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专用风井进、回风分段式利用通风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用风井进、回风分段式利用通风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2.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是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矿井通风为矿上井下生产服务,应随着生产布局及时调整,保证井下各作业区域用风安全。
3.矿山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矿体赋存变化,存在着生产作业重心转移或生产作业区域扩大的情况,而生产作业扩大区域往往不能有效纳入原设计通风系统中,此部分区域存在通风安全问题。
4.因此,如何在原有通风系统基础上以较小的投资及建设周期,优化改变通风布局以适应矿山通风需求,是此类矿山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实用新型目的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专用风井进、回风分段式利用通风布局结构,将专用风井分段式作为矿山进、回风通路通风布局,以节省矿井通风系统投资及建设周期。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专用风井进、回风分段式利用通风布局结构,包括副井、专用风井、西部回风井、东部回风井、多个进风联巷、西北矿带作业区、南矿区、无风墙斜坡道辅扇和盲斜坡道;其中,所述南矿区包括南矿带新增作业区和南矿带作业区;
9.所述副井设置辅助进风口;所述副井上部出风口连接西北矿带作业区的进风口,副井下部出风口通过多个进风联巷连接南矿区的进风口;
10.所述专用风井分为上部进风段和下部回风段;所述上部进风段进入新鲜空气;所述上部进风段的出风口连接西北矿带作业区的进风口,上部进风段的出风口还通过盲斜坡道连接南矿区的进风口。
11.优选的,包括密闭隔断件;上部进风段和下部回风段之间通过密闭隔断件进行隔断;其中,所述专用风井以南、北矿带赋存深度为界限分为上部进风段和下部回风段。
12.优选的,所述盲斜坡道中间位置采取刷帮的形式设置无风墙斜坡道辅扇。
13.优选的,所述盲斜坡道为“之”字形折返式斜坡道。
14.优选的,所述西北矿带作业区排污风口连接西部回风井,西部回风井设置有西部主扇;所述西部回风井上部出风口连接地表。
15.优选的,所述南矿带作业区的排污风口连接东部回风井,东部回风井上设置有东部主扇。
16.优选的,还包括风桥;所述南矿带新增作业区的排污气口通过专用风井连接风桥
的进风口;所述风桥的出风口连接西部回风井。
17.优选的,所述南矿区设置多个风窗。
18.本实用新型中,将原通风系统专用风井(原作为专用进风井使用)进行分段式利用,配合相关通风设施及工程,合理规划,将专用风井上部通地表部分仍做为地表进风通路,专用风井下部区域则作为新增作业区域的回风井使用,此通风技术布局减少了矿山为新增作业区域新掘对应风井及相关工程的费用及建设周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矿山的南北宽带位置关系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专用风井进、回风分段式利用通风布局结构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2.如图1

2所示,一种专用风井进、回风分段式利用通风布局结构,包括副井1、专用风井2、西部回风井3、东部回风井4、多个进风联巷5、西北矿带作业区6、南矿区14、无风墙斜坡道辅扇12和盲斜坡道16;其中,所述南矿区14包括南矿带新增作业区7和南矿带作业区8;
23.所述副井1设置辅助进风口;所述副井1上部出风口连接西北矿带作业区6的进风口,副井1下部出风口通过多个进风联巷5连接南矿区14的进风口;
24.所述专用风井2分为上部进风段和下部回风段;所述上部进风段进入新鲜空气13;所述上部进风段的出风口连接西北矿带作业区6的进风口,上部进风段的出风口还通过盲斜坡道16连接南矿区14的进风口。
25.需要说明的是,矿山原通风系统布局为中央专用风井、副井进风,东回风井,西部回风井3两翼回风的中央进风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原西部回风井3负担北矿带作业区的回风,东风井负担南矿带作业区回风,后深部中段南矿带新增作业区若仍采用原通风系统布局,新鲜风由专用风井进入,则南矿带新增作业区生产形成污风会进入原南矿带作业区,致使污风串联,影响生产安全,若将原西部回风井3向下延伸,则工程量巨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26.本实用新型中,将原通风系统专用风井(原作为专用进风井使用)进行分段式利用,配合相关通风设施及工程,合理规划,将专用风井2上部通地表部分仍做为地表进风通路,专用风井2下部区域则作为新增作业区域的回风井使用,此通风技术布局减少了矿山为新增作业区域新掘对应风井及相关工程的费用及建设周期。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密闭隔断件17;上部进风段和下部回风段之间通过密闭隔断件17进行隔断;其中,所述专用风井2以南、北矿带赋存深度为界限分为上部进风段和下部回风段。
28.需要说明的是,南、北矿带赋存深度为界限是指:南、北矿带(矿体)埋深的垂直位
置高度为界限,即,浅部北矿带埋深的最低中段高度位置。
29.需要说明的是,矿带赋存较浅更接近地表方未靠北位置,南矿带位于深部靠南部位置,属于两个独立矿体,如图1所示。
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盲斜坡道16中间位置采取刷帮的形式设置无风墙斜坡道辅扇12。
31.需要说明的是,专用风井2上部地表新鲜风经矿山盲斜坡道16进入深部新增南矿区14,盲斜坡道16线路较长,为保障新增南矿区14的风量,在盲斜坡道16的中间位置采取刷帮的形式,增加安装无风墙斜坡道辅扇12保障盲斜坡道新鲜风流顺利进入深部区域。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盲斜坡道16为“之”字形折返式斜坡道。
33.需要说明的是,盲斜坡道16是指未与地表直接连通的斜坡道,盲斜坡道16为“之”字形表示是折返式斜坡道,是斜坡道开拓的常用方式之一,折返斜坡道由直线段和水平段交替组成。直线段是倾斜的,用来改变高程,水平段是水平的或略有坡度,用来改变路线方向,斜坡道一般多采用折返式布置,可以根据矿体的赋存位置灵活调整。
34.盲斜坡道16属于原有矿山建设开拓工程,本实施例加以利用,不需要新增工程投资。由于斜坡道坡度较缓,下降相同垂直深度,斜坡道的长度相对于竖井垂直距离要更远,通风阻力相对增加,所以采用盲斜坡道进风的话,要克服斜坡道段增加通风阻力。因此,增加无风墙斜坡道辅扇12,以克服增加的通风阻力。
3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西北矿带作业区6排污风口连接西部回风井3,西部回风井3设置有西部主扇11;所述西部回风井3上部出风口连接地表。
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南矿带作业区8的排污风口连接东部回风井4,东部回风井4上设置有东部主扇10。
3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桥9;所述南矿带新增作业区7的排污风口通过专用风井2连接风桥9的进风口;所述风桥9的出风口连接西部回风井3。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南矿区14设置多个风窗15。
39.本实用新型中,新鲜风从专用风井2上部进入矿井,一部分经进风联巷5进入西北矿带作业区6,另一部分新鲜风流则通过盲斜坡道16进入南矿区14。副井1为辅助进风井,为西北矿带作业区6及南矿区14辅助负担生产用风,南矿带作业区8产生的污风通过风窗15进入东部回风井4,风窗15起调节风流作用。
40.其中,通风系统回风:西北矿带作业区6生产作业污风仍在西部主扇11的负压作用下,由西部回风井3排至地表。
41.其中,南矿带作业区8的污风在东部主扇10的负压作用下,由东部回风井4排至地表。
42.其中,南矿带新增作业区7的污风通过专用风井2的下部通路排至上部,并通过风桥9,统一汇至西部回风井3,在西部主扇11作用下将汇集污风排至地表,南矿带新增作业区7和专用风井2的下部之间设置有风窗15。
4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
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