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器衬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原有外弧机上料装置上料时,推片气缸(用于将制动器衬片推到胎具上的气缸)为单杆气缸,在气缸推杆端固定一个胶垫,当气缸推杆推动制动器衬片时,胶垫与制动器衬片接触,接触不匹配,胶垫易脱落;气缸推杆长时间使用会发生变形弯曲,导致气缸推杆在顶出/退回时有不到位的情况或到位时间延长,推片气缸不能完全将制动器衬片推至与外弧胎面贴合,经常出现卡制动器衬片的现象,影响高效生产,且造成不良品数量增多,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发生,亟需对外弧机上料装置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卡制动器衬片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不良品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包括双推杆伸缩元件、过渡板、弧形推板和连接杆,所述过渡板的一侧与所述双推杆伸缩元件的两个推杆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过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推板的外弧面连接,所述弧形推板的内弧面与待推动的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匹配。
6.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杆能够沿所述通孔伸缩,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在所述弧形推板的外弧面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所述过渡板上靠近所述弧形推板的一侧面上。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弧形推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不能穿过所述通孔。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推板的内弧面积不小于待推动的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积的1/3。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弧形推板的外弧面之间设置有两根所述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过渡板的中心面对称分布。
12.进一步地,所述双推杆伸缩元件采用双推杆气缸。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在使用时,当双推杆伸缩元件的两个推杆收缩后,将待推动的制动器衬片送至弧形推板的前方,然后控制双推杆伸缩元件的两个推杆伸出,两
个推杆伸出时推动弧形推板向靠近胎具的方向运动,弧形推板的内弧面与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匹配贴合,弧形推板能够很好的推动制动器衬片向靠近胎具的方向运动,直至将制动器衬片推至与外弧胎面贴合。与传统的胶垫与制动器衬片接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推板的内弧面与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匹配,接触后匹配性好,推动过程中稳定性好,同时采用了双推杆伸缩气缸,气缸推杆不易弯曲,避免了传统的气缸推杆易弯曲,顶出/退回时有不到位的情况或到位时间延长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障明显减少。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卡制动器衬片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不良品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14.进一步地,过渡板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杆的一端穿过通孔且连接杆能够沿通孔伸缩,连接杆上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在弧形推板的外弧面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过渡板上靠近弧形推板的一侧面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保证弧形推板与制动器衬片外弧面充分接触,确保制动器衬片内弧面与外弧机胎具贴合。
15.进一步地,在连接杆远离弧形推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不能穿过通孔,能够有效的防止连接杆从过渡板中的通孔中滑脱,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16.进一步地,弹性件采用弹簧,弹簧成本低,取材容易。
17.进一步地,连接杆与通孔间隙配合,这样的设计在保证连接杆与通孔之间能够相对伸缩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因连接杆与通孔之间因直径相差太大导致的伸缩方向摆动幅度过大的问题,确保伸缩在同一直线进行。
18.进一步地,弧形推板的内弧面积不小于待推动的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积的1/3,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确保将倾斜的产品推起时,产品不移位,能准确推入外弧机胎具上。
1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过渡板的另一侧与弧形推板的外弧面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相对于过渡板的中心面对称分布,对称的布置确保了两根连接杆的受力均匀,使得装置的整体可靠性大大提高。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双推杆伸缩元件;101

推杆;2

过渡板;3

弧形推板;4

连接杆;5

弹性件;6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推动制动器衬片的外弧机上料装置,包括双推杆伸缩元件1、过渡板2、弧形推板3、连接杆4、弹性件5和限位块6,过渡板2的一侧与双推杆伸缩元件1的两个推杆101的伸出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板2的一侧与双推杆伸缩元件1的两个推杆101的伸出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双推杆伸缩元件1采用双推杆气缸,当然,并不局限于采用气缸,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液压缸。
26.过渡板2的另一侧与连接杆4的一端垂直连接,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弧形推板3的外弧面连接,也就是说,过渡板2与弧形推板3的外弧面之间通过连接杆4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弧形推板3的外弧面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过渡板2的另一侧与弧形推板3的外弧面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杆4,两根连接杆4相对于过渡板2的中心面对称分布,也就是说,使得两根连接杆4所承受的力相等,确保推动过程中的运动平稳。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过渡板2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杆4的一端穿过通孔且连接杆4能够沿通孔伸缩,优选的,连接杆4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杆4远离弧形推板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不能穿过通孔,防止连接杆4脱离过渡板2。在连接杆4上套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的一端抵在弧形推板3的外弧面上,弹性件5的另一端抵在过渡板2上靠近弧形推板3的一侧面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采用弹簧。也就是说,双推杆伸缩元件1的两个推杆101推动弧形推板3运动,弧形推板3推动制动器衬片,当将制动器衬片推至与外弧胎面贴合时,在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能够自适应调节制动器衬片与外弧胎面之间的接触,与传统的胶垫与制动器衬片直接接触的方式(硬性接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触方式为软接触。
28.如图1所示,弧形推板3的内弧面与待推动的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匹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弧形推板3的内弧面积不小于待推动的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积的1/3,确保制动器衬片的受力面积较大,防止制动器衬片因受力面积小而损坏。
29.某一实施例中,双推杆伸缩元件1采用双推杆气缸,气缸的行程应确保安装后,制动器衬片落下时不与弧形推板3干涉,气缸推杆能将制动器衬片推至外弧胎面,不建议气缸固定位置可以被调整。弹簧应保证在连接杆4上伸缩自如,并且保证每次压缩后能自行复位。弧形推板3安装后不能与外弧机两侧滑道相干涉,并确保气缸顶出/退回到位时,磁力开关亮起。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双推杆伸缩元件1的两个推杆101收缩后,将制动器衬片送至弧形推板3前方,然后控制双推杆伸缩元件1的两个推杆101伸出,两个推杆101伸出时推动弧形推板3向靠近胎具的方向运动,弧形推板3的内弧面与制动器衬片的外弧面匹配贴合,弧形推板3推动制动器衬片向靠近胎具的方向运动,直至将制动器衬片推至与外弧胎面贴合。当将制动器衬片推至与外弧胎面贴合时,在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本实用新型能够自适应调节制动器衬片与外弧胎面之间的接触。
31.通过试验验证,外弧机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后,卡制动器衬片的现象在试验期间一直未发生,大大降低了不良品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因设备故障而浪费的维修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推杆伸缩气缸,避免了传统的单推杆气缸易弯曲,顶出/退回时有不到位的情况或到位时间延长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气缸推杆不易弯曲,故障明显减少。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