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2-03 23: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田作物增产防虫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称草木灰。因为草木灰是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是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因此,它是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的天然肥料。但由于草木灰呈碱性,不能与某些有机肥原料,如人粪尿、厩肥、堆沤肥或铵态氮肥等混合施用,否则会造成氮素挥发损失;草木灰也不能与磷肥混合施用,否则会造成磷素固定,降低磷肥的肥效。如将草木灰直接与氮肥、磷肥原料混合使用,不仅造成肥效降低,“也会因为氮素的挥发和磷素固定等现象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由于草木灰质轻,干时易随风而去,湿时易随水而走。草木灰直接作为肥料使用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特别是草木灰碱性强,在碱性土壤中利用率更低。有大量研究表明,ca、fe、zn等中微量元素在灰分的碱性条件下,植物有效性极低。由于不同种类植物和不同温度燃烧的草木灰养分形态差别大,且多成无效态,如不加处理直接施用,一则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二则可能造成对作物不良影响。这些特性使草木灰用于肥料生产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每年燃烧植物产生的草木灰数量很大,以生物电厂为例,用农作桔杆发电燃烧后所产生的灰和烟气中的烟灰,每年排出量很大,如不处理,则会造成大气粉尘污染,排入河湖等水体也会造成水污染。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89481a公开了一种利用草木灰、粪灰等制取高钾钙农用肥料的方法。它是将草木灰、粪灰、石灰粪、工业用盐、硫酸钾、氯化钾、尿液,通过搅拌、研磨、过筛后制得。其缺点是制得的肥料成盐度高、碱性强,灰渣中的大部分元素(如:p、si、fe、zn、cu、mn、mo等)处于固定状态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尤其不适用在碱性土壤中使用。
4.中国专利cn200510095748.5公开了一种植物秸秆灰渣多元素肥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以植物秸秆燃烧、裂解、气化后形成的灰渣为主要原料,加入无机废酸溶液、农用有机酸和/或堆制反应能产生有机酸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使原料ph值下降至6.0~7.5,堆制发酵反应1~10天,干燥粉碎成产品或粉碎后加入3~10%的黏结剂,造粒成成品肥料。该方法虽然使灰渣ph下降至中性,但是肥料中有益的微生物菌含量较少,原始灰肥肥效短、易流失、容易造成水污染等诸多弊病仍然没有解决。
5.糠醛渣是玉米芯分解的副产物,目前作为工业废料废弃,污染环境。糠醛渣ph值为1.90左右。由于糠醛渣呈酸性,直接作为肥料施入田中,不仅无法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它的强酸性还影响作物的生长,不但起不到增产效果,反而影响作物产量、甚至绝产。糠醛渣主要成分是:有机质76%,腐植酸11.5%。
6.糠醛渣的制作有机肥的优势在于:一是增加农田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糠醛渣富
含有机质和腐植酸,施用后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数量,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二是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养分有效性。糠醛渣含有较高的游离酸,可中和盐碱土、石灰性土和水稻土等碱性土壤中的碱根离子,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钙、镁、锌等阳离子有效性。三是活化土壤,减少毒害。糠醛渣经腐解,含有较高的多缩戊糖,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的优质能源,施用后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减轻重金属离子的危害。
7.菌渣是栽培食用菌的培养载体,其主要成分一般为农副产品下脚料,如棉籽壳、玉米芯、稻草、椰壳、木屑、鸡粪等。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栽培越来越广泛化、规模化,其集中规模化生产的结果即是造成采摘之后的食用菌菌渣被大量废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问题。而研究发现,废弃菌渣中含有糖类、有机酸、酶、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的蛋白质及氮、磷、钾、维生素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目前对菌渣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处理后再菌渣化利用、养殖业饲料、堆肥、栽培基质等。而菌渣本身含有的营养成分及特殊的物理学性状,目前也引起了许多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8.中国专利cn201110372741.9公开了一种用生物电厂草木灰和糠醛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它是由以下工艺构成:收集糠醛渣、生物电厂的草木灰,风干,使其含水率为15~20%;将糠醛渣、生物电厂的草木灰按重量比2.7~3∶2.2~2.5,混合,搅拌,堆垛压实,用塑料薄膜或帆布盖封,静置24~36小时,摊开、晾晒去除水份,使其水份为8~10%,粉碎成粉料,使其粒度为1~2mm,得混合料;将混合料用造粒机喷浆造粒,得成品。该方法利用生物电厂草木灰和糠醛渣生产的有机肥能调节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但是,该方法制得的肥料仍然是单一的有机肥,肥料中有益菌的含量很少。
9.公开号cn10417713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以固体发酵技术制备的生物菌肥及其应用,发明的生物菌肥由发酵原料和菌种活化液通过固体发酵技术制备而成;所述菌种活化液的有效活菌数为4~30亿/ml,菌种活化液的加入量与发酵原料的体积质量比为1~5l/100kg;所述发酵原料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30~50份的葡萄皮;30~50份的菌渣;10~20份的糠醛渣;3~6份的草木灰;0.2~0.8份的无机盐,其固体发酵过程包括发酵原料的混合,将菌种活化液添加到混合原料中,搅拌均匀后平铺于固体发酵设备中发酵,经烘干得生物菌肥。采用本发明固体发酵方式制得的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数高,菌种竞争力强,并且突破传统生物菌肥的菌种存放与使用中的失活问题。其缺点是草木灰消耗量小。
10.公开号为cn10400381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玉米专用抗病复合微生物菌肥,还涉及该玉米专用抗病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生产方法。玉米专用抗病复合微生物菌肥包括尿素、复合微生物菌剂、麸皮、壳聚糖、糠醛渣、硫酸铵、硫酸钾、磷酸一铵、菜籽饼粕、粪肥、腐植酸、芝麻饼粕、微量元素、过磷酸钙、草木灰。本发明的菌肥营养元素均衡,微量元素成分丰富,可有效提升土壤生产力与肥力水平,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加入,可显著抑制普遍发生的主要玉米病害,施用本发明之复合微生物菌肥,肥效长,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25~30%,有效的防治了玉米的病害,长期使用可有效改良土壤,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挥作用。其缺点是不能抗病虫害。
11.公开号为cn1724481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菇渣生产微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将废弃菇渣破碎,配上粉碎的农作物秸秆或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用水润湿,使物料含水约为65%~70%,接种2%~8%的产酶复合微生物菌剂后,置于发酵池中,密封,在一定温度下发酵5天~15天,发酵过程中每隔24小时换气15分钟,待微生物生
物量和酶活力达到指标后,即可获得微生物活性有机肥。利用废弃菇渣生产微生物活性有机肥,既解决了废弃菇渣常规处理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又使资源得到了再利用,也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解决了低成本肥料来源问题。其缺点是没有解决抗病问题,此外,蘑菇棚中蘑菇采完以后,菇渣中含大量的水分,出了一两天之内就会蘑菇棚产生大量的杂菌,严重影响后期生物菌肥的制备。
12.我国有14.8亿亩盐碱地资源,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6%,另外还有约6.9亿亩的低洼盐碱水域和约占全国湖泊面积55%的内陆咸水水域。这些盐碱地遍及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目前土地盐碱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究其原因在于: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13.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14.土壤盐渍化的危害表现在:1、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盐渍土可分为含硫酸盐为主的松盐土和含碳酸盐为主的碱盐土,其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且能腐蚀损坏工程设施,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5.11亿元。对内蒙河套平原统计,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于苗期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

