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修筑方法与流程

2021-12-08 01: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修筑方法。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中的水闸进出口翼墙边坡、橡胶坝或翻板门闸的上下游翼墙边坡处,受水力冲刷较大,且防渗要求较高,通常采用混凝土面板护坡,其在结构稳定性、耐久性、抗高速水流冲刷、方便施工、易运行管理等方面,较其他结构形式的护坡有显著优势。然而,混凝土面板护坡生硬单一,难以绿化,不能满足景观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修筑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修筑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第一步,修整岸坡;第二步,岸坡垫层施工,然后绑扎下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第三步,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固定各生态囊单元,所述生态囊单元包括:生态囊,用于盛装种植土,具有硬质囊颈和囊体,所述硬质囊颈的顶部开口与混凝土护坡表面平齐,硬质囊颈的底部为用于连接所述囊体的扩口结构;封盖,设置在硬质囊颈的顶部开口处;止水环,一体化设置在硬质囊颈上;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止水环周围,其顶部与所述封盖相连,底部与所述扩口结构相连,用于连接混凝土护坡面层钢筋网;第四步,浇筑混凝土;第五步,向各生态囊中装填种植土,并栽种绿植,完成施工。
4.所述硬质囊颈设置有滴灌接头管,在固定生态囊单元时,需将各滴灌接头管与滴灌总管连接在一起。
5.所述囊体为硬质材料制件或者为通过充压成型的柔性材料制件。
6.所述囊体底部设置有排水接头管;所述第二步还包括在下层钢筋网附近施工排水总管;所述第三步还包括将所述排水接头管螺接在所述排水总管上。
7.所述囊体底部设置有自溶式结构的渗水孔。
8.所述囊体底部设置有固定环,在固定生态囊单元时,需将所述固定环与混凝土护坡下层钢筋网绑扎连接。
9.所述封盖为拉环盖。
10.所述止水环间隔设置有两道。
11.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修筑方法,采用在混凝土护坡上的埋
设生态囊的方式,上述生态囊在安装时不需要断开受力钢筋网的改进,不影响护坡配筋面积,即原有混凝土现浇护坡板不会因为埋入生态囊而产生应力集中点,因此,在生态囊内种植观赏植物进行护坡绿化不影响混凝土护坡的结构安全及排水导流功能。其次,由于生态囊的埋设,与传统混凝土护坡相比,本发明在施工时能够减少2

8%的混凝土用量,使施工成本降低。再次,生态囊自重较轻,且具有一定的形状,在进行混凝土护坡浇筑时无需另外设置模板,简化了施工。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生态囊单元n1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1中生态囊单元n2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图1中生态囊单元n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施工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17.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绿植生态囊混凝土护坡的修筑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第一步,修整岸坡;第二步,岸坡垫层施工,然后绑扎下层钢筋网和面层钢筋网;第三步,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固定各生态囊单元;第四步,浇筑混凝土;第五步,向各生态囊中装填种植土,并栽种绿植,完成施工。
18.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护坡,包括依次相连的水下水平段m1、水下倾斜段m2、水上倾斜ⅰ段m3和水上倾斜ⅱ段m4(见图1)。其中,(一)水下水平段m1和水下倾斜段m2中安装的生态囊单元n1(见图2)按照矩形点阵状均匀间隔分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布设方式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受力钢筋网之间,且全部位于水位线以下的混凝土层中,其具体结构如下:每个生态囊单元均包括用于盛装种植土的生态囊1,其由硬质囊颈101和囊体102构成,硬质囊颈101的顶部开口与混凝土护坡表面平齐并通过封盖2密封,底部通过扩口结构与囊体102相连。上述囊体102可以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硬质囊体,其自身具有一定强度且外形一定,因此可以充当混凝土浇筑模板使用;上述囊体102还可以采用价格较低的柔性囊体,其通常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通过吹塑、注塑制成,为了克服材料较软易变形的缺点,需在安装封盖2前向生态囊1内进行充压处理,使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充当混凝土浇筑模板使用。
19.上述封盖2的直径大于硬质囊颈101,采用便于打开的拉环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打开向生态囊1内装填种植土。为了给绿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每个生态囊1的硬质囊颈101上均设置有滴灌接头管103,各滴灌接头管103与滴灌总管螺接相连。干旱时,可以通过滴灌总管进行补水和补充养料。此时,囊体102底部无需设置排水结构。
