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2: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35.111

底板ⅰ、112

顶板ⅰ、113

侧板ⅰ、161

内层板ⅰ、162

外层板ⅰ、131

能量发射线圈、132

信号发射线圈
36.211

底板ⅱ、212

顶板ⅱ、213

侧板ⅱ、261

内层板ⅱ、262

外层板ⅱ、231

能量接收线圈、232

信号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9.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如图1

图7所示,包括发射端装置(1)、接收端装置(2)和充电枪(3);
41.所述发射端装置(1)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发射端装置(1)设置于立体车库的车架上;
42.所述接收端装置(2)与所述充电枪(3)连接,所述接收端装置(2)和所述充电枪(3)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所述接收端装置(2)随所述载车板移动至与所述发射端装置(1)对位时,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43.所述发射端装置(1)和接收端装置(2)均采用一体化竖向设置的方式。
44.本实施例中,立体车库的车架上有若干停车位,每个停车位旁的车架上均设有一发射端装置(1),每个载车板上均设有接收端装置(2)和充电枪(3)。当一辆车停靠在载车板上时,用户将充电枪(3)插在电动车上,载车板移动至某一停车位上,此时该载车板上的发射端装置(1)与车架上的接收端装置(2)对准。当发射端装置(1)和接收端装置(2)进行无线电能传输时,通过充电枪(3)为电动车充电。
45.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装置(1)内设有能量信号同传的双发射线圈(13),所述接收端装置(2)内设有能量信号同传的双接收线圈(23),当发射端装置(1)和接收端装置(2)对准时所述双发射线圈(13)和所述双接收线圈(23)对准。
46.如图3所示,所述双发射线圈(13)包括信号发射线圈(132)和设置于所述信号发射线圈(132)外周的能量发射线圈(131);所述双接收线圈(23)包括信号接收线圈(232)和设置于所述信号接收线圈(232)外周的能量接收线圈(231);所述信号发射线圈(132)和所述信号接收线圈(232)之间实现无线信号传输,所述能量发射线圈(131)和所述能量接收线圈(231)之间实现无线能量传输。
47.在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发射端通常需要根据接收端的充电需求实时调整发射端
(211)和所述顶板ⅱ(212)的一周侧板ⅱ(213);
57.所述侧板ⅱ(213)上设有左右相对的两通风风道ⅱ(26),一通风风道ⅱ(26)旁设有进风风扇ⅱ(24),另一通风风道ⅱ(26)旁设有出风风扇ⅱ(25)。进风风扇ⅱ(24)、出风风扇ⅱ(25)均与接收控制器(22)电连接。在进风风扇ⅱ(24)工作下,室外空气从一通风风道ⅱ进入壳体ⅰ(11)内,在出风风扇ⅱ(25)工作下,壳体ⅰ(11)内空气从另一通风风道ⅱ(26)排出到室外,从而为接收控制器(22)进行散热。
58.其中,所述通风风道ⅱ(26)采用双层结构,从而避免外部的水直接溅射到接收控制器(22)的内部电子元器件上,从而减少电路事故的发生。
59.每个所述通风风道ⅱ(26)包括内层板ⅱ(261)和外层板ⅱ(262),所述外层板ⅱ(262)上设有外风口ⅱ,所述内层板ⅱ(261)上设有内风口ⅱ;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外风口ⅱ所在的位置低于所述内风口ⅱ所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内风口ⅱ和外风口ⅱ交替布置,且外风口ⅱ所在的位置低于内风口ⅱ所在的位置,从而进一步防止外部的水溅射到接收控制器(22)的内部电子元器件上。
60.本实施例的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器(4),所述显示控制器(4)与所述发射端装置(1)电连接。通过显示控制器(4),用户可选择要进行充电的车位,当用户选择
××
车位,并点击充电按键后,
××
车位的发射端装置(1)和接收端装置(2)进行无线电能传输,通过充电枪(3)为电动车充电。充电完成后,用户点击充电结束按键即可。
6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无线供电的方式可以减少线缆的拉拽,增加了充电的安全性;通过双发射线圈和双接收线圈实现能量和信号的同时传输,采用双d形线圈避免了信号传输对能量传输的磁场干扰;接收端装置一体化竖向设置的方式,便于安装使用;双层通风风道的设置,避免了外部的水溅射到装置内部,从而避免了装置的损坏。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装置、接收端装置和充电枪;所述发射端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发射端装置设置于立体车库的车架上;所述接收端装置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接收端装置和所述充电枪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所述接收端装置随所述载车板移动至与所述发射端装置对位时,实现无线电能传输;所述发射端装置内设有能量信号同传的双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端装置内设有能量信号同传的双接收线圈,当发射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对准时所述双发射线圈和所述双接收线圈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发射线圈包括信号发射线圈和设置于所述信号发射线圈外周的能量发射线圈;所述双接收线圈包括信号接收线圈和设置于所述信号接收线圈外周的能量接收线圈;所述信号发射线圈和所述信号接收线圈之间实现无线信号传输,所述能量发射线圈和所述能量接收线圈之间实现无线能量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线圈和信号接收线圈均采用双d形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d形线圈包括上下对称的上d形线圈和下d形线圈,所述上d形线圈和所述下d形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装置包括壳体ⅰ、发射控制器和双发射线圈;所述发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ⅰ内,所述双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ⅰ的底板ⅰ上,所述底板ⅰ采用铝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ⅰ包括底板ⅰ、顶板ⅰ、以及连接所述底板ⅰ和所述顶板ⅰ的一周侧板ⅰ;所述侧板ⅰ上设有左右相对的两通风风道ⅰ,一通风风道ⅰ旁设有进风风扇ⅰ,另一通风风道ⅰ旁设有出风风扇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通风风道ⅰ均采用双层结构,每个所述通风风道ⅰ包括内层板ⅰ和外层板ⅰ,所述外层板ⅰ上设有外风口ⅰ,所述内层板ⅰ上设有内风口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装置包括壳体ⅱ、接收控制器和双接收线圈;所述接收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ⅱ内,所述双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ⅱ的底板ⅱ上,所述底板ⅱ采用铝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ⅱ包括底板ⅱ、顶板ⅱ、以及连接所述底板ⅱ和所述顶板ⅱ的一周侧板ⅱ;所述侧板ⅱ上设有左右相对的两通风风道ⅱ,一通风风道ⅱ旁设有进风风扇ⅱ,另一
通风风道ⅱ旁设有出风风扇ⅱ。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通风风道ⅱ均采用双层结构,每个所述通风风道ⅱ包括内层板ⅱ和外层板ⅱ,所述外层板ⅱ上设有外风口ⅱ,所述内层板ⅱ上设有内风口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能量信号同传功能的立体车库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端装置、接收端装置和充电枪;发射端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发射端装置设置于立体车库的车架上;所述接收端装置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接收端装置和所述充电枪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所述接收端装置随所述载车板移动至与所述发射端装置对位时,实现无线电能传输;所述发射端装置内设有能量信号同传的双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端装置内设有能量信号同传的双接收线圈,当发射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对准时双发射线圈和双接收线圈对准。本实用新型不仅能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减少线缆的拉拽,而且能通过双发射线圈和双接收线圈实现能量信号的同传。圈实现能量信号的同传。圈实现能量信号的同传。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慧 左志平 李小飞 马邦华 周仲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2
技术公布日:2021/1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