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黄淮海平原轻度、中度盐渍土就造成农作物减产10%

50%,重度则颗粒无收;而山东省140.06万公顷盐渍化土地中的81.56万公顷耕地,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5

20亿元。2、造成盐渍荒漠化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它既是一个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和组织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为332.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近4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3、对地下水污染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造成水质恶化。近年来保护地栽培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由于复种指数高、水肥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直接危害到作物正常生长,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5.提供一种利用草木灰、糠醛渣、菌渣等原料制备的土壤修复菌剂,其具备多种不同功能活性微生物,微生物定殖存活性能高,防病、防虫效果好的优点,推动盐碱土壤健康发展。
1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7.一种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获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蛋白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纤维素酶产生菌、淀粉酶产生菌、钾细菌、磷细菌,按提供的菌株说明进行活化、逐级扩大培养,制备成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其中纤维素酶活力单位以fpa活性单位为准,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0.5~0.9)∶(0.2~0.6)∶(0.3~0.6)∶(0.8~1.2)的比例,再添加2%~18%体积比的钾细菌菌剂和5%~15%体积比的磷细菌菌剂,制备成用于所述微生物活性有机肥发酵生产的第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第一复合菌剂中含活菌数为4~6
×
108cfu/ml;产酶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菌种都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它们的培养和生长条件按菌种保藏单位提供的说明进行。涉及的菌种主要是纤维素酶产生菌(例如,cgmcc菌种编号:3.316或3.2878等)、蛋白酶产生菌(例如,cgmcc菌种编号:1.230或1.265等)、脂肪酶产生菌(例如,cgmcc菌种编号:2.1135或2.1405等)、淀粉酶产生菌(例如,cgmcc菌种编号:1.803或1.836或1.831等),以及磷细菌(有机磷细菌或无机磷细菌,例如,cgmcc菌种编号:1.217或1.223或1.220或1.823等)和钾细菌(例如,cgmcc菌种编号:1.910等)。
18.从耐盐细菌中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进行逐级扩大培养后,制备成单一菌剂后等比例复配形成第二复合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细菌类发酵菌剂含活菌数6~8
×
109cfu/ml。
19.步骤2:从耐盐真菌中选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抗的菌株,复配制备成真菌类菌剂培养物,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真菌类菌剂培养物含活菌数6~8
×
109cfu/ml。
20.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真菌微生物菌剂与淀粉、水按照0.5~2:5~15:10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包衣剂。
21.步骤4:将糠醛渣、菌渣按干重比10~15:19~25的比例粉碎并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到60~65%,得到待发酵有机物。
22.步骤5:按垛内物料干重的0.3~0.8%接种量接种第一复合菌剂到垛内物料上,使微生物和物料充分接触;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20~30厘米物料温度28~35℃,持续时间3~5天。
23.步骤6:在垛顶盖上塑料薄膜,使垛内快速升温到70~80℃,持续时间3~5天,杀掉垛内物料杂菌同时降解纤维素。
24.步骤7:按照重量比3

