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吊管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属于管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国家管网建设将再次进入高峰期,给我们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一机多能方面需求显著增多,管道施工时首先进行扫线清障,此时用到较多的设备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然后是布管、对口,此时用到最多的设备是吊管机,因此很多用户提出在吊管机基础上增加推土机功能,扫线清障时当推土机用,布管、对口时当吊管机用,大大提升现有吊管机的施工范围及使用经济性。
3.目前吊管机底盘车架和横梁多采用刚性连接方式,保证了履带与底面的有效接触,摩擦力大,停机平稳,适合于吊管作业,但此种连接方式越障能力弱,不适宜进行复杂地况的推土作业。因此,现有多功能吊管机仅用于短程推土作业,或直接只使用吊管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吊管机的全部功能。此外,在安装过程中推土组件的推铲动臂铰点和起重组件的左、右平台会发生干涉;推土和起重模式下各有一套操控系统,成本大且不利于操纵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吊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吊管机底盘刚性连接方式造成的功能受限,无法满足客户对多工况需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推土组件和起重组件,底盘包括左履带架、右履带架、车架、平衡梁,平衡梁两端分别连接左履带架和右履带架;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车架以一定角度固定连接平衡梁两端;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车架与平衡梁悬挂连接,使左履带架和右履带架相对车架能转动。
6.优选地,前述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平衡梁和车架通过垫块结构固定连接。
7.优选地,前述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平衡梁中部与车架通过销轴连接,平衡梁绕车架转动。
8.优选地,前述推土组件包括推铲,推铲两端设有折线型动臂,折线型动臂动臂后铰点分别连接左履带架、右履带架中部,折线型动臂后端宽度大于动臂前端宽度。
9.优选地,前述起重组件包括主臂、定滑轮组、升降钢丝绳、左平台、起升变幅机构、变幅滑轮组、右平台、吊钩、变幅钢丝绳;左平台连接左履带架且位于推铲左端动臂后铰点上方,主臂与左平台铰接;右平台连接右履带架且位于推铲右端动臂后铰点上方,起升变幅机构固定连接右平台;变幅滑轮组两端分别安装在起升变幅机构和主臂顶端,变幅滑轮组两端通过变幅钢丝绳连接;定滑轮组一端固定在主臂上,另一端连接吊钩,定滑轮组两端通过升降钢丝绳连接。
10.优选地,前述还包括平衡重,平衡重与右平台连接形成四连杆机构。
11.优选地,前述还包括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起重模式和推土模式都通过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实现操作功能。
12.优选地,前述液压系统包括先导式溢流阀、切换阀、主泵、先导泵、先导阀、操控手柄、先导切换阀、吊管机工作模块和推土机工作模块;主泵通过切换阀分别连接吊管机工作模块和推土机工作模块;先导式溢流阀两端分别连接主泵和油箱;先导阀p口连接先导泵,t口连接油箱,a口连接切换阀的先导口,b口连接操控手柄的进油口;操控手柄端口还连接先导切换阀。
13.优选地,前述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主泵经切换阀给吊管机工作模块提供压力油,操作手柄通过控制吊管机主阀先导油口,操纵对应工作联换向进行起重作业;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开启先导式溢流阀使整个液压系统处于卸荷状态,先导阀电磁阀得电之后,先导泵供油至切换阀先导口,使切换阀换向,主泵经换向后的切换阀给推土机工作模块供油,电开关控制先导切换阀换向,操作手柄控制油口切换至推土机主阀先导油口,操纵对应工作联换向进行推土作业。
14.优选地,前述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推土组件位于最大仰角位置;前述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拆卸主臂、定滑轮组、升降钢丝绳、平衡重、吊钩、变幅钢丝绳。
15.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多功能底盘解决不同工况下对底盘不同需求的技术难题,能同时适用于吊管和起重作业;2、推铲与左右平台布局、推铲结构形式,解决推铲与左右平台同时安装出现干涉难题;3、通过一套液压系统操控,实现起重、推土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左轴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右轴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底盘悬挂连接模式的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底盘悬挂连接模式的轴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底盘刚性连接模式的主视图;图6是本发明底盘刚性连接模式的轴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起重模式下整机结构图;图8是本发明推铲动臂组连接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推土模式下整机结构图;图10是本发明液压工作原理图。
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

