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早餐机的力转移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早餐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早餐机的力转移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乎早餐。目前市面上有诸多用于制作早餐的小家电产品,如煮蛋器、多士炉、烤箱等,但是每种小家电又都只能为用户提供一种烹饪方式,若用户想同时进行如煎、煮、烤等方式制作早餐时,则需要用到多种家电产品才能实现,因此用户需要一款既便捷,又具有多种烹饪模式可以做出营养丰富早餐的产品。
3.于是目前市面上出现一款具有多种烹饪模式的早餐机,其结构主要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回”型结构,内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抽插式安装有夹盘式煎烤盘的加热内腔,而外壳体上分别安装有前面板和后面板,内壳体夹接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与外壳体构成连接,另外外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发热盘,在发热盘上放置锅体进行加热烹调,使用时,放置有夹盘式煎烤盘的内壳体以及放置有较重锅具的发热盘两者受到的作用力(重力)均转移到外壳体上,通过外壳体实现支撑,另外由于发热盘以及加热内腔辐射的热量会提高外壳体的温度,造成外壳体硬度降低,因此在作用力以及热量双重作用下,外壳体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甚至被压塌问题,该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用于早餐机的力转移结构,其作用是烹调器皿和加热内腔内的煎烤盘产生的作用力转移到放置早餐机的承载端面上,避免了外壳体的直接受力。
5.一种用于早餐机的力转移结构,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连接并构成“回”形结构,所述内壳体内部限定出侧向开放的加热内腔,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烹调器皿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设置有上层支撑体,所述上层支撑体抵承在内壳体的受力端面上,加热模组通过上层支撑体将作用力转移到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内壳体设置有下层支撑体,所述下层支撑体抵承在外壳体的底部或放置早餐机的承载端面上,内壳体通过下层支撑体将作用力间接或直接转移到所述承载端面上。
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7.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层支撑体包括若干条均布在加热模组外表面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面抵承在内壳体或者下层支撑体上,所述内壳体和下层支撑体的顶面均可构成受力端面。
8.进一步说明,所述下层支撑体包括若干条均布在内壳体外表面的第二支撑柱。
9.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面抵承在外壳体的底部内面上,第二支撑柱通过外壳体的底部将内壳体的作用力间接转移到所述承载端面上。
10.进一步说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对应第二支撑柱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穿设过孔抵承在承载端面上,通过第二支撑柱将内壳体的作用力直接转移到承载端面
上。
11.进一步说明,所述内壳体至少上端面延伸有若干条纵横设置的结构加强凸筋。
12.进一步说明,所述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构成矩形扁平状结构并合围形成加热内腔,所述下层支撑体一体式连接在下壳体的两侧,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下开口,下开口处安装有辐射板,辐射板的上端面安装有发热管。
13.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外壳体对应控制模块的侧面开设有适配的安装开口,所述控制模块扣接安装在安装开口处,所述内壳体连接在控制模块的内侧壁上,外壳体的前壁正对加热内腔开设有前端开口,所述外壳体的顶壁开设有上开口,所述加热模组连接在所述上开口处。
14.进一步说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对应下层支撑体的抵承处安装有支承垫脚。