5:1的比例混合草木灰、膨润土,混入垛内,调整垛内物质的ph值到6

7、含水量调节到50~55%并充分搅拌。
25.步骤8:按堆垛发酵物干重的1~2%加入步骤1获得的第二复合菌剂;进行低温耗
氧堆垛发酵,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20~30厘米物料温度28~35℃,持续时间8~10天;然后根据堆温情况进行翻捣,温度上升时期不翻捣,温度停止上升则翻捣,并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堆温与室外温度相同水分降至18~22%时停止,混入废烟土,调整垛内物质ph值到6.8

7.2,得到发酵有机物。
26.步骤9:将造粒助剂喷入发酵有机物,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颗粒状物。
27.步骤10:将发酵有机物放入造粒机内,喷入造粒助剂进行造粒;将制得的颗粒真空低温烘干;通过筛分机筛出符合要求的颗粒。
28.步骤11:将制得的颗粒物放入包膜机,将螯合剂、硝化抑制剂均匀撒在颗粒状物表面,并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剂喷雾状加入,使菌剂粘附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形成菌剂包衣,制得成品。
2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造粒助剂为氨基酸生产副产的浆液。
3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螯合剂为氨基酸螯合剂。
3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氨基酸螯合剂为蛋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中的一种或者数种。
3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硝化抑制剂为硝基吡啶或硫代硫酸盐中的一种。
3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1中,还包括将中微量营养元素均匀撒在颗粒状物表面的步骤;以干重比计,生物菌肥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1~3%、螯合剂0.3~1%、硝化抑制剂0.2~0.1%、造粒助剂5~15%,包衣剂5~10%。
3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真空低温烘干时,温度为40

50摄氏度,真空度为

0.07mpa~

0.08mpa。
3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造粒机为圆盘造粒机或滚筒造粒机。
3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成品的粒径控制在1.0

4.0mm。
3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堆垛的顶宽1

1.2米,底宽2

2.4米,堆长根据场地而定,每堆体积不少于10m
³

38.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9.1、在肥料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三次发酵。第一次采用蛋白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纤维素酶产生菌、淀粉酶产生菌、钾细菌、磷细菌常温发酵,对糠醛渣、菌渣内的纤维素、淀粉、糖类等物质进行低温分解。然后采用高温堆垛发酵。由于糠醛渣、菌渣在高温发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在高温酸性下,待发酵有机物内含有的各种菌类基本上都被杀死。加入大量草木灰到垛内,可以利用草木灰呈碱性的优势,调整垛内物质的ph值。利于第三次低温堆垛发酵时耐盐细菌组合物生长。
40.2、采用细菌类微生物、真菌类微生物组合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其中真菌类微生物设置在包衣上,首先释放,减少了与细菌类微生物的影响。细菌类微生物在生长后期能形成芽孢和伴孢晶体。伴孢晶体在特定条件下经蛋白酶类水解成较小的单位才能产生毒性。它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但能溶于碱性溶液中。当蛆虫食入制剂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释放出毒性,首先作用于蛆虫的中肠细 胞,使中肠麻痹。随着病情的发展,肠道壁细胞的胶粘物质被破坏,上皮细胞剥离,散落在肠内,使中肠的透性失去控制,肠壁穿孔,肠道内含物、芽孢和细菌大量侵入血腔。随着细菌的大量繁殖, 蛆虫发生败血症而死亡。蛆虫感染细菌性病害后的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停食,行动迟钝,上吐下泄, 1

2天后死亡。 真菌类微生物能通
过蛆虫的消化道及体壁进行侵染,分生孢子接触虫体后遇适宜的温、湿度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丝,同时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质毒素,溶解蛆虫体壁侵入虫体。在虫体内,菌丝直接吸收 昆虫的体液养分,生长并不断繁殖,以致充满整个 昆虫体内,不但妨碍了血液的循环,而且菌丝的代 谢产物在血液中大量积累,引起血液理化性状的改变,导致蛆虫新陈代谢紊乱而死亡。蛆虫感病后2

3天死亡,刚死的虫体质柔软,随后因菌丝大量夺取水分很快就干硬。菌丝吸尽体内养分后便沿着蛆虫尸体的气门间隙和节间膜各处 伸出体外,并产生分生孢子,可见尸体上有白 色茸毛。
41.3、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蒙脱石结构是由两个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组成的2:1型晶体结构,由于蒙脱石晶胞形成的层状结构存在某些阳离子,如cu、mg、na、k等,且这些阳离子与蒙脱石晶胞的作用很不稳定,易被其它阳离子交换,故具有较好的离子交换性。国外已在工农业生产24个领域100多个部门中应用,有300多个产品,因而人们称之为“万能土”。膨润土也叫斑脱岩,皂土或膨土岩。我国开发使用膨润土的历史悠久,原来只是做为一种洗涤剂。(四川仁寿地区数百年前就有露天矿,当地人称膨润土为土粉)。真正被广泛使用却只有百来年历史。美国最早发现是在怀俄明州的古地层中,呈黄绿色的粘土,加水后能膨胀成糊状,后来人们就把凡是有这种性质的粘土,统称为膨润土。其实膨润土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蒙脱石,含量在85