底盘;2

推铲;3

主臂;4

定滑轮组;5

升降钢丝绳;6

左平台;7

平衡重;8

起升变幅机构;9

变幅滑轮组; 11

液压系统;12

右平台;13

车架;14

平衡梁;15

垫块结构;16

吊钩;17

变幅钢丝绳;18

先导式溢流阀;19

切换阀;20

主泵;21

先导泵;22

先导阀;23

操控手柄;24

先导切换阀;25

销轴;26

左履带架;27

右履带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包括底盘1、电气系统、液压系统11、推土组件和起重组件,推土组件和起重组件共用一套电气系统、液压系统11实现其动作。其中推土组件包括推铲2,起重组件包括主臂3、定滑轮组4、升降钢丝绳5、左平台6、起升变幅机构8、变幅滑轮组9、右平台12、吊钩16、变幅钢丝绳17。
20.推铲2两端通过动臂铰接在底盘1的左履带架26、右履带架27上,通过液压系统11上推动推铲2上下摆动;左平台6安装在左履带架26上,主臂3铰接在左平台6上;右平台12安装在右履带架27上,起升变幅机构8固定在右平台12上;变幅滑轮组9两端分别安装在起升变幅机构8和主臂3顶端,变幅滑轮组9两端通过变幅钢丝绳17连接,将主臂3和起升变幅机构8连接成整体;定滑轮组4一端固定在主臂3上,另一端连接有吊钩16,定滑轮组4两端通过升降钢丝绳5连接,电气系统可以控制变幅钢丝绳17、升降钢丝绳5的收、放,从而实现起升变幅机构8和变幅滑轮组9动作。在右平台上还连接有平衡重7,平衡重7为四连杆机构,在平衡重变幅油缸驱动下,可实现平衡重7的起落,实现平衡重重心与整机中心距离变化。
21.底盘1包括左履带架26、右履带架27、车架13、平衡梁14、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机棚、操纵室、燃油箱、液压油箱。平衡梁14两端分别连接左履带架26和右履带架27。为实现一机多能,底盘1有两种连接模式,图3、图4所示的是悬挂连接模式,即车架13与平衡梁14通过销轴25连接实现悬挂连接,此种模式下履带架相对车架能转动,适合推土机作业工况,具体的,在推土作业过程中,吊管机处于持续行走状态,在颠簸路况或转弯时,两端履带受力不均匀,形成不同的转矩,由于两端履带架固定连接在平衡梁14上,两端转矩使平衡梁13绕销轴25连接处转动;图5、图6所示是刚性连接模式,即平衡梁14两端通过垫块结构15固定连接车架13,实现刚性连接,此种模式下履带架不会相对车架有转动,适合吊管机起重作业。
22.结合图1、图2,推铲2动臂后铰点、左平台6、右平台12都分别布置在左履带架26、右履带架27中部,为避免干涉,左、右平台与推铲2动臂上下布置,即左平台6和右平台12固定点位于推铲2动臂后铰点上方,当推铲达到图7所示的最大仰角时,不与左、右平台干涉,且不影响平衡重7、主臂3动作。如图8所示,推铲2动臂进行优化加宽设计,动臂后端采用折线型,使得动臂后端宽度大于动臂前端宽度,在不改变推铲2其他固定点位置的情况下,保证推铲2和左平台6、右平台12同时安装时,不会出现干涉。
23.多功能吊管机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起重模式,此时底盘1如图3、图4所示,为刚性连接模式,通过液压系统11使推铲2处于最大仰角位置,可提高起重稳定性,见附图7;另一种模式为推土模式,此时底盘1如图5、图6所示,为悬挂连接,同时拆卸主臂3、定滑轮组4、升降钢丝绳5、平衡重7、吊钩16、变幅钢丝绳17等部件,如图9所示,提高推土性能。
24.液压系统11包括先导式溢流阀18、切换阀19、主泵20、先导泵21、先导阀22、操控手柄23、先导切换阀24、吊管机工作模块和推土机工作模块。液压系统11也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起重模式,一种是推土模式,两种模式共用一套主泵20、操控手柄23等,通过切换阀19实现模式切换。
25.整机液压系统如附图10所示,主泵20通过切换阀19分别连接吊管机工作模块和推土机工作模块;先导式溢流阀18两端分别连接主泵20和油箱;先导阀22p口连接先导泵21,t
口连接油箱,a口连接切换阀19的先导口,b口连接操控手柄23的进油口;操控手柄23端口还连接先导切换阀24。
26.当处于起重模式时,主泵20经切换阀19给吊管机工作模块提供压力油,操作手柄23通过控制吊管机主阀先导油口,操纵对应工作联换向进行起重作业;当需要切换到推土模式时,首先开启先导式溢流阀18使整个液压系统处于卸荷状态,然后先导阀22电磁阀得电之后,先导泵21供油至切换阀19先导口,从而使切换阀19换向,这样主泵20经切换阀19给推土机工作模块供油,然后通过电开关控制先导切换阀24换向,此时操作手柄23控制油口切换至推土机主阀先导油口,操纵对应工作联换向进行推土作业。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