15.进一步说明,所述下层支撑体与外壳体之间安装有定位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早餐机的力转移结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生产效率高,通过上层支撑体和下层支撑体分别与内壳体及承载端面的支承配合,将烹调器皿和煎烤盘产生的作用力转移到放置早餐机的承载端面上,避免了外壳体的直接受力,防止现有早餐机的外壳体使用时受压变形的问题,不需受力的外壳体能够一体化注塑成型,外观更加简洁紧凑,线条美观,设计多样,减少由多个零配件拼接组成而造成生产成本提高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支撑体具体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支撑体具体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和图6所示: 一种用于早餐机的力转移结构,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2连接并构成“回”形结构,所述内壳体2内部限定出侧向开放的加热内腔201,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烹调器皿a的加热模组3,所述加热模组3设置有上层支撑体4,所述上层支撑体4抵承在内壳体2的受力端面b上,加热模组3通过上层支撑体4将作用力转移到所述内壳体2上,所述内壳体2设置有下层支撑体5,所述下层支撑体5抵承在外壳体1的底部或放置早餐机的承载端面x上,内壳体2通过下层支撑体5将作用力间接或直接转移到所述承载端面x上。
26.所述加热内腔201抽插式活动放置有夹盘式煎烤盘。
27.该结构通过上层支撑体4和下层支撑体5分别与内壳体2及承载端面x的支承配合,将烹调器皿a和夹盘式煎烤盘产生的作用力转移到放置早餐机的承载端面x上,避免了外壳体1的直接受力,防止现有早餐机的外壳体1使用时受压变形的问题,不需受力的外壳体1能
够一体化注塑成型,外观更加简洁紧凑,线条美观,设计多样,减少由多个零配件拼接组成而造成生产成本提高问题。
28.所述上层支撑体4包括若干条均布在加热模组3外表面的第一支撑柱401,所述第一支撑柱401的底面抵承在内壳体2或者下层支撑体5上,所述内壳体2和下层支撑体5的顶面均可构成受力端面b;所述第一支撑柱401的底面可以直接抵承在内壳体2的顶面上;通过内壳体2进行受力,该方式抵承面积较大,不需要特定的定位结构,需要增加内壳体2的自身强度,因此所述第一支撑柱401的底面还可以抵承在下层支撑体5的顶面上;该方式使内壳体2不需要承受加热模组3向下转移的作用力,能够将作用力施加于下层支撑体5上。
29.所述下层支撑体5包括若干条均布在内壳体2外表面的第二支撑柱501;能够将加热模组3的作用力均匀分散在若干条第二支撑柱501上,增加内壳体2的受力端面b面积。
30.具体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31.具体方式一: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柱501的底面抵承在外壳体1的底部内面上,第二支撑柱501通过外壳体1的底部将内壳体2的作用力间接转移到所述承载端面x上。
32.具体方式二:参考图4所示,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对应第二支撑柱501开设有过孔101,所述第二支撑柱501的底部穿设过孔101抵承在承载端面x上,通过第二支撑柱501将内壳体2的作用力直接转移到承载端面x上;该结构使加热模组3和内壳体2的作用力转移时不需要经过外壳体1。
33.所述内壳体2至少上端面延伸有若干条纵横设置的结构加强凸筋202;能够增加内壳体2的硬度和刚性,提高抗扭性能,避免烹调器皿a和加热模组3的作用力施加于内壳体2时,内壳体自身发生下塌变形问题。
34.所述内壳体2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连接构成矩形扁平状结构并合围形成加热内腔201,所述下层支撑体5一体式连接在下壳体22的两侧,下壳体22的底部设有下开口221,下开口221处安装有辐射板6,辐射板6的上端面安装有发热管7;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发热管7主要用于使加热内腔201升温;辐射板6能够将发热管7产生的热量向夹盘式煎烤盘方向辐射。
35.还包括控制模块8,所述外壳体1对应控制模块8的侧面开设有适配的安装开口102,所述控制模块8扣接安装在安装开口102处,所述内壳体2连接在控制模块8的内侧壁上,外壳体1的前壁正对加热内腔201开设有前端开口103,所述外壳体1的顶壁开设有上开口104,所述加热模组3连接在所述上开口104处。
36.所述外壳体1的底面对应下层支撑体5的抵承处安装有支承垫脚9;当下层支撑体5抵承在外壳体1的底部内面时,下层支撑体5的作用力转移到外壳体底部再通过支承垫脚9转移到承载端面x上,而支承垫脚9正对下层支撑体5的位置安装,主要是使作用力在下层支撑体5到支承垫脚9不需要转移距离,从而实现外壳体底部完全不会发生任何形变,能够直接将力自上而下传递;
37.而当下层支撑体5直接抵承在承载端面x上时,所述支承垫脚9安装在下层支撑体5的底面。
38.另外支承垫脚9能够将早餐机架起,使早餐机与承载端面x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便于早餐机散热,还可以起到防滑、防磨损的功能。
39.所述下层支撑体5与外壳体1之间安装有定位结构; 参考图3所示,所述定位结构
包括设置在下层支撑体5底部的定位套筒502;以及开设在外壳体1底部的定位孔105,所述定位套筒502嵌套在定位孔105内,下层支撑体5对应定位套筒502开设有连接孔503,因此可以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105和连接孔503实现内壳体2的固定连接。
40.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