90%,膨润土的一些性质也都是由蒙脱石所决定的。蒙脱石可呈各种颜色如黄绿、黄白、灰、白色等等。可以成致密块状,也可为松散的土状,用手指搓磨时有滑感,小块体加水后体积胀大数倍至20

30倍,在水中呈悬浮状,水少时呈糊状。蒙脱石的性质和它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有关。
42.废烟土是烟渣烟沫烟粉烟梗的统称。即是烟叶之粗硬叶脉.烟渣烟沫烟粉烟梗中含有的成分种类与烟叶成分基本一致。烟渣烟沫烟粉烟梗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总糖,还原糖,总氮,果胶,烟碱,纤维素,木质素,多酚,茄尼醇,钾等。烟渣烟沫烟粉烟梗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木质素、纤维素、有机酸、果胶质等,氮、磷、钾素含量显著高于粮食作物秸秆,尤其是总氮达3%,总糖达10

20%、总钾达2

5%,是一宝贵的生物质资源。烟渣烟沫烟粉烟梗生物发酵制作生物有机肥旨在充分利用烟渣烟沫烟粉烟梗废料独特的物理与化学特性,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简捷的生产工艺,制造高肥力的有机肥。烟渣烟沫烟粉烟梗是一种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生态有机肥料,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生物氮磷钾等元素,适用于农场、林场、茶场、果场等植物的根部施肥及杀虫,其效果是工业化肥及其它混合物有机肥不可逾越的。烟渣烟沫烟粉烟梗直接做有机肥有如下功效: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群,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快速分解土壤养分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使土壤恢复活力,促进作物根部吸收养分;促成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空隙,促进根群发展;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淋失的肥力损失;补充土壤有机质,缓慢释放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加土壤渗透率,提高灌溉排水效益;有效改良土壤品质,增加土壤肥力,不需间作或轮种;含有碱性物质,是地下害虫天然的杀虫剂,不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废烟土呈碱性,含水率10

30%。
43.复合废烟土、膨润土可大幅度提高土壤修复菌剂的驱虫、抗病、保水、抗旱性能。
44.4、菌肥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达到增加肥效的目的。
45.5、采用真空低温烘干,解决了造粒烘干对微生物活菌的影响,真空低温烘干不会会将产品的微生物活菌杀死。
fusiformis)l13,已于2012年12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068。
52.步骤2:从耐盐真菌中选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抗的菌株,复配制备成真菌类菌剂培养物,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真菌类菌剂培养物含活菌数8
×
109cfu/ml。
53.所述耐盐真菌选取的范围包括:球孢枝孢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弯头曲霉aspergillus deflectu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波状曲霉emericella undulat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 nidulans、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弯曲单胞瓶霉phialemonium curvatum、产黄青霉penicillium;接合菌门zygomycota: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 子囊菌门ascomycota: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 nidulans,洋葱石座菌petromyces alliaceus,鸡桑轮斑头孢霉,拟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茄类镰孢 fusarium solani,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aucus,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54.选取的两种菌为:灰绿曲霉jl,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码为cgmcc 6025。抗盐碱黄柄曲霉菌,于2019年06月14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7973。
55.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真菌微生物菌剂与淀粉、水按照0.5:5:10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包衣剂。
56.步骤4:将糠醛渣、菌渣按干重比10:19的比例粉碎并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到60%,得到待发酵有机物。
57.步骤5:按垛内物料干重的0.3%接种量接种第一复合菌剂到垛内物料上,使微生物和物料充分接触;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20厘米物料温度28℃,持续时间3天。
58.步骤6:在垛顶盖上塑料薄膜,使垛内快速升温到70℃,持续时间3天,杀掉垛内物料杂菌同时降解纤维素。
59.步骤7:按照重量比3:1的比例混合草木灰、膨润土,混入垛内,调整垛内物质的ph值到6、含水量调节到50%并充分搅拌。
60.步骤8:按堆垛发酵物干重的1%加入步骤1获得的第二复合菌剂;进行低温耗氧堆垛发酵,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20厘米物料温度28℃,持续时间8天;然后根据堆温情况进行翻捣,温度上升时期不翻捣,温度停止上升则翻捣,并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堆温与室外温度相同水分降至18%时停止,混入废烟土,调整垛内物质ph值到6.8

7.2,得到发酵有机物。
61.步骤9:将造粒助剂喷入发酵有机物,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颗粒状物。
62.步骤10:将发酵有机物放入造粒机内,喷入造粒助剂进行造粒;将制得的颗粒真空低温烘干;通过筛分机筛出符合要求的颗粒。
63.步骤11:将制得的颗粒物放入包膜机,将螯合剂、硝化抑制剂、中微量营养元素均匀撒在颗粒状物表面,并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剂喷雾状加入,使菌剂粘附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形成菌剂包衣,制得成品。
64.所述造粒助剂为氨基酸生产副产的浆液。
65.所述螯合剂为氨基酸螯合剂。
66.氨基酸螯合剂为蛋氨酸。
67.硝化抑制剂为硝基吡啶。
68.以干重比计,生物菌肥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1%、螯合剂0.3%、硝化抑制剂0.2%、造粒助剂5%,包衣剂5%。真空低温烘干时,温度为40摄氏度,真空度为