20.上述硬质囊颈101上一体化设置有两道间距不小于5cm的止水环3,用于防止发生渗透破坏。为了固定止水环3,在其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4,每一支撑柱4的顶部均与封盖2固定相连,底部则连接在生态囊1的扩口结构处。上述支撑柱4与混凝土护坡面层钢筋网绑扎相连,用于对生态囊1进行位置固定;其次,在囊体10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混凝土护坡下层钢筋网绑扎相连的固定环5;通过固定环5和硬质囊颈101处支撑柱与混凝土护坡钢筋网的连接,能够防止在混凝土振捣浇筑过程中,生态囊1因自重较轻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出或者发生位移。
21.(二)水上倾斜ⅰ段m3中安装的生态囊单元n2(见图3)按照矩形点阵状均匀间隔分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布设方式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受力钢筋网之间,且全部位于水位线以上的混凝土层中,其具体结构如下:每个生态囊单元均包括用于盛装种植土的生态囊1,其由硬质囊颈101和囊体102构成,硬质囊颈101的顶部开口与混凝土护坡表面平齐并通过封盖2密封,底部通过扩口结构与囊体102相连。上述囊体102可以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硬质囊体,其自身具有一定强度且外形一定,因此可以充当混凝土浇筑模板使用;上述囊体102还可以采用价格较低的柔性囊体,其通常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通过吹塑、注塑制成,为了克服材料较软易变形的缺点,需在安装封盖2前向生态囊1内进行充压处理,使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充当混凝土浇筑模板使用。
22.上述封盖2的直径大于硬质囊颈101,采用便于打开的拉环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打开向生态囊1内装填种植土。为了给绿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每个生态囊1的硬质囊颈101上均设置有滴灌接头管103,各滴灌接头管103与滴灌总管螺接相连。干旱时,可以通过滴灌总管进行补水和补充养料。为了防止种植土湿度过大,在囊体102底部安装有排水接头管104,其与排水总管螺接相连。该排水总管在进行第二步施工时,在下层钢筋网附近铺设。
23.上述硬质囊颈101上一体化设置有两道间距不小于5cm的止水环3,用于防止发生渗透破坏。为了固定止水环3,在其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4,每一支撑柱4的顶部均与封盖2固定相连,底部则连接在生态囊1的扩口结构处。上述支撑柱4与混凝土护坡面层钢筋网绑扎相连,用于对生态囊1进行位置固定;其次,在囊体10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混凝土护坡下层钢筋网绑扎相连的固定环5;通过固定环5和硬质囊颈101处支撑柱与混凝土护坡钢筋网的连接,能够防止在混凝土振捣浇筑过程中,生态囊1因自重较轻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出或者发生位移。
24.(三)水上倾斜ⅱ段m4中安装的生态囊单元n3(见图4)按照矩形点阵状均匀间隔分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布设方式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受力钢筋网之间,上述生态囊单元位于水位线以上,且每个生态囊单元上部位于护坡的混凝土层中,下部位于护坡的土质岸坡中,其具体结构如下:每个生态囊单元均包括用于盛装种植土的生态囊1,其由硬质囊颈101和囊体102构成,硬质囊颈101的顶部开口与混凝土护坡表面平齐并通过封盖2密封,底部通过扩口结构与囊体102相连。上述囊体102可以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硬质囊体,其自身具有一定强度且外形一定,因此可以充当混凝土浇筑模板使用;上述囊体102还可以采用价格较低的柔性囊体,其通常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通过吹塑、注塑制成,为了克服材料较软易变形的缺点,
需在安装封盖2前向生态囊1内进行充压处理,使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充当混凝土浇筑模板使用。在施工第二步时,应按照设计位置在该段土质垫层中挖坑,以便于安装固定各生态囊1。
25.上述封盖2的直径大于硬质囊颈101,采用便于打开的拉环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打开向生态囊1内装填种植土。为了给绿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每个生态囊1的硬质囊颈101上均设置有滴灌接头管103,各滴灌接头管103与滴灌总管螺接相连。干旱时,可以通过滴灌总管进行补水和补充养料。为了防止种植土湿度过大,在囊体102底部开孔,上覆遇水自溶的农用聚乙烯醇膜片,构成自溶性渗水孔。
26.上述硬质囊颈101上一体化设置有两道间距不小于5cm的止水环3,用于防止发生渗透破坏。为了固定止水环3,在其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4,每一支撑柱4的顶部均与封盖2固定相连,底部则连接在生态囊1的扩口结构处。上述支撑柱4与混凝土护坡面层钢筋网绑扎相连,用于对生态囊1进行位置固定,以及通过生态囊体下部在土质边坡中的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振捣浇筑过程中,生态囊1因自重较轻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出或者发生位移。
27.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1)为河道边坡提供了植物生境条件,有效增加了绿植面积,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景观效果,改善了水陆过渡空间的生态环境;2)生态囊绿植设施不会产生新增用地、侵占行洪通道、产生河道淤积等不利影响;3)结构设计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可应用于河道、水池的边坡、护底,以及混凝土结构的墙体等。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