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遗留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能力,一直都是脑卒中康复的棘手问题之一。针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现有的辅具通常以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直接运动训练进行的。此类训练辅具存在着缺陷,由于辅具的阻抗或训练难度,患侧肢体主动运动容易导致肢体疼痛甚至二次伤害,打击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康复训练得不到有效延续,加重患侧肢体的习得性废用,不利于运动功能康复。
4.另外,现有的训练辅具主要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受众群体少,辅具使用周期短,甚至脑卒中软瘫期、中到重度偏瘫等患侧肢体不能主动运动的患者不能使用,不能及早运用康复器具及采取合理康复措施,错过康复关键期,严重影响康复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本实用新型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上肢肘关节和肩关节的康复训练,适用于全康复周期和不同偏瘫程度的患者,通过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提高患侧肢体参与的双手协调性运动水平,恢复肢体间的对称性,有利于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
6.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包括底座;
8.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呈对称结构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处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处于水平方向上的第一旋转连杆的一端和第二旋转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连杆和所述第二旋转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啮合传动连接。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限定,所述底座设置为平板状结构。
10.为增加辅具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辅具发生移位,所述底座底部的长度方向上开设呈对称结构设置的第一垫片槽和第二垫片槽,所述第一垫片槽和所述第二垫片槽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
11.为避免训练过程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进行往返运动时脱离各自的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结构。
12.为方便患者双手握持,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外部均设置有泡沫套
筒,有效防止了患者训练过程中手中手柄的滑落。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限定,所述第一旋转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设置在第一连杆末端的第一齿轮,所示第二旋转连杆包括第二连杆和设置在第二连杆末端的第二齿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洞孔和第二孔洞。
1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一洞孔和所述第二孔洞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固定塞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二固定塞固定在底座上。
17.为减少随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磨损,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圈。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可以双手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侧肢体参与的双手协调性运动水平,增强肢体间的匹配效应,更有利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20.(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中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第一旋转连杆和第二旋转连杆实现啮合传动连接,实现上肢双侧对称运动,由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适用于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患者,可及早介入脑卒中康复软瘫期,并且避免二次运动伤害,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加快康复进程。
2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能够进行对称式训练,患者可根据自身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来调整患侧肢体的施力大小,适应于脑卒中的整个康复周期。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中底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底座,2、限位结构,3、第一滑轨,4、第一滑动垫片,5、第一滑块,6、第一手柄,7、泡沫套筒,8、第一旋转连杆,9、第一连杆,10、第一齿轮,11、第一孔洞,12、第一固定槽,13、第一固定塞,14、第二滑轨,15、第二滑动垫片,16、第二滑块,17、第二手柄,18、第二旋转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二齿轮,21、第二孔洞,22、第二固定槽,23、第二固定塞,24、垫圈,25、第一垫片槽,26、第一防滑垫,27、第二垫片槽,28、第二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实施例一
34.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
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包括底座1、限位结构2、第一滑轨3、第一滑动垫片4、第一滑块5、第一手柄6、泡沫套筒7、第一旋转连杆8、第一连杆9、第一齿轮10、第一孔洞11、第一固定槽12、第一固定塞13、第二滑轨14、第二滑动垫片15、第二滑块16、第二手柄17、第二旋转连杆18、第二连杆19、第二齿轮20、第二孔洞21、第二固定槽22、第二固定塞23、垫圈24、第一垫片槽25、第一防滑垫26、第二垫片槽27和第二防滑垫28。
36.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垫片槽25和第二垫片槽27,其中第一垫片槽25和第二垫片槽27内部分别固定有设置有第一防滑垫26和第二防滑垫28,用以防止患者训练时辅具发生偏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垫片槽25、第一防滑垫26、第二垫片槽27和第二防滑垫28均设置成弧形的长条状结构。
37.辅具中的限位结构2、第一滑轨3、第一滑动垫片4、第一滑块5、第二滑轨14、第二滑动垫片15和第二滑块16构成一种滑动装置。其中,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14对称的固定在底座1的左右两边,呈环形的弧状分布。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6分别套设在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14上,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6的弯曲程度分别与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14一致,实现滑块在滑轨上的反复运动。第一滑动垫片4位于第一滑块5与第一滑轨3之间,第二滑动垫片15位于第二滑块16与第二滑轨14之间,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滑块与滑轨之间的运动磨损,延长辅具的使用寿命。在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1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结构2,有效避免了滑块在往复运动时脱离滑轨。
38.在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6的顶部分别设置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17,第一手柄6
和第二手柄17的外部包裹有泡沫套筒7,以方便患者双手握持手柄并防止手柄的滑落。
39.在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6的内侧分别固接有第一旋转连杆8和第二旋转连杆18,第一旋转连杆8包括第一连杆9和第一齿轮10,第二旋转连杆18包括第二连杆19和第二齿轮20。在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20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洞孔11和第二孔洞21。在底座1上与第一洞孔11和第二孔洞21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2和第二固定槽22。第一齿轮10通过第一固定塞13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齿轮20通过第二固定塞23固定在底座1上。为减少随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20的磨损,进行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20固定的时候在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20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圈24。
40.实施例二
41.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一中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双侧对称训练辅具的使用方法。
42.训练时患者坐于桌前,将辅具摆放在患者正前方的桌面上,双手同时握住辅具两边的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17。对于软瘫期和偏瘫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健侧肢体担任主要施力侧,握住第一手柄6使得第一滑块5在第一滑轨3上做往复运动,此时健侧的第一齿轮10带动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0运动,进而带动了患侧的第二滑块14的同步往复运动,实现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同步肩屈伸、肘屈伸的对称训练模式,减少患侧肢体疼痛感和附加运动伤害,加快康复进程。
43.当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可以实现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患侧肢体施力大小,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训练强度和难度,由健侧带动患侧逐渐转变为患侧施力。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