0.07mpa。所述造粒机为圆盘造粒机。所述成品的粒径控制在1.0mm。堆垛的顶宽1米,底宽2米,堆长根据场地而定,每堆体积不少于10m
³

69.实施例2。一种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获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蛋白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纤维素酶产生菌、淀粉酶产生菌、钾细菌、磷细菌,按提供的菌株说明进行活化、逐级扩大培养,制备成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其中纤维素酶活力单位以fpa活性单位为准,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0.9∶0.6∶0.6∶1.2的比例,再添加2%体积比的钾细菌菌剂和5%体积比的磷细菌菌剂,制备成用于所述微生物活性有机肥发酵生产的第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第一复合菌剂中含活菌数为4
×
108cfu/ml。
70.从耐盐细菌中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进行逐级扩大培养后,制备成单一菌剂后等比例复配形成第二复合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细菌类发酵菌剂含活菌数6
×
109cfu/ml。
71.选取的三种菌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gpr018,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73。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tia062,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74。枯草芽孢菌ge3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966。
72.步骤2:从耐盐真菌中选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抗的菌株,复配制备成真菌类菌剂培养物,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真菌类菌剂培养物含活菌数6
×
109cfu/ml。
73.黑曲霉菌njdl

12菌株,于2015年10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1544。变异链霉菌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16673。
74.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真菌微生物菌剂与淀粉、水按照2:15:10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包衣剂。
75.步骤4:将糠醛渣、菌渣按干重比15:25的比例粉碎并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到65%,得到待发酵有机物。
76.步骤5:按垛内物料干重的0.3%接种量接种第一复合菌剂到垛内物料上,使微生物和物料充分接触;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30厘米物料温度35℃,持续时间5天。
77.步骤6:在垛顶盖上塑料薄膜,使垛内快速升温到80℃,持续时间5天,杀掉垛内物料杂菌同时降解纤维素。
78.步骤7:按照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草木灰、膨润土,混入垛内,调整垛内物质的ph值到7、含水量调节到55%并充分搅拌。
79.步骤8:按堆垛发酵物干重的2%加入步骤1获得的第二复合菌剂;进行低温耗氧堆垛发酵,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30厘米物料温度35℃,持续时间10天;然后根据堆温情况进行翻捣,温度上升时期不翻捣,温度停止上升则翻捣,并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堆温与室外温度相同水分降至22%时停止,混入废烟土,调整垛内物质ph值到6.8

7.2,得到发酵有机物。
80.步骤9:将造粒助剂喷入发酵有机物,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颗粒状物。
81.步骤10:将发酵有机物放入造粒机内,喷入造粒助剂进行造粒;将制得的颗粒真空低温烘干;通过筛分机筛出符合要求的颗粒。
82.步骤11:将制得的颗粒物放入包膜机,将螯合剂、硝化抑制剂均匀撒在颗粒状物表面,并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剂喷雾状加入,使菌剂粘附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形成菌剂包衣,制得成品。
83.所述造粒助剂为氨基酸生产副产的浆液。
84.所述螯合剂为氨基酸螯合剂。
85.氨基酸螯合剂为蛋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中的一种或者数种。
86.硝化抑制剂为硝基吡啶或硫代硫酸盐中的一种。
87.以干重比计,生物菌肥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3%、螯合剂1%、硝化抑制剂0.1%、造粒助剂15%,包衣剂10%。真空低温烘干时,温度为50摄氏度,真空度为

0.08mpa。所述造粒机为滚筒造粒机。所述成品的粒径控制在4.0mm。堆垛的顶宽1.2米,底宽2.4米,堆长根据场地而定,每堆体积不少于10m
³

88.实施例3。一种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获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蛋白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纤维素酶产生菌、淀粉酶产生菌、钾细菌、磷细菌,按提供的菌株说明进行活化、逐级扩大培养,制备成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其中纤维素酶活力单位以fpa活性单位为准,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0.6∶0.5∶0.4∶0.9的比例,再添加10%体积比的钾细菌菌剂和12%体积比的磷细菌菌剂,制备成用于所述微生物活性有机肥发酵生产的第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第一复合菌剂中含活菌数为6
×
108cfu/ml;从耐盐细菌中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进行逐级扩大培养后,制备成单一菌剂后等比例复配形成第二复合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细菌类发酵菌剂含活菌数8
×
109cfu/ml。
89.选取的三种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e3,该菌株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66。
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购自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 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干酪乳酸杆菌保藏编号为1 .0580。)。纺锤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l13,已于2012年12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068。
90.步骤2:从耐盐真菌中选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抗的菌株,复配制备成真菌类菌剂培养物,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真菌类菌剂培养物含活菌数8
×
109cfu/ml。
91.选取的两种菌为:耐碱嗜盐的曲霉菌株,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名称为灰绿曲霉jl,保藏号码为cgmcc 6025。抗盐碱黄柄曲霉菌,于2019年06月14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7973。
92.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真菌微生物菌剂与淀粉、水按照1:13:10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包衣剂。
93.步骤4:将糠醛渣、菌渣按干重比12:22的比例粉碎并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到63%,得到待发酵有机物。
94.步骤5:按垛内物料干重的0.5%接种量接种第一复合菌剂到垛内物料上,使微生物和物料充分接触;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30厘米物料温度35℃,持续时间5天。
95.步骤6:在垛顶盖上塑料薄膜,使垛内快速升温到80℃,持续时间5天,杀掉垛内物料杂菌同时降解纤维素。
96.步骤7:按照重量比4:1的比例混合草木灰、膨润土,混入垛内,调整垛内物质的ph值到6.8、含水量调节到52%并充分搅拌。
97.步骤8:按堆垛发酵物干重的1.5%加入步骤1获得的第二复合菌剂;进行低温耗氧堆垛发酵,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30厘米物料温度30℃,持续时间9天;然后根据堆温情况进行翻捣,温度上升时期不翻捣,温度停止上升则翻捣,并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堆温与室外温度相同水分降至20%时停止,混入废烟土,调整垛内物质ph值到6.8

