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2: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对钢条进行加工时,需要用到校直机构对钢条进行校直,现有的校直机构在对钢条进行校直时,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手动推动钢条进入校直机构内部,对钢条进行校直,但是长时间进行人员操作,会导致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下表面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所述工作台上一端设有校直机构,所述工作台上另一端设有运料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有校直引导机构、第一校直机构和第二校直机构,所述第一校直机构和第二校直机构的校直方向垂直设置。
5.作为优选,所述运料机构包括电机、两块放置板和两根送料杆,两根所述送料杆平行设置于两块所述放置板之间,所述电机与两根所述送料杆传动连接。
6.作为优选,两块所述放置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两个所述放置板互相平行,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分别活动贯穿安装有一号转杆,两个所述一号转杆上下设置,两个所述一号转杆各自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安装限位板,所述送料杆固定安装于所述一号转杆的限位板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安装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传动连接有两个一号齿轮,两个所述一号齿轮分别与一号转杆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电机安装于放置架上表面。
8.作为优选,所述校直引导机构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个一号固定板,两个所述一号固定板之间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间活动安装有辅助轮。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校直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端以凹槽为中心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表面,所述工作台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两个所述凹槽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活动块。
10.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活动块上表面中间固定安装二号转杆下端,两个所述二号转杆上端活动贯穿固定架上表面,两个所述二号转杆中间分别固定安装前后校直轮。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校直机构包括两个二号固定板,两个所述二号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表面远离运料机构一侧前后两端,两个所述二号固定板相对面中间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贯穿安装三号转杆,两个所述三号转杆中间分别固定安装上下校直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然后转轴带动二号齿轮,使二
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咬合连接,让一号齿轮带动一号转杆,然后一号转杆带动送料杆进行旋转,最后把原料放入送料杆之间,进行自动运料,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推动原料进行校直。
14.(2)辅助轮在固定杆上跟随原料进行移动,辅助原料移动,避免由于原料在运输时,原料一侧由于重力下压,无法进入两个前后校直轮之间,从而造成无法对原料进行校直,更好的对每个原料进行校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的图3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工作台;101、凹槽;2、支撑杆;3、运料机构;301、放置板;302、一号转杆;303、送料杆;304、限位板;305、一号齿轮;306、二号齿轮;307、转轴;308、放置架;309、电机;4、校直机构;401、一号固定板;402、固定杆;403、辅助轮;404、固定架;405、二号转杆;406、前后校直轮;407、活动块;408、二号固定板;409、三号转杆;410、上下校直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如图1

4所示,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下表面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2,所述工作台1上一端设有校直机构4,所述工作台1上另一端设有运料机构3,所述校直机构4包括有校直引导机构、第一校直机构和第二校直机构,所述第一校直机构和第二校直机构的校直方向垂直设置。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料机构3对于原料进行自动运料,无需人工推动原料进行校直,增加工作效率,同时校直机构4对原料进行全方位的校直,更好的保证每个原料的达到所需要求,更好的满足顾客所需。
23.在具体设置时,所述运料机构3包括电机309、两块放置板301和两根送料杆303,两根所述送料杆303平行设置于两块所述放置板301之间,所述电机309与两根所述送料杆303传动连接。两块所述放置板301分别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上,两个所述放置板301互相平行,两个所述放置板301之间分别活动贯穿安装有一号转杆302,两个所述一号转杆302上下设置,两个所述一号转杆302各自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安装限位板304,所述送料杆303固定安装于所述一号转杆302的限位板304之间。把原料放入送料杆303之间,然后通过电机309带动一号转杆302,使送料杆303带动原料进行移动,无需人工推动原料,减少人工在推动原料时产生的危险,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
24.在具体设置时,所述电机309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307,所述转轴307固定安装有二号齿轮306,所述二号齿轮306传动连接有两个一号齿轮305,两个所述一号齿轮305分别与一号转杆302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1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架308,所述电机309安装于
放置架308上表面。电机309输出端带动转轴307进行转动,转轴307带动二号齿轮306,二号齿轮306与一号齿轮305咬合连接,使一号齿轮305带动一号转杆302,然后一号转杆302通过送料杆303带动原料进行移动,更加方便安全。
25.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校直引导机构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两个一号固定板401,两个所述一号固定板401之间活动连接有固定杆402,所述固定杆402中间活动安装有辅助轮403。在原料通过运料机构3进行运输时,辅助轮403在固定杆402上跟随原料进行移动,辅助原料移动,避免由于原料在运输时,原料一侧由于重力下压,无法进入两个前后校直轮406之间,从而造成无法对原料进行校直,更好的对每个原料进行校直。
26.在具体设置时,所述第一校直机构包括固定架404,所述固定架404下端以凹槽101为中心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上表面,所述工作台1设有两个凹槽101,两个所述凹槽101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两个所述凹槽101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活动块407。两个所述活动块407上表面中间固定安装二号转杆405下端,两个所述二号转杆405上端活动贯穿固定架404上表面,两个所述二号转杆405中间分别固定安装前后校直轮406。在原料进进入两个前后校直轮406之间后,两个前后校直轮406对原料前后两侧进行校直,保证原料前后两侧为直线,同时在前后校直轮406对原料进行校直时,二号转杆405通过活动块407在凹槽101内部进行旋转,使两个前后校直轮406根据原料进行旋转,更好的对原料前后两侧进行校直。
27.在具体设置时,所述第二校直机构包括两个二号固定板408,两个所述二号固定板408分别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上表面远离运料机构3一侧前后两端,两个所述二号固定板408相对面中间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贯穿安装三号转杆409,两个所述三号转杆409中间分别固定安装上下校直轮410。在原料完成前后校直后,进入两个上下校直轮410中间,然后通过两个上下校直轮410对原料进行上下校直,对原料进行全方位的校直,更好的保证每个原料符合顾客所需。
28.该一种直钉加工钢条校直机构的工作原理:
29.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309,电机309输出端带动转轴307进行转动,转轴307带动二号齿轮306,二号齿轮306与一号齿轮305咬合连接,使一号齿轮305带动一号转杆302,使一号转杆302带动送料杆303进行旋转,然后把原料放入送料杆303之间,在原料通过送料杆303带动进入校直机构4中后,辅助轮403在固定杆402上跟随原料进行移动,辅助原料进入两个前后校直轮406之间,然后两个前后校直轮406对原料前后两侧进行校直,同时在前后校直轮406对原料进行校直时,二号转杆405通过活动块407在凹槽101内部进行旋转,使两个前后校直轮406根据原料进行旋转,更好的对原料前后两侧进行校直,然后在原料完成前后校直后,进入两个上下校直轮410中间,然后通过两个上下校直轮410对原料进行上下校直,同时两个上下校直轮410根据原料带动三号转杆409在二号固定板408内进行旋转,对原料进行全方位的校直。
30.需要说明的是,电机309的具体型号为:y2

7124。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