体蓄冷体,该固体蓄冷体有多个独立的固体蓄冷体单元所组成,在每个固体蓄冷体单元1下部还设有蓄冷体支撑结构12,在蓄冷体单元之间留有蓄冷体单元间隔11的冷交换通道;在保温壳体2上设置有冷媒进口通道3和出口通道4,该进口通道3和出口通道4与分布在冷交换通道内的蓄冷媒介循环支路5相连通;在保温壳体2上还设置有取冷源的进风通道9和出风通道8,所述出风通道8依次与设在保温壳体2外的冷交换器6、循环风机7及进风通道9相连通而构成一闭合的取冷循环;在冷交换器6内还设置有连接冷媒使用用户的循环吸冷管15。
13.另外,图1中的10为设置在冷交换通道上的进风通道9的交换介质支路出口;图1中的图号13和14,分别是与循环吸冷管15进出口相连接的、用户冷媒进口连管13、用户冷媒出口连管14。
14.每个固体蓄冷体单元1采用铸铁、冰或能存蓄冷量的固体材料构成,可以在低温下有很好的蓄冷能力及不变性等特点,而且又设置在密封的保温壳体2内,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能量流失,使保温结构内部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冷环境中,提高蓄冷体所存储的冷能的最大效率。
15.当进行储能时,需要存储的冷源,通过蓄冷媒介,诸如液氮等介质,经由蓄冷媒介的进口通道3进入设备中,通过大量的分布于蓄冷体间隔11内部的蓄冷媒介循环支路5,将冷能释放并存储在固体蓄冷体单元1中,最后经出口通道4回流到冷源处,重新吸收冷能后再重复上述的储能过程。
16.在用户进行取冷时,用冷用户通过冷媒,诸如水、乙二醇等物质,通过用户冷媒进口连管13进入冷交换器6中,冷交换器6内部有循环吸冷管15,冷媒流经循环吸冷管15吸收冷能后,从用户冷媒出口连管14流回用户用冷处供用户使用;冷交换器采用空气作为交换介质,空气交换介质流经设备内部的蓄冷体间隔11,吸收周围的固体蓄冷体1的冷能,降温后的交换介质

冷空气通过出风通道8进入冷交换器6内,流经循环吸冷管15进行能量交换将流经用户冷媒降温,释能后再经循环风机7驱动,通过进风通道9进入蓄冷体单元之间的冷交换通道内,再次进入蓄冷体间隔11处,吸收蓄冷体1的冷能降低交换介质(空气)的温度,并重复上述过程,进入冷交换器6中进行释放能量。经如上所述的循环往复,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的目的。
17.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蓄冷装置,它包括有:固体蓄冷体单元,保温壳体,蓄冷媒介管路,冷交换器,循环风机,冷交换通道,用户吸冷接口,其特征在于:在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带支撑结构的固体蓄冷体单元,在蓄冷体单元之间留有冷交换通道;在保温壳体上设置有冷媒的进出通道,该进出通道与分布在冷交换通道内的蓄冷媒介循环支路相连通;在保温壳体上还设置有取冷源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依次与保温壳体外的冷交换器、循环风机及进风通道相连通而构成一闭合的取冷循环;在冷交换器内还设置有连接冷媒使用用户的循环吸冷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蓄冷体单元为铁、铸铁、冰或能存蓄冷量的固体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冷管内的传冷介质为水、乙二醇。

技术总结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蓄冷装置,它包括:固体蓄冷体单元,保温壳体,蓄冷媒介管路,冷交换器,循环风机,冷交换通道,用户吸冷接口,其技术要点是:在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带支撑结构的固体蓄冷体单元,在蓄冷体单元之间留有冷交换通道;在保温壳体上设置有冷媒的进出通道,该进出通道与分布在冷交换通道内的蓄冷媒介循环支路相连通;在保温壳体上还设置有取冷源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依次与保温壳体外的冷交换器、循环风机及进风通道相连通而构成一闭合的取冷循环;在冷交换器内还设置有连接冷媒使用用户的循环吸冷管。蓄冷体单元存储的冷能,再通过外部的交换器,将冷能连续释放给用户的冷媒中,从而使用户得到连续使用的冷能。的冷能。的冷能。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新 赵士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世杰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9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