7.2,得到发酵有机物。
98.步骤9:将造粒助剂喷入发酵有机物,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颗粒状物。
99.步骤10:将发酵有机物放入造粒机内,喷入造粒助剂进行造粒;将制得的颗粒真空低温烘干;通过筛分机筛出符合要求的颗粒。
100.步骤11:将制得的颗粒物放入包膜机,将螯合剂、硝化抑制剂、中微量营养元素均匀撒在颗粒状物表面,并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剂喷雾状加入,使菌剂粘附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形成菌剂包衣,制得成品。
101.所述造粒助剂为氨基酸生产副产的浆液。
102.所述螯合剂为氨基酸螯合剂。
103.氨基酸螯合剂为蛋氨酸。
104.硝化抑制剂为硫代硫酸钠。
105.以干重比计,生物菌肥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3%、螯合剂1%、硝化抑制剂0.1%、造粒助剂15%,包衣剂10%。真空低温烘干时,温度为50摄氏度,真空度为

0.08mpa。所述造粒机为滚筒造粒机。所述成品的粒径控制在3.0mm。堆垛的顶宽1.2米,底宽2.4米,堆长根据
场地而定,每堆体积不少于10m
³

106.实施例4。一种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获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蛋白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纤维素酶产生菌、淀粉酶产生菌、钾细菌、磷细菌,按提供的菌株说明进行活化、逐级扩大培养,制备成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其中纤维素酶活力单位以fpa活性单位为准,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0.9)∶0.6∶0.3)∶0.8的比例,再添加6%体积比的钾细菌菌剂和12%体积比的磷细菌菌剂,制备成用于所述微生物活性有机肥发酵生产的第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第一复合菌剂中含活菌数为6
×
108cfu/ml;从耐盐细菌中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进行逐级扩大培养后,制备成单一菌剂后等比例复配形成第二复合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细菌类发酵菌剂含活菌数6
×
109cfu/ml。选取的三种菌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gpr018,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73。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tia062,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74。枯草芽孢菌ge3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966。
107.步骤2:从耐盐真菌中选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抗的菌株,复配制备成真菌类菌剂培养物,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真菌类菌剂培养物含活菌数6
×
109cfu/ml。
108.选取的两种菌为:耐碱嗜盐的曲霉菌株,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名称为灰绿曲霉jl,保藏号码为cgmcc 6025。抗盐碱黄柄曲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盐碱黄柄曲霉菌于2019年06月14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保藏编号:cgmcc no.17973。
109.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真菌微生物菌剂与淀粉、水按照1.5:12:10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包衣剂。
110.步骤4:将糠醛渣、菌渣按干重比12:23的比例粉碎并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到60%,得到待发酵有机物。
111.步骤5:按垛内物料干重的0.5%接种量接种第一复合菌剂到垛内物料上,使微生物和物料充分接触;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30厘米物料温度35℃,持续时间5天。
112.步骤6:在垛顶盖上塑料薄膜,使垛内快速升温到780℃,持续时间5天,杀掉垛内物料杂菌同时降解纤维素。
113.步骤7:按照重量比4:1的比例混合草木灰、膨润土,混入垛内,调整垛内物质的ph值到6.5、含水量调节到55%并充分搅拌。
114.步骤8:按堆垛发酵物干重的42%加入步骤1获得的第二复合菌剂;进行低温耗氧堆垛发酵,每日翻捣垛一次并保持垛内430厘米物料温度435℃,持续时间84天;然后根据堆温情况进行翻捣,温度上升时期不翻捣,温度停止上升则翻捣,并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堆温
与室外温度相同水分降至14%时停止,混入废烟土,调整垛内物质ph值到6.8

7.2,得到发酵有机物。
115.步骤9:将造粒助剂喷入发酵有机物,在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制得颗粒状物。
116.步骤10:将发酵有机物放入造粒机内,喷入造粒助剂进行造粒;将制得的颗粒真空低温烘干;通过筛分机筛出符合要求的颗粒。
117.步骤11:将制得的颗粒物放入包膜机,将螯合剂、硝化抑制剂均匀撒在颗粒状物表面,并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剂喷雾状加入,使菌剂粘附在有机颗粒剂表面,形成菌剂包衣,制得成品。
118.所述造粒助剂为氨基酸生产副产的浆液。
119.所述螯合剂为氨基酸螯合剂。
120.氨基酸螯合剂为半胱氨酸。
121.硝化抑制剂为硫代硫酸钾。
122.以干重比计,生物菌肥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2%、螯合剂0.8%、硝化抑制剂0.2%、造粒助剂12%,包衣剂8%。真空低温烘干时,温度为50摄氏度,真空度为

0.07mpampa。所述造粒机为滚筒造粒机。所述成品的粒径控制在3.0mm。堆垛的顶宽1.2米,底宽2.4米,堆长根据场地而定,每堆体积不少于10m
³

123.实施例5。一种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获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蛋白酶产生菌、脂肪酶产生菌、纤维素酶产生菌、淀粉酶产生菌、钾细菌、磷细菌,按提供的菌株说明进行活化、逐级扩大培养,制备成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其中纤维素酶活力单位以fpa活性单位为准,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0.9∶0.2∶0.3∶1.2的比例,再添加18%体积比的钾细菌菌剂和15%体积比的磷细菌菌剂,制备成用于所述微生物活性有机肥发酵生产的第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第一复合菌剂中含活菌数为6
×
108cfu/ml。
124.从耐盐细菌中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进行逐级扩大培养后,制备成单一菌剂后等比例复配形成第二复合菌剂;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细菌类发酵菌剂含活菌数8
×
109cfu/ml。
125.选取的三种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e3,该菌株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966。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购自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 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干酪乳酸杆菌保藏编号为1 .0580。)。纺锤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l13,已于2012年12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068。
126.步骤2:从耐盐真菌中选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相互拮抗的菌株抗的菌株,复配制备成真菌类菌剂培养物,以国际单位制的微生物酶活力单位为计量单位,真菌类菌剂培养物含活菌数8
×
109cfu/ml。
127.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真菌微生物菌剂与淀粉、水按照2:15:100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包衣剂。
128.步骤4:将糠醛渣、菌渣按干重比15:25的比例粉碎并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到65%,
mm。其中70%左右降水量发生在夏季牟均蒸发量950

1400 mm。该区域主要士壤类型为潮土和盐碱土,土层厚度均大于30 cm,土壤贫瘠、含盐量高、易板结、保水性差,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7

10 g/l,不能用于农业生产。
146.3.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济麦22。供试肥料为实施例3所得产品(有效活菌数(cfu)≥10 0亿/g,有机质≥40%,胞外多糖≥1.0mg/g)。
147.3.3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常规施肥(ck),即根据当地农民的施肥习惯,按照n 225kg/ha,p2o5150kg/ha,k2o90kg/ha。
148.处理2:常规施肥 灭活供试产品,施入量为40kg/亩。
149.处理3:常规施肥 供试产品,施入量为40kg/亩,所有的肥料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48m2(6米x8米),冬小麦每亩的播种量为15kg。
150.各处理除了肥料不同,其他所有的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管理保持一致。
151.3.4样品采集及测定土壤样品采集:在每年收获期,首先用环刀采集每个小区0

20cm的土壤,带回实验室烘干后测定其容重。用直径5cm的土钻采集每个小区0

20cm的土壤样品,放入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去除可见的根系和石头,过2mm的筛子,放于室内自煞风干,用于测定ph。
152.小麦产量测定:每个小区选取1m2的样方,数其穗数.再选取100株小麦得出其穗粒数,称重得千粒重,根据公式产量(kg)=亩穗数
×
穗粒数
×
千粒重/10003.5数据分析所有的数据计算均采用excel 2010,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
153.4.结果与分析4.1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紧实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变化与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穿插,进而影响作物生长。从表1可以看出,与常规施肥的对照相比,施用灭活供试产品和正常供试产品的处理土壤容重均下降。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灭活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平均降低了6.97%(p<0.05),而施用本发明产品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平均降低了12.87%(p<0.05)。其中,施用灭活的第一年土壤容重较对照下降了6.45%,第二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7.2%,第三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7.26%。施用本发明产品的小区第一年土壤容重较对照下降了12.1%.第二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12.8%.第三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13.71%。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土壤水、气和热交换以及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为作物根系养分吸收和水分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154.表1不同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2士壤ph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常规施肥的对照处理相比,施用灭活的发明肥料产品和未灭活的本发明肥料产品的处理土壤ph均下降。与对照相比,施用灭活的小区,第一年土壤ph下降0.06个单位,第二年土壤ph下降0.11个单位,第三年土壤ph下降了0.09个单位。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施用未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小区,第一年土壤ph下降0.1个单位,第二年下降0.13个单位,第三年下降0.15个单位.因此,施用本发明产品对缓解土壤酸化速度有一定的作用。该结果说明,本发明产品对土壤酸碱度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
155.4.3冬小麦产量三年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施用灭活本发明产品和未灭活本发明产品均提高冬小麦产量(表2)。其中,与常规施肥相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施用灭活本发明产品提高了小麦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3.3%、4.196和4.396。而施用本发明产品第一年的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提高了5.6%,第二年施用本发明产品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3%,第三年提高了7.9%。说明施用灭活本发明产品和未灭活本发明产品均可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且未灭活本发明产品对冬小麦的产量提升更加明显。
156.表2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5.试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处理2019年的冬小麦经济效益,只计算种子投入、肥料投入和本发明产品的投入与产出(表3)。与对照相比,施入灭活的本发明产品提高了冬小麦的纯收益,但是差异不显著。而施入本发明产品提高冬小麦纯收益比灭活的本发明产品更加明显。说明本发明产品对小麦的产量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157.表32019年冬小麦效益分析表
可见本发明产品对盐碱地改良具有明显的效果,对冬小麦增产效果明显。
158.试验例2。
159.盐碱地黄瓜田间试验。
160.1、实施例4所得产品,经测试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cfu)≥10.0亿/g,有机质≥40%,胞外多糖≥1.0mg/g。为了验证本发明实施例4所得对土壤盐碱地修复的效果,在北京市顺义区孙格庄镇布置田间试验(2017

2020),以观测土壤修复菌剂的施用对黄瓜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产量的影响。
161.2、试验时间和地点田间试验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试验时间为2018年4月

2020年8月,三年的黄瓜试验。
162.3.材料与方法3.1试验地概况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属于白河冲击扇下段,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688h,年均气温12.5摄氏度。无霜期195天,年均降雨量625mm,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壤类型为褐土。
163.3.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黄瓜,品种为“北农佳秀”,供试肥料为实施例4产品,有效活菌数(cfu)≥10.0亿/g,有机质≥40%。
164.3.3试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常规施肥(ck),即根据当地农民的施肥习惯,按照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15:15:15)165kg/亩进行施肥。
165.处理2:常规施肥 灭活本发明产品,施入量为40kg/亩。
166.处理3:常规施肥 本发明产品,施入量为40kg/亩,所有的肥料和本发明产品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60m2(6米x10米)。
167.每年的4月初定植,5月10日采左右开始采收,7月20日左右拉秧。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宽70cm.小行宽60cm,株距34cm;种植密度3000株/667m2。各处理除了肥料不同,农药管理不同,其它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168.3.4样品采集及测定土壤样品采集:在每年收获期,首先用环刀采集每个小区0

20cm的土壤,带回实验室烘干后测定其容重。用直径5

cm的土钻采集每个小区0

20cm的土壤样品,放入自封袋中,
将自封袋放在保温箱内带回实验室,去除可见的根系和石头,过2mm酌筛子。然后将土壤分成2部分,一部分放在

80度的超低温冰箱中,测土壤真菌、细菌的数量,另一份放于室内自然风干,用于测定土壤含盐量,采用烘干法。黄瓜产量测定:每小区选2垄统计产量,每处理按3个小区累计产量。
169.3.5数据分析所有的数据计算均采用excel 2010.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
170.4.结果与分析4.1土壤含盐量土壤含盐量是土中所含盐分(主要是氯盐、硫酸盐、碳酸盐)的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按溶于水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易溶盐(如氯化钠、芒硝等)、中溶盐(如石膏)、难溶盐(如碳酸钙等)。土中盐分,特别是易溶盐的含量及类型对土的物理、水理、力学性质影响较大。通过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的对照相比,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和正常的土本发明产品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下降。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第一年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下降了3.3%,第二年的土壤含盐量下降了3.6%.第三年的土壤含盐量下降了3.1%。施用本发明产品的第一年土壤含盐量较对照下降了5.1%,第二年的土壤含盐量下降了5.4%,第三年的土壤含盐量下降了5.8%。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盐渍化,对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气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71.4.2土壤容重与常规施肥的对照相比,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和正常的本发明产品的处理土壤容重均下降。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平均降低了6 15%(p<0.05),而施用正常本发明产品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平均降低了13.9%(p<0.05)。其中,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第一年的土壤容重较对照下降了5.89%,第二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6.12%,第三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6.44%。施用本发明产品的第一年土壤容重较对照下降了12.3%,第二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13.8%.第三年的土壤容重下降了15.5%。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土壤水、气和热交换以及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为作物根系养分吸收和水分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172.4.3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 2020年黄瓜收获后,测定了各处理的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有着不同的影响。施用本发明产品真菌的数量与常规施肥的相比明显的减少,而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的处理真菌数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的差异不大。对于细菌和放绂菌而言,施用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和未灭活的本发明产品显著提高了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施用未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对细菌和放线菌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处理。这说明施用土壤微生物修复茵剂对真菌具有降低的作用而对细菌和放线菌具有提高的作用,从而促进了黄瓜的产量。
173.表4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4.4黄瓜产量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施用灭活本发明产品和未灭活本发明产品均提高黄瓜的产量。其中,与常规施肥相比,2018年、2019年和2020施用灭活本发明产品提高了黄瓜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3.5%、3.8%和4.1%。而施用本发明产品第一年的黄瓜产量较对照提高了5.7%,第二年施用土壤微生物修复菌剂冬黄瓜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8%和第三年提高了8.2%。说明施用灭活和未灭活本发明产品均可提高黄瓜的产量,且未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对黄瓜的产量提升更加明显。
174.表5不同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5、经济效益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处理2019年的黄瓜经济效益,只计算灌水、肥料投入,人工以及本发明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可见,施入灭活的以及未灭活的本发明产品均可在不同程度提高黄瓜的纯收益。与对照相比,施入灭活的本发明产品提高了黄瓜的纯收益但是差异不显著。而施入本发明产品提高黄瓜纯收益比灭活的土壤微生物菌剂更加明显。
175.表62020年黄瓜效益分析表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以及作物产量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